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長文:疫情之後政府應當採取的“十大政策”

萬字長文:疫情之後政府應當採取的“十大政策”

文/殷雄博士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銀湖新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筆者在《 》一文中,分析和預測了社會經濟即將出現的六大效應:彈簧效應、過度補償效應、漲潮效應、轉型效應、地球村效應和一體化效應。新的災難,一定會積蓄起新的能量。這就是不破不立、不激不發的道理。這些效應不會自動出現,只是當前國際國內社會經濟的狀況所蘊涵著的潛力。政府還應該主動作為,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和政策,促使有些效應真正出現,以彌補由於疫情導致中國社會經濟停滯所產生的損失;同時遏制一些效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使社會經濟能夠有一個健康持續發展的宏觀政策環境。

一、以更加科學合理的綜合指數補充甚至取代GDP

萬字長文:疫情之後政府應當採取的“十大政策”

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國民核算框架源自20世紀大蕭條和世界戰爭期間的需要,當時,各國政府第一次有了掌握總體經濟生產能力的需求。一直以來,國內生產總值(GDP)被公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中國於1985年開始建立GDP核算制度,並於1993年將GDP作為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GDP這個指標對於中國與國際接軌、激發各種社會力量投身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等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侷限性,也有其發生、發展和消亡的邏輯過程。從世界範圍的實踐來看,這個指標的侷限性是相當明顯的,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GDP用市場價格來評價物品與勞務,沒有把幾乎所有在市場之外進行的活動的價值包括進來,特別是漏掉了在家庭中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值。簡單地說,許多家務勞動本質上很有價值,是一家人幸福與否的直接體現,但並沒有列入GDP,主要是不好衡量和統計。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假如家務勞動的價值得到承認,可以免掉多少夫妻間的口角,彼此再也不用因誰為家庭做貢獻的多少而產生矛盾了,進而有助於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這比社會增加了多少GDP更有價值。

二是GDP不能體現經濟增長的環境成本,沒有包括環境質量。設想政府廢除了所有環境管制,那麼企業就可以不考慮他們所引起的汙染而生產物品與勞務。在這種情況下,GDP會增加,但福利很可能會下降。空氣和水質量的惡化要大於更多生產所帶來的福利利益。

三是GDP也沒有涉及收入與分配。人均GDP告訴我們平均每個人的情況,但平均量的背後是個人收入的巨大差異。許多平均數本來就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假如經濟建設的絕大多數成果被少數形形色色的寡頭和利益集團所壟斷,也許平均數越大,這種不公平越嚴重,人民的獲得感就越低,不滿程度也就會越強烈。

四是GDP概念源於交換產生財富的原理,其基本條件是:一是交換必須自願,二是交換必須不妨礙第三人,三是交換必須在兩個清晰的產權主體之間真正發生。假定不符合這三個條件,那麼所得出的GDP的數據就會有瑕疵。如強制交易的GDP、妨礙他人的GDP、出口創造的GDP、投資產生的GDP 、消費帶來的GDP等等都會影響GDP的總有效積累。

說起強制交換,比如房子是用來住的,屬於居民的剛性需求,不得不購買或租用。如果社會上炒房盛行,那麼普通人不論是買還是租,就屬於強迫交換,其所產生的GDP就是虛假的。再比如,到處可見的“拉鍊式”馬路,只要有施工,就會產生GDP,但它對於人民生活的便利性沒有好處,只是少數人採取不正當的手法得利。這類的GDP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2010年2月14日,日本政府發佈的名義GDP為54742億美元,比中國1月公佈的58786億美元少4044億美元,中國超越日本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經濟財政相與謝野馨在同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日本將不會與中國競爭GDP排名,我們搞經濟不是為了爭排名,而是為了使日本國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表示:“鄰國經濟的大發展是很值得歡迎的事。重要的是,我們要藉助於近鄰的經濟發展,讓我們的下一代也過上現在這樣富裕的生活。”

萬字長文:疫情之後政府應當採取的“十大政策”

