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波兰和苏联为何要划走德国的大片领土?

草莓奶昔ru


关于这个问题,乌克兰表示:天地良心啊,我特么也是个受害者好伐?

1939年9月1日,德国大举闪击波兰,二战爆发。而就在英法等国手足无措时,9月17日,苏联出兵波兰东部,占领了寇松线以东的西乌克兰和西白罗斯,腹背受敌的波兰再度亡国,第四次遭遇被瓜分的命运。

但是仅仅六年过后,随着德国法西斯被彻底消灭,波兰在苏军的铁蹄下再度复国。

不过经历了二战,欧洲的政治版图再度发生了剧烈变化,虽然德国、波兰和苏联三国都还在,但是国土面积却出现了剧烈的伸缩。

二战后的德国,奥得河以东的西里西亚、波美拉尼亚以及飞地东普鲁士全部被夺走,其中东普鲁士北部的三分之一为苏联所有,分别成为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和立陶宛的梅梅尔地区,剩下的区域全部成为波兰领土,二战后的德国领土面积从43万平方公里萎缩至35.7万平方公里。

但看似得了便宜的波兰在领土上的损失更大,因为二战后斯大林提出以1919年提出的“寇松线”作为苏联和波兰的边界,并表示只能接受寇松线向苏联一侧后退7-8公里的底线,深受苏联挟制的波兰政府只能接受。而经过领土的东失西补,波兰在东部失去了17万平方公里,在德国身上找补回了11万平方公里,国土少了6万平方公里。

真正的赢家是苏联,除了巩固了寇松线以东区域的占领,还巩固了对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控制,将国界线向西整体平移约200公里,在地理位置上距离欧洲更近了。

那么,为何苏联要从德国和波兰身上划走如此大面积的土地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压制宿敌德国

作为一定程度上靠领土提供的巨大战略纵深活下来并反败为胜的国家,苏联深知领土对一个国家而言意味着什么。在斯大林看来,夺走敌人的领土,彻底使其失去战略纵深,是防止其东山再起的重要手段。

所以,二战后的苏联,不仅将德国东部的厂矿设备全部拆运回国,还将德国东部的土地全部夺走,只有让德国变得更加迷你,德国的国力才会有天花板,而这样的德国对苏联而言才好控制。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德国奥得河以东的土地全部被夺走后,由于美苏英法四国对德国的分割占领,苏联占据的德国东部面积仅有十多万平方公里,彻底不复德意志帝国的雄风。而为了生存,民主德国不得不乖乖依附于苏联的羽翼之下,与西方国家扶持的联邦德国渐行渐远。

而失去了领土的德国,还彻底失去了东普鲁士这一德意志的“龙兴之地”,这对德国的民族意志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总之,为了更好地控制德国,斯大林确实花了很多心思,而实践证明,这样的手段确实毒辣。

2、巩固共产主义阵营

作为二战后崛起的超级大国,苏联在二战中不仅要防范昔日宿敌德国的崛起,更要面对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的挑衅,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即使很强大,也是“一人难敌四手”。

所以,二战后的苏联必须摒弃吞并所有国家的无产阶级旧革命思维,解放思想大胆扶持一大批苏联的卫星国,作为苏联抵御西方世界的屏障,而毫无疑问,波兰就是苏联的卫星国之一。

靠着反击德国法西斯的铁蹄,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在内的多个共产主义国家纷纷在苏联西部建立,他们存在的价值,不是为了证明共产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是充当苏联抵抗西方世界的挡箭牌。

虽说这些国家不能太强,否则很难控制,但这些国家也不能太弱,否则就完全失去了屏障的价值,所以在割走德国大片土地后,苏联补偿给波兰的,是面积较小但却非常富饶的土地。

加利西亚作为德国的重工业基地之一,相比于寇松线以东的不毛之地要好得太多,通过领土的“置换”,波兰无形中就极大增强了自身的综合国力。

对于迷信“缓冲区”的斯大林而言,这样的波兰才是一个合格的波兰。

可以说,苏联对领土的痴迷,确实令其他国家和民族望尘莫及。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一战前,德国54万平方公里;二战前德国47万平方公里,如今的德国只有35万平方公里,还不如日本。德意志崛起以后,一直想着如何与老牌资本主义列强一较长短争夺地盘,然而看过德国历史地图的人都会发现,两次世界大战,德国的地盘不仅仅没有扩大,反而大幅度缩水。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被迫将富饶的阿尔萨斯与洛林两个省让给法国,煤矿丰富的萨尔地区由法国代管;东上西里西亚让给捷克斯洛伐克;萨尔美迪让给比利时;北石勒苏益格归丹麦;克莱佩达让给立陶宛;不仅承认了波兰的独立,还将老家西普鲁士、东普鲁士的部分地区、上西里西亚、但泽等全都让给了波兰,波兰从内陆国成为临海国家。

