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蘇聯的二把手貝利亞為什麼會被殺?

我是熱狗


斯大林去世之後,蘇共重新組建了一套以馬林科夫為首的領導班子。雖說馬林科夫是名義上的“一把手”,但他掌控的權力卻遠遜於掌控著內務部的“二把手”貝利亞。然而在短短几個月之後,貝利亞就因為“叛黨”的罪名而遭到了槍決。

(貝利亞舊照)

那麼,明明貝利亞權力很大,為什麼他卻輕而易舉就被槍斃了呢?

其實,貝利亞雖然是後斯大林時代的第一人,但他卻缺少其他大佬的幫助,甚至還樹過不少敵人。孤立無援是他失敗的一大原因。

斯大林去世後,貝利亞、馬林科夫、赫魯曉夫都有成為下一任領導人的機會。

貝利亞和赫魯曉夫尿不到一個壺裡,馬林科夫這個名義上的一把手又被貝利亞壓迫成了沒有實權的附庸。這自然而然就讓赫魯曉夫和馬林科夫站到了貝利亞的對立面。

除了政壇大佬外,貝利亞還缺少來自軍部的支持。二戰結束後,貝利亞曾搜查了蘇聯英雄朱可夫的公寓,並且還通過朱可夫的一堆德國戰利品大做文章。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說朱可夫把二戰勝利的功勞都歸到自己一個人身上,嚴重違反了黨紀。

朱可夫由此被下放到了邊遠軍區,直到斯大林去世後,才回到中央。而迫害過他的貝利亞,也因此遭到了朱可夫的忌恨。朱可夫在二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在蘇聯軍隊中的威望無出其右。得罪了朱可夫,基本上就等於失去了軍隊支持。在沒有軍權的情況下,貝利亞成功的機率顯然非常渺茫。

事實上,一位政壇大鱷本來是沒有那麼容易被扳倒的,但貝利亞卻給他的對手留下了太多可操作空間,他的黑料實在是太多了。

(朱可夫舊照)

貝利亞是契卡出身,特別適合做特務情報工作。在斯大林的授意下,貝利亞將內務部重組,成功打造了一個無孔不入的情報機構,這也是大名鼎鼎的克格勃前身。作為一名特務頭子,貝利亞在斯大林的大清洗運動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本上只要斯大林下達命令,貝利亞就會風風火火地將目標逮捕並處決。

儘管貝利亞這樣做,討得了斯大林的歡心,並且他的地位也由此迅速提升。但作為一名劊子手,貝利亞的手上卻沾滿了同胞的鮮血,無數蘇聯人對他恨之入骨。

後來,在斯大林離奇去世的事件中,貝利亞又成為了被懷疑的重點對象。在斯大林病重需要醫生的時候,貝利亞卻認為,斯大林只是喝醉了在睡覺,他下達了禁止找醫生的命令。等後來他同意叫醫生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接近十個小時,斯大林早已錯過治療的最佳時間。

這件事以後,貝利亞成為了斯大林派和反斯大林派共同厭惡的人物。他的處境毫無疑問已經十分危險了。

實際上,貝利亞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益於斯大林的提攜。斯大林在世的時候,貝利亞依附斯大林,著手處理各種繁瑣的事務。而斯大林去世後,貝利亞也就失去了靠山。並且最重要的是,那些對斯大林敢怒不敢言的人,將會把怒火全部撒到貝利亞的身上。

貝利亞當然不傻,他明白自己必須要做些什麼,否則他將難以生存下去。

(馬林科夫舊照)

於是,在斯大林去世後,貝利亞力騎在馬林科夫頭上發佈了一系列政策。儘管這樣難免會得罪馬林科夫,但貝利亞已經沒有選擇了。

貝利亞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大清洗時期的冤案平反。他將大量將軍、政治人員的案件拿出來重新整理,恢復眾人的名譽,以行動表現自己懺悔的決心。