從上述幾位日本政界要人的話語中,我們得到的啟示是,GDP的數字不重要,人民生活是否幸福才重要。我們應該堅決摒棄單純以經濟指數增長的高速度,而是要以經濟全面發展的高質量理念來取代,更加關注人民的獲得感、滿足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現在的經濟學仍然沒有誕生以“有限”為前提的經濟活動的理論和方法,無論哪個企業經營者都在追求“增收增利”,無論哪個國家都在追求“GDP增長”。實際上,“國民幸福指數(GNH)”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從GDP到GNH”才是方向。

能夠比較準確反映國民幸福程度的指數,應該具備三個起碼特徵:一是數據真實可靠,作假的難度太大,甚至幾乎不可能。比如,用食鹽量來衡量人口數據,就比人口統計更為真實可靠。二是能夠反映家庭和個人生活水平的真實狀況,比如,反映食品支出佔個人消費支出比重的恩格爾係數,就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出家庭、地區和整個國家的富裕程度。三是能夠反映生態環境變化的真實狀況。四是能夠反映技術創新和教育水平的狀況。

關於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動力指標,筆者所參加的一個研究團隊,正在研究一套能源綜合指數,它是由能源消費指數(居民消費,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其它)、能源效率指數(單位能耗,技術水平)、人均能源消費指數(總人口,人力資本)、能源結構指數(傳統能源,清潔能源,排放水平)和生態環境指數(生產、生活、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其它)所構成,可以真實綜合地反映出一個城市或地區以能源為顯示器的綜合社會發展狀況。

這裡引出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通過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設置,來最大限度地避免經濟“注水”。中國經濟的基本格局是南強北弱,自唐朝以來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1000多年。但是,實際生活中總有人要弄虛作假,前幾年北方几個省區的GDP數據大幅下調,有人調侃說這是因為紙裡實在包不住火了。2019年,各省陸續公佈了第四次經濟普查的結果,共有14個省份下調了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一些省份的下調幅度之大,顯然已經不能用“疏漏”來解釋了。山東省下調近萬億元(相當於差出一個鄭州市),作為經濟第三大省,一下子與廣東和江蘇拉開了距離。天津市下調近30%(相當於差出一個南昌市),映證了兩年前濱海新區曝出的數據注水。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集體脫下穿了多年的眾人看不見、自己也不信的“皇帝的新衣”,終於完成了卸裝儀式。西北五省區裡,只有新疆倖免;華北五省市裡,只有北京倖免;東北三省加上河南,只有河南倖免。而在南方,只有廣西小幅小調,湖南微調。再看世界500強企業,北方的17個城市所屬的19個企業,如果不從事能源行業,一半的選擇沒了;如果不從事傳統行業,幾乎沒有選擇了。這樣的狀況,就看不到有任何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的局面。過去說,吹牛可以不上稅;現在看來,吹牛不僅要上稅,吹得太過分會死人的。

不論採取什麼指標體系,人民的真實生活感受是最核心的衡量標準,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數就是物價指數。通貨膨脹猛於虎,只要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錢不值錢,廣大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就打了水漂,其生活水平和質量必然下降。因此,將遏止通貨膨脹、確保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政府施政的先決條件,是一切文明社會的本質要求。

二、研究並實施更加充分有效地發揮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的“四分”管理體制

這次疫情,實實在在考驗了中國的強大國力和有效體制。國力和體制這些元素,平時似乎離我們很遠,許多人似乎僅僅生活在自己的小確幸裡。強大的國力給了我們迴旋餘地、力量和潛力;有效的體制確保了我們的極限抗壓能力,也顯示出其強大的組織力和動員力。

不論是中央集權,還是地方自治,責任之大,事功之難,而安危轉換,禍福無定,加之學有專攻,能力有限,切不可任由一方包辦替代所有的事情。勞動分工理論,其實也適用於政治領域,就是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辦理。以此次疫情而論,中央不可能比地方更早地瞭解和感知到究竟疫情來源何處,有多麼嚴重;而地方更無力像中央那樣可以統籌全局,調配各方力量全力支援疫區防治。湖北省從面積、人口和經濟發展狀況來說,與歐洲的一些國家相當。從應對這次疫情所能夠調動的物資和組織力量,僅憑一個湖北省(在國際上就是一個國家)的力量,根本無法應對這樣的局面。我們同時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西方一些國家面對疫情時的束手無策。