德国两次世界大战,损失惨重,成为地理上不折不扣的小国。

二战以后,苏联作为战胜国,自然能够得到很多对于战败国的赔偿要求,苏联悄无声息吞并了普鲁士人的老家——东普鲁士,也就是今天的加里宁格勒。苏联占据了战略地位重要的加里宁格勒以后,当地普鲁士人被清除殆尽,如今仍旧是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重要战略点。

而对于波兰,盟国有意扶持。波兰在二战中牺牲巨大,而对于德国来说,一个不弱小的波兰也有利于当时局势的平衡,波兰的面积再次扩大,得到了大量沿海领土。


澹奕


波兰最近很活跃。仗着有美国这棵参天大树,先是警告东邻俄罗斯要用西方的核大棒,然后又义正辞严地要西邻德国赔偿波兰在二战时损失9000亿美元。

波兰和两个邻居的恩怨太深了,再往前的历史不说了,就是波兰现在的边界线,和俄罗斯(苏联)、德国(西德)都有直接的关系。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电进攻波兰。随后,波兰流亡管理层跑到英国伦敦当起了寓公。寄人篱下的波兰流亡管理层并没有减弱自己的野心,宣称战后的波兰,必须拥有辽阔的海岸线和漫长的国界。之后几年,波兰流亡管理层在伦敦的办公室里成天画地图,英国人无不摇头,说波兰人的胃口实在太大了,别人替他们卖命,他们还自命不凡。波兰人却说:这是我们应该得到的。

波兰夹在苏、德之间,而苏联是战胜国之一,又是世界双霸之一。按理,波兰应该搞好与苏联的关系,以便在与苏联划分边界时捞点好处。但是,波兰却要求苏联割让西乌克兰、立陶宛、西白俄罗斯,两国边界应以1921年《里加和约》为准。苏联出兵帮助波兰复国,付出了巨大伤亡,到头来白忙一场,连老本之一的西乌、西白、立陶宛都要送给波兰。苏联愤怒地质问波兰:凭什么!

再加上卡廷事件,波兰炮轰苏联,激怒了苏联,也惹怒了美国。罗斯福认为波兰的边界如何划分,这是美苏英等大国的事情,波兰多哪门子的嘴?

在苏联、美国、英国的强大压力下,流亡管理层撑不住了,准备接受苏联的划界主张。实际上,他们接不接受,苏联都不可能吐出新占领的西乌克兰、白俄罗斯。甚至于,整个波兰都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波兰敢硬怼苏联,不惜鱼死网破,可波兰所依仗的美国都不敢这么做。就像波兰的大嘴将军声称美国愿意为波兰向俄罗斯扔核大棒,所有人都会呵呵一笑。

苏联说了:苏联与波兰的边界线,必须以寇松线为主。所谓寇松线,是指1920年7月,苏联与波兰开打时,英国外交大臣寇松提议的两国停战分界线。苏联比较认同这条线,但这意味着波兰将失去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立陶宛。即使如此,苏联还是认为自己吃了亏,说寇松线又不是苏联划分的,这事你们找寇松去!不过,苏联也不想和英、美纠缠太多,说碰上波兰算我们倒霉,那就让5到8公里吧。掌柜的别让了,再让……(喷英美一脸)就赔了(自行脑补相声《卖布头》画面)。

这事发生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三巨头会议。波兰没资格参加,却被告知:你们与苏联的边界已划定,准备好签约吧。

波兰人无比愤怒,但有人说过: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更何况战胜德国,波兰到底出了多少力?波兰只好咬牙切齿地在《苏波疆界条约》上签了字,波兰丢掉了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过,波兰随后又笑了,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苏联抢我们的,我们可以抢德国的。”德国是战败国,正等着战胜国瓜分地盘,自诩为欧洲大国的波兰也要挤进来分一杯羹。波兰这么想,英、美、苏也是这么想的,尤其是苏联。

