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的前30個核心效應和定律,掌握心理的必備知識

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每天分享滿滿的書本知識乾貨,希望大家喜歡

《墨菲定律》的前30個核心效應和定律,掌握心理的必備知識

1.【墨菲定律:在錯誤中成長,直到走向成功】

有可能發生的事情,那麼無論發生的可能性多麼小,它一定會發生。

墨菲定律闡述的並不是錯誤概率問題,它側重的是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在現實生活中,墨菲定律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意義。

2.【貝勃定律:在優厚條件下,讓對方接受剩餘部分】

貝勃定律說的是:當人經歷過強烈的刺激後,之後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把“貝勃定律”推而廣之,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人們一開始就被優厚的條件所誘惑,對後來才知道的部分也能較輕易地接受。那麼,我們就可以利用人們的這一心理規律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比方說,在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寄一封平信的郵票是八分錢。當郵票由八分漲到一角二分時,人們議論紛紛,對這漲上來的一角二分十分敏感。可原本幾千元的電視機漲了幾十元,甚至上百元,沒有誰會在意。

3. 【啟動效應:周圍的信息能控制你的行動】

啟動效應是一種現象,是指一個人之前接收到的信息會對之後出現的行為造成影響,這種影響通常個人感受不到。

如果你接收到積極的信息,就會讓你的行為向積極一方改變;如果接收到消極的信息,就會促使你的行為向消極一面發展。

4.【鳥籠效應:用給予對方的方式讓對方就範】

“鳥籠效應”為人們揭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在偶然得到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時,為了這個物品看上去更加完整、完美,人們會繼續添加更多自己原本不需要的,但是卻與這個物品非常匹配的東西。

5.【肥皂水效應:這樣批評不會得罪人】

肥皂水效應的產生是源自於人們內心對讚美的渴望。當人們聽到外界的讚美就會產生愉悅的情緒。這個時候,再用委婉的語言來指出對方的不足之處,那麼就會變成一種激勵和鼓舞。

6.【皮格馬利翁效應:要想使喚人就得學這個】

心理學家將通過讚美、信任、期許等積極情緒使願望成真的現象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當你對一個人投入了期許和讚美,那麼人們就會因為受到鼓舞而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7. 【路西法效應:失控的角色扮演】

環境對個體行為的影響是巨大的,在一定的社會情境下,好人也會犯下暴行。

8.【青蛙法則:經歷的挫折越多,距離成功就越近】

9.【蝴蝶效應:最有效的防禦是未雨綢繆】

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一隻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週後,很可能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引起一陣龍捲風。這就是蝴蝶效應。

其原因是: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10.【普瑞馬克定律:行事果斷絕不拖延】

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說:“人生偉業的建立,不在於能知,乃在於能行。”沒有行動,一切目標、計劃都將落空,成功也就無從談起。《道德經》中也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卡耐基也曾說過:“一百個夢想不如一個行動!”

11.【跳蚤效應:不要為自己的人生設限】

什麼樣的抉擇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目標就會導致什麼結果,目標永遠是你將來生活的底片。

12.【蛻皮效應:不斷超越自己】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當中,出於自我保護的需要,都會為自己劃定一定的安全區。同時,也正是這個安全區束縛了我們成長,阻礙了我們前進,因此,想要超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一定要突破自我侷限。只有勇於接受挑戰,不斷超越自己,我們才能不斷地成功。心理學上,將通過不斷超越自己取得成功的法則稱為“蛻皮效應”。

13. 【羅伯特定理:放棄什麼都可以,但不能放棄夢想】

在人生的舞臺上,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辦得一帆風順。當遇到失敗,一切都變得暗淡無光的時候,當出現的問題看起來沒有辦法解決的時候,你該怎麼辦呢?難道選擇退縮,任困難把你壓倒嗎?這個時候,你要記住,每一次逆境都含有等量利益的種子,只要夢想還在、信念還在,總會有奇蹟發生。

14.【臨界點效應:成功就是再堅持那麼一點點】

我們都知道,水的溫度低於0℃後,水就成了冰;同時我們還知道,當水在溫度超過了100℃之後,水就會變成水蒸氣。在物理變化過程中往往存在著這樣的臨界點,物質在突破臨界點後,它的狀態和性質會發生變化;在化學變化的過程中,開始時難以看到變化的痕跡,但是一旦當溫度、溼度等外部環境超過了物質本身的一定標準,達到臨界點之後,自然就會發生反應,產生出新的物質。

