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蕭何是劉邦最大的貴人?

gg12345678910


蕭何為漢帝國律令做出重要貢獻

今天,我從立法角度來說說蕭何的功勞。1983年在西漢古墓中出土了竹簡,這些竹簡,有關法律的內容尤為豐富!人們發現其中律令有二十七種,三百餘條。是一部毫不亞於秦律的立法文書!早在公元前206年,劉邦的軍隊攻進咸陽城的時候。蕭何不同於其他人,他並沒有去慶賀,而是去了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官邸,去搜集了所有秦朝律令!大家眾所周知,秦朝的法律雖嚴苛,但是法律細緻又體恤!對於他來說,這些典籍往往比金銀財寶更重要,這是秦帝國留下的最無價的遺產!雖然,劉邦談無為而治,比起劉邦蕭何更加明白,社會的寬鬆不帶表法律的空白。運營好一個龐大的帝國,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法律系統,才能維護秩序。他明白自己的皇帝隨時都可能需要一部法律,於是他就在工作業餘時間,整理所有秦朝的法令,在浩瀚的秦法中,他為劉邦找到了一套最適合漢帝國的法律!

單從法律方面,我們就可以看出,蕭何在制定法律方面為劉邦做出了很大貢獻!


Joy說歷史


說蕭何是劉邦的貴人不太恰當,那如果這樣說的話,劉邦又是蕭何的什麼人那?我們只能說在劉邦奪取天下的過程中蕭何的功勞是最大的。

張良、蕭何、韓信三人稱為“漢初三傑”。劉邦奪取天下,在論功行賞的時候說:“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如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他們為我所用,所以能取得天下。”把蕭何排在功臣之首,封為酇侯,食邑最多。那麼, 蕭何到底有哪些功勞呢?

第一,第一大股東。在劉邦的公司成立之初,蕭何就參與進來了,並且建議他起兵,對推動劉邦起兵有積極作用。也就是說蕭何是主要的策劃者和組織者。楚漢相爭時,劉邦主外,蕭何主內,收斂賦稅,鎮撫百姓,把關中治理得井井有條,源源不斷地為前線的劉邦輸送充足的糧餉和壯丁,解除了劉邦的後顧之憂,為劉邦建立起穩固的後方基地。

第二,業務素質高。在公司業務發展初期,蕭何是主丞,料理日常政務、軍務。發展中期,制定了公司各項規章制度,也就是著名的“約法三章”。發展後期,結合工作實際又健全完善了制度體系。他重新整頓秦朝的舊法條文,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律令和賦稅制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風投做的好。別人風投是投資本,蕭何是投人,當代的孫正義的做法有點像他。典型的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拜壇封將,重用了韓信,而韓信沒有令蕭何和劉邦失望,他率領漢軍渡陳倉,戰滎陽,破魏平趙,收燕伐齊,連戰連勝,最後在垓下設十面埋伏,一舉將項羽全軍殲滅,為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第四、道德修養高。劉邦攻入咸陽後一頭扎進宮中,貪戀美女而捨不得離開。很多部下也是搶奪金銀財寶,表現出了較低的道德素質。唯獨蕭何對律令、圖書、文獻檔案鍾情。在隨後爆發的楚漢戰爭及劉邦初創帝業的艱難時期,劉邦之所以能夠對天下大勢瞭如指掌,並迅速採取措施佔領要塞、鎮撫百姓,全賴蕭何這一及時收藏圖書、檔案之功。西漢建立後,蕭何制定漢律,就是在秦律的基礎上加以完善而成的。如果沒有蕭何的救護圖書,就不可能制定出那麼完整的漢律來。




青衣散人3


我認識一個企業高管,他大學畢業就在這家企業工作,始終跟著企業的董事長做秘書,後來企業轉製為民營企業,企業的董事長成了老闆,他沒有離開,依然做秘書,老闆及企業對外聯繫、對內協調、甚至老闆家族的事情他都極為盡心,深得老闆和家族的信任,也得到企業內部的尊重,外圍人士的肯定。後開老闆不幸離世,老闆的子女推出一個人做企業董事長兼總經理,任命他為常務副總經理,這就是近30年,企業也不斷做強做大。我一次單獨和他在一起,我對他說,你成就了企業。他連連說,不,不,是企業成全了我。但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企業成全了他,他也成就了企業。蕭何和劉邦也是一樣,與其說蕭何是劉邦的貴人,不如說劉邦成全了蕭何,蕭何成就了劉邦,是相互成全,順序不能顛倒的。蕭何沒遇到劉邦,不過終老於縣吏。劉邦卻未必,但有了蕭何,卻成就了更大的輝煌罷了。



