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印國教授:古人怎麼追星?迷惑行為一樣層出不窮!

古人也追星,迷惑行為層出不窮,粉絲瘋狂竟曾害死偶像

侯印國教授:古人怎麼追星?迷惑行為一樣層出不窮!


據說中文裡“追星”這個詞起源於小虎隊,1989年小虎隊巡迴演出,從臺北去高雄時,粉絲們騎著自行車成群結隊,喊著偶像名字一路追蹤,於是媒體用“追星”這個詞來形容。

追星不是年輕人的專利,更不是到了現代才有的現象,可謂古已有之。他們有的是痴迷於男神的顏值,更多則是傾慕偶像的才華人格,有的甚至從未見過偶像的長相,也痴心追星數十年。古人追星也瘋狂,我們循著史書的記載,看看千百年前的“迷惑行為大賞”。

一 魏晉女粉太豪放,“看死”嬌羞男愛豆

古人說一個人長得帥,往往說他“貌比潘安”。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是西晉大文學家,在文學上與陸機並稱“潘江陸海”,所以我們熟悉的王勃《滕王閣序》中就有“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這樣一句。潘安長得特別好看,《世說新語》說他“妙有姿容,好神情”,所以吸引了一大批狂熱女粉絲,連那些老太太都沉迷不已。“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漢魏晉時候,富家子弟流行挾彈攜壺,賞山景,打鳥雀,逍遙自在。年輕時候的潘安也是這種潮流人物,每當他帶著彈弓出遊,那些瘋狂的女粉絲就手拉著手牽起來一堵人牆,對潘安的車子進行“圍追堵截”。為了表達愛意,她們還給給潘安的車子投愛心果子,所以潘安每次出門回來,都拉回家一車水果。比他小三歲的著名文學家,因為寫《三都賦》而洛陽紙貴的左思,長相奇醜,但卻很自信,聽說了潘安的粉絲應援故事,自己也趕緊仿效,“亦復效嶽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被一群老太太亂唾了回來。


侯印國教授:古人怎麼追星?迷惑行為一樣層出不窮!


這種圍觀男神的故事,最厲害的發生在六朝時的南京。當時有一個絕世美男叫做衛玠,他也是魏晉之際繼何晏、王弼之後的著名清談名士和玄學家,不僅學問非常好,而且顏值極高,就像白玉雕成,自帶光芒,《晉書》說他“風神秀異”。他年少時就是有名的小鮮肉,乘坐羊車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為是玉人,人們都顧不上逛街,紛紛跟著去觀看他。他的舅舅驃騎將軍王濟,是當時有名的英俊男子,但是他每次和衛玠走到一起,就嘆息珠玉在旁,自慚形穢,覺得自己竟然形貌醜陋,《世說新語》的原文叫“珠玉在側,覺我形穢”。王濟還跟別人說,與衛玠一同出遊,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邊,光彩照人,“與玠同遊,冏若明珠之在側,朗然照人”。永嘉六年(312年),衛玠從南昌到南京,他的粉絲們紛紛出城圍觀,萬人空巷,衛玠本來就有虛弱的病,身體受不了勞累,竟然一病而死,這一年才27歲。當時的人說是這是粉絲看死了衛玠,所以有個成語,就叫“看殺衛玠”。衛玠去世後本來葬在南昌,但宰相王導認為他這樣的全民男神,應該將墓地移到首都南京來,方便全國人民憑弔,於是又將陵墓遷到了南京的“新亭”南面,大概位置在現在雨花臺區的軟件大道一帶。

“看殺衛玠”的故事告訴我們,粉絲的痴情好意,有時候也會害死自己的愛豆。


侯印國教授:古人怎麼追星?迷惑行為一樣層出不窮!


二 唐代詩人粉絲多,迷惑追星行為大賞

唐代,著名的詩人往往粉絲眾多,比如大家都知道杜甫狂粉李白,經常寫詩問候,但和一個叫魏萬的小夥子比起來,杜甫還算保守。魏萬把李白當成男神,為了見偶像一面,他從河南王屋山出發,循著偶像的蹤跡,鍥而不捨大半年,長途跋涉三千里,從河南到江蘇,再從江蘇到浙江,最後終於在揚州追上了李白,他講述了自己的追星之路,並捧出自己辛苦寫成的長詩《金陵酬李翰林謫仙子》四十八韻,李白聽了也很感動,揮筆就回贈了《送王屋人魏萬還王屋並序》一百二十韻,把魏萬激動的淚流滿面。在這次會面之後,李白就任命魏萬擔任“太白粉絲後援會會長”一職,把自己的詩稿都交給他,請他編輯成集。我們熟悉的汪倫也是李白的真愛粉,他在安徽擔任涇縣令,聽說偶像路過安徽,就投其所好,寫信騙李白來家裡遊玩:“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李白最愛的就是飲酒賞花,看到信裡描述的風景自然怦然心動,等到了一看,信裡所說的風景一點都沒看到。汪倫臉不變色心不跳,跟他解釋說“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並無十里桃花。萬家者,主人姓萬,非有萬家酒店。”所謂“十里桃花”,是有個名叫桃花潭的水潭,離他家有十里遠。所謂“萬家酒店”,就是姓萬的人開的一家酒店。李白是個寵粉的偶像,被粉絲騙了非但沒有生氣,還覺得有點感動,於是乎在這裡流連數日,臨別還給粉絲寫了首《贈汪倫》,成為千古名篇,不怎麼會寫詩的汪倫也因此成為了名垂千古的名人。


侯印國教授:古人怎麼追星?迷惑行為一樣層出不窮!


