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美麗鄉愁,花垣這2個村“搬進”全國數字博物館

留住美麗鄉愁,傳統村落數字化

湖南10個村“搬進”全國數字博物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佈了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2019年度(第二批)村落單館名單,進入博物館首頁(http://www.dmctv.cn/)即可“遊覽”376個國家級傳統村落的青山綠水、田園風情。記者今天從省住建廳獲悉,我省已有10箇中國傳統村落入駐該數字博物館

城鎮化浪潮裹挾之下,傳統村落消亡速度增快。留住美麗鄉愁,數字技術應用是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的一種有效方式。2018年4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開通上線,分總展館、村落單館及全景漫遊手機客戶端。村落單館以全景漫遊、三維實景、圖片、文字、視頻、音頻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傳統村落的獨特價值和文化魅力。

我省入駐該數字博物館的10箇中國傳統村落分別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今雙龍鎮)板栗村、花垣縣雅酉鎮捫岱村、鳳凰縣都裡鄉拉毫村、鳳凰縣山江鎮老家寨村、保靖縣呂洞山鎮呂洞村、吉首市矮寨鎮中黃村、吉首市社塘坡鄉齊心村;懷化市:會同縣高椅鄉高椅村、通道侗族自治縣黃土鄉皇都侗族文化村;張家界市:永定區王家坪鎮石堰坪村。

省住建廳介紹,今年將進一步加大數字化建館力度,力爭新增入駐傳統村落50個以上。

截至目前,住建部分五批將全國6819個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其中,我省共658個村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數量居全國第三。

板栗村:

根據史籍記載和傳說,苗族先民殷周時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帶生息。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荊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動。秦漢時,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群柯郡、越嵩郡、巴郡、南郡等地區定居,小部分繼續遷徙到黔東南都柳江流域。明清後期,由於戰爭、饑荒、疾病流行、生育繁密等原因而不斷遷徙。“苗”的稱呼在唐人樊綽《蠻書》、宋人朱輔的《溪蠻叢笑》和《宋史》等書中已開始出現。

板栗村始建於清代,是東部湘西苗族的分支遷徙而來,並在此繁衍生息。村寨都屬苗族祖輩遺留下來的民居,最早原有明末清初建築,現多為清、民國建築,一般由村民自行維修。現由村委會統一安排規劃維護。

排碧鄉屬花垣縣鄉。民國時期屬臥龍鄉,1950年為四區管轄,1958年建萬能公社,1959年更名為排碧公社,1984年撤社復鄉,2015年排料鄉、排碧鄉和董馬庫鄉成建制合併,合併後撤鄉設鎮設雙龍鎮。

代表人物:

吳海深苗族,湖南省花垣縣人,農曆二十四節氣(苗族趕秋)傳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其門下有徒弟10餘人,其中年紀最小的為其孫子吳嘉胤,芳年11歲,除大徒弟施雲生為矮寨鎮外,其餘均為本村人。

石山東綹巾舞非遺文化傳承人石山東是一位苗族法師,花垣縣排碧鄉板栗村人,他舉辦過多場法事,僅做巴代扎,家傳至今已為第九代。

板栗村始建於清代,是湘西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古村落。

2002年,板栗村被國際地球科學聯合會確立為全球地層年表寒武系的首枚''金釘子''標本地。

2012年12月,板栗村被列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2015年6月24日,板栗村舉行大型苗族傳統趕秋節文化活動。

2017年12月28日,板栗村吳海深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8年6月24日,板栗村舉行大型苗族傳統趕秋節文化活動。

湘西州廣電全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