第二件事,貝利亞大赦天下。那些遭遇錯判、冤判或罪行並不嚴重的人們,都能夠重新回到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去。這項命令下達後,蘇聯有120萬人被釋放出獄,另外有40萬人的案子也停止了審查。

貝利亞否定了斯大林的民族政策,並且堅決抵制個人崇拜主義。在這一點上,貝利亞與馬林科夫的意見高度一致,這條法案也迅速通過施行。

從貝利亞乾的這些事情來看,他顯然是想要和斯大林撇清干係,以實際行動籠絡各方大佬。

但可惜的是,斯大林在任期間犯下的錯誤,卻一定要有人來負責。而貝利亞作為斯大林最得力的助手,顯然也是背鍋最適合的人選。

最終,貝利亞於1953年6月被逮捕,在12月被秘密處決。


張生全精彩歷史


貝利亞曾是前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內務部部長,是斯大林清洗計劃的主要執行人之一。1933年,斯大林在度假之時遭到刺殺,那次正好貝利亞也在現場,他不顧性命前去保護斯大林,這一切都被斯大林看在眼裡,因而受到斯大林的信任,從此仕途一帆風順,一度成為前蘇聯的二把手,位高權重。



在德軍入侵蘇聯之時,貝利亞作為國防委員會委員,主要負責情報,外交,武器生產等重要事宜,在莫斯科保衛戰之時,貝利亞陪在斯大林身邊寸步不離,他為蘇聯戰勝德軍作出了重大貢獻。

鋼鐵同志斯大林同志於1953年去世後,二把手的貝利亞本有希望接替斯大林的位置,又是為什麼貝利亞最終被槍斃,且聽我細細說來。


在斯大林去世後,貝利亞一反常態,曾多次反對斯大林曾經制定的政策,提議平反冤假錯案,反對獨斷專行,改變目前正在執行的一些政策,甚至主張放棄德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

貝利亞的一系列方針本意是想糾正一些錯誤的方針,讓國家變得更好,但是某些人卻認為貝利亞背叛了斯大林,背叛了革命,還有的人對貝利亞的舉動感到畏懼,因為他們曾經制造了許多冤假錯案,如今平反必然會牽扯出他們,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他們聯合起來搞垮了貝利亞。

1953年6月貝利亞被捕,他被判以背叛祖國,為外國資本家賣力等罪名,貝利亞與他的六名助手都被槍斃。


傳奇歷史觀


正所謂“成王敗寇”,作為繼斯大林後的前蘇聯二把手,一心為國,卻被蓋上叛國罪的可憐人-貝利亞,被赫魯曉夫秘密處決,任何一個人在政治上都可能會擔心的問題,那就是政敵的崛起而自己朝不保夕!

斯大林時代的貝利亞

貝利亞於1917年加入俄國共產黨,並參加革命。因為在1933年時幫斯大林擋了一顆子彈,得到賞識,就這樣進入政治高層。

1938年,貝利亞開始接管內務府(有著數十萬工作人員的部門),並將其發揚光大。在情報,外交,工廠,武器上出了很大的力氣,確保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後勤,由於出色的能力,很快他就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蘇聯的二把手。