李白的粉絲致力於面見偶像,杜甫和賈島的粉絲則更加令人“迷惑”。杜甫的這個“迷惑粉絲”就是著名的詩人張籍,我們都讀過他的名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他比杜甫晚生半個世紀,對杜甫痴迷到了超越常人的境界。《雲仙散錄》記載,有天朋友來看望張籍,只見他拿著個大碗在拌紙灰。朋友大為疑惑,問他在做什麼特色沙拉,他回答說,我剛把偶像杜甫的詩燒成了灰,再澆上點蜂蜜,拌勻吃掉,估計以後寫詩就能和愛豆一樣出色了!賈島的“迷惑粉絲”則是晚唐的詩人李洞,他可能是第一個製作偶像周邊的唐代真愛粉,他鑄了一尊小小的賈島銅像,每天戴在帽子上。這可謂是真“偶像”。他對賈島的崇拜還上升到了信仰,經常拿著串念珠唸誦“賈島佛”,多的時候一天唸誦上千遍。要是遇到其他賈島的粉絲,他就手抄賈島詩相贈,萬般叮囑,一定要對方把這些詩供起來,每天點香禮拜,因為他覺得這詩卷和佛經無異。乃至於臨死前,他還要求把自己埋在賈島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死了也不肯遠離偶像。


侯印國教授:古人怎麼追星?迷惑行為一樣層出不窮!


大詩人白居易非常粉比自己小40歲的李商隱,粉到什麼程度呢?《唐才子傳》裡記載,他晚年跟李商隱說,下輩子一定投胎做你的兒子,原話是“我死後,得為爾兒足矣”。巧的白居易去世後,李商隱真的生了個兒子,他就覺得這怕是白居易轉世,給他取名叫“白老”。但這個孩子絲毫沒有表現出文學天賦,甚至有點痴呆,李商隱的好友溫庭筠就來嘲諷他,說要是白居易投胎變你這個兒子,那真是辱沒死他了。白居易粉其李商隱來很狂熱,他自己卻還有更狂熱的粉絲。這人叫葛清,湖北荊州人,每天唱誦白居易的詩還不夠,時時刻刻難以忘懷。忘不掉怎麼辦,紋到身上!於是他一狠心,一口氣在全身紋了三十多首白居易詩,從脖子以下,全身紋的滿滿當當。除了紋上文字,他還根據對詩意的理解,配上大圖。比如“不是花中偏愛菊”這句,他在旁邊還紋著一個人手持酒杯,對著一從菊花的圖像。當時人把他的紋身叫做“白舍人行詩圖”,這是一個會行走的白居易詩圖啊!

我們看到,唐代的追星,更多是傾慕偶像的才華。這些粉絲們有時候也盲目,也瘋狂,但選擇的偶像往往是這樣的人:靈魂有光,能指引別人成長。

三 古代歌星:勸粉絲“珍惜少年時光”

古代歌星的社會地位不像今天這樣高,但很多“歌舞明星”的粉絲群體也非常龐大。白居易《琵琶行》裡提到的那位女音樂人,當紅之時“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京都豪富子弟爭先恐後來獻彩,彈完一曲收來的禮物紅綃不知其數。鈿頭銀篦打節拍常常斷裂粉碎,紅色羅裙被酒漬染汙也不後悔。很多男歌手也粉絲眾多,如漢代唱“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李延年,唐代演唱李白《清平調》三章,杜甫、王維紛紛贈詩的李龜年,都曾紅遍一時。


侯印國教授:古人怎麼追星?迷惑行為一樣層出不窮!


古代的明星也會鼓勵自己的粉絲積極向上。唐代的南京有一位著名女歌星杜秋娘,她年少時就名滿金陵,鎮海節度使李錡成為她的粉絲,以重金請到府中。杜秋娘自己譜寫了一曲《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首詩的作者和詩意古人一直有爭議,但有很多人相信,杜秋娘這首詩是在“隱諫李錡”,勸他珍惜青春年華,努力向上。唐憲宗繼位後,李錡舉兵被殺,杜秋娘進入皇宮,曾為憲宗演唱這首《金縷衣》,後來成為唐憲宗的妃子。唐憲宗死後又她經歷宮廷內鬥,最後削籍為民,回到家鄉,終老南京,著名詩人杜牧曾為晚年的她寫過《杜秋娘詩》。


侯印國教授:古人怎麼追星?迷惑行為一樣層出不窮!


明末秦淮八豔之一的李香君,當時粉絲眾多,其中之一就是少年名士侯方域,兩人曾有一段感人愛情故事,後來被譜寫為《桃花扇》傳奇。她力勸侯公子不要與朝中權貴馬士英、阮大鋮等人接近。侯方域離開南京時,李香君又置酒送行,反覆提示他要愛重名節。在《桃花扇》故事中,更是突出了她為了愛國理想,和權貴堅決抗爭的形象。同為秦淮八豔的柳如是,也因奉勸自己的粉絲兼丈夫錢謙益殉難而聞名。

侯印國教授:古人怎麼追星?迷惑行為一樣層出不窮!


粉絲追星,也應該努力向愛豆靠近,做一個更好的自己。竹林七賢里長得最帥的就是嵇康和阮籍,山濤和他們倆來往過於親密,山濤的老婆就決定要親眼看看嵇、阮,結果等山濤把兩位男神請來,山夫人在家偷窺,徹夜不忍離開,第二天她就跟山濤說實話:“論顏值和才華,你已經配不上和他們做朋友了,只有多讀書多長見識和氣度,才能繼續和他們做朋友。”山濤也欣然認同。山濤妻子的這番話,告訴我們一個粉絲的自我修養:論顏值論才華大概是配不上愛豆了,但我們還能多讀書,多陶冶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