任何時候都要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而且這種積極性的發揮必須與所承擔的責任相匹配,既不能主觀上想建功就積極,客觀上有困難就推諉,而要將其視為國家治理能力的一部分。此次疫情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未能阻止疫情的發生,已經過去了,沒有什麼後悔藥。第二個階段,正在進行之中,而且卓有成效,接近尾聲。第三個階段,進行深刻、全面的經驗反饋,究竟實施什麼樣的中央與地方“分級、分層、分責、分權”的“四分”管理體制,才能有效保證今後不要再發生類似的事件。這是需要回答的現實問題,不能再有什麼“鴕鳥”意識。

三、中央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若干涉及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行業和企業的掌控力

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最完備的上下游產業配套能力,是我們抗擊疫情的最大底氣!此次應對疫情,許多大型中央企業、地方企業和民營企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就以抗疫急需物資生產和供應為例,戰疫需要什麼,中國企業就造什麼,許多企業發揮資源和技術優勢,迅速轉產。

2月6日,中石化宣佈要發揮生產原材料的優勢,從無到有建起生產線,分秒必爭提升日產。到3月份,中石化日產口罩達100萬隻。截止3月5日,“三桶油”全員跨界,為了祖國拼了!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內,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隻,日產量達到1.16億隻,日產能和產量雙雙突破1億隻,分別是2月1日的5.2倍和12倍,極大地緩解了口罩供需矛盾。3月11日,中國航空製造技術研究院應用製造殲-10、殲-20飛機的數字化技術,研製出全自動口罩生產機,目前已下線投產,每臺機器可連續工作24小時,1分鐘就能產100只口罩;24臺機器的口罩日產能超300萬隻!

除此之外,各地企業提前復工甚至緊急轉型應對,保障前方一線的戰疫物資,表現出了民族企業的魄力、擔當和應變能力。2月6號,五菱宣佈聯合供應商生產口罩,僅用7天的時間,完成了從零到100萬隻口罩的交付。為解決熔噴布原材料,中石化12天建起一座用以製造口罩原料熔噴布的生產廠。

萬字長文:疫情之後政府應當採取的“十大政策”

最令國人激動和驕傲的就是,幾十家國企和民企聯手在短短的十天之內建起兩座專科醫院,再次讓世界領略了“基建狂魔”的實力!其實,我們從一天24小時連續不斷的現場施工實況轉播中看到,哪有什麼“基建狂魔”, 只有建設者們爭分奪秒的“生死時速”。

除了中央企業,許多知名的民營企業的表現也都可圈可點。疫情之初,情況不太明朗,大家一時間都不知道一線需要啥,自己能幹啥,許多企業的第一反應就是:先拿錢!互聯網巨頭們基本上起步價就是一個億,包括網易、拼多多、快手、美團、百度、字節跳動,等等。騰訊先捐款3億,後追加2億,2月8日繼續追加10億,一共15億。阿里巴巴第一時間設立了10億元醫療物資基金,之後又設立10億元的愛心助農基金,幫助推銷農產品到疫區。截止1月30日,全國800家企業的捐款就已經達到130億元。

醫務人員和醫院施工現場人員的吃喝用度,都有企業供應,所有的物資一應俱全。

京東和阿里巴巴都在第一時間發佈了聲明:平臺所有口罩絕對不允許漲價,對於藉機搞事的店家永久封店!

有一件事情非常有意思。2月10日,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民政部一位陳司長說:“哪個企業能開發一個服務社區抗疫的軟件?這比捐十個億還管用。”話音剛落,騰訊和阿里的新產品就出來了,阿里雲公眾號當天就推送了一篇文章《聽說國家有需要?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宣告阿里雲聯合支付寶、釘釘推出免費的智能社區疫情防控小程序,可以幫助社區一線工作人員完成出入登記、健康打卡、疫情通知等工作。另一邊,騰訊幾乎也是同時發文:“報告陳司長,這樣的工具,騰訊雲已經準備好了!”