貝利亞時期

1953年,斯大林去世,掌握了內務府的貝利亞直接成為當時政治圈的核心人物。

而貝利亞也很給力,做出了許多改革,來緩解由於斯大林的錯誤造成的社會壓力。

1.平反米格列爾人案。

2.重組內務府,將職能更細化。

3.停止宣傳個人崇拜(斯大林),不過由於斯大林的影響力太大,無法從根本上解決。

4.改變經濟方式,趨向市場化,不過正是這一條讓赫魯曉夫抓到機會,扣上資本主義(背判社會主義)的大帽子。

5.積極促進與他國的外交。

身為一位改革家,急切改變斯大林的社會主義模式,無疑是不明智,畢竟斯大林影響力沒有這麼快消失,最終導致政敵赫魯曉夫對其進行剷除,秘密處決。


不過貝利亞到底是怎麼死的,迷影重重,我們只能知道這是一場有計劃的謀殺。


歷史微旅者


1953年的政治鬥爭中,貝利亞輸給赫魯曉夫。

斯大林逝世後,貝利亞開始擴大個人勢力,引起其他領導人的不滿和恐慌。改組內務機關,排除異己,換上心腹,儼然建立屬於自己的“獨立王國”。尤其是藉口為斯大林葬禮維持秩序需要,將內務部隊的幾個師軍隊開進莫斯科,駐紮市中心的各個辦公大樓,但在葬禮結束後,沒有及時將軍隊撤出莫斯科。

並且在政治局會議上,表現活躍,經常和赫魯曉夫發生衝突。

在貝利亞培養政治勢力的同時,赫魯曉夫也在籌備著,他們彼此形容這是在“磨刀”,最終赫魯曉夫先向貝利亞開刀。最關鍵的是,赫魯曉夫對貝利亞的行動有馬林科夫、莫洛托夫、米高揚等許多人的支持。

1953年7月10日,貝利亞被開除黨籍,12月23日,經過“秘密審理”,貝利亞已被槍決。

最後,貝利亞是斯大林逝世後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這些人有馬林科夫、莫洛托夫、赫魯曉夫等。貝利亞的倒臺,最大獲益者是赫魯曉夫,他地位從第五變為第三。


五味社


這裡面涉及幾個人的心理活動:大忽悠赫魯曉夫,不想有一個人會對主要對手馬林科夫保駕護航,幹掉貝利亞才有可能徹底戰勝馬林科夫,騰出來位置才可以把自己的烏克蘭班底安排到中央。繼承人馬林科夫,也不想變成被架空的兒皇帝,雖然他理智上知道貝利亞支持他,但感情就是不能接受這麼個危險的傢伙是自己人。親密戰友莫洛托夫,貝利亞突然支持蘇南緩和提出德國統一,本質上對外交系產生了威脅,以前可以合作,現在鋼鐵同志不在了,政策正需要老幹部的權威,貝利亞所作所為就是叛國。勝利統帥朱可夫,貝利亞45年成了元帥,並且內務部自己的邊防軍和內衛軍軍事力量太強大,捷爾任斯基師等精銳部隊在莫斯科地位越來越重要等諸多因素,讓他覺得內務部會威脅到紅軍的地位。加之紅軍和肅反人員的天生敵對,貝利亞必須死。至於米高揚和卡岡諾維奇等其他主席團委員要麼沒實力,要麼在外地,其實可以忽略不計。貝利亞自己,志得意滿,終於可以大展拳腳,急於擺脫鋼鐵領袖的影子,把自己身上的汙垢洗掉融入正常幹部的行列,確實忽略了別人對他的戒心和恐懼,麻蛋,大意了。他稍微注意一點,天,是翻不了的,無論國防部是不是想動動他,都沒用。


觀弈不語僅路人


斯大林還在彌留之際,他的戰友、學生和同志們就已經開始了激烈的權力之爭。表面上看,新的班子成員分別是馬林科夫、貝利亞和莫洛托夫,但由於莫洛托夫已經失勢,所以真正的“三巨頭”是馬林科夫、貝利亞、赫魯曉夫三人。馬林科夫既是政府首腦又是黨中央主席團第一委員,所以他是蘇聯中央的一把手,而貝利亞兼任著部長議會第一副主席以及內務部長的職務,是名副其實的二把手。在斯大林死後的以短時間內,馬林科夫、貝利亞、赫魯曉夫組成了三人聯盟,當時蘇聯的政策基本上都出自三人之手,不過在這一團和氣的外表下,三人都有著自己的“打算”,那就是搶奪最高領導權。

