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教師、家長都應該學會應用的心理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

最近讀書比較頻繁 ,近期讀到一本名為《墨菲定律》的書,書中有個章節提到皮格馬利翁效應。而這種心理效應據說對鼓勵職場新人、求學學生等,都有很大的一個作用,藉此機會,分享一下書中章節的內容。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的一位國王,這位國王非常喜歡雕塑,於是他用象牙雕塑了一個美女像,並給她取名為“蓋拉帝".

管理者、教師、家長都應該學會應用的心理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

不久,這位國王愛上了這個美女雕塑,並總是對這個雕塑自言自語,做各種禱告,希望這個美女像能夠”復活“。上帝聽到了這位國王的禱告、讚美和期待,於是使象牙塑像獲得了生命,成為了他夢寐以求的伴侶。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根據這一“期望與讚美創造奇蹟”的結論,做了一個心理學實驗:羅森塔爾在考察某所學校時,隨意從每個班級抽出3名學生,一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並告訴他那些學生是科學鑑定的智商型學生。

半年後,他發現這些學生的確超過一般學生,長進很大。他們長大以後果然都在不同領域做出了非凡的成績。其實這就是暗示的影響,這一效應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鳴現象。暗示在本質上使人的情感和觀念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

因為羅森塔爾的謊言對學校的教師產生了某種心理暗示,左右了老師對學生能力的評價;而老師的心理則通過情緒、語言、行為等方式傳遞給了學生,使他們感受到了來自老師的期待,於是取得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這就是暗示的積極作用,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和欽佩的人的暗示和影響。來自他們的讚美和期待往往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和思想,激發一個人的潛能。一個人得到他信任和崇拜的人的讚美和期待,會變得更加自尊和自信,能夠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從而讓自己脫離原本的負面情緒,使平庸的人也變得優秀起來。

想要使周圍的人或者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就要給他無限的期待和讚許,給予他“你必將前程遠大”的暗示,這種暗示能夠創造奇蹟,使被期待者向著你期待的方向發展。

管理者、教師、家長都應該學會應用的心理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

戴爾·卡耐基

戴爾·卡耐基很小就失去了母親,變成一個鎮上最討人嫌的“搗蛋鬼”。他9歲時,父親為他娶了一個“繼母”。卡耐基直認為“繼母”這個名詞會給他帶來黴運,心中抗拒她的到來,並打算戲弄她一番。他與繼母見面時,父親指著他的鼻子說:“以後你可千萬要提防他,他可是全鎮公認的最壞的孩子,說不定哪天你就會被這個倒黴蛋害得頭疼不已。”

但繼母的舉動卻出乎卡耐基的預料,她微笑著走到小男孩的身邊,摸著卡耐基的頭說道:“你怎麼能這麼說呢?你看,他怎麼會是全鎮最壞的男孩呢?他應該是全鎮最聰明、最快樂的孩子才對。”

她的話深深打動了卡耐基,因為從來沒有人讚許過他。就憑著繼母的一句話,卡耐基對她產生了好感,與她建立了友誼。也是因為這句激勵,卡耐基長大後成了著名的成功學大師,幫助無數人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著名的心理學家傑絲·雷爾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到:“稱讚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但是我們大多數的人,只是敏於躲避別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卻吝於把讚許的溫暖陽光給予別人。”

始終給人傳遞一種良性暗示,事情往往就會出現轉機;而如果始終向他傳遞不良暗示,事情往往會變得很糟糕,所以不要說“謹防…變壞”或者“小心…”,而應當多說“我希望會非常順利”“你會做得很好”,因為肯定的語言傳遞的是一種信心,這種信心會影響做事的人,使事情變得更完美,過程更順利。

“鼓勵與讚美能夠使白痴變成天才,批評與謾罵會使天才變成白痴。”

而其實,管理者如果能夠利用這一心理效應,對團隊的潛能激發也能起到積極的效果:對事情、對任務的預先期待,要用肯定性的語言去表達 ;相關風險可以稍作提醒,但不要誇大,不然事情最後的呈現 ,可能真的非常”曲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