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們的發家都離不開“兄弟”?分家後依然各自傳奇

很多創業者選擇跟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創業,因為親友之情,因為信任,也有一些不謀而合。可是創業難免有分歧,不管是親兄弟還是朋友,亦或是商業夥伴。總之,再信得過的人,也有看法不同的時候,但是是否影響兄弟感情不可評斷,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思想幾乎沒有說任何時候都一模一樣的。有一些在合夥中“談崩”的,也有一起找到最優方案的“一條路”。有哪些“兄弟傳奇”呢?

《中國合夥人》裡的王陽說“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夥開公司”。真的很難,難在你到底是理性還是感性,理性的話就會影響感情,可是理性也有分歧,對未來的預判等,誰也不能說未來誰沒料到誰就錯了。這跟人類複雜的性格難脫離關係,也有具體事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但也是真的很好,好到“吵”得再不愉快也可以不計前嫌而盡心盡力。“兄弟企業”較為著名的有飼料大王劉氏兄弟、國美電器的黃氏兄弟、蘇寧電器張氏兄弟、比亞迪的王傳福和朋友呂向陽、永輝超市的張氏兄弟等,國外有維多利亞時代的巧克力生產商理查德.卡德伯裡和喬治.卡德伯裡兄弟,以及二十一世紀創立了一系列科技企業的亞歷山大.桑威爾、奧利弗.桑威爾以及馬克.桑威爾三兄弟。

富豪們的發家都離不開“兄弟”?分家後依然各自傳奇

與“親密的人”創業,遇到問題,要以客觀的角度,進行商業討論,然後一起解決,“公私分明”,減少情緒化,感情歸感情。並且能夠繼續工作。最重要的是,瞭解與尊重。現實中,完美的例子也有。

都說四川有個隱形富豪劉永美,那麼不難讓人想到,劉永好跟他什麼關係?沒錯,兩人是兄弟。劉永美如今擁有上百家公司,生意領域涉化工、飼料、教育、房地產、酒店等。在化工領域,有2個產品是做到亞洲第一。飼料領域,是中國最大的飼料生產商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幾十個學校,本科院校有3個。但由於公司都沒上市,所以稱之為“隱形富豪”。那他的財富是因為劉永好的幫忙嗎?

富豪們的發家都離不開“兄弟”?分家後依然各自傳奇

不瞭解的人可能會覺得他的發家因為是劉永好的兄弟,錯了,但也對了,錯在他不是靠著他的兄弟,但是又離不開他兄弟的功勞。當年劉永美跟3個兄弟一起合夥創業,那個時候劉永美一個人付出最多的精力,也很關鍵,後來賺到了幾個億,兄弟們要分,劉永美也堅持平分身家。當時已經是中國首富的他們,大概每一個人分到了1個億的家產,各自又繼續發展,互相幫助。

小時候家裡特別窮,劉永美的父親生了4個兒子,分別取名言行美好。劉永美排行老三,不得已而取捨,把劉永美給送人了。似乎也理解當時的環境與情況,也理解父輩的思想,更知道這與兄弟感情無關。創業之前,劉永好一邊教書一邊養鵪鶉,後來兄弟幾個一起幫忙,又創辦他們自己的鵪鶉養殖場,此時需要大量資金,可去銀行貸款卻處處碰壁,於是他們變賣家產而籌到錢,為了一心創業,他們辭去了穩定的工作。

就在事業上升期又經歷大的變故,有一筆10萬隻小雞的大單子,遇到變故導致2萬多隻小雞死亡,為了生存下去,兄弟四人吃苦耐勞編竹筐,編了8萬多隻竹筐,並且全部賣完了。90年代初期分家時,包括劉永美在內沒有人認為自己要多一點。後來幾個人都非常成功,二哥劉永行跟四弟劉永好都成為了中國首富。有人統計過,4個兄弟共計有幾百個工廠,一年全部公司的營收總計達到了幾百億。

又如比亞迪兄弟,王傳福雖然沒有跟哥哥一起創業,但哥哥供他上學,與呂向陽雖然不是親兄弟,但是配合默契,如今呂向陽的融捷集團2019年的營收達到了1800億元,比亞迪王傳福也曾登上首富榜。

富豪們的發家都離不開“兄弟”?分家後依然各自傳奇

國美,是由黃俊欽和黃光裕外出打拼,先後在內蒙古、北京等地,攢下創業的第一桶金,創辦了今天的國美電器。

還有蘇寧兄弟,1978年,張桂平辭掉公務員工作,創立了蘇寧,直到三年後張近東才加入蘇寧,2004年兄弟分家,張桂平置身房地產,張近東則沒有高調進展。

富豪們的發家都離不開“兄弟”?分家後依然各自傳奇

也有“談崩了”的,或者分家以後看個人造化的,雖然路途不理想,卻難以避免。這也並不影響感情,只是“親兄弟明算賬”,也不會計較,甚至會多付出多幫助。

比如永輝兄弟因為“雲創”而“割離”,但是這個詞或許很可笑,又或者很心痛很現實。|“分家”很正常,但是你會發現,儘管分成了兩個部分,但是永輝超市一直在默默支持著“雲創”。今年更是有“合併”的趨勢,因為形式所向,達成了共謀。

富豪們的發家都離不開“兄弟”?分家後依然各自傳奇

在此之前,兄弟兩也是二十多年不離不棄在一起做同一個項目,當年曾一起做過啤酒代理生意,張軒松想出的“電話訂貨,一小時送貨上門”的點子,五年內成為當地啤酒代理三巨頭之一;開設過名為“古樂微利”的小超市,張軒寧採取“沃爾瑪”薄利多銷的實戰經驗在競爭中取得一定優勢。永輝超市創立初期,即使決策失利遭遇危機時也是同舟共濟。後因為決策上有分歧,不想讓“雞蛋”在一個“籃子”裡虧損。

也有解決了分歧問題的,儘管每個人思想不同,但是人越是長大,對人性也趨於包容。所以不管出現什麼問題,儘可能解決辦法一定是首位的。包括“不干涉”也是一種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