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為什麼要轟炸南聯盟?

愛哭的小小蝸牛


基於南斯拉夫地緣重要性,美國和歐盟從各自的戰略利益出發,在俄羅斯被“民主政治”改革及經濟“休克療法”搞得政治決策力嚴重下降的情況下,由以美國為首北約,實施地為期78天的轟炸。

科索沃戰爭

科索沃戰爭(Kosovo War),是一場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發、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推動下、發生在20世紀末的一場重要的高技術局部戰爭。其持續時間從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
科索沃戰爭是一場背景深刻、影響廣泛的現代局部戰爭,對世紀之交的國際戰略格局和軍事理論的發展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戰爭結束後,俄羅斯徹底被擠出了在東歐的原有勢力圈。

科索沃戰爭以大規模空襲為作戰方式,美國為首的北約憑藉佔絕對優勢的空中力量和高技術武器,對南斯拉夫聯盟的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進行了連續78天的轟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傷,12條鐵路被毀,50架橋樑被炸,20所醫院被毀,40%油庫和30%的廣播電視臺受到破壞,經濟損失總共達2000億美元。

南斯拉夫的地緣重要性

僅從地圖上來看,南斯拉夫地理位置,於美俄歐三方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對俄羅斯而言,南斯拉夫是前蘇聯留給俄羅斯的一份戰略遺產,其地處歐洲核心地帶,是控制西歐法德通往地中海、直達中東的陸上通道,是一塊具有戰略價值的飛地;對美國而言,南斯拉夫是防止歐盟登陸中東、整合地中海經濟圈的戰略支點;對歐盟而言,南斯拉夫是其整合全歐洲經濟的關鍵,也是獲取中東石油資源的陸上交通要衝,更是整合地中海經濟圈的戰略起點。

美歐轟炸南聯盟的戰略動機

美國方面,戰爭之初,歐盟作為一個經濟聯合體,發行了自己的貨幣-歐元,並以歐盟自身的經濟實力背書,當時美歐之間的匯率為1.2美元兌1歐元,歐元在世界上絕對是硬通貨,形成“強歐元-弱美元”的局面,加之歐盟經濟的發展預期,美國的資金和人才、技術勢必會流向歐盟,面對歐盟金融及經濟的威脅,美國不能坐以待斃,美國發動科索沃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

歐盟方面,在當時歐盟的經濟實力毋庸置疑,隨著歐元的誕生,甚至有趕超美國之勢,為了進一步發展壯大,拓展發展空間和獲取戰略資源(石油)是其無法迴避的兩個戰略議題,整合地中海經濟圈的前提是整合歐洲內部,獲取中東石油的前提是油路暢通,兩個議題重合之處便是南斯拉夫。但南斯拉夫是俄羅斯的勢力範圍,歐盟不得不面對“經強軍弱”這一現實,自身根本無法將俄羅斯擠出南斯拉夫,基於此,從長期利益角度思考,歐盟只好請美國率領北約對南斯拉夫進行轟炸。

戰後美歐利益得失

美國方面,從經濟金融層面,戰後,美國不僅在匯率方面重獲主動權,0.8美元兌1.0美元,將局面扭轉為“強美元-弱歐元”,將“巴爾幹”這個火藥桶引爆後,歐洲已處於動盪不安中,從趨利避害的角度出發,歐洲的人才、資本、技術源源不斷的來到了美國,促使美國高科技產業高速發展。大國博弈層面,科索沃戰爭導致俄羅斯對歐洲的不信任,並藉此便利,美國將俄歐之間的緩衝地帶東歐盡收囊中,在歐盟的無心“協助”下,實現了北約東擴,壓縮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同時也將科索沃戰爭的後續處理權,牢牢把握在手中,將歐盟注意力聚焦於此,使無暇他顧。

歐盟方面,得到的是借美國之手,拔掉了俄羅斯插在自己腹部的這根鋼釘,打開全面徹底整合歐盟的空間,同時隨著北約東擴,歐盟也進行了東擴。失去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歐盟經濟發展的預期,導致歐盟政治經濟一體化進展被無限延後,直到今天,歐盟“國家化”依然進展緩慢;二是“歐俄”間的“互不信任”,為美國對聯結歐洲與俄羅斯的戰略通道進行了全方位的滲透。三是,戰後的巴爾幹成為世界大國各方博弈的戰略制衡點,變成了歐盟的“軟肋”。