图-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波兰翼骑兵

苏联也意识到,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大幕即将拉开,波兰将是苏联在西线的重要战略屏障。波兰与德国的边界越往西扩,苏联就越安全。另外,苏联已占领德国的东部重镇柯尼斯堡(今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苏联支持波兰向德国讨要领土,就等于替苏联占领柯尼斯堡解围。苏联也不想过多得罪波兰人,否则真把波兰人逼急了,就等于给美国添乱的机会,苏联的麻烦就大了。

苏联认为波兰与德国的边界应该以奥得河-尼斯河为界。尼斯河发源于苏台德山脉,向北与奥得河汇合,奥得河继续向北流淌,最终汇入波罗的海。二战以前,德波边界在奥得河-尼斯河以东一百多公里,若按此线划分,波兰将得到德国的地盘约10万公里。至于德国会不高兴?德国的东部早晚要被苏联控制,要成立苏联控制下的卫星国(民主德国或东德)。苏联说什么,东德不敢不听。

图-波兰街头

美国与英国觉得苏联和波兰的吃相太难看,“提醒”吃的时候悠着点,别噎着。波兰拍桌子指责英、美:苏联占我们那么多便宜,我们占点德国的便宜,怎么啦!怎么啦!(自行脑补小品《非诚不找》画面)波兰拉来一把古董算盘,噼里啪啦一通算,说18减10等于8。我们还赔了8万平方公里,要不,你们(英、美)补偿我们?再说,奥得河-尼斯河以东地区,以前就属于波兰,我们收复失地,何错之有?!

(接替罗斯福的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面面相觑。

英、美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坚持。苏联已控制德国东部,自己再怎么坚持,以斯大林的脾气,最终还是要以奥得河-尼斯河划分(东)德、波边界的。

图-波兰街头

一切尘埃落定,波兰现在的疆域形成。


地图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要分开看,分别说说波兰和俄罗斯。

这和波兰没有多大关系,完全是苏联的布局。

波兰之所以吞掉部分德国领土,也是身不由己。

苏联占领波兰以后,强迫波兰将东部寇松线以东的领土,割让给苏联。

苏联认为,这本来就是苏联领土,是被波兰占领的。

为了消除波兰人的强烈不满情绪,苏联将本来属于德国的什切青和施维诺威斯划入边界的波兰一侧。

这样一来,波兰领土向西移动了200多公里。即便得到了德国的部分领土,波兰也没有占便宜,领土面积比战前缩小了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原来领土的五分之一。

但更倒霉的是德国,准确说是苏联控制的东德

东德的奥德尼斯河以西,共1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给了波兰,领土面积大大减少。

割让领土中,还包括但泽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城市。


波兰身不由己,但俄罗斯则是直接抢夺了哥尼斯堡连同东普鲁士北部地区,占东普鲁士的约三分之一,波兰占领三分之二。

这也就是目前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

这么操作主要三个意义:

第一,消灭德国的尚武精神。

众所周知,被吞并的东普鲁士,在历史上被普遍认为是德国军国主义势力的支柱—容克贵族的发源地。

早在13世纪,东普鲁士人的彪悍和严守军纪,已经让整个欧洲恐惧。

为了消灭德国人精神根基,将东普鲁士割走是比较有利的。

同时,切走德国接近百分之三十的领土,会大大削弱德国的实力,让他无法东山再起。

第二,消灭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口实。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的借口都是要收复割裂的东普鲁士。

现在东普鲁士被波兰和俄罗斯吞并了,已经高度本地化,德国也就谈不上收复。

第三,为波兰和德国埋坑。

波兰占据东普鲁士的大部分地区,也就决定了和德国存在严重的领土纠纷。

但波兰不可能随便将领土归还给德国,因为他无法收回自己被苏联割走的领土。

由此,波兰和德国关系会存在问题。

不过,1990年,德国正式承认了它重新统一时的东部边界,终止对奥得河-尼斯河线以东领土的主权要求。


萨沙


题目有瑕疵,二战后划走大片德国领土的是苏联,波兰实质属于“打酱油的”,苏联是主谋,波兰基本没有自主权。说清这件事,要搞清几个层面的问题。

【二战后德国领土变化】

划走德国领土的哲学理论依据:“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战败国割地赔款,是西方列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也就是打仗的规矩,德国是二战的发起国,战败了做点赔偿理所当然,败于苏联,割地给苏联顺理成章,诡异的是,为什么割地给战争初期就彻底失败的波兰?

