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的藩鎮們,為何不學三國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

古今之變


唐朝的軍閥,相對於三國時期,顯得更加務實。三國時期,誰都想著爭奪漢獻帝,唯獨劉家宗室諸侯不願意。

為什麼呢?因為劉家人有繼承權,而其他諸侯卻只有控制權。在那個時候,控制了漢獻帝,也就有了表面上控制天下諸侯的權力,比如董卓和曹操。

可是到了唐朝,情況卻完全不同了。地方諸侯豪強甚多,比如河朔三鎮,卻沒有人願意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又是為什麼呢?

01三國前期,劉家宗室眾多,使得漢獻帝依舊有地位。

東漢末年,劉焉感覺朝廷內部鬥爭太激烈,宦官和外戚之間互相廝殺,早晚禍亂朝政。所以劉焉建議在地方上設立州牧,讓老劉家的人去任職,這便是東漢州牧的由來。

在劉焉的建議下,各地州牧開始上任,其中比較著名的幾位宗室有荊州牧劉表、揚州牧劉繇、益州牧劉焉以及幽州刺史劉虞。

詔書以為揚州刺史。時袁術在淮南,繇畏憚,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吳景、孫賁迎置曲阿。術圖為僭逆,攻沒諸郡縣。繇遣樊能、張英屯江邊以拒之,以景、賁術所授用,乃迫逐使去。於是術乃自置揚州刺史,與景、賁併力攻英、能等,歲餘不下。漢命加繇為牧,振武將軍,眾數萬人。---《三國志》

這些可都是手握實權的地方大軍閥,當然他們後來都不願意聽從朝廷的調遣,各自有了自己的想法。不過有這些老劉家的人在市面上混著,大漢天子的權威性就不會喪失。

董卓手握天子的時候,漢獻帝還是可以號令天下的,比如說在任命劉表為荊州牧的事情,那就是董卓一手操辦的。

伴隨著劉虞被公孫瓚所殺,劉繇被袁術擊敗,劉表和劉璋全都成了自保之徒,沒有任何人願意撐起老劉家的天下。

  1. 這個時候曹操就算得到了天子,其實也很難號令天下。不過曹操是有自己打算的。他得到天子以後,也曾經嘗試過號令諸侯,可是手裡沒有軍權誰願意聽你的呢?
  2. 就算曹操擁有軍權,又擁有天子,可是人心不思漢的情況下,老劉家這位天子的作用很有限。至少諸侯心已經不思漢了,所以曹操壓根就號令不動諸侯。
  3. 那麼曹操為何還要千方百計得到天子呢?答案很簡單,是為了招攬人才。諸侯們都鬼精鬼精的,當然不願意成為曹操的臣子,可是人才們不同。

人才們有的飽讀詩書,有的習武多年,他們需要一個平臺展示他們的才能。而最好的平臺當然是東漢王朝這個正統平臺。


02唐朝時期宗室不掌權,地方軍閥誰也不買老李家的賬了。

唐朝宗室問題很嚴重,因為唐玄宗前期,老李家的宗室總是在互相內鬥。尤其是皇室內部,更是隔三差五爆發政變。

  1. 比如說唐太宗李世民爆發玄武門之變,誅殺了太子李建成,逼退了李淵,從而篡位登上了皇位,開創貞觀之治。
  2. 唐太宗的兒子李承乾,本就是太子,可是因為等不及了想早點上位,就聯合侯君集等將領發動了政變,差點推翻唐太宗。
  3. 唐中宗李顯,在張柬之的幫助下,發動神龍政變,從母親武則天手裡奪取了政權,將武周王朝重新改為李唐江山。
  4. 唐玄宗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合作,發動唐隆政變,推翻了唐中宗李顯的老婆韋皇后的統治,扶植唐睿宗李旦登基。
  5. 唐玄宗李隆基在登基以後,發動先天政變,將權傾朝野的太平公主誅殺,從此李隆基徹底掌握政權。
  6. 唐肅宗李亨在安史之亂爆發以後,主動北上抗敵。可是他提前在前線登基稱帝,遙奉李隆基為太上皇,奪取了政權。

從唐朝這幫宗室的表現來看,你覺得唐朝皇帝會將宗親留在外面做封疆大吏嗎?當然不可能。手裡沒什麼兵權都想著要篡位,別說一個個成了封疆大吏以後,又該如何瘋狂了。

所以唐朝的所有封疆大吏,都是外姓人。由唐朝皇帝親自冊封的各地節度使、觀察使等人才是在地方上真正擁有實權的人。

昭儀李漸榮臨軒謂玄暉曰:"院使莫傷官家,寧殺我輩。"帝方醉,聞之遽起。史太持劍入椒殿,帝單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弒之。漸榮以身護帝,亦為太所殺。復執何皇后,將害之。後求哀於玄暉,玄暉以全忠止令害帝,釋後而去。帝殂,年三十八,群臣上諡曰聖穆景文孝皇帝,廟號昭宗。---《舊唐書》

