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心理學家:人類逃離不了的5大心理學怪圈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人類精神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因此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如何自處和與他人相處,更能運用它們分析社會現象及人性背後的秘密,從而讓我們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看的更通透。

5大心理學效應,讓你讀懂自己,更能讀懂社會:

心理學家:人類逃離不了的5大心理學怪圈

1、皮格馬利翁效應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本來穿了一件自認為是很漂亮的衣服去上班,結果好幾個同事都說不好看,當第一個同事說的時候,你可能還覺得只是她的個人看法,但是說的人多了,你就慢慢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力和審美眼光了,於是到了下班後,你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衣服換下來,並且決定再也不穿它去上班了。

皮格馬利翁效應其實體現的就是暗示的力量。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關於這個效應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 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告訴加州一所學校的兩位教師,他們是本校最好的教師,他們班裡的學生比同齡孩子智商要高,請他們務必與其他孩子一樣正常對待。

一年之後,這兩個班級的學生成績是全校中最優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學生的分數值高出好幾倍。而其實這兩位教師是被隨機挑選出來的,所教的孩子們也與其他孩子無異。

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只要充滿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一定會順利進行,相反的說,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斷地受到阻力,這些阻力就會產生,成功的人都會培養出充滿自信的態度,相信好的事情會一定會發生的。

"皮格瑪利翁效應"留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持的連續性。

心理學家:人類逃離不了的5大心理學怪圈

2、出醜效應

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四段情節類似的訪談錄像分別放給他準備要測試的對象:

在第一段錄像裡接受主持人訪談的是個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他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裡面取得了很輝煌的成就,在接受主持人採訪時,他的態度非常自然,談吐不俗,表現得非常有自信,沒有一點羞澀的表情,他的精彩表現,不時地贏得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

第二段錄像中接受主持人訪談的也是個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不過他在臺上的表現略有些羞澀,在主持人向觀眾介紹他所取得的成就時,他表現得非常緊張,竟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咖啡還將主持人的褲子淋溼了;

第三段錄像中接受主持人訪談的是個非常普通的人,他不像上面兩位成功人士那樣有著不俗的成績,整個採訪過程中,他雖然不太緊張,但也沒有什麼吸引人的發言,一點也不出彩;

第四段錄像中接受主持人訪談的也是個很普通的人,在採訪的過程中,他表現得非常緊張,和第二段錄像中一樣,他也把身邊的咖啡杯弄倒了,淋溼了主持人的衣服。

當教授向他的測試對象放完這四段錄像,讓他們從上面的這四個人中選出一位他們最喜歡的,選出一位他們最不喜歡的。

想知道測試的結果嗎? 結果就是:

最不受測試者們喜歡的當然是第四段錄像中的那位先生了,幾乎所有的被測試者都選擇了他,可奇怪的是,測試者們最喜歡的不是第一段錄像中的那位成功人士,而是第二段錄像中打翻了咖啡杯的那位,有95%的測試者選擇了他。

這種現象又稱仰巴腳效應或缺點效應,是指太過完美的人,經常不太討人喜歡,因為無論誰,站在你身邊都無所適從,自愧不如,還怎麼做朋友嘛。

生活中有不少比較完美精明的人。其實,這種完美往往是外在的表演,這樣就未必討人喜歡了。因為一般人與完美無缺的人交往時,總難免因己不如人而感到惴惴不安。

最討人喜歡的是那些精明而小有缺點的人,比如,學生眼中的老師,辦事員眼中的領導,老百姓眼中的大官等。這些貌似完美無缺的人在不經意中犯個小錯誤,不僅是瑕不掩瑜,反而讓人覺得他和大家一樣有缺點,就因為他顯露出平凡的一面而使周圍的人都感到了安全。

