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渗透问题

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朝的天朝上国梦,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资本主义在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主要通过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达到其目的。

1840年,英国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它们进行文化渗透打开了通道。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自后有传教者来至中国,须一体保护。”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规定法国人“一体可以建造礼拜堂、医院、周急院、学房、坟地各项”。“倘有中国人将佛朗西礼拜堂、坟地触犯损坏,地方官照例严拘重惩”。随着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传教士的活动也逐渐扩展到中国内地直至边疆地区。

列强对中国的文化渗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出版图书、发行报刊,以控制思想舆论,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外国教会的一些势力利用宗教宣传和西学的名义,为资本主义的侵略制造舆论,1843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在上海创办墨海书馆,出书介绍西洋气象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动物学方面的知识。在中国文化教育界影响最大的是1868年在上海创刊的《教会新报》,1874年改名为《万国公报》。英国传教士韦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说:“很早以来中国人最大特征就是注重学问以及他们对之所树立的荣誉。他们的英雄人物不是武士,甚至也不是政治家,而是学者。”因此,他下结论“凡欲影响这个帝国的人必定要利用出版物。”在他们看来,控制了出版权就能操纵了中国的思想舆论,可以通过出版物宣扬西方文明的先进,为他们的侵略活动和干涉中国内政提供借口。

2、在中国办教育,培养为他们服务的代理人,它们兴办教育又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外国人在中国办学校,学校的设置、教学和管理均不受中国的管辖,完全按他们的目的和方式去教育学生,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如美国传教士狄考文说:“如果我们要对儒家的地位取而代之,我们就要训练好自己的人,用基督教和科学教育他们,使他们能胜过中国旧式士大夫,从而能取得旧式士大夫所占的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情况进行的。在教会学校的课程主要通过宗教课程诱迫学生信教,对没有入教的学生则多方歧视。并且将宗教奴化教育与旧的封建礼教相结合。

自鸦片战争以后,有很多传教士,以征服者自居,配合殖民主义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控制,形成了凶险的教会力量。到19世纪末期,在中国的欧美天主教、基督教、沙俄东正教共有3200多人,建立了40个教区,60余个教会,招引中国人入教达80余万人。其中一些人专门搜集情报,充当谋士。传教士还霸占民房、土地,勾结地主恶霸,为害乡里。教会势力的横行无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反洋教斗争遂此伏彼起,最后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3、利用慈善事业以笼络人心,办医院、孤儿院、育婴堂及从事其他救济事业。慈善事业是一种手段,征服人心才是他们的目的。

综上所述,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渗透,是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严重后果。当然,当时的出版物也传播了大量有关西方政治、学术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信息,对中国人了解世界、促进思想解放起到了客观作用。来华的传教士中,也有以布道为志愿,本分从事宗教活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