機器人“抗疫”總動員

機器人“抗疫”總動員

在病毒面前,生命是脆弱的;在對抗疫情中,人力也是受限的。相比17年前那場“非典”,2020年的新冠肺炎讓我們看到了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強大力量。

疫情是一場突擊考驗,更是加速產品落地、行業進階的催化劑。AI服務機器人市場原本處於初期階段,疫情使整個市場迅速成長,並受到投資圈的追捧。

机器人“抗疫”总动员

圖源:網絡

產品看似酷炫,但商業落地難,這是AI機器人公司普遍面臨的困境。

2015年創辦一維弦科技的唐博維對此深有感觸。在2017年,一維弦花了一年半研發的MoRo機器人參與了當年的CES國際電子產品消費展,在當年參展的幾萬件產品中,被評為“最酷的14個產品”之一。

但對於商業場景來說,這款機器人的功能有些複雜,在推向市場時,它沒有達到團隊預期的反響。

唐博維從此將產品能否落地作為主要的關注點,設計機器人的方向改成了3D原則,即down,dirty,dangerous(無聊,髒,危險)。

今年春節期間爆發的疫情,因為病毒傳染性強,一線工作人員十分危險,這是一個非常適合AI機器人的應用場景。

2月4日,工信部發布了《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 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議書》,中國掀起了大規模的AI抗疫熱潮。

在這份倡議書發佈之前,1月27日,也就是大年初三,一維弦的研發團隊結束了休假狀態,開始研發適合在多場景進行檢測和消毒的巡檢防疫機器人。

更多機器人加入了這場戰役,包括京東物流研發的智能配送機器人,易普森消毒物流機器人,鈦米的智能消毒機器人,獵戶星空的“豹小遞”智能遞送機器人,優必選緊急研發的室內測溫巡檢機器人等。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從市場應用結構來看,2018年我國家用服務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分別為8.9億美元、5.1億美元和4.4億美元。按細分領域來看,家務機器人和物流機器人相對領先,市場份額分別為27.4%和24.9%。

而在融資方面,據工銀投行分析師分析,目前服務機器人融資主要集中在具有原創性和出貨量穩定增長的領域,比如物流機器人(AGV)、安防機器人、救援機器人、機器視覺技術等。

這波疫情,給服務機器人帶來了機遇。在這場大練兵中,誰能快速脫穎而出?

國內服務機器人2019年部分融資情況

机器人“抗疫”总动员

圖源:工行投行研究中心

1 緊急上線的防疫機器人

1月23日,武漢封城。

這也相當於正式宣告了此次疫情對全國會產生巨大影響。創業公司都免不了陷入同一種焦慮:是不是該用壯士斷腕的魄力盡量壓縮成本?

唐博維還記得,當時自己的朋友圈都散發著同樣的焦慮情緒,他和合夥人也曾經探討過公司是否要“冬眠”,但最終達成了一個共識:休養生息,不如以戰養戰,做更有意義的事。

危機中蘊藏著機遇。疫情期間,因為病毒的兇猛,更多的場景需要無人化,自動設備和機器人可以替代人上“戰場”。

大年初三,一維弦開始決定要做一款能夠在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進行體溫檢測、口罩檢測,以及噴灑消毒液的防疫機器人。

分散在國內各地的員工們通過線上辦公的形式參與到了研發中:先湊夠必要的工程人員開始分配工作,調整工作狀態之後討論防疫機器人所需要的技術,再之後,更多的員工陸陸續續參與到了研發之中。

在畫圖設計時,需要使用公司電腦裡的專業工程類工具,為了避免風險,團隊每天輪流預約去公司的時間,排著隊去公司拿“裝備”——內部戲謔為“戰時發武器”。

2月份,等到北京的疫情有所緩解之後,少數負責安裝設備的員工無法在家裡完成工作,做好防護回到公司工作。現在,在珠海的工程師團隊也已經恢復正常工作,開始進行總裝和調試。公司裡,除了教育組的七八個員工在開發人工智能相關的大學在線課程之外,全公司的其餘六十餘人都參與到了研發之中。

“之前的MoRo系列機器人已經是非常成熟、完整的機器人了,所以在場景落地的時候,通常是根據所需要的功能,把MoRo的底盤或者手臂拿出來,做一些修改。”唐博維說。

根據原先的機器人產品,一維弦增加了測溫、檢測口罩的算法,以及配合噴灑消毒水的特點,調整路徑規劃的算法,整個產品就基本定型了,產品命名為MoRo S。

唐博維表示,防疫機器人的各部件都是一維弦量產比較穩定的產品,研發和出貨都比較快,原先預計一個月的研發時間在一週半就提前完成,兩週後完成了定型和小規模生產。

在研發過程中,一維弦的TCO幾乎每天都是六點多開車去公司,晚上十點多再回家,團隊其他員工也幾乎都是以超負荷的工作量共同配合。

机器人“抗疫”总动员

目前,一維弦生產的機器人在海淀區中關村互聯網教育中心、啟迪清華科技園和哈工大珠海新經濟資源開發港等地投入使用,另有150臺正在生產中。

MoRo S可以通過高度智能的機器人定位、環境建模、導航技術和圖像識別等技術,自動完成疫情高風險區域的日常巡視、紅外人體測溫、人員戴口罩檢測識別及消毒液的噴灑,提高現有人員檢測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2 緊急上線的防疫機器人

