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士兵穿的衣服为什么不是迷彩服?

笑看江湖唯我独尊


题主的问题描述是错误的,完全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二战时期日本陆军受预算紧张和轻工业基础薄弱的限制,从来没有研发制造以及订购过军用迷彩服。在太平洋战场上也仅仅使用了伪装网作为防护代用品,可能被部分答友误以为是迷彩服,因此有些高估日本人的单兵装备水平了。



(山下奉文在关东军的九八式军服)

日军第73联队隶属于1915年在朝鲜编成的第19师团第37旅团,早期在“朝鲜军”的作战序列之内(还有个第20师团),曾经参与1938年的“张鼓峰事件”的作战,那场战役几乎是诺门坎战役之前的缩小版,日本人虽然宣称取得了胜利,其实被苏联人打的挺惨。1944年该联队随师团被调往菲律宾,又被美国人揍的不轻,最后在吕宋岛北部山区投降。

在二战期间能跟美苏两国军队都交过手的日军师团真心不多,所以第19师团和第73联队的“资历”很是特别,但战斗力只能算一般,无论如何算不上什么“主力联队”。



(山下奉文在南方军的热带作战服)

军用迷彩服首创于1929年,意大利人研制出世界上最早的迷彩服,它有棕,黄,绿和黄褐4种颜色,但并未大规模列装,直到1943年,纳粹德国才为部分士兵装备了三色迷彩军服,这种迷彩服遍布形状不规则的三色斑块,从视觉效果上分割了人体外形,从而达到伪装变形的效果。但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并未研发和配备,军用迷彩服的广泛使用是50年代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

二战时期日军军服变化不是很多,尤其是日本人在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还没有预想到会挑起太平洋战争,因此在1941年之前只为普通士兵提供了冬季制服和夏季制服两类军服,其中冬常服又分为毛料材质和棉布材质两种,前者为正式制服(礼常服),后者为工作服;夏季,士兵可以配发轻棉华达呢面料的工作服,设计样式与礼常服完全一致。



(关东军冬季服装)

而在制式及样式方面,大家已经比较了解,日军在二战期间经历了“昭五式”和“九八式”两款制式军服,每一款都有全套系列的冬夏服装。其中“昭五式”是一种相对过时的设计,定装于1930年(昭和五年),特点是立领配兵种色领章,军衔则以肩章体现,它的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了。尤其是“昭五式”肩章的位置非常明显和易于磨损,因此到1938年日军开始更换“九八式”军服。

无论“昭五式”还是“九八式”,日军在战争中都按冬夏两类材质配发,随着战争扩大和兵员增多,逐渐简化为一套夏常服、一套冬常服、一套工作服外加一件大衣的标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比较特殊的装备是为南洋日军专门生产配备了热带战斗服,另配一件半袖上衣和一件短裤,但它只是面料较轻薄而已,仍然是军绿色基调,并不是什么迷彩服。



(日军热带战斗服)

日军的条令允许士兵把军衔缝在热带战斗服的衬衫上,军官则把军衔缝制在热带战斗服的翻领上,白衬衫是高级将领身着热带战斗服的身份象征,普通士兵和低级军官则穿着豌豆绿色的新式衬衫,它与“昭五式”和“九八式”制服衬衫的区别在于,是可以在外面单穿的,以适应炎热的热带气候。

侵华日军在军装以外,还配发了“昭五式”雨衣,而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士兵则使用植物纤维如棕榈树枝叶制成的蓑衣来遮雨,并在所罗门群岛以半工业的方式进行生产,批量配发部队后,它不仅用来防雨,也被用作一种有效的基本伪装手段。同时,日军也配发了相当数量的军用伪装网,士兵将树枝树叶和其他植被插到伪装网上加重伪装功能,这一做法为太平洋地区和缅甸战场的日军士兵所广泛使用。

(日军的热带伪装)