衍繹


在1999年爆發的北約轟炸南聯盟事件震驚世界,這既是一個政治問題,又是一個種族問題,主要原因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絕對不允許在歐洲腹心地帶,出現一個不是日耳曼人建立的強勢政權,因此出動戰機轟炸南聯盟,這是小國政權的悲哀,也是非日耳曼族裔的悲哀。

北約轟炸南聯盟,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首次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獠牙”,而美國則藉此行動一舉揚名天下。

發生在1999年4月12日的北約組織轟炸南斯拉夫聯盟事件,是歐洲二戰後歷史上首次爆發的軍事戰爭,同時也是北約歷史上到目前為止的唯一一次轟炸歐洲國家的軍事案例。這場軍事行動從1999年4月12日開始,到同年6月10號結束,歷時一共59天,就徹底摧垮了南聯盟這個歐洲軍事強國。

從軍事角度來看,在此次北約軍事行動中,以美國為首的軍事集團,首次向世界展示出了自己的強大軍事實力,通過新型的軍事作戰手段,以零傷亡的結果,徹底摧垮了一個歐洲中等軍事國家的對外防禦力量,讓世人認識到了美國和北約的強悍軍力。

美國之所以一直都強力要求空襲南聯盟,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美國具有向世界展示去真正軍事實力的渴望。因為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軍事力量由於連續在朝戰和越戰上的失利,以及在美蘇爭霸時處於下風,導致世界各國普遍失去對美國軍事力量的畏懼。因此美國人下定決心,要在南聯盟戰爭中展示實際,重新獲得對世界各國的軍事上的震懾。

北約轟炸南聯盟是一個清除“異己”的軍事行動,絕非北約組織說聲稱的那樣公平公正。

南聯盟是一個歐洲國家,同時也是一個由斯拉夫民族主導的國家,這個國家卻從來都沒有加入過北約組織,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它與由日耳曼人主導的其他歐洲國家之間,存在著格格不入的對立關係。

此外這個國家在其成立之初,還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它的領導人鐵托的帶領下,執行的是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因此在歐洲各國抱團對抗蘇聯的時候,可以說是被孤立在歐洲以外的國家。

正是由於南聯盟採取的不結盟對外政策,導致以及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讓這個國家在戰略上,成為歐洲安全的“不穩定因素”,因此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必須要在戰略上削弱這個國家於是人為推動了科索沃的獨立,並最終藉機打垮了這個國家。

所以在1991年的時候,美國領導下的北約集團,不斷“炮製”科索沃地區的人權危機,並以“最後外交努力”失敗,以“保護人權”之名,對南聯盟發動了代號為“盟軍”的空襲行動,最終迫使南聯盟放棄科索沃。

很顯然人權問題並不是戰爭的起因,而北約的此次行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打敗南聯盟政權,其中最重要的證明就是北約在科索沃戰爭勝利之後,以犯有包括戰爭罪、反人類罪和種族屠殺罪為名,逮捕了前南聯盟主席米洛舍維奇,並將其引渡到前南國際刑事法庭。

但是在經過庭審之後,前南國際刑事勢法庭最終還是在是在2015年2月3日的時候,宣佈“塞爾維亞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巴爾幹戰爭中未對克羅地亞犯下種族屠殺罪行”,這也就是說國際上米洛舍維奇的指控並不成立。而與這個結果形成對比性諷刺的是,米洛舍維奇本人並未在結案之後獲釋,因為他早已在2006年的時候就已經在前南監獄中去世了。


落下m


1999年北約軍事轟炸南斯拉夫,是北約首次向北約邊界外進行的軍事行動,也是北約歷史上唯一一次轟炸歐洲國家的軍事案例,南斯拉夫不幸成為西方宣稱的“人權高於主權”的試驗田,成為西方赤裸裸干涉主權國家內政的活靶子。20年後,我們仍然能聞到北約空襲的火藥味,因為它對歐洲、對世界的傷害至今難以彌補。