2月以來,幾位特殊的“員工”入職了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火神山與雷神山。

2月27日,醫療服務機器人小珈在武漢雷神山醫院正式“上崗”,負責智能物資配送的工作,包括送物資進隔離區、回收被服、醫療垃圾等。

3月1日,四臺來自大慶的自動炒菜機器人“鐵人廚師”開始分別為火神山、雷神山製作餐食;3月5日,醫療機器人也“入職” 武漢雷神山醫院,負責消殺和醫療配送。

服務機器人小珈

机器人“抗疫”总动员

圖源:“湖北農村廣播”微博

諸多科技公司的機器人陸續抵達一線醫院,各有特點但主要功能相似,主要承擔醫院內部物資、垃圾配送、消毒等工作,它們能夠通過自動駕駛、避障,順利通行於醫院內部,以成功減少人員接觸、降低病毒傳播概率。

在武漢之外的一線“戰場”,機器人的應用大多在於體溫檢測、消殺、宣傳導診等工作。

例如,在深圳新冠肺炎患者唯一定點醫院,深圳三院,優必選根據不同的需求輸出了三套場景衛生防疫解決方案,室內測溫巡檢機器人、室外智能防疫機器人和醫療諮詢機器人,在醫院分別負責發熱門診體溫監測與消殺、門診部疫情管控與消殺、門診大廳外宣傳與導診三個場景防疫工作。

這些機器人在落地應用過程中都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減少了防護設備的消耗。但防疫機器人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都是新鮮事物,如何更快速地製造出符合醫院需求的機器人,是一個不斷調整迭代的過程。

優必選這三款機器人的原型分別是負責公共安全、機房運維和黨建服務,在疫情發生之後,才根據醫院內不同防疫場景的需求進行修改設計。

2月12日,優必選的疫情應急技術攻關小組前往深圳三院與一線醫護交流,發現原先為防疫機器人設計的功能太多了,醫院最重視的功能反而有所欠缺,比如消毒。在22日消殺功能最終調試時,因為軟件調試的問題反覆調整了十幾個小時,室外測溫巡檢機器人才噴出水。

測溫同樣是核心功能。據智東西報道,優必選技術工程師曾經回憶過在攻克技術時遇到的難題:實驗場景和實際應用場景差別很大,背光可能會造成測溫不準,陽光直射到熱成像鏡頭也會影響測溫精度。同時,紅外相機讀取的溫度和人體實際溫度有差異。

而解決方案唯有穿上厚重的防護服,不斷進行實地測試、改進核心算法。最後,團隊通過WDR算法解決了背光問題,又通過調整相機保護外殼減少了陽光直射的影響。

在這一場突如起來的“戰役”中,研發防疫機器人還面臨著其他難題:比如,團隊線上線下配合難,前期只能通過遠程辦公進行溝通,後期再少量復工;紅外測溫器件在特殊時期受到國家管控,部分企業並不能拿到樣品,供應鏈企業也因疫情不能復工,只能設計先行。

困難層出不窮,是對參戰機器人的一次大考,也是對企業在特殊時期應對能力的大考。

3 疫情過後,機器人領域將有多少改變?

唐博維發現,在開始研發防疫機器人之後,自己團隊的員工的精氣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維弦曾經為銀行提供過金庫盤點機器人,但是在他看來,金庫盤點機器人滿足了銀行節省人力的需求,但防疫機器人承擔的工作更加危險,相比之下能夠創造更高的價值。

一線防疫人員冒著風險全副武裝來回巡檢,但如果可以用自動化設備代替基礎防疫工作,安排人力從事其他重要的事,是一種對於防疫人員來說更安全、更負責、更高效的方法。

一維弦的防疫巡檢機器人

机器人“抗疫”总动员

圖源:網絡

為了快速響應市場,目前的一維弦的防疫機器人設計方向選擇了不同場景的共同需求,比如機器人需要測溫、每天噴灑消毒液等,隨著公共衛生方面的探索不斷深入,唐博維打算陸續為防疫機器人增加其他模塊。

這次疫情導致的對機器人的需求,是暫時的嗎?

唐博維認為,疫情結束,並不意味著如今湧現的市場就消失了。相反的是,可能會讓整個社會的公共衛生意識提升,把相關機器人變成基建,從而更加普及。

新的需求也會體現在各行各業。

主攻餐飲、醫療等場景無人配送機器人方向的擎朗智能創始人兼CEO李通對36氪表示,到了四月,疫情防控穩定、線下逐步復工後,餐飲行業會慢慢恢復,迎來業務的快速增長,同時因為疫情影響下,大家更注重公共衛生,無接觸配送機器人成為餐廳復工的標配產品。

擎朗送餐機器人

机器人“抗疫”总动员

與餐飲場景相似的酒店等其他服務業場景中,首旅如家、萬豪、凱賓斯基、香格里拉等酒店企業都早已引進酒店服務機器人,以代替僱員做不願意做的跑腿送物等高重複性工作。在疫情之後,這樣的趨勢或許會愈發明顯。

優必選相關負責人曾對外表示,疫情過後,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將會變大,服務機器人就會去填充這些因為社交距離變大所需要的一些工作。但智能服務機器人目前尚處在非常初期的起步階段,沒有達到大規模普及和應用的地步。

由於技術水平的限制,以及價格的制約,目前的機器人還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的高預期,也無法達到規模化發展。

但毫無疑問,這次疫情對於服務機器人行業來說,是一個獲得關注、發展的好機會。

監製卜海森 李俊虎

机器人“抗疫”总动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