唐朝宗室衰敗以後,以河朔三鎮節度使為首的地方軍閥,率先不聽從唐朝政府的領導,從而使得唐朝皇帝失去了權威。地方上又沒有任何宗室為皇權護駕,這就造成了沒有人願意接手皇帝的情況。

03唐朝末年,人心不思李。

唐朝的前半段,是非常輝煌的。正確的土地制度,合理的稅收制度,相對穩定的政局,使得唐王朝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太平盛世。

可是從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就亂透了。為了平定安史之亂,唐肅宗李亨不斷修改稅收制度,將本已窮苦的百姓盤剝的一乾二淨。

這場大戰餓死的人,遠比戰死的人要多的多,因為百姓的口糧都被官軍們奪走了。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唐肅宗當然要這麼做。

明年,鄭叔清與宰相裴冕建議,以天下用度不充,諸道得召人納錢,給空名告身,授官勳邑號;度道士僧尼不可勝計;納錢百千,賜明經出身;商賈助軍者,給復。及兩京平,又於關輔諸州,納錢度道士僧尼萬人。而百姓殘於兵盜,米鬥至錢七千,鬻籺為糧,民行乞食者屬路。乃詔能賑貧乏者,寵以爵袟。---《新唐書》

在唐肅宗這些統治者看來,百姓就是給他們生產糧食的,連自己的統治都保證不了,他們怎麼可能還會去管百姓的死活呢?

識破統治者的這些嘴臉以後,不光地方諸侯們不願意再買李唐朝廷的賬,就連地方百姓們也不願意再跟隨這樣的朝廷過日子。

地方節度使雖然沒有正統地位,雖然相對於朝廷有反叛的傾向,可是對老百姓來說,他們卻比李唐朝廷要好一些。至少為了保證糧草、兵源充足,節度使要維護百姓的安危。

從諸侯到百姓,沒有人再懷念李唐王朝的統治,遇到這種情況,唐朝的皇帝還有什麼實質性作用呢?無法號令諸侯,也無法招攬人才,完全成了一個沒用的擺設。所以後來朱溫索性就把唐昭宗給殺了,反正沒什麼用處。

總結:得民心者得天下。

自古以來,民心都是得天下必備的條件。三國時期,難道劉備真的得民心嗎?當然沒有。真正得民心的是曹操,因為曹操保證了曹魏地盤上長期的穩定繁榮,百姓過上了好日子自然會感恩曹操。

誰來做皇帝,對百姓來說真的不是很重要。只要這個皇帝能夠對百姓好一點,不要嚴重剝削百姓就好了。

劉備到了蜀地沒錢養兵,就鑄造了以一當百的大錢,以此剝削百姓。孫權更加可惡,鑄造了以一當千,當五千等貨幣來剝削百姓。這樣的君主怎麼可能獲得民心呢?

為了所謂的正統,讓百姓們活活餓死嗎?百姓們可不願意為此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同樣的道理,唐肅宗的種種剝削行為,已經寒了天下百姓的心,所以李唐江山,是在他手裡逐漸走向落寞的,失去了民心也就間接地失去了天下。

《三國志》

《新唐書》

《舊唐書》


江湖小曉生


誠邀!這裡是 我來回答。

唐末的蕃鎮們的確沒想過像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主要是因為挾持了也沒用!

首先,我們都知道“節度使制度”是唐朝早期為了鞏固邊防而設立的。節度使是邊防部隊的最好首領,但是僅限於軍隊,地方上仍有觀察使、刺史(太守)等主政。

安史之亂爆發後中央皇權衰弱,而蕃鎮節度使的權利則日益增長。唐玄宗以後的帝王更迭又多被權臣宦官左右。公元875年爆發了唐朝末年規模最大的黃巢起義,三年後王仙芝陣亡黃巢被推舉為起義軍首領,號稱“沖天大將軍”,歷史上首次提出了“均地”思想百姓紛紛加入起義軍迅速壯大。公元878年起義軍攻入長安,唐僖宗遁逃四川。雖然四年後義軍被剿滅,但是對朝廷的打擊確是深遠的:①為剿滅起義軍,不得不賦予節度使更多權利,從此節度使執掌地方軍政大權②形成了身兼數州節度使之職的大割據自治勢力③中央朝廷無法掌控招降的起義軍降將,為後來朱溫篡唐稱帝埋下隱患。