人間正道70


蕭何為漢朝立下不世之功而位極人臣,更難得的是能在歷史上罕見地得以善終。

(一)敢做敢為,扶持劉邦抓住機遇做老大。

當初蕭何在沛縣政府做秘書時便胸懷大志,與亭長劉邦、屠夫樊噲、獄掾曹參、車伕夏侯嬰和吹鼓手周勃等人結成鐵桿。陳勝、吳廣揭竿而起,蕭何積極動員縣令召回犯事避難的劉邦。當地民眾殺掉昏庸縣令迎接劉邦進城後,選舉出德高望重的十位鄉賢主政。

此時,蕭何極力動員劉邦挺身而出,但劉邦卻瞻前顧後。蕭何便設計用抓鬮方式選老大,結果不出意外地劉邦“中彩”,蕭何急忙把其他9張紙條全部吞進肚裡——因為每張紙條寫的都是劉邦。

(二)治國有方,為老闆爭天下提供可靠大後方。

“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比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比韓信”。劉邦的評價中肯至極,但蕭何為何力壓張良、韓信而高居榜首呢?

劉邦攻克秦都咸陽後,大家忙著搶奪珠寶、美女,蕭何卻爭分奪秒地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與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贏得楚漢戰爭並安邦治國起到了無法估量的作用。

楚漢相爭長達四年,蕭何一直留守關中,不僅把後方治理得井井有條,還源源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所以世人評價:項羽百戰百勝,但最後一敗塗地而自刎烏江;劉邦屢敗屢戰,得以最後一擊致命、笑傲江湖,蕭何就是勝負手。

(三)立場堅定,不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當初“月下追韓信”,是蕭何不厭其煩地拍胸脯向劉邦推薦帥才。眾所周知,沒有蕭何,無名之輩韓信就沒有大展雄圖的歷史機遇,劉邦也就無從戰勝西楚霸王。

而天下初定之後,政治覺悟有限的韓信自覺、不自覺地捲入了叛亂。又是蕭何與呂后設計,並親自跑到韓信家裡拍胸脯動員他來宮中開會,結果戰神一去不歸。

蕭何不夠朋友,但絕對是以老闆的根本利益為重,堪成古今第一經理人。

實際上,老闆並非對蕭何絕對放心。楚漢相爭期間,劉邦常年帥兵在外征戰,卻派人到後方慰問蕭何。激靈一下的蕭何明白過來,馬上將自己的至親家屬20多人派赴前線參軍。

治理漢中既久,蕭何勤儉愛民、舉重若輕的聲望日隆,此時他卻接受門客建議,做出欺壓百姓、侵佔民產之事。得到群眾舉報的劉邦哈哈大笑,蕭何就這樣及時化解了個人政治風險。

當然,老辣如蕭何也有“犯糊塗”的時候。他因上疏劉邦將享樂狩獵的皇家上林苑向民間開放而觸了黴頭,被“雙規”一段時間。

總體來看,位極人臣的蕭何食邑萬戶,老闆甚至准許他穿鞋帶劍上殿。劉邦去世後,年邁體衰的蕭何繼續輔助惠帝兩年。繼任者蕭規曹隨,可謂空間絕後的善終。

地球人都知道,張良出家修行才得以樂逍遙,韓信遊移不定則送了命。


蕭何作為沛縣集團的聯合創始人,在短短七年的時間裡,和劉邦一起把沛縣集團從一個皮包公司幹到國內壟斷企業,期間公司幾經波折,蕭何負責的運營部門從來沒有掉過鏈子。


她不愛吃番茄


偉大的漢王朝的開創者劉邦,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韓信也曾說過自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大漢王朝的開國丞相蕭何。

蕭何這個人出身沒有記載,但自從他出現在劉邦面前的時候,就已經是沛縣的縣吏,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縣吏,是吏掾,這個吏掾是個什麼官呢?吏掾主管的是縣內官吏的進退,也就是說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縣組織部部長,或者主管人事的常務縣長,在地方上來說,可是很不一般的人物。