【德国东部领土丧失】

波兰的尴尬角色。当时波兰有2政府,一是流亡伦敦的民选合法政府,一是苏联建立的政府,这两个波兰政府有一个共同点:说话都不算数,不是没诚信,而是没钱没枪。这就造成新波兰国家的命运掌握在列强手里。

【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领土损失】

苏联为什么划走大片德国领土给波兰,而自己只要区区加里宁格勒(东普鲁士北部)一小块德国领土?当然不是人品爆发,因为苏联划走了战前属于波兰的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所以,划走德国奥德尼斯边界以东领土给波兰作为补偿,造成波兰这个国家在战后整体向西“平移”了约200公里。

【德意志第二帝国】

综上,二战边界调整的结果是,苏联领土最大化(不只割占德国的),波兰领土“补偿”较战前缩水,德国纯割地。不过也不用过于替德国惋惜,算上二战,德国(普鲁士)四次瓜分波兰,战败后一夜回到了“中世纪”。


吴下阿蒙毋忘在莒


二战后,德国东部丧失了东普鲁士,西普鲁士,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等领土。但是西部还有南部,北部倒是没有损失。这对于德国来说或许是一种安慰。德国战后面积只剩下了35万平方公里,他们损失了差不多20万平方公里。


这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德国损失惨重。那么为什么德国需要去割让这么多领土呢?

首先,德国作为战败国,他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所以割地赔款成为了他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最后也是受到了这样的处罚。

其二,就是因为雅尔塔体系了。

苏联认为波兰需要将他们曾经从苏联的领土还回去,于是这就对波兰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当然,波兰并不会如此的大义凛然,直接就将土地还给苏联,他们失去的土地自然是要从其他地方补回来,这个时候,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就成为了他们的一个很好的选项。



再者,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在皮亚斯特时期,这里的地区实际上确实属于波兰人民,但是这种理由倒是有一些牵强,这个所谓的历史因素,即使是在当时也是有着诸多怀疑,就连当时的丘吉尔都曾经表示过疑惑。


当然历史因素也是不只于这些了。当时的世界有一个共识,无论如何,普鲁士都是必须要从德国分割出去,二战时,德国就以普鲁士为由对波兰发动了进攻,从而引发了世界大战,而且就连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普鲁士也是不无关系,所以这样的意识也是得到了各国的共识。

当然只是让德国割让了一部分的土地,其实已经是对德国做的一种让步了,当时,甚至在他们的意志下,连分解德国的意图都是有所表示,所以说只是让他们割让一部分领土,对于德国确实是要合理的多了。



当然,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德国自然就只能任其宰割,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


众森淼


波兰并不是二战实际上的战胜国,只是一个曾被德国吞并后被苏联解放的国家。

因此,关于德国的领土归属,波兰其实没有分毫话语权。

决定德国领土的势力自然是苏联,而这也是雅尔塔体系的一部分。

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中,苏联提出要收回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这部分苏联认为是波兰侵占的领土,即波兰把寇松线以东的土地割让给苏联。

但与此同时——

德国要补偿一部分领土给波兰。于是,西部波、德边界向西推移至奥德河-尼斯河线。

总的来讲,其实是波兰的领土整体向西边移动。

德国则绝大部分的西里西亚、大部分的波美拉尼亚,以及什切青、勃兰登堡东部及小部分萨克森,这些土地都归属了波兰。

1950年,东德与波兰政府签署《兹戈热莱茨条约》,确认奥德河—尼斯河线。


关于如何看待这个领土变动,要以结果来衡量:

东德领土减少,自然导致实力大减,这也为日后两德迅速统一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讲,斯大林的这些操作还是很胡作非为的。


HuiNanHistory


德国作为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必须受到惩罚,德国发动战争最渴望得到的便是领土,那就从领土上惩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关于德国的战后处置被提上日程,除了彻底铲除德国的军事能力以外,其他方面也做出了限制,包括首都柏林在内的德国领土被战胜国分区占领。