唐朝末年,蕃鎮勢力們相互攻伐,朝廷無能為力,蕃鎮們亦不把朝廷當回事。

唐昭宗乾寧二年,西川節度使王建攻打東川節度使,唐昭宗兩次派人前去勸解,王建不聽,直到王建攻取東川佔有兩川之地後,朝廷無可奈何,只得承認王建的管轄權甚至封其蜀王,以為安撫。

公元907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唐滅亡後各地蕃鎮軍閥紛紛效仿稱王稱帝,各霸一方,軍閥混戰的五代十國開始了。

個人謬論,如有不足還望,不吝賜教,評論斧正一二~~


雜談會客室


漢朝末年的大亂公元184年的黃巾之亂開始的,一直到公元220年東漢滅亡三國相繼建立,中間的戰亂不過才30多年,漢朝天子的餘威還在,對諸侯還有震懾力。而且漢末諸侯們也基本上就是漢朝天子的臣子,食漢朝天子的俸祿。

而唐朝自從安史之亂平定(公元763年),到唐朝滅亡(公元907年),中間藩鎮割據一共有140多年。藩鎮這麼多年的割據早就對天子基本沒有感情了,尤其是安史系的藩鎮基本上已經把唐朝當作敵國,形同獨立。

另外河北藩鎮們多為胡人,本來就不是和唐朝一路的,只是受形勢所迫選擇了招安。他們對唐朝基本上沒有什麼認同感,治下的百姓也受其影響,逐漸胡化。


百勝軍節度使


導致這一情況的最真實的原因就是唐末的節度使制度,當時的節度使擁有募兵,鑄錢等權利,已經是無冕之王了,誰都不希望自己頭上在多出一個皇帝來節制自己,節度使在那個時候已經不聽從中央政府的命令了,而東漢末年大家都需要皇帝這樣一塊遮羞布的存在,實際上在東漢末年,三國的勢力範圍確定以後,皇帝的作用已經不大了。


別亂發脾氣


唐朝末年雖然藩鎮割據,但是中央和地方,地方與地方之間。整體勢力相對平衡。沒有出現某個藩鎮具有壓倒性優勢。而且唐朝中央政府常年掌握十五萬神策軍。對各個藩鎮也是一種震懾壓制。所以從各方面講,缺乏某個藩鎮攜天子以令諸侯的客觀條件。


燕歸來a


借用知乎標準開頭,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你說唐朝末年沒有藩鎮挾天子以令諸侯。唐昭宗了第一個不同意。在華州被韓建挾持三年。好不容易剛出狼窩,又被朱全忠直接挾持到洛陽自己的地盤。然後朱全忠覺得昭宗可能不大聽話,然後昭宗就死了。唐末帝就要禪位了。

其實韓建和朱全忠的所作所為,又和東漢末年的董卓曹操有什麼區別呢?所以題主的問題不成立。

挾天子是個技術活

挾天子以令諸侯,聽起來特別簡單,很多人以為這句話是因果關係,挾天子就天然可以令諸侯了。

事實上歷史哪有這麼簡單。要挾天子首先第一個前提是天子已經沒有自保能力。不然正常的普通人都不想被別人挾持,何況是堂堂天子。

你看獻帝之前大漢皇帝還能掌握一支自己的軍隊,昭宗之前神策軍還有實力一戰時候大唐皇帝。即使天子九遷。去到哪裡他大爺還是他大爺。

而已經沒有自己嫡系實力的漢獻帝和唐昭宗,就真的到哪裡都惶惶如喪家之犬。連一個刺史級的小軍閥韓建都能限制昭宗的自由。殺死昭宗的兄弟。

挾天子的第二個條件是自己的實力已經夠強。要不是已經是這個時代的最強者。憑什麼擁有天子這樣的奇貨對吧。

曹操之所以能挾獻帝是因為他當時已經是河南霸主。但他挾了天子河北霸主袁紹,江東孫權這些又聽了他的號令沒有呢?