在斯大林晚年,斯大林體制的弊端日益凸顯,但斯大林本人卻依然堅持著自己的路線,為了加強階級鬥爭,蘇聯出現了一系列的冤假錯案。隨著斯大林的去世,體制改革變得迫在眉睫,剛剛走馬上任的“三巨頭”都希望在此事上佔得先機,進而提高自己的威望。為此,貝利亞率先“出手”,他從“政治上的問題”入手,在全國範圍內開始了冤假錯案的平反工作。在貝利亞的提議下,蘇共中央主席團通過《大赦令》,釋放了蘇聯監獄和勞改營內120餘萬對社會沒有嚴重危害的犯人。隨後在他的建議下,蘇聯政府開始重審“醫生謀殺案”,併為相關人員平凡。不僅如此,改革內務部,修正蘇聯民族政策以及調整外交政策等工作也在貝利亞的建議下迅速開展了起來。現在看來,這些舉措的確可以迅速打破社會的政治僵局,提高領導集團的威信,但這些行為卻引起了兩外兩個人的猜忌。

貝利亞倡導的這些重大決策讓他的作用日益凸顯,這樣就弱化了馬林科夫等人的存在感。貝利亞表現越突出,馬林科夫與赫魯曉夫就越認為他別有用心,尤其當赫魯曉夫通過親信得知貝利亞正在通過內務部收集烏克蘭地區的一些舉報材料後,他更加確信貝利亞要搞掉“自己”,於是赫魯曉夫決定先下手為強。赫魯曉夫說服馬林科夫同他結成反對比利亞的聯盟,並同其他主席團成員進行了秘密串聯,在準備好一切後在6月26日的主席會議上逮捕了貝利亞。

從逮捕到處決,貝利亞的處置過程完全由蘇共中央主席團決定,審判也僅僅是走了一下過場,所以從這種非正規處置方式中也可以看出貝利亞的死完全是一場政治鬥爭。馬林科夫與赫魯曉夫為了爭奪最高領導權而選擇聯手,而其他主席團成員則出於對貝利亞的懷疑和戒心而站在了馬林科夫一邊(斯大林曾利用內務部和國家安全部剪除異己,其他人擔心貝利亞會用同樣的手段除掉其他人),最終在這種“共同利益”的驅動下,貝利亞自然而然地成了犧牲品。


戰情解碼


1970年7月10日,莫斯科的各大報刊上都刊登了這樣的一個消息,那就是將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內務部長貝利亞以和諧罪的名義,而且還說他是蘇聯GDP還有人民的罪人的名義將他解除了職位,開除了黨籍。後來,他就被槍決了。


據說當時逮捕貝利亞的時候可是一部大劇,就像電影中的那樣。當時貝利亞正乘坐者汽車準備去大劇院看歌劇,正在前往大劇院的路上,他們遇到了攔截,還是被坦克攔截,之後他就被帶去槍決了,這是一種說法,就是貝利亞被秘密槍決。

但是這件事報道的時間,卻是在十幾天之後,這一張報紙上,將貝利亞的罪行係數的排到了報刊之上,甚至連百科全書中,貝利亞也被除名了。


貝利亞在斯大林死後可以說是容光煥發,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斯大林去世最大的受利者就是貝利亞。早在斯大林病危期間,他的一系列行為就使得蘇聯的眾多高層感到慌張,因為他的手裡攥著太多人的性命。於是他們就開始針對貝利亞要進行自保。


是阿維啊


殺人的人反而被殺,這在歷史上都是鐵律,尤其是貝利亞這種,專門為最高領袖捉刀的強人,手裡有兵有槍,一切都是聽命於最高指示,可以說是運轉效率最高的部門了,同時也是危險係數最高的部門,因為沒有中間機構和人事的緩衝,最高領袖的喜怒哀樂基本上都反應在貝利亞一類的人身上。(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很多人都好奇貝利亞怎麼死的,其實都不用怎麼盤算,反問一句,蔣介石的佩劍戴笠怎麼死的,勢力太大了,手底下管著幾十萬人,又專門搞暗殺,還因為時刻陪伴於領袖左右,可以說是最瞭解領袖政治意圖的人了,當然堡壘都是從內部被突破的。