蕭何和劉邦的結識其實很簡單,劉邦這個人善於巴結關係,結交朋友,而且手下有人能夠幫蕭何出面解決一些自己不能出面的事情,所以兩人交好,雖然是認識,但是劉邦最初只是一個亭長,和蕭何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所以蕭何並不看得起劉邦,但是蕭何這個人還是很講義氣的,劉邦在芒碭山落草為寇,縣令捉拿了他一家老小,蕭何及時出面的保護了劉邦一家老小沒有遭受滅頂之災。

蕭何雖然看不起劉邦,但是還是很有眼光的,劉邦藏在芒碭山不久就發現秦朝已經開始大亂,就決定起兵抗秦,而蕭何竟然能夠瞬間轉變身份幫他勸說縣令,甚至冒著被抓殺頭的危險去投靠他,幫助劉邦解決身後事,說明蕭何的眼觀很獨到。不過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當時的秦朝已經大亂,而且天下人反抗的都是秦人,所以蕭何作為秦國的官吏肯定是不安全的,而當時跟隨劉邦,一是前期有感情基礎,二是當時的劉邦手下已經有了些許人能夠保他平安,所以從這點來看,蕭何的眼光還是很敏銳的。

其次,就是在追隨劉邦的時候,發現了韓信這個人才,韓信在劉邦的軍中是一個小兵,在劉邦入蜀的時候韓信也想逃離軍隊,但是眼光獨到的蕭何及時的連夜追回了韓信,這之後才有了韓信的大展才能,也有了後來的漢家天下,與其說是韓信幫劉邦打下的天下,倒不如說是蕭何幫劉邦找到合適的人才得到的天下,這個功勞應該蕭何的功勞更大,包括後世所說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就是實際的證明。

蕭何在劉邦得到天下後,深刻的明白劉邦對於身邊人的猜疑心,特別是在劉邦分封的九個異姓王接連反叛的情況下,主動的上交了自己的財產和領地,就可以說明,蕭何這個人還是很機智的,而且在劉邦與項羽的對抗中,劉邦連連問及他在後方的一言一行,蕭何瞬間就明白劉邦是害怕他有別的想法,於是光明正大的貪汙了一些錢財並讓人去告發他,才及時的化解了劉邦的疑心,這件事情也可以說明蕭何的智慧。

當然蕭何的功勞並不這些,在劉邦與項羽的對抗中,蕭何總是及時的把錢財兵糧源源不斷的送到劉邦手裡,牢靠的保證了劉邦的大後方穩定,為劉邦前線作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劉邦才能與項羽持久作戰,以及在諸侯王反叛的時候蕭何的諸多計謀與勸諫都幫助劉邦一次又一次的化解了大危機。可謂是劉邦一生中最大的貴人。



細看古今


蕭何,西漢初期重要政治家、丞相,漢初三傑之一。

為什麼說他是劉邦的貴人呢?

  • 蕭何,在早年劉邦什麼的都不是的時候結識他,或許是,早已看出劉邦有貴人之相,多次利用職權暗中袒護劉邦。

在陳勝吳廣起義後,更是向沛縣縣令保舉劉邦,之後蕭何等人幫助劉邦在沛縣起義。此後,一直追隨劉邦南征北戰。

  • 蕭何慧眼識人,在攻下咸陽城後力薦韓信 韓信有勇有謀,是天下無雙的軍事家。投入劉邦麾下後,渡陳倉、戰榮陽、破魏平趙、收燕伐齊等等戰役,連戰連勝。
  • 劉邦時常在外出徵,而蕭何擔任丞相。他坐鎮守關中,安撫百姓,是的後方穩固,讓劉邦沒有任何後顧之憂,也保障了前線的需求。

在劉邦幾乎兵盡糧絕的時候,蕭何總是能夠政發關中兵,補充漢軍缺額,成功的助攻。所以說,蕭何是劉邦打敗項羽的重要基礎。

從劉邦起兵到一統霸業,蕭何幾次三番解救劉邦於為難之中,真是貴人吶。開國首功,位列三傑,當之無愧。


山顛一壺清酒r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應該瞭解一下,什麼叫作“貴人”?

能稱作你生命中的貴人,至少得達成以下幾個條件:

1.內心無條件接納你,贊成你的思想的人!

2.時刻嘮叨你,提醒你少走彎路的人。

3.經常提點,教導你的人。

那我們再來討論一下,蕭何到底是不是劉邦的貴人?