李茂貞和韓建挾天子,自身實力不夠,招來的只能是各諸侯的圍攻和討伐。而朱溫把昭宗帶走之後,是不是就安全了許多。那是因為當時的朱溫實力最強,其他人敢怒不敢言罷了。

結語

題主的問題不成立,唐末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任何時代只要滿足天子已經足夠虛弱,沒有自己的班底,臣子已經足夠強大,顯然都會出現挾天子以令諸侯。挾天子的最終目的是代替天子上位。

曹操如此,朱溫如此,再往後的孫可望如此。

只不過這是一柄雙刃劍,要玩好這個動作需要很強的自身實力和個人能力。


丁強888


唐末藩鎮與漢末諸侯處境不同,這也是唐末節度使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根本原因。

東漢末年,漢天子威嚴雖大不如從前,但天子還是有政治利用價值的,天下仍然還有忠於天子的臣子,這就是為何曹操會聽從毛階等人的建議,選擇“奉天子以令不臣”,當然這是曹操方面的說法,“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的對手袁紹對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詆譭”,而曹操也正是因為正確地利用了漢獻帝這個政治資源使得自己的實力一步步強大,各路諸侯看到“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益處後,都眼饞起來,比如袁紹,比如孫策,說不定劉備也有這樣的想法。但曹操死後,漢天子的利用價值基本已被榨乾,這也是曹丕為何敢稱帝的原因。

而唐末就不一樣了,在唐末,唐天子的政治價值根本就無法同漢末天子相比,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 其一,唐天子威嚴喪失已久,自安史之亂以來,便屢有藩鎮挑戰天子威嚴的事發生,至唐末,歷經了數十年的皇權藐視,天子威嚴早就不值錢了。而唐末藩鎮有錢有糧,儼然就是一個獨立的小王國,因而可以視天子為無物。而反觀東漢末年,至少在董卓入京之前,皇帝的威嚴還是在的。

  • 其二,唐末天子大多由宦官擁立,因而天子的正統性受到質疑,威嚴也因此大打折扣。漢獻帝雖說是由董卓擁立,但獻帝畢竟是靈帝的親子,而他的正統性也是得到了士族們的肯定了的。

    綜上,因而在唐天子政治利用價值不高的情況下,大多數節度使覺得天子反倒是個累贅,並不能為自己帶來太多的好處,這也就是節度使不選擇“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根本原因。

混沌聊史


唐朝末年的藩鎮,學不了三國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根本原因是:前期還沒有足夠的勢力和能力;後期則是皇權失去了利用價值。

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中央政府和地方一個基本的政治格局,就是藩鎮與中央政府之間既相互對抗、又相互利用,結果只能是藩鎮割據長期存在、延續。

一、中央和藩鎮處於平衡期

從安史之亂到黃巢起義前,中央政府和藩鎮誰也贏不了誰。

藩鎮問題最初就是安祿山、史思明的殘餘力量,比如河朔地區的幽州、成德等藩鎮。中央政府為了迅速平定叛亂,招降叛軍的條件就是維持原有地盤、軍隊。邊境危機使得藩鎮有機會、有能力割據一方。中央政府多次想要徹底解決,當無論是軍事進攻還是政治權謀,都以失敗告終。

部分地區出現割據狀態,中央政府和藩鎮割據勢力基本上達到了互相制衡,中央政府有能力防止任何一家藩鎮獨大,藩鎮的軍事、政治勢力還不足以推翻皇權和中央政府。

二、藩鎮稱雄:黃巢起義後直到五代十國,那是個靠實力說話的時代

藩鎮利用鎮壓黃巢起義,徹底脫離了中央政權的控制,最後形成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唐朝末期的皇帝沒有任何利用的價值,最終朱溫通過禪讓的方法奪得皇權,唐王朝滅亡。

經過時代的變遷,唐代末期的地方諸侯們已經不需要藉助皇權的威嚴,五代十國是個靠實力說話的年代。


駙馬君


東漢末期,漢天子有政治利用價值,曹操迎漢獻帝都許縣,封為大將軍、武平侯,從此,曹操大權在握,號令四方,滅呂布、破袁紹,徵烏桓,統一了中國北方。可以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做的很成功。

而唐朝末年的藩鎮們情況又不一樣了,所以沒必要去挾天子以令諸侯。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的軍鎮制度擴展到了內地,最重要的州設立節度使,指揮幾個州的軍事;較次要的州設立防禦使或團練使,以扼守軍事要地。於是各地出現不少節度使,防禦使,團練使等大小軍鎮,後來擴充到全國。

從唐僖宗乾符二年至唐亡,是藩鎮相互兼併的時期。而黃巢攻破長安,表示這唐朝中央政權的瓦解。

後來朱溫兼併北方,朱溫兼併北方,王建割據四川,楊行密割據安徽,錢鏐割據浙江,馬殷割據湖南,劉隱割據嶺南。且這些藩鎮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說白了,這些藩鎮有錢有糧,就是一個獨立的小王國,可以視唐天子為無物。且唐天子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利用價值,反而卻還是個累贅。

所以,唐朝末年的藩鎮們,不像三國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