導火索:科索沃民族問題

南斯拉夫曾經是“巴爾幹之虎”,在冷戰時期,南斯拉夫在鐵托的鐵腕統治下,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既不依附蘇聯,也不屈從美國,主導不結盟運動併成為不結盟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其獨立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也使南斯拉夫經濟獲得了迅猛的發展。

冷戰結束,東歐劇變,伴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南斯拉夫於1992年開始無休止的內戰,最終一分為五,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馬其頓(現更名為北馬其頓)先後獨立,只剩塞爾維亞與黑山組成邦聯性質的“南斯拉夫共和國聯盟”。作為南斯拉夫自治省的科索沃似乎看到了獨立的曙光和前景,開始尋求獨立之路,與南聯盟形成拉鋸戰。1996年,科索沃成立了由阿爾巴尼亞族人為主體組成的“科索沃解放軍,試圖通過武力獲得獨立,遭到了米洛舍維奇的強勢鎮壓。美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下決心幹預南斯拉夫局勢。

冠冕堂皇的理由:人道主義災難

1999年2月,在美國的壓力下,南聯盟和科索沃代表在法國進行和平談判,談判的基礎是美國方案,並對方案內容不得改動,只能接受,實際上就是要求南聯盟簽訂“城下之盟”,最終因“外交努力”失敗,北約乘此向南聯盟發出最後通牒。

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以南聯盟製造“人道主義災難”的理由,打著"保護科索沃人權"的旗號,對南聯盟發動代號為“盟軍”的空襲行動,科索沃戰爭爆發。北約對南聯盟進行長達78天的狂轟濫炸,1000多架飛機累計出動32000餘次,總計投彈達13000多噸,其中包括聯合國明令禁止的貧鈾彈,造成了真正的“人道主義災難”。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用強大的武力迫使南聯盟接受屈辱的不平等條約,並將科索沃名義上交給聯合國託管,導致從南聯盟分裂出去的事實。

真正原因:遏制別人,唯我獨尊

北約滿口仁義道德,人權、民主、民族自決權,背地裡做的並沒有那麼高尚,巴不得世界都統一終結於西方的“價值觀”,實現它們領導下的“世界大同”。西方轟炸南聯盟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幾點:

西方不能容忍“巴爾幹之虎”坐大。歐洲經過冷戰,東歐已全部倒向西方,南斯拉夫也被肢解差不多了,但塞爾維亞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是南歐的門戶。南聯盟的不結盟政策和獨立的民族性格,是它們施行政策的“攔路虎”,成為歐洲的異己分子和“不穩定因素”。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推動科索沃的獨立為抓手,在戰略上削弱南聯盟,藉機打垮南聯盟,並把南聯盟領導人送上國際刑事法庭。

遏制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俄羅斯與南斯拉夫同屬斯拉夫人,同宗同源。南斯拉夫肢解後,南聯盟成為俄羅斯在歐洲少有的戰略支撐,成為俄羅斯南下地中海的通道。由於當時葉利欽輕信西方的甜言蜜語,對俄羅斯進行持續的折騰,導致經濟衰退,國力下降,西方乘人之危,對南斯拉夫進行大手術,從而徹底消除俄羅斯在南歐的勢力範圍,打扒俄羅斯,讓其永世不得翻身。

西方的耀武揚威的實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未經聯合國批准的情況下,向世界展示出自己的強大軍事實力,利用戰略轟炸機和戰斧式巡航導彈,不派一兵一卒,以零傷亡的結果,徹底摧垮了一箇中等軍事國家的防禦力量,讓世人認識到了美國和北約的強悍軍力,形成對世界各國軍事上的震懾。

打壓歐洲,擠兌歐元。這一點相信歐洲也很苦惱,本來是想借美國這把刀來殺人,沒想到還傷到了自己。空襲後,真正出現了人道主義災難,大量難民流入歐洲,俄羅斯搶先佔領科索沃機場贏得戰後主動權,而歐洲大道遊資紛紛逃離戰場,流向沒有落下一塊彈片的美國,剛剛誕生的歐元也對美元大幅度貶值,歐洲真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美國成為轟炸南斯拉夫的唯一贏家。


