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軍士兵穿的衣服為什麼不是迷彩服?

笑看江湖唯我獨尊


題主的問題描述是錯誤的,完全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二戰時期日本陸軍受預算緊張和輕工業基礎薄弱的限制,從來沒有研發製造以及訂購過軍用迷彩服。在太平洋戰場上也僅僅使用了偽裝網作為防護代用品,可能被部分答友誤以為是迷彩服,因此有些高估日本人的單兵裝備水平了。



(山下奉文在關東軍的九八式軍服)

日軍第73聯隊隸屬於1915年在朝鮮編成的第19師團第37旅團,早期在“朝鮮軍”的作戰序列之內(還有個第20師團),曾經參與1938年的“張鼓峰事件”的作戰,那場戰役幾乎是諾門坎戰役之前的縮小版,日本人雖然宣稱取得了勝利,其實被蘇聯人打的挺慘。1944年該聯隊隨師團被調往菲律賓,又被美國人揍的不輕,最後在呂宋島北部山區投降。

在二戰期間能跟美蘇兩國軍隊都交過手的日軍師團真心不多,所以第19師團和第73聯隊的“資歷”很是特別,但戰鬥力只能算一般,無論如何算不上什麼“主力聯隊”。



(山下奉文在南方軍的熱帶作戰服)

軍用迷彩服首創於1929年,意大利人研製出世界上最早的迷彩服,它有棕,黃,綠和黃褐4種顏色,但並未大規模列裝,直到1943年,納粹德國才為部分士兵裝備了三色迷彩軍服,這種迷彩服遍佈形狀不規則的三色斑塊,從視覺效果上分割了人體外形,從而達到偽裝變形的效果。但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並未研發和配備,軍用迷彩服的廣泛使用是50年代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

二戰時期日軍軍服變化不是很多,尤其是日本人在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時候,還沒有預想到會挑起太平洋戰爭,因此在1941年之前只為普通士兵提供了冬季制服和夏季制服兩類軍服,其中冬常服又分為毛料材質和棉布材質兩種,前者為正式制服(禮常服),後者為工作服;夏季,士兵可以配發輕棉華達呢面料的工作服,設計樣式與禮常服完全一致。



(關東軍冬季服裝)

而在制式及樣式方面,大家已經比較瞭解,日軍在二戰期間經歷了“昭五式”和“九八式”兩款制式軍服,每一款都有全套系列的冬夏服裝。其中“昭五式”是一種相對過時的設計,定裝於1930年(昭和五年),特點是立領配兵種色領章,軍銜則以肩章體現,它的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了。尤其是“昭五式”肩章的位置非常明顯和易於磨損,因此到1938年日軍開始更換“九八式”軍服。

無論“昭五式”還是“九八式”,日軍在戰爭中都按冬夏兩類材質配發,隨著戰爭擴大和兵員增多,逐漸簡化為一套夏常服、一套冬常服、一套工作服外加一件大衣的標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比較特殊的裝備是為南洋日軍專門生產配備了熱帶戰鬥服,另配一件半袖上衣和一件短褲,但它只是面料較輕薄而已,仍然是軍綠色基調,並不是什麼迷彩服。



(日軍熱帶戰鬥服)

日軍的條令允許士兵把軍銜縫在熱帶戰鬥服的襯衫上,軍官則把軍銜縫製在熱帶戰鬥服的翻領上,白襯衫是高級將領身著熱帶戰鬥服的身份象徵,普通士兵和低級軍官則穿著豌豆綠色的新式襯衫,它與“昭五式”和“九八式”制服襯衫的區別在於,是可以在外面單穿的,以適應炎熱的熱帶氣候。

侵華日軍在軍裝以外,還配發了“昭五式”雨衣,而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士兵則使用植物纖維如棕櫚樹枝葉製成的蓑衣來遮雨,並在所羅門群島以半工業的方式進行生產,批量配發部隊後,它不僅用來防雨,也被用作一種有效的基本偽裝手段。同時,日軍也配發了相當數量的軍用偽裝網,士兵將樹枝樹葉和其他植被插到偽裝網上加重偽裝功能,這一做法為太平洋地區和緬甸戰場的日軍士兵所廣泛使用。

(日軍的熱帶偽裝)