由此可見,臨界點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標誌。再堅持一分鐘,達到了臨界點,就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這就是臨界點效應。

15.【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不要做】

做了不值得做的事情,常會有許多不利的影響。

16. 【馬太效應:一次成功決定一生的命運】

“馬太效應”是指,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成功者,會更容易獲得得更多的可利用資源,這就是馬太效應,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17.【蘑菇定律:忍受平庸,才能擁抱成功】

要想成功,就要做好準備,只有忍辱負重、堅忍不拔,才有可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18. 【手錶效應: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標】 目標的遠景能使你看到奮鬥的希望,從而增強你的自信心。當這種自信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會激發你的無限潛能,讓你創造出超凡的成就。

19.【堅定定律:激發自我的驅動力】

堅定定律是指對某件事情抱著百分之一萬的相信,它最後就會變成事實。這種心理超越了自信,是一種確信的心態。這是一種堅強的信念,在我們面對失敗與挫折的時候,信念就猶如心理的平衡器,它能幫助我們保持內心的平靜,並能防止我們因坎坷與挫折而偏離了正確的軌道,進入誤區、盲區。

20.【曼狄諾定律:再苦再累也要面帶微笑】

無論是工作中、生活中還是努力為自己拼搏中,許多痛苦和煩惱都很容易解決。當它們圍繞在我們周圍,換一個角度,換一種心態,就會領略另外的一番風景。因此,面對人生的煩惱與挫折,最重要的是擺正自己的心態,積極面對一切。再苦再累,也要保持微笑。曼狄諾定律就是關於微笑的一個理論。

21.思維定勢效應:擺脫傳統思維,徹底解放內心】

所謂思維定勢效應是指,人們因為侷限於既有的信息或認識的現象。思維定勢有積極的一面,但是也會束縛我們的思維,使我們只用常規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求用其他“捷徑”突破,因而也會給解決問題帶來一些消極影響。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會機械地按照程式思考,形成定勢思維。定勢思維對人們的影響非常大。一旦人們形成了這種思維模式,就會習慣性地順著固有的思維路線去思考問題。這樣長此以往下去,人們就會失去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進而陷入一個愚頑、平庸的境地中去。

22.【鯰魚效應:在危機中激發自己的鬥志】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長久不懈的危機意識是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的基礎。”對於個人而言,長期存在的競爭壓力是一個人永不停步的動力。

23.【韋奇定律:培養意志力,讓內心更加強悍】

即使你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有十位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難不動搖。這種現象被稱為“韋奇定律”。一個人能夠擁有自己的主見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

24.【跨欄定律:把挑戰困境看成一種享受】

一個人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就,關鍵看這個人所遇到的困難的程度,困難越大,成就越高。

25.【冰激凌哲學:在逆境中綻放嶄新的自己】

心理學家們將“要想成功地賣冰激凌,就要經歷冬季這樣的逆境的磨鍊”這一法則稱為“冰激凌哲學”。心理學家們指出,在追求的道路上,只要擺正心態,逆境就不是阻礙,它可以磨鍊我們的心性、能力,激發我們的心理潛能,推動著我們去獲取更大的成功。

26.【杜根定律:自信比什麼都重要】

美國職業橄欖球聯會前主席D.杜根曾經提出:“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遲早都屬於有信心的人。”這句話後來被人稱為“杜根定律”。

27.【特里法則:正視錯誤,內心才能更強大】

“承認錯誤是一個人最大的力量源泉,因為正視錯誤的人將得到錯誤以外的東西。”這一管理名言被稱為“特里法則”。任何人都不應該利用各種藉口來推卸自己的過錯,這樣就不會忘卻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要想從錯誤中得到額外的東西,那麼首先你必須拋棄找藉口的理由。

28.【絕境定律:讓潛能爆發出來】

人在絕境或沒有退路的時候,心裡最容易產生爆發力,展示出非凡的潛能。如果想在最惡劣、最不利的情況下取勝,最好把所有可能退卻的道路切斷,有意識地把自己逼入絕境,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必勝的決心。

29.【布里丹毛驢效應】

布里丹毛驢效應告訴我們,在兩個相反而又完全平衡的推力下,要隨意行動是不可能的。如何規避布里丹毛驢效應:跳出選擇本身,問自己做選擇的目的是什麼,商業中讓選擇變少,讓選擇更有差異化。

30.【蘇東坡效應:若想駕馭人生,先認清自己】

認清自己,是走上成功的必要前提,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