受到對美貿易戰影響的“國之瑰寶”華為公司,更是沒有閒著。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5G網絡基站,就是華為緊急建設的。疫情期間,湖北官方使用的會議系統、遠程會診系統,從技術到設備,基本都是華為提供的。早在大年初一,華為就已經在往武漢發救援物資了,給火神山醫院捐手機,最後一公里的路無法通車,華為4位員工手提肩扛,用了整整3個小時把1000臺手機一箱箱扛到交付地點。華為還做了很多事情,華為的官網上都看不到。這就是華為的風格,做事低調,很少宣傳,但是出手果斷,從不含糊。我想這種作風應該成為中國模式、中國氣派、中國風格。

大企業是這樣,無數小企業也在默默地奉獻著,也許他們的價值不是很多,但滴滴細流可以匯聚成大江大河。國家是我們的,每個人都可以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回過頭來,再從國家的產業佈局和資本運作平臺來審視未來國家應對類似的、或者比此次疫情更為嚴重的緊急公共事件的體制安排,可能更為重要、更帶有根本性的意義。

馬克思說:“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的力量來摧毀。”應對公共突發事件,除了自發的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還必須要有強大的物質力量。對於國家而言,這種物質力量的來源就是對涉及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行業和企業的掌控權,而強大的央企是這種掌控力量的重要載體。

涉及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大行業包括醫藥、電力、交通運輸、糧食生產、育種、水資源管理和核能,這些領域中的任何一個領域出現重大問題,都會帶來全局性的重大災難。以核能為例,迄今為止的三次重大核電站事故,所產生的災難影響仍未消除。尤其是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更是成為壓死蘇聯這個龐然大物的最後一根“稻草”。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他的回憶錄中,就把他的人生分為兩大時期,即“切爾諾貝利事故之前和之後”。前蘇聯沒有管理好核電站,我們應當永遠引以為鑑,中央必須從技術、組織、管理和幹部配備等各個方面進一步加強對核電行業和企業的管理,使之真正成為國家戰略能力的支撐力量。

在這次抗疫過程中,醫藥、電力和交通運輸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充分的體現。就以交通運輸為例,1月27日至3月14日,全國其它地區通過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郵政快遞等運輸方式累計向湖北地區運送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83.71萬噸(其中包括醫療酒精、消毒液、醫療器械、口罩、測溫儀、應急帳篷、防護服等疫情防控物資及相關生活物資34.57萬噸),運送電煤、燃油等生產物資143.7萬噸,共計227.41萬噸。假如沒有中央可以直接指揮的交通運輸能力,這些物資不可能及時地運到疫區。

糧食生產、育種和水資源管理三大領域,直接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更是不能出現半點差錯,否則,就會引起極大的社會動盪。以育種為例,涉及遺傳基因和生物工程的重大核心科技創新能力,它事關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種族安全的重大戰略議題,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中央只能、也必須加強對這些行業和所涉企業的影響、管理和控制。

在上述行業裡,必須以資本為紐帶,按照市場化的原則,培育可以由中央直接管理、調動和指揮的大型企業集團,通過這些企業集團的組織形式,開發各自領域的核心技術,並且建立和擁有一支作風紮實、紀律嚴明、技能高超、值得信賴的產業工人隊伍。有了技術和隊伍這兩個核心要素,就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應對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黑天鵝”事件,同時也可以滿足就業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

必須強調指出,所謂市場,主要指市場運行的方法和手段,而不是單純的所有制結構的改變,市場化不是私有化,也不是民營化,而是全社會財富創造與分配的民主化、公正化,讓消耗自然資源所產生的財富讓最大多數的人民群眾得到充分的擁有和享受。

四、加大力度取得疫苗研製和其它領域科技創新的突破

萬字長文:疫情之後政府應當採取的“十大政策”

