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對一個人有多生重要?老師和家長的一句話,影響孩子未來

心理暗示對一個人有多生重要?老師和家長的一句話,影響孩子未來

愛會產生奇蹟

古希臘一位名叫皮格馬利翁的年輕王子非常喜歡雕塑。有一天,有人從非洲給他帶來一塊潔白無瑕的象牙。皮格馬利翁愛不釋手,一連把玩了好幾天,最後決定把它雕刻成一個美麗的少女。

王子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連許多天不出房門,把自己的全副身心都投在了少女雕塑上。雕塑成功了:真是太逼真,太傳神了,簡直就是一位活生生的美麗公主!全城的人爭先恐後地來一睹少女雕塑的芳容,據說連門檻都被踏破了。

好不容易將參觀的人都打發走了,皮格馬利翁這才得以和少女雕像單獨待在一起。他以憐愛的目光深切地注視著“她”,心靈被深深地觸動了:“她”要是有血有肉會說話,是個能跟他談心的真正的少女多好!

王子不由自主地愛上了這座少女雕像。每天,他都被熱切的期望煎熬著,為“她”只是一塊象牙而暗自神傷。王子到了結婚的年齡,給他提親的人排成了長龍,但王子卻一個也不答應。

他依舊每天坐在“她”的對面,關注著“她”,呼喊著“她”,希望“她”終有一天能變成真正的少女。王子的愛情終於感動了上帝,上帝賦予了這座少女雕像鮮活的生命,成為了真正的公主。從此,這個故事被傳為美談,並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熱切的期望會使被你期望的對象逐步走向你所期望的目標。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張三小時候學習成績本來不錯,一次偶然沒考好,便遭到了父親“笨蛋”、“蠢豬”之類的辱罵甚至棍棒之苦。以後凡是出一點兒錯,父親的辱罵和暴打則日甚一日。結果,張三的學習成績日趨下降,最終落進了差生的行列。與張三相反,李四小時候的學習成績並不好,但每次考試只要有一點點進步,母親就表揚他、鼓勵他。母親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相信你,你會做得更好!”幾年之後,李四果然像母親所期望的那樣,成為了一個優秀的學生。

那麼,這種神奇的變化是如何發生的呢?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認為,這是通過對對方的暗示作用實現的。暗示是指在無對抗條件下,用某種間接的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使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思想。暗示的結果會使一個人發生改變,甚至是很巨大的改變。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為了研究暗示的作用,在一所小學裡對一至六年級的學生進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發展測驗”,等測驗結束後,給每個班級的教師發了一份學生名單,並告知教師說,根據本次發展測驗的結果,列出了一個最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這個名單大約佔全班學生的20%。教師們看了看名單,感到很不可思議,因為一些名單上的學生平時學習成績很差。見教師們不理解,羅森塔爾便解釋道:“我們預測的是他們將來的發展,而非現在的情況”。

教師們最終解除了疑惑。發展測驗結束8個月以後,心理學家又來到了這所學校,對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了追蹤檢測,結果發現他們先前提供給教師的名單上的那20%的學生,學習成績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就連過去學習成績不好,自信心很差的學生,也表現出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與同學們的關係更融洽,對班級的責任感進一步增強,學習成績也大大地提高了。

羅森塔爾真的能預測學生的未來發展嗎?事實上,班級中那20%的學生,是羅森塔爾隨機抽取出來的,並沒有任何科學的依據。羅森塔爾只是想通過這個實驗,證明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到底能起多大作用。羅森塔爾當時已經是美國心理學界的權威,權威的結論當然引起了教師們的高度關注,也調動了教師對這些學生的感情。

於是,這20%的學生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餘與老師的互動中,都深切地感受到了那與眾不同的關愛,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老師的暗示,增強了自信心和學習動力,最終實現了老師的期待。這種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被學生感悟,進而轉化為自我暗示,最終達到自我實現的現象,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