胡家成hujc


方圓論壇在線

南聯盟全名為“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其是由塞爾維亞共和國與黑山共和國組成的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的八個聯邦構成單位包括了六個共和國,也就是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以及塞爾維亞境內的兩個自治省,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南聯盟原本在國際上也屬於一個比較有潛力的聯盟組織。但其內部的矛盾也非常的緊迫。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地亞人對於國家的發展和建設存在諸多的分歧。兩個民族之間經常會爆發衝突甚至暗殺對方領導人的情況。

後來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在克羅地亞人的支持下和當地的塞爾維亞警察爆發了大規模的流血衝突事件。其導火索就是阿爾巴尼亞人想要科索沃從南聯盟中獨立出去。而塞爾維亞安人不肯答應。原本這只是一場南聯盟中內部矛盾問題。就好像現在英國蘇格蘭總想鬧獨立一樣。這都屬於國家內部問題。但當時南聯盟的內部問題卻被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描繪成了一場人權危機,並以此為藉口,在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開始了對南聯盟的空襲。

實際上美國和北約所謂的人權問題只是一個藉口。實際上美國以及北約想要科索沃獨立。所以才會以人權為藉口轟炸南聯盟。在美國所謂的貴族鐵砧行動中,美國對南聯盟投放了近兩萬枚包括貧鈾彈和集束炸彈在內的各種炸彈。給南聯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二十世紀末科索沃戰爭實際上就是美國為首北約國家利用民族矛盾推動的一場戰爭。美國以及北約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打垮南聯盟這個俄羅斯的東歐盟友。把俄羅斯徹底趕出其在東歐的勢力範圍。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吐槽一下俄羅斯了。要知道當時南聯盟和俄羅斯可是盟友關係。南聯盟被美國為首的北約欺負後就請求俄羅斯出兵干預。當時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信誓旦旦的表示會出兵援助盟友。並且表示必須捍衛自己的盟友。但就在南聯盟求助不久後美國就威脅俄羅斯。如果你敢援助南聯盟。那麼你就別想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獲得援助貸款。葉利欽受到美國威脅後,果斷出賣了自己的盟友南聯盟。結果就是俄羅斯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盟友捱打而無動於衷。由此也可知為什麼現在俄羅斯沒有盟友了吧。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這個得從歐盟說起,再具體點就是要從德國說起。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冷戰開始後,隨著美蘇對抗的加劇,西歐國家就成了美蘇雙方對抗的最前沿,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去了全部殖民地,西歐國家沒有可靠的能源輸入來維持本國工業的運轉,也就不得不有求於美國。但是美國搞的石油與美元掛鉤政策,不僅讓西歐在能源上有求於美國,整個國家經濟運作上也受美國操控。

蘇聯解體後,隨著冷戰的結束以及東歐經濟破產使得大量高素質的產業工人、技術工人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填充到了西歐的工業體系中,使得西歐國家有了不再依靠美國甚至可以發展成與美國不相上下的發達政治經濟體。於是,在德國和法國推動下,西歐國家開始了推進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原來的歐共體於1993年更名為歐盟,並且開始發行自己的貨幣—歐元。

但是由於歷史慣性,習慣了內鬥的歐洲國家不可能真正結成一體,歐盟的性質實際上和中國戰國時期的合縱國家差不多,雖然都想抵禦秦國,但就是繞不過各懷鬼胎的坎,最後反倒是讓秦國坐收漁利。

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的科索沃戰爭便是這樣一個體現。

鮮為人知的是,科索沃戰爭的推動者不是美國,而是歐盟,準確的說是歐盟的領頭羊之一——德國。德國和法國之所以能成為歐盟的兩個領頭羊,這主要還是得益於兩國在整個歐盟國家中的綜合國力。當然他們自己非常清楚,自己雖然是工業大國,但同時又嚴重缺乏資源,要想真正使歐盟具備與美國抗衡的實力,就必須先解決這一短板。