現在中國的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隨之而來的就是輸入性疫情成為重大威脅。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最靠譜的辦法就是儘快研製成功新冠病毒疫苗,進而會出現“疫苗英雄”。這個工作目前全世界都在拼命幹,但最有希望、最快研製成功的還是中國。在疫情爆發之後,國家就部署了疫苗開發的緊急科研攻關任務。這次是我們利用舉國體制做的項目,不計成本的資金投入,大量科研人員一天24小時玩命工作,目前進展很快。3月6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介紹了我國新冠病毒疫苗開發的進展情況。從一開始就部署了5條技術線路同時推進,包括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幾科是所有可能成功的技術路線,國家都在砸下重金。預計到4月份部分疫苗有希望進入臨床或者應急使用。在此之前的3月3日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由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聞令即動、爭分奪秒,集中力量展開應急科研攻關,在新冠肺炎疫苗研製方面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3月16日,陳院士團隊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展開臨床試驗,這是一個重大突破,是這個春天帶給中國人民的第一聲春雷。在網上流傳著一張這位女院士、女將軍自己接受注射疫苗的照片,令人動容。我們對這位巾幗英豪的壯舉除了敬佩,還是敬佩,並祝她保重自己,取得更大的成果!

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沒有閒著,有條件的實驗室都在爭分奪秒地研製疫苗。3月17日,《美國之音》報道,美國西雅圖市凱撒華州衛生健康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於3月16日對參與試驗性冠狀病毒疫苗測試的第一位志願者進行了注射,“開始馴服冠狀病毒”。報道說,美聯社記者觀察了首位志願者接受疫苗注射的過程。這位志願者是一家小型技術公司的僱員。這項試驗性研究將為共計45位健康的年輕志願者注射兩劑疫苗,注射間隔為一個月。美國公共衛生官員表示,疫苗獲批需要12—18個月的時間。憑著美國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和世界第一的綜合國力,在研製疫苗這件事情上並不會落後於中國。美國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出發,我們樂觀其成,也祝願其成。

我們的國力基礎,不是朝鮮戰爭奠定的,而是六十年代相繼研製成功原子彈、氫彈,七十年代衛星上天、核潛艇下水的高科技成果作為戰略支撐力量。這次要想徹底戰勝病毒,需要科技的突破。今後,為了使中國人民過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更需要其它領域更多的科技成果。這正是這個時代對我們這個以舉國體制為榮的新型大國的急切要求。

五、更加確保信息發佈與傳播的透明、準確和及時性

萬字長文:疫情之後政府應當採取的“十大政策”

此次疫情過後,要將可以公開的一切信息公開,接受公眾的質疑。權威部門對一些與大眾健康直接相關的問題解釋清楚。比如,網上有一個視頻,講一位老中醫去年就預測了江南會發生瘟疫,這到底是迷信、碰巧還是有什麼科學道理?現在中醫的一些方子能治病,這是幾千年中國傳統實踐的結果,但有無做生物化學分析?到底一副湯劑裡的哪些成分會治病?這些都需要醫學界有專人做細緻的工作,而不只是引用別人的一些所謂結論,或者只是對於中醫相信還是不相信,相不相信的依據是實踐結果,看其能否治病。3月17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說,在這次抗擊疫情中,中醫藥參與面之大、參與度之深、受關注程度之高,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全國支援武漢的醫療隊裡有近5000人來自中醫藥系統,全國有97箇中醫醫療機構作為定點醫院參與了救治工作。李司長提供了《光明日報》3月13日刊登的一組數據,說明了中醫藥早期干預的效果。沒有1例輕型患者轉為重型,沒有1例普通型患者轉為重型。在國家發佈的診療方案中,所有的中藥方劑都顯示出了非常好的臨床療效。我認為,對於中醫,既不能神化,更不能漠視,而是通過這類具有科學價值的官方權威信息,逐步揭開中醫能夠治病的藥理基礎,才能使公眾逐步增強對中醫的瞭解和信心,中華傳統醫學文化的精髓才能得以發揚光大。

解決一些陰暗問題的唯一的途徑,就是信息公開化,權威部門和權威人士公開站出來表達真實的信息。17年前的非典和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國人寧願相信鍾南山的話,也不願意相信個別官員說的話。鍾南山最近接受《南方都市報》採訪時說,他的學生不讓他進病房,這當然是晚輩們對他的愛護,他也深知這一點,自嘲說“也許他們認為我太老了吧”。表面上是自嘲,實則反映出在一線治病救人的並不是他,因為他自己也知道自己並沒有什麼“妙手回春”之術,還是要靠科技、靠集體的力量。