什麼意思呢?領袖身邊有一個能夠高效貫徹政令的人固然重要,但政治結合,或者說用老百姓的話說打活計,誰能沒有點私心,你要說為了信仰為領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是在還沒成氣候時必須付出的成本。


但一旦成了氣候,比如說亂世掌握了人和槍,還不止一個人一條槍,有了一定的自主權,可以私底下安排事情的時候,這時候領袖身邊留這麼個人,雖然還是原來的同事關係,但是雙方的心理層面必然是起了變化。

比如說原來安排的事情是不打折扣的完成,後來是有條件的完成,最後則是大家是不是商量商量,研究研究,這時候領袖就比較害怕了,本來就是殺人的刀,開始刀把是牢牢握在自己手裡的。

可握著握著手累了,鬆鬆手吧,慢慢就被人鑽了空子,不管是貝利亞還是戴笠,都是蒐集黑材料整人的活路,誰知道有沒有自己的黑材料呢,背後捅刀子,再沒有比戴笠、貝利亞更合適的人選了,因此,戴笠死了,貝利亞也死了,貝利亞的前任亞戈夫、葉若蘭也都死了,他們不死就得有人睡不著,不死不行!


歷史三日談


1953年7月10日,蘇聯當局公佈的一條消息震驚了全世界:幾天前的蘇共中央全會上,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內務部長貝利亞遭到解職並被開除黨籍、移交最高法院審理,沒過幾天貝利亞即被處以死刑。

此時,距離貝利亞的老上級斯大林去世剛剛過去四個月,赫魯曉夫對於貝利亞的這種處置難免給人一種“卸磨殺驢”之感。而赫魯曉夫急於剷除貝利亞,也確實與貝利亞在斯大林時期的地位有關。作為斯大林核心幕僚的貝利亞,在斯大林逝世後擔任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和內務部長,在蘇聯當局內部地位僅次於擔任部長會議主席的馬林科夫,而由於掌控著內務部這個對內“一把抓”的機構事實上是“隱性的一把手”。

可想而知,這樣一位位高權重、又在斯大林時期積累了足夠政治資本的老牌蘇共高層領導,對於當時地位尚不穩固的赫魯曉夫來說是多大的威脅。在政策方面,貝利亞在斯大林逝世後平反了斯大林時期的冤假錯案、赦免了量刑過重或本來無罪的重刑犯,這對於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穩固自己的地位有一定好處。

但同時貝利亞主張控制軍費開支、不強求民主德國建設社會主義,這顯然與赫魯曉夫的政治路線截然不同,對此赫魯曉夫當然不能視而不見。因此,無論貝利亞的罪名是“莫須有”還是確有其事,赫魯曉夫都不可能“放過”貝利亞,因此赫魯曉夫與馬林科夫結成反貝利亞聯盟、並在蘇共中央全會上扳到貝利亞,也就成為了必然發生的事。


軍機圖


為何被殺,貝利亞所以被殺。是在於他政治爭位失敗,在蘇聯這個國家的裡,屬於贏者通吃,輸者全輸。政治上失敗就意味著個人政治生命和物理生命的消失。再就是整個蘇聯高層出於對貝利亞的畏懼。貝利亞是專替斯大林做惡人的角色。斯大林死後必須有人對斯大林玩晚年的錯誤負責。而這一切都只能由貝利亞這個“替死鬼”來負責。但必須指出的貝利亞該死。他死的不可惜。蘇聯最高來領導者素來都是“爭奪”來的,但奇怪的是最終得勝的不是最有能力的,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都不是,當然也包括貝利亞。