心理學家:人類逃離不了的5大心理學怪圈

3、自我羊群效應

曾經的你覺得星巴克咖啡的價格簡直是宰客,但由於一次偶然聚會的機會,你走進了點了一杯咖啡。一週後,你再次經過星巴克,此時你突然又想喝咖啡了。

理性的消費思考過程,應該是對比星巴克咖啡能給你帶來的愉悅感受,和普通咖啡能給你帶來的快樂,結合價格考慮,最終得出結論,選擇性價比最高的。但此時你思考偷了個懶,因為上次已經嘗試過了,並且感覺不錯,於是你又不自覺地走進去點了一杯咖啡。

最後,你不知不覺成了星巴克的常客,普通的咖啡已經喝不下去了。直到養成習慣後,你都不明白到底這個習慣是怎麼形成的,你也忘了曾經的自己,是有多嫌棄它的高價格。

這就是自我羊群效應。指的是,即使影響你決策的情緒已經消失了,你日後的決策也會參考第一次的結果,從而持續受到最初那個情緒的影響。

再比如說女朋友生日前幾天,你剛好打麻將贏了不少,心情非常暢快,於是平時只捨得送露華濃的,這次居然買了香奈兒。而下次她生日的時候,即使你已經不記得贏錢這回事了,你也很大可能不會再送露華濃,而是改送YSL還是阿瑪尼了。

所以啊,在面對新環境或者情緒很不穩定的時候,一定不要輕易下決定,因為一次決定並不是隻影響一個結果。

心理學家:人類逃離不了的5大心理學怪圈

4、登門檻效應

這個效應也叫得寸進尺效應,一個人如果接受了他人的請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失調,或者是出於想保持人設的心理,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請求。

有個小和尚跟師父學武藝,可師父卻什麼也不教他,只交給他一群小豬,讓他放牧。

廟前有一條小河,每天早上小和尚要抱著一頭頭小豬跳過河,傍晚再抱回來。後來小和尚在不知不覺中練就了卓越的臂力和輕功。

原來小豬一天天在長大,因此小和尚的臂力也在不斷地增長,他這才明白師傅的用意。

心理學家認為,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都不願接受較高較難的要求,因為它費時費力又難以成功,相反,人們卻樂於接受較小的、較易完成的要求,在實現了較小的要求後,人們才慢慢地接受較大的要求,這就是"登門坎效應"對人的影響。


心理學家:人類逃離不了的5大心理學怪圈

5、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聽起來挺高級的,但其實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第一印象,指我們第一次接觸到一個事物或者人的時候,產生的第一印象對以後認知的影響作用。

《三國演義》中鳳雛龐統當初準備效力東吳,於是去面見孫權。孫權見到龐統相貌醜陋,心中先有幾分不喜,又見他傲慢不羈,更覺不快。

最後,這位廣招人才的孫仲謀竟把與諸葛亮比肩齊名的奇才龐統拒於門外,儘管魯肅苦言相勸,也無濟於事。

眾所周知,禮節、相貌與才華決無必然聯繫,但是禮賢下士的孫權尚不能避免這種偏見,可見第一印象的影響之大!

這告訴我們,人們根據最初獲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變,甚至會左右對後來獲得的新信息的解釋。

實驗證明,第一印象是難以改變的。而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別、年齡、體態、姿勢、談吐、面部表情、衣著打扮等,判斷一個人的內在素養和個性特徵。

因此在日常交往過程中,尤其是與別人的初次交往時,一定要注意給別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注重儀表風度,一般情況下人們都願意同衣著乾淨整齊、落落大方的人接觸和交往。

其次,要注意言談舉止,言辭幽默,侃侃而談,不卑不亢,舉止優雅,定會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首因效應在人們的交往中起著非常微妙的作用,只要能準確地把握它,定能給自己的事業開創良好的人際關係氛圍。

心理學家:人類逃離不了的5大心理學怪圈

我是凌雲,心理科醫生

陽光心態,健康生活

關注頭條號"科普心理",科普實用、科學、有效的心理學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