說到鍾南山,筆者在疫情期間,寫了一些讚頌醫務工作者而使某些人覺得“殘忍”的詩詞作品,其中一首《七律鍾南山院士詠》發到《今日頭條》,不到兩天的時間,閱讀量突破10萬。區區56個字的一首詩,超過我本人所發表的幾百萬文字的閱讀量總和可能都不止。這說明了什麼?正如一位詩友所說:“詩一般,鍾南山不一般。”如同17年前一樣,“鍾南山”三個字就意味著頂級流量。這就是民心民意啊!鍾南山的最大價值,不在於他的醫術高超,而在於他說出真相的膽量超人。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就是問題,這就是危機,這就是可以改進的空間。既然真話的力量如此巨大,我們就要充分地利用這種力量,以解決我們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六、進一步加大提高法治與人權意識的力度

疫情期間,人們呆在家裡閒得無聊,只能通過手機關注一些社會上的“八卦”,也有一些網友發佈一些視頻,以供大家瞭解在官方渠道之外的一些信息。其中有一個視頻引起網友的極大關注,一家人在家裡打麻將,被社區值班人員衝進家裡掀翻了桌子,一個小夥子質問:“難道一家人吃飯也要隔離嗎?”

在家裡打麻將算不算違法?疫情監督人員是否有權隨便到別人家裡,更不要說不由分說地掀翻人家的麻將桌?即使在家裡違犯什麼法律和規定了,什麼人可以進入家裡執法?根據視頻的內容推斷,這屬於私闖民宅,直接違反了《刑法》第四章的相關規定。

要想使普通公民守法,首先公職人員要守法。疫情過後,國家相關部門應當將一些引起廣泛影響的事例徹底查清,並且公諸於眾,從而以鮮活的案例給全體人民進行一場法治與人權的現場課。共產黨最講“認真”二字,如果在這類事情上不認真、不較真,許多事情最後還是不了了之,那就永遠不會有正常的法治社會,更不會尊重人權,我們的社會就不會進步,人民就沒有安全感。

七、更加科學地辨識“灰犀牛”和“黑天鵝”事件,並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預案

萬字長文:疫情之後政府應當採取的“十大政策”

災難的唯一積極意義就是,反思並吸取教訓,主動躲開那些想要殺死我們的東西,而不是任由它們一次次找上門。但是,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這隻能說明,人類真是一種不爭氣的動物,在災難面前永遠不長記性!我們必須明白,炮彈往往會落在同一個彈坑裡。這就需要我們對災難時刻保持警惕,千方百計不使那些能夠傷害我們的“灰犀牛”和“黑天鵝”不時地來到我們的生活中。

“灰犀牛” 事件是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黑天鵝” 事件則是極其罕見的、出乎人們意料的風險。這兩類事件乍一看,似乎是完全相反,其實本質上是一致的,是相互補足的一對概念,無非是必然性的事件以一種偶然性的方式發生而已。

這次疫情到底是“灰犀牛” 事件還是“黑天鵝” 事件?依我之見,兩種性質都具備。疫情年年都有,只是程度不同,但人們並不覺得與自己有什麼直接的關聯性,因而風險就成為悄悄走到他們身邊的“灰犀牛”了。

除了疫情,許多天災人禍其實都是可以識別出來的。比如,地震多的地方要防震,洪水多的地方要防洪災,靠近海的地方要防海嘯、防颱風,北方的草原地區要防冰雪災害,因此冬天來臨之前要儲備動物過冬的足夠飼料。

這些都有商機,也需要生產一些可靠的防災逃生設備,比如,一旦發生地震後,什麼簡單的設備可以保證一家人從20層高的樓房上安全落到地面?家裡哪裡地方要掛這種逃生的救命裝置?諸如此類的風險,還可以列出一長串,並且根據風險的特徵制定出應對預案。這類事情是政府、企業和家庭都必須要做的,不能有任何的僥倖和馬虎。

八、經常性地進行分區、分層、分級的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演習

辨識出“灰犀牛”和“黑天鵝”事件並制定預案,只是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要經常性地針對這些事件的關鍵節點進行演習,從而達到一旦“狼”真的來了,可以有效地避免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