首先在是書上,並沒有記載蕭何這個人的詳細出身,但他與劉邦相遇的時候,就早已是沛縣的吏掾,官品級別比一般的縣吏要大,那這個吏掾是個什麼官呢?吏掾主管縣內官吏進退,放到現在來說,就是一個大型集團公司人事部的最高上司,在當時那個年代,這個官職可不是一般的人物。

蕭何是怎麼跟劉邦認識的?

因為官職的級別不同,起初蕭何並不算瞧得起劉邦這個一鄉亭長,但劉邦這個人雖然出生鄉野,但卻為人豪爽,喜歡結交朋友,認識的人雖然都是三教九流之輩,但是卻能辦到一些常人所辦不到的事情,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方地痞,地頭蛇。

而劉邦也幫蕭何出面解決過一些蕭何自己不能出面的事情,這些事情蕭何自然也是記在心裡,當然他也出手幫助過劉邦,最有名的事件就是劉邦在芒碭山落草為寇時,縣令派人捉拿了他一家老小,幸虧蕭何及時出面,保護了劉邦一家老小,這才讓劉邦一家老小沒有遭受滅頂之災。

蕭何也是一個很有眼光的人,劉邦在芒碭山起兵抗秦之時,蕭何冒著被抓殺頭的危險投靠劉邦,並且還去幫助劉邦勸說縣令,史書形容蕭何的眼觀很獨到。

不過我個人認為這是蕭何識時務,主要原因是當時秦朝大亂,天下人反秦之人眾多,而當時還在秦國的做官的蕭何,早已意識到,如果繼續在秦朝做官,他的下場肯定不會好過,所以他選擇了跟隨人手眾多的劉邦,為求自保。

其次,就是為劉邦發掘了韓信這個人才,起初韓信在劉邦的軍中只是是一個小兵,但是眼光獨到的蕭何發現了韓信的才能,這之後才有了韓信的大展才能,也有了後來的漢室天下,與其說是韓信幫劉邦打下的天下,倒不如說蕭何為劉邦發掘韓信的功勞更大。

一句話總結: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在劉邦得到天下後,追隨劉邦的蕭何最清楚他的猜疑之心,在劉邦分封的九個異姓王接連反叛的情況下,蕭何選擇了主動上交了自己財產和領地,證明蕭何這個人相當機智,在後來劉邦與項羽大戰時,卻仍不忘調查蕭何在後方的一言一行,足以證明劉邦的猜疑之心何其嚴重,最後蕭何卻是用貪汙罪名自黑才得以自保!

由此可判定,蕭何為劉邦出謀劃策、挖掘人才,並非完全是一個“貴人”的做法,主要還是為求自保,只不過當時秦國大勢已去,他做出了一個識時務的選擇罷了!

所以,蕭何,未必就是劉邦的貴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Me兔九哥


今天趣歷史小編給大家帶來蕭何對劉邦的重要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劉邦可以沒有韓信,大不了就在蜀地做一個漢中王,雖然沒什麼太大的出息,至少也不會遭至殺身之禍,總比做亭長的時候強得多。

  可是劉邦不能沒有蕭何,因為蕭何就像劉邦的左右手一樣。砍斷了他的左右手,那劉邦該如何吃飯呢?失去蕭何的劉邦,一定會活活餓死。

  01蕭何是劉邦集團的主心骨之一,少了他,劉邦集團就完了。

  當時劉邦被分封到了漢中,這裡到處都是山川,土地貧瘠,山路崎嶇難行。不少士兵在路上都逃跑了。劉邦自己也快喪失了信心,就打算老死在山中,好歹也是個諸侯王。

  只要蕭何不跑路,那他的日子就能過得好。可問題來了,蕭何還真的有可能跑路了,這一天晚上,有人匆匆趕來報告,說丞相蕭何跑路了,而且是騎著快馬跑路的。

  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戹塞,戶口多少,彊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何進言韓信,漢王以信為大將軍。---《史記》

  劉邦非常生氣,就好像失去了左右手。那麼劉邦這個時候在幹些什麼呢?很可惜歷史上對這一段的描述非常少,就那麼幾個字。

  不過我們從劉邦得知蕭何跑路的消息後,那種憤怒的表情,就可以揣測到當時劉邦的心境。

  首先他沒有喊人過去追趕蕭何,這是為什麼呢?據我猜測當時的劉邦因為受到的刺激太大了,他已經快要徹底放棄了。連蕭何都跑路了,那他還能依靠誰呢?所以劉邦壓根就沒打算把蕭何追回來。