度度狼gg


關東軍是第一批侵犯我國的日本軍隊!當時下命令的最高級別,就是日本天皇!那時候他們還不敢明目張膽的侵略,由於東北距離日本本土比較接近,所以他們選擇從哪裡入侵中國!為了不貿然出兵,引起我國的抵制!他們的服裝基本和我國當時的警察制服相似!同時讓我民在心裡上產生混淆,以達到滲透入侵的作用!為以後入侵打下基礎!另一方面,關東軍不同於後來的日本鬼子,是因為他們是自願而來,大部分都是武士道的人!不同於後來的日本兵強制而來!這也是本質的區別!很多日本高級將領都是在東北關東軍出來的!因為他們長期的混入,對中國的民風國情基本瞭解!這也是他們不穿迷彩的原因,他們基本不參戰,而是從事間諜活動!不管咋說,小日本鬼子投降了!這群龜孫縮回了彈丸之國!愛國不單單是物質上,更重要的是心裡!必須有一顆強大的愛國心!如果百年以後,國家遭到侵犯,請把我的屍骨挖出,懸掛於城門之上,哪怕嚇一嚇敵人,也不枉自己是一名老兵!


南和鬍子


關東軍士兵是不是不穿迷彩服,有沒有配置,還真的沒有仔細研究過。

但如果真的像提問者說的這樣,也沒什麼詫異的。

原因是關東軍本來就與日本其它軍種有著根上的差別。最明顯的差別就在於名稱,直到1945年小日本投降,關東軍依然叫做關東軍,而不向其它小日本的軍隊冠以皇軍的稱號。

而關東軍叫法的由來,也是延續了中國一向對於駐守在關外遼東軍隊的統稱。他的存在就有著明顯的地域特性。

日俄戰爭後,由於俄國戰敗,將原屬於俄國在中國境內的一切利益轉交給日本。日本開始全力經營東北,駐紮在境內的軍隊便稱作是關東軍。

而關東軍逐漸與日本本土其它軍隊不同的是,關東軍似乎更在意他們本身在滿洲的利益,而對日本軍部多有意見,日本天皇和軍部甚至感覺難以駕馭。

關東軍的自大和智商低也在日本本土軍部內流傳甚廣,在東北經營幾十年,還要被張作霖耍玩就是例證之一。

皇姑屯事件中張作霖被炸死,日本天皇和軍部居然事先沒有得到消息,更加沒有批准過。這讓天皇和日本軍部同時吃了蒼蠅。直接導致日本首相下臺,軍部老大辭職,關東軍也換了領導。

即便這樣依然控制不了關東軍,不太窩心的關東軍又製造了“九一八”事件,僥倖得手,從此更加狂大。

所以,關東軍自詡老子天下最狂,日本天皇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視他們為庶出。

關東軍連皇軍的稱號都得不到,沒有迷彩服也不算稀奇。更有可能是關東軍自己也有心區別於小日本的其它軍隊。

一個是強盜,一個是土匪,本質上沒什麼區別,穿什麼都是小日本。


叄牛不讀書


日軍穿迷彩的部隊,主要是在南方戰場。比如在緬甸的第15方面軍,就是色彩深淺不一的橄欖綠軍裝。

而且,日軍南方軍也會使用一種帆布背囊代替揹包,背囊更方便攜帶,兩條長揹帶交叉在胸前。關東軍部隊軍裝儲備多,而且日軍都是亞熱帶叢林迷彩,也沒有適合關東軍的迷彩服。


深度軍事


日年少量裝備過迷彩服但不是在關東軍而是在傘兵部隊(空挺團),這種迷彩服是德式斑點迷彩稱為(四式空挺服)。


牧羊人38241019


二次大戰時各國軍隊並未廣泛使用迷彩服,那時還沒有製作和使用迷彩軍服的概念,各國軍隊為隱蔽作戰通常都是採用的偽裝網,在身上或頭盔上披上偽裝網,需要時再將偽裝網遍插樹枝或青草以達到偽裝效果。

日本軍隊鋼盔常有網狀物,那就是用於偽裝作用的偽裝網,關東軍從未使用過迷彩服,他們仍是用的偽裝網,直到二次大戰未期,德國軍隊首先使用迷彩服,最初也不是大規模使用,只是特種部隊偵察部隊用於滲誘作戰中使用,之後便開始為各國軍隊效仿,而軍隊開始大規模使用迷彩服作為作戰服裝已是二次大戰之後的事了。


那年那支56半


迷彩服何時才普及開來?彼時還有關東軍嗎?早下地獄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