筆者曾經在兩個核電站做過管理工作,根據企業性質和所面臨的風險,加上個人在工作中的觀察和思考,提出一個命題:“任何預案的有效性,都要經過小概率事件的檢驗。”核電站專門有一個應急值班的隊伍,相關技術和管理人員都要定期排班。為了使萬一出現情況時能及時召集值班人員及時到現場,單位配備了尋呼機(BP機)。現在這種尋呼機在社會上大概絕跡了,可能只有核電站還有。有時候做一項簡單的演習,就是隨機呼叫一下某人,看看他能否及時響應。我在實際工作中觀察到,這類演習只在正常上班的時段內進行。我以為,這還不是真正的演習。因為正常上班時間,叫誰誰都在。如果是在下班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後半夜睡覺的時候呢?為了使這種演習真正取得實效,我提出了前述的那個命題。

說到演習的有效性,有一個真實的案例。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時,四川安縣桑棗中學緊鄰北川,在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創,但由於平時的多次演習,地震發生後,全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衝到操場,以班級為單位站好,用時1分36秒,無一傷亡,創造了一大奇蹟。從2005年開始,校長每學期在全校組織一次緊急疏散演習。假如本週有演習,會事先告知學生,但娃娃們不知道具體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課間操或者學生休息時,學校會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緊急疏散!校長叫葉志平,已經去世了,地震那年他55歲。這是一位值得人們銘記的好校長!

鍾南山院士於3月15日在接受《南方都市報》採訪時建議:加強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建設並提升其地位。最近這幾十年來出現的新發傳染病,80%都是經由動物傳播給人類的,包括艾滋病、高致病性禽流感、三次冠狀病毒的傳播。在這個大背景下,其實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疾病預防與控制體系。急性傳染性是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既然是突發,就會來得很快,發展得更快。CDC應該被賦予更大的權力,在緊急情況下甚至有權力能夠向公眾公佈作為預警。假如CDC真有這樣的權力,就可以定期組織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演習活動。

這次疫情之所以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原因之一就是平時沒有任何預案,更沒有演習。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現在回頭來看,導致上述情形的主要原因,一無預案,二無演習,結果事到臨頭必然是一頭霧水,無所適從。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再次發生,需要借鑑四川桑棗中學的經驗,進行必要的演習。

九、更加善待三類人員

萬字長文:疫情之後政府應當採取的“十大政策”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對湖北省醫務工作者和援鄂醫療隊不吝盛讚之詞,“你們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是最大的功臣”“黨和人民要給你們記頭功”。3月16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作出部署,“有序組織援鄂醫務人員分批撤離”。4.2萬名白衣勇士即將踏上歸程。17日,即有41支國家醫療隊、3675人撤離武漢。

醫務人員的地位重要,表現在何處?就是這個職業的公益性質,使其成為社會公眾須臾不可缺少。所謂“仁心仁術”,講的就是醫生要有好心腸,充滿著救死扶傷的情懷。這就要求醫生不能賺錢,更不會發財。

簡單的道德說教和職業操守,不能解決醫療事業的市場化、產業化、商業化的弊端,只有通過深刻的利益關係調整的改革,將醫療衛生事業迴歸到公益事業的本質屬性上。比如,通過建設社區醫院,實施專家輪流到這類醫院坐診的制度,從而分流沒必要都擠到大醫院就診的患者群,這樣既方便了公眾的就醫,又節約了社會整體的醫療資源。這是一個極其複雜而艱鉅的長期任務,需要提到戰略的高度來認識、思考、策劃和實施。

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國絕大多數的醫務人員,從來都是白衣天使,他們從未離開過這個名稱,也無從說起讓白衣天使精神迴歸。我們中國的醫生絕大多數都很盡責任、很有責任感。”武漢剛剛封城時,網上報道了許多白衣天使們在休假的路上毅然返回工作崗位,許多外省區的醫務人員向單位請戰,明確“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這次疫情之後,那些逆行的年輕醫務工作者,當他們平安歸來時,可以設想他們未來的職業前程將會超倍的遠大,他們如果不能脫穎而出,連老天都不會答應。他們的身上展現的是一種崇高的職業精神,是一種大愛擔當的情懷,是一種至善至美的至高信仰。