  其次他沒有做出一些憤怒後的舉動。當時的劉邦好歹是漢王,他要是真的生氣了,自然會打罵手下人,最起碼也要摔桌子砸板凳。可是劉邦啥也沒有做,這說明他洩氣了。失去蕭何以後的劉邦,對自己也失去了希望。

  再者他也沒有做任何人事調整。可能有兩個原因,一來他認為蕭何這不是真的走,肯定有什麼急事,當然這種希望比較渺小。二來他覺得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蕭何的位置,CEO蕭何走了,他這家公司也就開不下去了。

  由此可見,這個時候的劉邦正處於內心崩潰的邊緣。蕭何是他最信任的那個人,現在最信任的人走了,這家公司也該解散了。

  02蕭何對劉邦有多重要呢?奪天下的必要幫手。

  我們從一件事就可以看得出蕭何的重要性,不到萬不得已,劉邦是不可能動蕭何的。當時劉邦還是沛公的時候,蕭何就給他打下手了。

  等到劉邦進入咸陽以後,劉邦的手下們全都在爭搶秦皇宮裡的金銀珠寶,唯獨蕭何先跑去把秦國的各種圖書冊令給收藏了起來。

  當時只有秦國才知道巴蜀是個什麼狀況,因為當年是秦國佔領了巴蜀這塊地方。所以當項羽將巴蜀分封給劉邦的時候,蕭何建議劉邦接受。

  因為接受這塊地方總比死了強,真正的原因其實蕭何沒有告訴劉邦,因為據秦國的記載,巴蜀之地,那是天府之國。物阜民豐不說,這裡面也有一大片廣闊的平原。

  這件事天底下只有蕭何一個人知道,項羽認為是在懲罰劉邦,卻沒想到這是給了劉邦第二次重生的機會。

  後來韓信能夠清楚地瞭解全國各地的人口、地勢之類的知識,其實都離不開蕭何的指點。韓信可以攻必勝戰必克,也有蕭何的功勞。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史記》

  除此之外,蕭何總領劉邦集團的所有事務。除了軍事他不管,其他事情他都要料理,這就相當於是一個大管家,幫助劉邦管理家裡的所有事務。劉邦本人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但是蕭何肯定知道。

  所以說蕭何是劉邦不可或缺的人,一旦沒有了蕭何,那劉邦可算是真的成了沒頭蒼蠅,到處亂撞了。

  03劉邦等待蕭何兩天,按兵不動含義深刻。

  如果從劉邦這個人的城府來說的話,蕭何的逃跑,劉邦必然要做一個仔細的分析。按照常理來說,蕭何是不可能逃跑的。

  因為當年那麼多硬仗他們都一起挺過來了,現在最多隻是在漢中享福,並沒有達到受罪的地步,何必要逃出去呢?就算逃出去了,蕭何會有現在的待遇嗎?

  再說了,劉邦非常相信他跟蕭何之間的感情,從這一點考慮,劉邦也不會放棄蕭何。要不等一等再說?當然是這樣,劉邦只有等待才能體現出他對人才的重視。只有什麼都不做,才能表示出自己對蕭何的信任。

  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上覆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鬱郁久居此乎?”---《史記》

  如果當即就換了人頂替蕭何,那對蕭何來說,就是一種侮辱。就算後來蕭何回來了,恢復原職,也會感到十分尷尬。

  所以劉邦這一冷處理,是非常高深的帝王心術。等到蕭何回來以後,劉邦徹底放心了。為了安撫蕭何,劉邦甚至願意聽從蕭何的建議,將大將軍的位置留給韓信。

  這是多大的信任呢?可以這麼說,就是你把你全家所有的財產,都交給一個你朋友介紹的基金經理,你放心嗎?就算你百分百信任你的朋友,也不會這麼做吧?但是劉邦會這麼做,他不得天下誰得天下?

  總結:劉邦再次見到蕭何,是既生氣又高興。

  史記裡面有一處描寫是非常傳神的,他說蕭何過了兩天回來了,劉邦的表現是既生氣又高興,並且責備蕭何:如果想要逃走的話,現在又回來幹嘛?

