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上怎麼認識“想過什麼生活,就能過什麼生活”?

01.什麼是主動

我們從小上學的時候。老師的評語裡面,經常會聽到這種話,叫這孩子積極主動。什麼是積極主動,是不是老師讓你做一件事情,因為你比別人做得更快,做得更好呢?其實這還不是主動,這實際上還是被動的。老師才是主動,是老師讓你做什麼,你就去做什麼。

真正的主動是以“我”為主。就是想清楚了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在明天還沒有到來之前,就把明天設計成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然後一步一步的,讓明天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樣去發生。

比如:在學校給大學生們同學們講生涯規劃課程的時候。我常常問同學們說,大家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得到的回答常常是:老師,其實我也不想有太大的志向,我就想每天能快快樂樂的就行。

那然後你就要回想一下。你每天的日子是不是快樂的?如果發現不是。那證明你的快樂,不在你手上,你生活成什麼樣子決定權還在別人手上。

真正的讓自己每天每天都生活得很快樂,那你就需要進一步的再思考,哪些事情讓你快樂。你就主動讓這些事情充滿了你的生活。

同時,你也要考慮到哪些事情讓你不快樂。比如說你覺得在學校“掛科”讓你不快樂。那你是不是在平常的時候就應該注意學習呢?不要讓自己在學期末的時候出現掛科的情況。所以只要你有主動的意識。設計好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後從長計議,從個人認知、行為和習慣以及個人情緒,各方面都去做好準備。讓自己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才是主動。

從心理學上怎麼認識“想過什麼生活,就能過什麼生活”?

02.相信才能成功

也許有的人還會問到:真的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就能過上什麼樣的生活嗎?

給大家說一個心理學實驗: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實驗。

這個實驗發生在1968年,羅森塔爾帶助手們來到一所鄉村小學,在一到六年級各選了三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測驗結束後,他把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給了校方,並叮囑他們要保密,免得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這個名單佔了學生總數的20%,但其實,校長和學生都不知道的是名單上的學生都是隨機選的,羅森塔爾根本沒有去看這個測驗的成績。

奇妙的是,8個月後,情況果然有些變化。在針對這18個班學生的測驗中發現,上了名單的那部分學生,成績普遍有了顯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慾都變得更強。

面對這個結果,羅森塔爾提出了一個詞,叫“權威性謊言”。他認為,他對於校方來說是權威,而校方對於學生來說也是權威,將“你最有發展前途”的“謊言”傳遞到那些作為實驗對象的學生身上,最終這些學生果然變成了這樣的人。

所以大家想一想,羅森塔爾先生預測這些孩子們是天才的時候後,當他們在遇到問題,孩子們會怎麼想,在原來的時候,一個學習成績差的孩子,他可能覺得我就不是那學習的料,於是他就放棄了,但是如果一個權威告訴你說,其實你能學習好的沒有問題,那麼他可能就會選擇再去思考一會兒。

如果你表現出自己就是要做一個不好的學生,那這個時候可能老師就不會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你的身上,但是如果有了這麼一個權威的暗示,說你是一個天才,可能老師也會給你更多的注意力,當你問一些問題的時候。老師會可能會解答的更詳細一些。

所以,是我們相信這個預言之後。我們各方面共同的努力,然後把這個預言變成了現實。

既然權威的預言對我們有用。還有那些人的預言,對我們有用呢。比如說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人去算過卦。算命先生一般會開始就告你一句說:“信則靈,不信則不靈”。所以。真正讓這個預言實現的事,你相信之後的行為。而不是那個預言本身。

其實家長對我們的暗示和預言也特別重要。一些成績好的孩子,家裡總是給她一些積極的、能行的暗示。心理學有不完全統計:一個家庭對孩子5000次的肯定,換來孩子內心深處真正的自信。大家也可以看一下那些成長的比較好的小孩子,他們基本上都有過被肯定的暗示。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什麼是權威?就是有權力,有威望,有資源的那一方。

而在學校實驗裡,校長和老師對學生有巨大權威,因為他們可以評判一個學生的資質。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最原始、也最重要的權威,是父母。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作用甚至可能達到“皮格馬利翁”的神話級別。

03.生涯規劃,自己的生活讓自己說了算

心理學家也有過研究,我們人類是唯一接受暗示的物種。再理性的人,到最終的選擇時,他們都會接受一些暗示。比如說吳伯凡先生曾經說他的一個企業家朋友。企業做得很好了,他當時面試了一個人,各方面條件都不錯,不管是從個人能力、個人品格、忠誠方面都不錯,當他決定用這個人的時候,突然問了這個人一個問題,說那你以前的跳槽是為什麼。他說:我第一次是跳槽是因為公司破產了,我第二次跳槽也是因為第二個公司給破產了,我第三次跳槽也是因為第三個公司破產了。

當他聽到這個員工離職的原因竟然是這個的時候,他自己猶豫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不再錄用這個員工。就是由於受到了這個不好的因素的暗。

如果你沒有有意識的去規劃自己的生活,那些社會習俗、生活環境給你的各種各樣的信條慢慢的形成了的你的潛意識也會來規劃你的生活。比如我們中國人,都比較相信屬相,我就問過很多年輕人。說在你找對象的時候,你會在意什麼。好多人都會把“屬相合”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考慮。其實。這就是你內心深處,你相信這些。以至於這些信條已經成為你的潛意識。這些可能你沒有發現的潛意識,也會來規劃你的生活。

既然暗示這麼有用,為什麼我們不直接自己給自己一個暗示,也就是自己對自己未來的生活進行“生涯規劃”。

心理學上還有一個詞叫自證預言,就是當我們說出一句話的時候,我們就總想讓這句話是正確的,讓我們顯得自己像先知先覺一樣。為了維護這句話的正確性。我們就向著這個方向去行動,讓這句話變成真正的現實。

如果一個人女人總說,男人都不是好東西。那麼你可以推測,這很可能就是她的生命預言,她找的男人都不會是好東西,因為找了好男人,就意味著她常說的這句話是錯的了。

所以要理性面對以前發生的事,敢於給自己規劃自己以後想要的生活,企業家雜誌的劉東華先生也說過,他說哪有什麼天命,天命無非就是你想成為誰,你想通過做什麼而讓自己成為誰。

最後送大家一首歌,對於生活的現狀,你還手了沒有?你想要的那個自己還在不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