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說什麼樣的話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心理學:說什麼樣的話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希臘德爾菲神廟前有一句著名的話:認識你自己!

蘇格拉底也曾說: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過。

每當我們提起“命運”這個詞時,彷彿總是流露出一股無可奈何的悲傷。

你身邊一定有一些中年人或年紀大些的長輩在講完一段悲慘往事之後,會暫停一下,若有所思地說出這句話——“這就是命啊”。

不得不承認,人是有先天侷限性的。

每個人出身的家庭不同,出生的地點不同,受到的教育也不同。

人也是有天賦差別的。

有的人適合學習,有的人適合唱歌,有的人就適合打籃球。

但排除這些先天的,一些不太能控制的東西,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命運在很大程度是我們內在的選擇決定的。

1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自證預言,或者叫自我實現的預言

它指的是人會不自覺的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

也就是說,當你經常說一句話時,為了滿足自己人性中自戀的需求,你會讓事情的發展符合這句話所表達的含義,最終讓這句話成為事實。

這裡要注意的是,心理學上的自戀和我們平常調侃別人時所說的自戀含義有些差別。

心理學的自戀可以簡單凝練為這樣一種感覺——我是好的,我是對的,我比你強。

關於自證預言的一個經典例子是希臘俄狄浦斯王的故事。


傳說俄狄浦斯出生後,其生父忒拜王拉伊奧斯從神諭中得知他長大 後將會殺父娶母,因而用鐵絲穿其腳踵,令一個僕人把嬰兒拋到荒郊野外。


僕人憐惜這個無辜的孩子,把他送給科林斯的一個牧羊人。科林斯國王因為沒有兒子,於是就收養了他。


成年後,當俄狄浦斯從神那裡得知自己命中註定要殺父娶母時,他為了躲避神示的厄運降臨,就逃離了科林斯,因為他以為科林斯國王和王后是自己的親生父母。


可是俄狄浦斯萬萬沒想到正是這種刻意的躲避加速了他人生悲劇的步伐。


他離開養父母,朝忒拜城走去,在逃離的路上俄狄浦斯受到了一夥路人的凌辱,一怒之下殺了四個人,其中就有他微服私訪的親生父親——年邁的忒拜國國王拉伊奧斯。


不久之後,俄狄浦斯以其非凡的聰明才智除掉了危害忒拜民眾的人面獅身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擁戴為王,並且娶了前國王的王后——他的生母為妻,還和她生育了兩個孩子。


俄狄浦斯就這樣成為了殺父娶母的罪人,可他自己對此卻毫不知情。


為了平息忒拜國內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的指示,俄狄浦斯尋找殺害前王拉伊奧斯的兇手,結果發現要找的兇手就是自己,而殺父娶母的命運還是降臨到了他的身上。


俄狄浦斯的母親伊俄卡斯特在悲痛中自盡來洗淨自己的罪孽。


俄狄浦斯在百感交集中刺瞎了自己的雙眼,然後自我放逐,與他的兩個女兒遠離了忒拜城,到處流浪,來懲罰自己的彌天大罪,以求懺悔。



現在想想,馬雲、孫正義等人取得成就的背後或許也有自證預言的影響,而我們身邊也可以找到很多這樣的例子。

比如一家銀行本來經營得不錯,如果有一天有人說這家銀行快倒閉了,要沒錢了,結果大家都去銀行去把自己的存款取出來,就會發生擠兌,最終使得銀行真的倒閉了。

對於學生來說,我們在上學時,如果你內心中覺得自己不擅長數學,你在做數學題時遇到難題就會覺得自己比較笨,然後考試時數學也考不好,最終證明自己是不擅長數學的。

而反過來,如果你覺得自己擅長曆史,你可能就會花更多時間來讀歷史書,做歷史題也會覺得很順手,最終歷史考一個好分數。

心理學:說什麼樣的話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2


有趣的是,很多時候這種感覺或者觀點也並不是我們自己原有的。

舉個例子:

1968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助手來到一所小學,說要進行7項實驗。


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


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這就牽扯到了心理學上另外一個概念——羅森塔爾效應(或者叫皮格馬利翁效應)。

簡單來說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期待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而更深一層的含義是來自權威的期待會對我們有巨大的影響。

我們很容易把權威的期待內化成自我實現的預言,最終去實現這個預言。

而我們身邊的權威一般來說就是父母、老師、領導等。


心理學:說什麼樣的話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3


讀到現在,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命運是很複雜的,是很容易被外在和內在的因素影響的。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腳本呢?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覺知能力。

自己要有意識地回想自己經常說的話,同時看看這些話給自己帶來了什麼影響。

第二就是要深入分析了。

拿出一段時間獨處,來分析這些常說的話是來自於什麼地方,是否與父母有關,是否與老師有關,想到這句話時會聯想到什麼事情,會有什麼感受。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改變,必須藉助於體驗。

頭腦意識層面的改變是相對容易的,而要使得自己的潛意識層面發生改變就要藉助於感受和體驗了。

回想自己成功的經驗是一種方式。

與真正做到那件事的人面對面交流也是一種方式。

或者乾脆自己嘗試著去做到一件事,然後好好去體會那種感覺。


心理學:說什麼樣的話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4


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一個又一個的輪迴,時常省察的人生是螺旋式的上升。

命是先天的侷限,運是後天的選擇,

你相信什麼就會選擇什麼,你選擇什麼就會擁有什麼,說什麼樣的話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除非你的潛意識不願意。

願我們都成為具有無限可能的自己。


心理學:說什麼樣的話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經歷並幫助更多的人經歷,成長並幫助更多的人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