  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史記》

  我們可以去想象當時他們倆的表情,劉邦肯定是帶著笑意問的這句話,而蕭何也是帶著笑意回答:我哪裡敢逃走哦,我是去追逃走的人。

  這裡劉邦的話裡釋放出一個消息,那就是他對蕭何的無比信任,因為他顯得很輕鬆,絲毫不擔心蕭何要逃走的意思。但是這故意一問,就有顯示關係親近的意思了。

  而蕭何是完全明白了劉邦的意思,所以也會心一笑。這個時候蕭何的話裡傳達了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就是他蕭何是不可能被判漢王的。第二個意思就是我去追的這個人不簡單,你得好好重用。

  兩個人都是人精,蕭何還沒有再次介紹韓信,就已經先將自己的目的都說了出來。我能夠花費兩天時間去追趕的一個人,你說他該不該重用?

  劉邦從蕭何的話裡,也感受到了韓信這個人不簡單,所以他敢於大膽地任用韓信,那是因為他對蕭何超乎尋常的信任。


風的使者F


蕭何出身歷史沒有記載,但自從他出現在劉邦面前的時候,就已經是沛縣的縣吏,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縣吏,是吏掾。吏掾主管的是縣內官吏的進退,也就是說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縣組織部部長,或者主管人事的常務縣長,在地方上來說,可是很不一般的人物。

蕭何和劉邦的結識其實很簡單,劉邦這個人善於巴結關係,結交朋友,而且手下有人能夠幫蕭何出面解決一些自己不能出面的事情,所以兩人交好,雖然是認識,但是劉邦最初只是一個亭長,和蕭何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所以蕭何並不看得起劉邦,但是蕭何這個人還是很講義氣的,劉邦在芒碭山落草為寇,縣令捉拿了他一家老小,蕭何及時出面的保護了劉邦一家老小沒有遭受滅頂之災。

蕭何雖然看不起劉邦,但是還是很有眼光的,劉邦藏在芒碭山不久就發現秦朝已經開始大亂,就決定起兵抗秦,而蕭何竟然能夠瞬間轉變身份幫他勸說縣令,甚至冒著被抓殺頭的危險去投靠他,幫助劉邦解決身後事,說明蕭何的眼觀很獨到。不過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當時的秦朝已經大亂,而且天下人反抗的都是秦人,所以蕭何作為秦國的官吏肯定是不安全的,而當時跟隨劉邦,一是前期有感情基礎,二是當時的劉邦手下已經有了些許人能夠保他平安,所以從這點來看,蕭何的眼光還是很敏銳的。

其次,就是在追隨劉邦的時候,發現了韓信這個人才,韓信在劉邦的軍中是一個小兵,在劉邦入蜀的時候韓信也想逃離軍隊,但是眼光獨到的蕭何及時的連夜追回了韓信,這之後才有了韓信的大展才能,也有了後來的漢家天下,與其說是韓信幫劉邦打下的天下,倒不如說是蕭何幫劉邦找到合適的人才得到的天下,這個功勞應該蕭何的功勞更大,包括後世所說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就是實際的證明。

蕭何在劉邦得到天下後,深刻的明白劉邦對於身邊人的猜疑心,特別是在劉邦分封的九個異姓王接連反叛的情況下,主動的上交了自己的財產和領地,就可以說明,蕭何這個人還是很機智的,而且在劉邦與項羽的對抗中,劉邦連連問及他在後方的一言一行,蕭何瞬間就明白劉邦是害怕他有別的想法,於是光明正大的貪汙了一些錢財並讓人去告發他,才及時的化解了劉邦的疑心,這件事情也可以說明蕭何的智慧。


三分鐘熱愛


劉邦在未起兵前,一直與蕭何交往,無論地位和名望,蕭何結交劉邦都屬於降低自己的身份。而且蕭何一直給劉邦各種幫助和照顧。劉邦犯法落草後,蕭何同樣是暗中資助。後來起兵抗秦,蕭何、曹參一干人縣衙公人,不敢出頭,怕失敗後禍滅九族。於是又是蕭何推薦劉邦為首領,雖然這裡有蕭何的私心,但畢競是蕭何把劉邦推到了首領的位置上,以後,約法三章,追韓信等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了。所以,劉邦在定三傑時,稱蕭何功勞第一。可以說沒有蕭何,就沒有大漢朝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