於是,德國人幾乎是重走半個多世紀以前威廉二世和希特勒制定卻沒能走通的道路——控制巴爾幹半島,以打通從德國到中東產油區的陸上通道。

雄踞巴爾幹的是當年敢於同蘇聯叫板的南聯盟,雖然經歷了波黑戰爭等一系列動盪,但是其軍事實力不容小覷。而幾乎是被解除武裝長達半個世紀的德國,顯然不可能將其征服。唯一的辦法那就是請美國出山。

這就形成了一個神一樣的邏輯:本來是想通過一場局部戰爭來掌控巴爾幹半島來對抗美國,但是自己實力不濟請美國來打仗並且還是由美國來主導。

但是戰爭必然遵循它的客觀規律,不會過分的以政治為主導。對於歐盟國家的小九九,美國人自然再清楚不過。明明北約國家擁有碾壓南聯盟的實力,但就是攻而不破——只打空襲戰,不打地面戰。曾在100個小時內就把擁有百萬大軍、裝備全套先進蘇式武器裝備的伊拉克打得一潰千里的美軍卻在實力遠遜於伊拉克的南聯盟面前打了78天之久,並且南聯盟的軍事實力沒有得到慘重損失。相反歐盟卻損失慘重,在78天的軍事行動中,歐洲人由於擔心戰局失控,於是捲款外逃,導致歐元匯率大幅下跌,超過1萬億美元的歐洲資本進入了美國。更有意思的是,戰前歐洲人花費巨資搞起來的科索沃試驗田最後被美國分了一半給俄羅斯,繼續加劇俄歐矛盾。


大將軍威武K


北約當初之所以要轟炸南聯盟,是因為巴爾幹半島自古就是歐洲火藥桶,北約不轟炸,那裡也太平不了。可以說,北約主導的在巴爾幹半島的戰爭無數,光是勳章就頒發了15種勳章,大多與南斯拉夫有關,當然也與轟炸南聯盟行動有關。

眾所周知,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規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有觀點認為這是美國控制德國和法國為首的歐盟的防務體系,是美國世界超級大國領導地位的標誌。但是,本文並不這樣認為,我認為目前的北約,聯盟作戰理念正在慢慢淡化,各自為站的情況越來越多見,像本文今天發的這種勳章,未來可以數量會越來越少。


北約勳章(系列)由比利時海米克瑟姆的Eekelers-Centini國際公司製作。目前,北約勳章共分為15種類型。北約功績服役勳章;前南斯拉夫、科索沃、馬其頓3種服役勳章;北約第5條鷹狀勳章、北約第5條積極行為2種作戰勳章;8枚非北約第5條作戰勳章,分別是阿富汗自由、堅決支援、巴爾幹、北約伊拉克訓練任務、非洲、AMIS、利比亞奧德塞黎明和巴基斯坦作戰與作戰支援勳章。

每枚北約勳章都有相應的金屬釦環戰鬥標誌,標明作戰行動以及是否是北約第5條行動。美軍人員不在綬帶上加金屬釦環,使用自己的戰鬥標誌。

北約南斯拉夫勳章為銅質,綬帶為深藍背景,兩側各有1條白色細線條,與聯合國勳章非常相似。綬帶可加綴“前南斯拉夫”字樣的金屬釦環戰鬥標誌。

北約科索沃勳章為銅質,綬帶為深藍背景,中間有1條白色粗線條,可加綴帶“科索沃”字樣的金屬釦環戰鬥標誌。


北約第5條鷹援行動勳章綬帶為深藍背景,中間1條白色粗線條,白線條中間繡金色立體細豎線,可加綴帶“北約第5條”字樣的金屬釦環戰鬥標誌。


吾評武願


1999年3月24日晚,以美帝為首的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轟炸持續了78天,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毀壞。最終肢解了南聯盟。

北約轟炸南聯盟,表面上看是因為科索沃的所謂人道主義危機,其深層次的原因是源於美帝為了自己的世界霸權。

通過轟炸南聯盟,支持科索沃從南聯盟中分裂出來,美帝一石數鳥,其目的主要有那麼幾條:

1、進一步削弱南聯盟,使得在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巴爾幹半島上對美帝不友好的勢力進一步衰弱。

2、打壓俄羅斯,進一步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削弱俄羅斯在歐洲和巴爾幹地區的影響力。