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1899年-1953年),格魯吉亞人,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內務部長(副總理兼克格勃主席)。貝利亞這是讓每個蘇聯人都為之膽寒的人,既畏懼與他,也希望他不得好死。貝利亞長期負責蘇聯的情報工作,策劃和實施了許多震驚世界的諜報事件。同樣,他也是斯大林大清洗計劃的主要執行者之一和劊子手。 雙手沾滿了鮮血和無數的冤案,應該說從二戰之後到斯大林逝世之前,他是蘇聯三位核心人物之一。甚至是二號人物,但是他在爭奪最高領導權的政權鬥爭中失敗,最後被處決。貝利亞在斯大林死後,已經是狂的沒邊了,自詡為斯大林的接班人,首先就在於貝利亞大意了,在最後的‘’奪權中失敗。關鍵在於三個方面貝利亞沒有把握住。第一就是,貝利亞沒有得到軍隊的支持和擁護,古往今來。在任何一個國家要想上位和“造反成功 ”必須要有軍隊的支持,沒有軍隊的支持啥也做不了,而貝利亞雖然貴為元帥,但實際上只會不動一兵一卒。而且貝利亞和以朱可夫為首的軍方關係不睦。

蘇聯國防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朱可夫,極其反感和厭惡貝利亞朱可夫。反感貝利亞干預軍隊的事務。朱可夫始終認為他二戰後遭貶斥就是貝利亞在斯大林面前陷害於他的結果。所以朱可夫與貝利亞的仇恨可謂不共戴天。貝利亞目無餘子,太狂妄。樹敵過多,一個內務部長意圖凌駕於黨和政府這上。屬於“僭越”了。根本就沒有想要軍隊的幫助,認為依靠秘密警察就可以得天下,貝利亞他忘了,他的權力來自斯大林,沒有斯大林他啥也不是,單打獨鬥沒有政治盟友失敗在所難免。 再就是貝利亞沒有行政經驗,貝利亞一生沒有擔任過地方黨委第一書記。也沒有在加盟共和國任職。也中央黨務政府擔任過職務,一直從事的就是‘’特務‘’工作,工作性質決定了他不可能能存在政治盟友和利益團體。他也不敢“拉幫結派”怕引發斯大林的反感,作為‘’孤家寡人‘’貝利亞一旦有事,是不會有任何一個人去幫助,釋已援手的。眾叛親離就是他最真實的寫照。

但還有一點就是小看了和他‘’同殿為臣‘’的同僚們,尤其是小瞧了那個禿頭的矮判胖子赫魯曉夫,貝利亞的政治失敗,是赫魯曉夫策劃和主謀,會同馬林科夫以及軍方朱可夫共同執行了這項政治謀殺。將貝利亞踢出政治集團並罷黜是馬林科夫以及赫魯曉夫包括其他政治局委員的集體決定、至少在“法律”上是合法的、在1953年7月10日,蘇共中央宣佈:以反黨的名義開除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內務部長貝利亞職務,開除黨籍,並移交蘇聯最高法院審理。並被依法槍決。而此時具斯大林去世也不過114天,可見蘇聯當時政治鬥爭的殘酷。(12月23日槍決)。

他的死亡時間除了上面這個官方說法之外,貝利亞的死亡沒有任何影像資料,還有兩個說法是。貝利亞在1953年7月10日已經被槍決。後面的貝利亞就是一個替身而已,審判時只是找了一個與貝利亞相似的人走了一下過場。第三種說法就是貝利亞獨子謝爾戈。他認為父親貝利亞並沒有逮捕,而是直接在家中被槍殺。某日,朋友給他打電話,說他家裡有激烈的槍聲。於是謝爾戈迅速返回家中,但軍人不允許他進入。就此他認為父親其實早就被殺。但到底怎麼被捕,怎麼死亡已經無關緊要,政治上的死亡對他來說就是死亡。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