度度狼gg


关东军是第一批侵犯我国的日本军队!当时下命令的最高级别,就是日本天皇!那时候他们还不敢明目张胆的侵略,由于东北距离日本本土比较接近,所以他们选择从哪里入侵中国!为了不贸然出兵,引起我国的抵制!他们的服装基本和我国当时的警察制服相似!同时让我民在心里上产生混淆,以达到渗透入侵的作用!为以后入侵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关东军不同于后来的日本鬼子,是因为他们是自愿而来,大部分都是武士道的人!不同于后来的日本兵强制而来!这也是本质的区别!很多日本高级将领都是在东北关东军出来的!因为他们长期的混入,对中国的民风国情基本了解!这也是他们不穿迷彩的原因,他们基本不参战,而是从事间谍活动!不管咋说,小日本鬼子投降了!这群龟孙缩回了弹丸之国!爱国不单单是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心里!必须有一颗强大的爱国心!如果百年以后,国家遭到侵犯,请把我的尸骨挖出,悬挂于城门之上,哪怕吓一吓敌人,也不枉自己是一名老兵!


南和胡子


关东军士兵是不是不穿迷彩服,有没有配置,还真的没有仔细研究过。

但如果真的像提问者说的这样,也没什么诧异的。

原因是关东军本来就与日本其它军种有着根上的差别。最明显的差别就在于名称,直到1945年小日本投降,关东军依然叫做关东军,而不向其它小日本的军队冠以皇军的称号。

而关东军叫法的由来,也是延续了中国一向对于驻守在关外辽东军队的统称。他的存在就有着明显的地域特性。

日俄战争后,由于俄国战败,将原属于俄国在中国境内的一切利益转交给日本。日本开始全力经营东北,驻扎在境内的军队便称作是关东军。

而关东军逐渐与日本本土其它军队不同的是,关东军似乎更在意他们本身在满洲的利益,而对日本军部多有意见,日本天皇和军部甚至感觉难以驾驭。

关东军的自大和智商低也在日本本土军部内流传甚广,在东北经营几十年,还要被张作霖耍玩就是例证之一。

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炸死,日本天皇和军部居然事先没有得到消息,更加没有批准过。这让天皇和日本军部同时吃了苍蝇。直接导致日本首相下台,军部老大辞职,关东军也换了领导。

即便这样依然控制不了关东军,不太窝心的关东军又制造了“九一八”事件,侥幸得手,从此更加狂大。

所以,关东军自诩老子天下最狂,日本天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视他们为庶出。

关东军连皇军的称号都得不到,没有迷彩服也不算稀奇。更有可能是关东军自己也有心区别于小日本的其它军队。

一个是强盗,一个是土匪,本质上没什么区别,穿什么都是小日本。


叁牛不读书


日军穿迷彩的部队,主要是在南方战场。比如在缅甸的第15方面军,就是色彩深浅不一的橄榄绿军装。

而且,日军南方军也会使用一种帆布背囊代替背包,背囊更方便携带,两条长背带交叉在胸前。关东军部队军装储备多,而且日军都是亚热带丛林迷彩,也没有适合关东军的迷彩服。


深度军事


日年少量装备过迷彩服但不是在关东军而是在伞兵部队(空挺团),这种迷彩服是德式斑点迷彩称为(四式空挺服)。


牧羊人38241019


二次大战时各国军队并未广泛使用迷彩服,那时还没有制作和使用迷彩军服的概念,各国军队为隐蔽作战通常都是采用的伪装网,在身上或头盔上披上伪装网,需要时再将伪装网遍插树枝或青草以达到伪装效果。

日本军队钢盔常有网状物,那就是用于伪装作用的伪装网,关东军从未使用过迷彩服,他们仍是用的伪装网,直到二次大战未期,德国军队首先使用迷彩服,最初也不是大规模使用,只是特种部队侦察部队用于渗诱作战中使用,之后便开始为各国军队效仿,而军队开始大规模使用迷彩服作为作战服装已是二次大战之后的事了。


那年那支56半


迷彩服何时才普及开来?彼时还有关东军吗?早下地狱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