3、打壓歐元,打壓歐盟,讓歐洲進一步陷入動盪,促使國際資本撤離歐洲,使得歐洲國家只能繼續當美帝的小弟,打掉和減緩了歐盟的崛起希望。

4、對世界其他地區發出警告,進一步宣示美帝的世界霸權。

這裡面最重要的是第三和第二條。

所謂歐元(Euro)是歐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歐元的19會員國是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希臘、馬耳他、塞浦路斯 。

1999年1月1日,在實行歐元的歐盟國家實行統一的貨幣政策,2002年7月,歐元成為歐元區的唯一合法貨幣。

歐元是自羅馬帝國以來歐洲貨幣改革最為重大的結果。歐元不僅僅使歐洲單一市場得以完善,歐元區國家間自由貿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歐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不加以阻止,歐洲統一將會進一步加快步伐。假設歐洲進一步統一成一個整體力量,將對美帝的霸權形成強有力的挑戰。這一點當然不是美帝願意看到的。貌似其他世界大國內心也不願意看到一個統一的歐洲出現在世界政治舞臺。只是現在為了對抗美帝的壓力,有時候東方大國會比較曖昧的表示支持歐洲一體化。

歐元剛開始實行時,其對美元的比價幾乎是1比2,由於轟炸南聯盟,造成歐洲形勢緊張,政治動盪。國際資本都有一個避禍趨勢,這樣就能迫使國際資本流出歐洲。按照美帝的如意算盤,這些資本會流向美國。但是卻忘了在東方某大國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經濟向上、人民勤勞、配套產業齊全,這些逐利的資本大部分並沒能如美帝所願流向大美利堅,卻流向了東方大國。

這之後,美帝又搞了個利比亞,搞了個阿拉伯之春,又慫恿其大表哥玩脫歐,造成大批難民湧入歐洲,進一步讓歐洲社會陷入動盪和不確定。

現在的歐元與美元比價基本在1.1比1。

這其實就是世界地緣政治的春秋戰國,合縱連橫,是更大的一個三國演義。

蘇聯解體後,葉利欽實行休克療法,政治上向美歐靠攏。初衷自然是跟經濟發達的歐美搞好關係,促進俄羅斯的經濟發展。

但是,由於俄羅斯龐大的體量,結果是妾有情郎無意,美帝依然把俄羅斯作為自己在世界格局上的霸權的競爭力量、敵對力量。不論俄羅斯是共產黨執政還是其他黨執政,不論俄羅斯是否願意跟美帝和平共處,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帝也必然要打壓俄羅斯,進一步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

南聯盟繼承自南斯拉夫,其主體民族與俄羅斯的東斯拉夫在古代是屬於一個族群。進一步打壓南聯盟,既削弱了俄羅斯天然盟友的力量,又進一步打壓了俄羅斯。

而通過轟炸南聯盟,向全世界進一步宣示了美帝的力量強大,好讓世界都屈服在美帝的淫威之下。


只是美帝沒有想到,東方大國韜光養晦,埋頭苦幹,這之後又用了不到二十年,通過十四億人的艱苦努力,實力進一步接近,部分領域甚至趕超。

所謂的科索沃獨立,其背後的推手就是美帝。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南聯盟軍隊自然要對分裂勢力開展鬥爭。美帝就以此為藉口開始了其後一連串的行動。


我淡如菊


蘇聯時期,莫斯科一直都覬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巴爾幹半島,但南斯拉夫在鐵托的領導下保持了高度的自主權,並沒有淪為蘇聯在南歐的衛星國。

但世事無常,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鐵托在毫無徵兆的情況去世,倉促的甚至連接班人都還沒有來得及確定!這一重大變故使得原本在鐵托領導下相對穩定的南斯拉夫聯盟瞬間陷入動亂紛爭……

幾乎在蘇聯解體的同時,南斯拉夫徹底土崩瓦解: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紛紛宣佈獨立;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則組成了南聯盟!與此同時,以塞爾維亞為主的南斯拉夫內戰隨之全面爆發。圖為鐵托(左二)七十年代訪美

而科索沃戰爭便是組成南斯拉夫內戰的一部分!自鐵托去世後,從1945年起就被併入塞爾維亞的科索沃也開始積極尋求獨立,這也直接確定了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不可調和的矛盾!