除了醫務工作人員,我們還不應忘記像前文提到的葉志平校長那樣的具有崇高職業操守和獻身精神的“人類靈魂工程師”,他們負有培養我們民族後代的神聖使命。他們是什麼,我們的後代就會變成什麼;他們堅強,我們的後代不會軟弱;他們高尚,我們的後代也不會卑微。

我們也不要忘記每逢災難便衝到生死第一線的解放軍戰士,這次抗擊疫情中,解放軍所屬的醫務工作者也是衝到第一線,因為他們深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國家有難,就是他們拼搏奉獻的時刻,需要義無反顧。

北宋名臣范仲淹除了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之外,還說過另外一句名言:“不為良相,便為良醫。”范仲淹對教育的重視也有異於常人:“善國者莫先於育人,育才之方莫先於勸學!”范仲淹是宋代最具職業精神的言官,是宋代官場啄木鳥,是不平則鳴的鬥士!他把醫療和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無以復加的高度,這兩件事情簡直就是治國理政的核心要務。後人應謹遵範公教誨,國家和社會千萬不能讓那些“白衣天使”、“靈魂工程師”和“兵兄弟、兵姐妹”們受委屈,在物質待遇上、政治地位上和精神品位上,都要使他們成為最受人尊重和羨慕的人群!

十、進一步宣傳和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萬字長文:疫情之後政府應當採取的“十大政策”

什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沒有定論,而且與每個人的個體特質有著很大的關係。英國曆史上著名的首相丘吉爾活了91歲,即使用今天的標準來看,也算是長壽了。有一次在他的生日宴會上,有人問:“丘吉爾先生,您的一生經歷了很多重大事件,再加上責任重,公務繁忙,可是您依然這麼健康,能告訴我們您的長壽秘訣嗎?”丘吉爾笑了笑說:“這是因為我和上帝合作得好,他老人家很照顧我。另外我有個習慣,如果有地方坐著,我絕不站著;如果能躺著,我絕不坐著。”丘吉爾這話不知是否有調侃的味道,但他留給世人的一個明顯特徵就是雪茄煙不離手。我國著名科學家朱光亞先生也很長壽,享年86歲。我聽一位與朱老有過長期接觸的人講過,朱老說自己長壽的原因是“抽菸、喝酒、不鍛鍊”。不論是丘吉爾,還是朱光亞,他們所講的自身的長壽之道,一定是與個人特質有關的習慣,而不是科學方法。假如他們除去那些在一般人看來並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可能是會更健康、更長壽。

我所在單位的鄭健超院士,經常倡導這樣的生活習慣:“少葷多素、少鹽多醋、少車多步。”我本人一直按照鄭院士的方法去做,除了長年熬夜的不良習慣之外,自認為其它方面的生活方式還算健康。有同事看我的身材保持不錯,而且比他們印象中最胖的時候瘦了很多,就問我有什麼秘訣。我總結了九個字:“管住嘴,邁開腿,能減肥。”其實質就是控制飲食與適當鍛鍊相結合。

“邁開腿”,說的是“動”,以鍛鍊體魄;人還需要“靜”,以調節內心。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帕斯卡說:“人類的全部不幸,就是他們不能安靜地待在自己的房間裡。”人是一種群居動物,忍受不了獨處的孤獨,總要聚集,而且有時候認為人越多越好。各類“吉尼斯記錄”,其實就是某種活動參加人員多的記錄,毫無意義,毫無價值,但人們熱衷於創造這類記錄,表達的是一種人的社會屬性。武漢百步亭街道的萬家宴,就是由於人太多,而使許多人受到傳染。其實,健康的生活方式,應該包括獨處和安靜。待在房間裡,不是冥想,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做一些更加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讀書、思考、寫作、藝術創作,與家人聊天。有孩子的家長,可以把“陪伴孩子長大,就是最好的教育”作為自己的教育理念,孩子或許不那麼急躁,也不那麼名利思想嚴重。個人與家庭安靜了,整個社會也就安靜了;每個人健康了,整個國家也就健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