二战当中,苏联遭受了德国的侵略,损失惨重,死亡了数千万人,为了补偿苏联,根据《波茨坦协定》,苏联领土向西扩张。


但是苏联的正西方是波兰,波兰作为德国侵略的受害国,自然不应该损害波兰的利益,于是苏联占领波兰领土,而波兰则整体向西迁移,用德国的领土作为补偿。

被侵占的这部分德国领土既包括战争期间德国占领的,也包括原本属于德国的“固有领土”,包括普鲁士,东勃兰登堡,西里西亚,波美拉尼亚等大量领土被割让给波兰。

德国作为陆上强国,拥有强大的陆军,这与其军事传统有很大关系,而德国的军事传统大多出于普鲁士。

将普鲁士从德国割除,可以彻底断绝德国的军事传统,将德国阉割,失去了普鲁士式的尚武精神,德国成为专注发展经济的国家,总之,只要不会发展军事就可以了。

德国东部的居民在苏联红军的逼迫下向西逃离,无论是战争期间迁徙的,还是原住民,与此同时,被苏联占领的波兰领土上面的数百万波兰人进入这部分德国领土,宣告占领。

战后,西德更倾向于使用“波兰和苏联统治下的前德国领土”,但是苏联和波兰坚决反对,这样的说法意味着德国有朝一日有足够的借口收复失地。


德国经过全面改造后,承认了二战期间的错误,并公开向外界表示,德国在欧洲不再有领土要求,德国领土仅限于目前领土,以此宣告德国长达数百年的领土扩张步伐彻底终结。


视野新观


原因三点,其一,欧洲素来有战败割地之“恶俗”,其二,削弱德国,其三,补偿波兰被苏联割地的损失。

第一,这是欧洲国家的“优良传统”,每次战争,失败方都要割地赔款,这都算好的,倒霉的整个国家都被灭掉,比如波兰,历史上被三次瓜分,最后一次,直接瓜没了,你说悲催不悲催。而二战之后,苏联和波兰都是战胜方,那当然要发扬下欧洲优良传统了,不割地对不起自己的传统。

第二,二战之中,德国闪击波兰,进攻苏联,造成波兰亡国,政府流亡海外,人民困顿,苏联也是损失惨重。战后当然要德国补偿下下,也让德国尝尝啥叫报应。而且,德国已经发动了两次大战,为了削弱德国,防止再起,在领土上进行剥夺,也是一个还算有效的方法,至少心理上的吧。

第三,苏联与波兰虽然算难友,但是也有矛盾,苏联占了波兰一大片不还,波兰说那我咋办?苏联说,你割德国一块不就得了,英法美也没有办法,为了补偿波兰,只得也同意这个好主意。于是,苏联割波兰,波兰割德国,造成了一种波兰平移的滑稽场面。


北玄武


二战结束后,肢解德国是战时三巨头经过多次协商后达成的一致意见,没必要单独拿苏联和波兰说事。



1941年12月丘吉尔访美,私下对罗斯福谈到战后把普鲁士从德国分裂出去,以永久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同月英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访苏,斯大林建议苏、英应签署两个协议,之一为战后欧洲各国边界的划分,指出苏联应维持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的边界,为补偿波兰在东部失去的领土,它的西部边境将向德国境内移动。

1943年10月莫斯科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一致决定奥地利从德国分离独立建国,并对进一步肢解德国达成共识。

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是三巨头肢解德国的讨价还价,丘吉尔明确向斯大林提出让普鲁士脱离德意志,把德国分为5-6个部分。斯大林认为仅此不足以防范德国东山再起,重复41年12月对艾登的主张。而罗斯福更认为德国分裂成107公国才比较安全。



会议结束前,丘吉尔对波兰边界提出一正式方案,即东部以寇松线为界,西部以奥得河为界。斯大林则针对性提出苏联需要柯尼斯堡和梅梅尔的不动港,如果英国同意把这些地方转让苏联,丘吉尔的波兰边界方案将被认可。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达成一致,即用德国的领土来补偿波兰因让给苏联而损失的领土。7-8月的波茨坦会议,苏、美、英对德、波战时已存分界线一致认同承认,而苏联要求的柯尼斯堡也得到满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