尤其是當科索沃看到許多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紛紛獲得獨立後,其謀求同等地位的決心更加堅定。1996年,科索沃成立了一支由阿爾巴尼亞人組成的武裝力量並試圖通過武力來獲得獨立;但卻遭到了米洛舍維奇的強勢鎮壓!

圖為米洛舍維奇

此後,科索沃地區的武裝衝突愈發頻發、嚴重,但南聯盟的米洛舍維奇卻不打算做出絲毫退讓。於是,在背後一直支持科索沃獨立的美國加大了對該地區事態發展的關注!

在美國看來,有效的控制巴爾幹半島是其在蘇聯解體後重建世界秩序的重要環節,而米洛舍維奇領導下的南聯盟正是美國實現這一戰略的最大絆腳石!隨著科索沃危機的深入,美國終於決定直接介入……B-2戰略轟炸機曾是轟炸南聯盟的主力

1999年3月24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打著"保護科索沃人權"的旗號,開始對南聯盟實施長達七十八天的空襲……在此期間,北約的一千多架飛機累計出動32000餘次,總計投彈達13000多噸……

綜合而言,北約之所以悍然對南聯盟發動軍事打擊,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推翻阻礙美國控制巴爾幹半島的米洛舍維奇政權;這與後來的伊拉克、利比亞戰爭異曲同工!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北約和華約做為兩大對抗的軍事同盟組織,幾十年間雖代表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卻一直保持著恐怖平衡。

,但從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西方的顏色革命開始湊效,尤其是隨著柏林牆的推倒、東西德合併,波蘭、捷克、羅馬尼亞等國紛紛加入西方陣營。連龍頭老大蘇聯也解體為十五個國家,俄羅斯也成了形單影隻的孤鳥。


當時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天真地提出也要加入西方陣營,卻遭到拒絕。原來西方的目的是摧毀整個社會主義陣營。

當時尚存在的還有古巴、越南、朝鮮、尤其是南斯拉夫,儘管鐵托治下,長朝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不對付,但執政者畢竟叫共產主義者聯盟。

這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由七大部分組成。雖然受西方鼓動,馬其頓,黑山等相繼獨立建國,但以塞爾維亞為主體的南聯盟一直堅持下來。被西方視為肉中刺、眼中釘。

於是1999年美國糾集北約同夥發起了戰爭,對南聯盟78天的狂轟爛炸,造成近萬人傷亡,直接損失近兩千億美元。還不忘擺中國一刀,一枚巡航導彈擊中中國大使館,造成使館人員三人犧牲。

事後引起全中國人民的抗議!而美國聲稱是誤炸,也做出了賠償。但鬼才相信這一說辭,他的巡航導彈誤差在三十公分範圍。

以貝爾格萊德為首都的塞爾維亞依然頑強的生存了下來。這是西方始料不及的。

二十年後的中國,軍事及綜合實力早已今非昔比!若敢發生二十年前的事,中國定會數倍反擊!亳不手軟!域外大國若有冒險想法,其後果首先要掂量、自己能否承受得起!


晚亭與落霞同暉


科索沃戰爭的推動者不是美國,而是歐盟,準確的說是歐盟的領頭羊之一——德國。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的第二年,1992年南斯拉夫也相繼解體,一分為六。即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和南聯盟(塞爾維亞和黑山),科索沃屬於塞爾維亞的一部分。由於科索沃的大多數居民阿爾巴尼亞人,不願意留在塞爾維亞,激進鬧獨立發生了民族衝突。南聯盟(塞爾維亞和黑山)派遣軍隊打擊科索沃的分裂,造成了大量的難民逃亡,南聯盟派遣了軍隊和武裝警察進入到科索沃。塞爾維亞人與阿爾巴尼亞人的矛盾愈演愈烈,塞爾維亞的內部民族矛盾受到美國和北約的特別關注,最後以人道主義為由插手干預了南聯盟的科索沃事務。北約轟炸南聯盟目的,就是希望肢解塞爾維亞,讓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獨立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