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人性最深切的渴望是獲得他人讚賞,家長別吝嗇誇讚孩子

毫無疑問,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是毫無保留的,父母們窮盡自己的一生給予孩子最深沉的愛。但並非每個父母都知道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父母按照自己的意願“愛”孩子,教育孩子,同時,又不斷地打擊著自己的孩子,他們吝嗇於對孩子的讚美。這樣的教育,看似是頗具深意,實則不然,多少孩子需要的正是父母的肯定,父母的讚美。

心理學家:人性最深切的渴望是獲得他人讚賞,家長別吝嗇誇讚孩子

國外的一個年輕人布萊恩,出生於一個並不幸福的家庭,離異的家庭,酗酒的母親,消失不見的父親,但這一切並沒有讓布萊恩放棄前進的目標。布萊恩認真讀書,努力學習,當詢問他原因的時候,布萊恩提到他的堅持源自於老師的讚美,在家庭初遭變故之際,布萊恩也曾有過自甘墮落的念頭,但是學校中的老師卻不吝嗇讚美,在老師們的幫助之下布萊恩撿起了學習的自信,最終他進入了理想的大學。

每個孩子在成長階段,內心都渴望父母的讚美,父母的肯定是讓他們獲得自信,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父母若是總打擊孩子,看似是給予孩子動力,事實上是不斷的打擊孩子,讓孩子的鬥志逐漸被消磨,家長可別吝嗇誇讚孩子。

一、父母的打擊是孩子一生的傷痛

1.叛逆

當父母習慣於否定孩子,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長此以往,孩子會不自覺的子內心中想要打敗父母,他們會對父母心生厭惡,這些孩子會越來越出格,甚至做出很多叛逆的舉動。

心理學家:人性最深切的渴望是獲得他人讚賞,家長別吝嗇誇讚孩子

2.缺少自我認同

長期被父母否定的孩子會習慣與自我否定,他們不自覺的會產生畏首畏尾,不相信自己的現象。這些孩子渴望被父母認同,希望獲得外界的關注,但孩子本身又無法給予相當的自我認同。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這些孩子會出現下意識地後退現象,或者說孩子害怕獨自前進。

3.精神焦慮

當孩子每天都生活在無止盡的打擊之中,面對父母的威嚴、責備以及被對比的同伴,孩子們會很容易產生自我懷疑,他們會感到疲憊,甚至會出現抑鬱焦慮的情況。《小歡喜》中抑鬱的英子,不就是長期生活在母親的高壓教育之下,總是被母親否定最後在和母親學校選擇不一致的情況下患上了抑鬱症離家出走。

總有一些孩子沉默內向,他們看似乖巧,但卻早已關上了自己和父母溝通的大門,這些孩子生活在父母的強迫之下,耳邊環繞著自己的種種問題,他們無法獲得認同,甚至逐漸丟失了那個歡樂的自己。

二、皮格馬利翁效應

作為雕塑家的皮格馬利翁將自己心中的女神鵰刻成塑像,漸漸的他愛上了這個被自己雕刻出的雕像。他每日都像繆斯女神禱告,希望自己的愛人可以成為真正的人,被感動的繆斯女神實現了他的嚮往,而皮格馬利翁也如願以償,過上課幸福的日子。在心理學中,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預言的自我實現”,是指當我們有所期許的時候,美夢竟成真。

心理學家:人性最深切的渴望是獲得他人讚賞,家長別吝嗇誇讚孩子

而來自於父母的讚美就像是繆斯女神一般,讓孩子獲得內心所期許的肯定。對於孩子而言,父母的讚美或是打擊就是對他們貼標籤的過程,讚美的標籤是對孩子自我期待的肯定,孩子會獲得喜悅同時孩子也會付出加倍的努力以獲得更多的讚美;打擊的標籤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孩子會沮喪,甚至會停滯不前,這些被禁錮了思想的孩子會逐漸迷失自我,甚至形成扭曲的性格。

三、人性最深切的渴望是獲得他人讚賞,別小看嘉獎的魅力

1.孩子是獨一無二的

每個人都是最特別的存在,我們都有不一樣的閃光點,也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生活中總有父母無法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總是不自覺的在孩子們之間進行比較。成績優異的孩子會被當作是每個孩子比較的對象,父母會毫不猶豫地打擊著孩子的學習興趣。但是父母卻忽略了孩子身上有著其他小朋友無法比肩的特長。

心理學家:人性最深切的渴望是獲得他人讚賞,家長別吝嗇誇讚孩子

其實,每個家長都想應當堅信自己的孩子是最特別的存在,作為父母不應總是執著於孩子的短板,適當的發現孩子的長處,不吝嗇自己的讚美,孩子才有可能帶著自信勇往直前,披荊斬棘毫不畏懼。

2.給予孩子滿滿的肯定

長期對孩子進行消極暗示的父母不難發現自己的孩子越來越消極,很多父母都為此困惑,甚至抱怨孩子的不懂事,最後會對孩子說“長大了你就懂了我的苦心。”其實,不用長大,只要父母願意給予孩子滿滿的肯定,這些孩子就會逐漸發現父母的良苦用心。

心理學家:人性最深切的渴望是獲得他人讚賞,家長別吝嗇誇讚孩子

離異家庭下成長的梅子最初是由爸爸照顧,粗糙的父親忙於生計,對孩子也是非打既罵,為了讓孩子不再焦慮,媽媽開始照顧梅子,媽媽喜歡鼓勵梅子,發覺孩子的與眾不同,逐漸的梅子不僅成績越來越好,甚至還有了自己的特長。

3.尊重孩子

在中國這樣一個傳統的國家,父母對孩子更多的是專制,孩子很少會得到來自於父母的尊重,父母從孩子出生到步入婚姻的殿堂都被父母把控,孩子無需擁有自我意志,他們只需要在父母的鞭策下成長,甚至多數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都面臨著不小的麻煩。

心理學家:人性最深切的渴望是獲得他人讚賞,家長別吝嗇誇讚孩子

其實父母適當的放手,給予孩子尊重,也就是肯定孩子自我選擇的過程,孩子也會在父母的鼓勵之下勇往直前。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都渴望讚美,沒有人願意被否定,孩子也是如此,教育孩子不是打擊孩子就夠了,源源不斷地打擊不僅不能激勵孩子,甚至會將孩子逼到崩潰的邊緣,任何積極的情緒都需要父母同樣積極的讚美。

正如哈佛大學教授、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說:“人心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年幼的孩子在內心一遍遍地上演著被鼓勵、讚美的畫面,他們渴望收穫肯定,這些肯定會幫助他們帶著自信一路高歌猛進。

互動話題:對於孩子你是否會吝嗇讚美?歡迎大家積極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