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北京法院雲審判“不掉線”

《瞭望》:北京法院雲審判“不掉線”

《瞭望》:北京法院雲審判“不掉線”

3 月 4 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副院長賈柏巖通過“北京雲法庭”在線審理一起盜竊案件,實現 8 人 8 地“雲”庭審 楊文斌攝


◇玻璃窗口可以關,司法服務不能停◇“雲法庭”讓審判工作不停擺、不中斷、不斷線◇黑科技深度運用,“雲”執行提速


3月4日,在一起盜竊案件庭審中,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副院長賈柏巖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法庭裡,面對屏幕,敲響了法槌。而審判員、人民陪審員、公訴人、辯護人、被告人、被告人家屬等8人在8地共同經歷了這場不一樣的在線庭審。隨後,合議庭經過“雲”合議,決定當庭宣判,“雲”庭審再次開啟。


這是疫情防控期間,北京市各級法院藉助“雲法庭”審理案件中的一例。


“雲”開庭、VR技術“雲執行”、足不出戶“雲調解”,

北京法院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信息化手段開展審判執行工作,在線立案、在線庭審、在線調解,保障當事人各項訴訟權利,確保疫情防控、審判執行兩不誤,讓公平正義“不掉線”。


“雲”開庭在線審判不打烊 


8天完成系統設計、部署、培訓、試運行,支持全市800個法庭同時開庭,記者採訪瞭解到,北京法院率先開啟三級法院統一的互聯網庭審模式,春節期間緊急研發北京“雲法庭”系統。


疫情發生後,北京法院第一時間調整立案方式。2月1日起,全市法院立案大廳暫時關閉,當事人可通過網上立案、郵寄立案等線上方式行使訴訟權利,確保當事人訴訟權利按期實現。2月3日,北京市法院系統依託視頻庭審平臺“北京雲法庭”,開啟網上審判“雲模式”。


北京高院技術處處長助理李響介紹,法官線上預約庭審後,通過短信通知當事人,當事人通過筆記本電腦、手機終端參與庭審。視頻庭審最多可支持8人同時在線,法官與當事人相互可以看見、聽見,當事人可在線舉證質證,庭審過程通過語音識別全程記錄。庭審結束後當事人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進行庭審筆錄電子簽名。 


2月21日,北京互聯網法院通過網上新聞發佈會方式發佈了26條電子訴訟庭審規範,對線上法庭紀律、庭審程序等作出細緻規定。


“作為在線訴訟改革的試驗田,北京互聯網法院依託電子訴訟平臺、移動微法院小程序、‘天平鏈’電子證據平臺、‘智慧訴訟服務中心’等,通過13509次、總時長7792小時的在線庭審積累,形成一套電子訴訟庭審規範。”北京互聯網法院院長張雯說。 

 

為企業復工開通司法綠燈 


僅用一天時間,京滬法院兩地聯動為一家口罩防疫企業解了圍。


為抗擊疫情,北京一家制藥公司引入全套口罩生產線緊急轉產。但因與上海某藥業公司的合同糾紛互訴,該製藥公司名下銀行賬戶被凍結,導致原材料採購中斷、工人工資無力支付,口罩生產陷入停滯。該公司緊急聯繫昌平法院說明情況,請求法院協調。


核實情況後,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辦案法官玄紅蓮通過“北京雲法庭”平臺組織雙方調解,又與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聯繫尋求支持。最終,法院第一時間依職權解除對該公司銀行賬戶的財產保全。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蔡慧永說,疫情發生後,北京法院多方發力,最大程度保障當事人權益,為企業參與疫情防控掃清障礙,順利實現復產復工。


專門郵箱、專線答覆、專人負責,北京多個法院為企業開通網上“雲諮詢”服務。例如,昌平區人民法院發佈《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防範風險法律建議白皮書》,組織法官成立“助企員”團隊,通過在線式服務,開闢助企綠色通道;平谷區人民法院構建防疫立案“綠色通道”,暢通網上立案和案件查詢渠道,對因受疫情影響陷入危困的企業,視實際情況准予訴訟費用緩交、減交。


3D技術助力“雲”執行


2月4日下午,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執行法官趙鑫接到急電。被執行人海南省海口市第三人民醫院被確定為海口市疫情定點收治醫院,急需資金週轉,但該醫院的銀行賬戶有1000餘萬元存款此前因涉案被凍結。


“明確案情後,我第一時間與申請執行人中恆國際公司取得聯繫,解釋當前抗疫形勢,並對被執行人未來的履行能力進行分析,得到了申請執行人的回應。”趙鑫說,從接到電話到完成執行,僅用時48小時,被執行人賬戶順利解封,1042萬元的解封款項用於疫情防控和病人收治等工作。


執行難是困擾基層法院的老難題。一位執行法官說,過去當事人習慣跑法院,法官習慣外出辦案,疫情防控期間,如何高效便捷完成執行工作更面臨考驗。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法院以一場3D看房的黑科技秀,探索“雲”執行。“法院製作了VR視頻,在線就能看到房屋的360度3D場景展示。”參與購房的北京市民李先生說。


為確保財產處置工作不中斷、不停擺,保障當事人及競買人的相關權益,北京市法院系統在執行財產處置程序中引入並推廣VR技術,實現非接觸式網上實景看樣。


北京高院執行局局長楊越介紹,通過辦案系統、微執行、手機APP、短信、電話、微信、電子郵件、VR技術等方式聯繫當事人,組織線上看樣,確認收款信息,發放執行案款,辦理執行案件,既有效防止了人員聚集,更提升了執行效率。


北京多家法院還研發線上執行工作平臺或微信小程序。比如,朝陽區法院研發的疫情防控期間執行案件移動工作平臺,凍結、扣劃、發款等事項都可以全流程網上辦理並結案;大興區法院研發了線上財產保全申請小程序,當事人可以通過手機完成保全申請程序。據統計,1月以來,北京全市法院已辦理各類執行案件19501件。 


“雲調解”在線解糾紛 


網上分案、網上送達、發送關聯碼、線上填寫送達地址確認書及在線簽字、視頻調解、自動生成調解筆錄、線上確認調解協議……抗疫期間,北京互聯網法院優化升級線上調解平臺,當事人足不出戶就可以解決糾紛。


除了互聯網法院全覆蓋的“雲調解”外,疫情防控期間,北京多家法院還將訴前調解工作轉為線上開展。


“對適合開展在線調解的案件,我們以訴調對接工作站為依託,聯合相關行政機關、行業協會等,及時採取視頻調解、電話調解、線上確認的方式,多方聯動化解矛盾。”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院長趙軍說,法院開通訴前調解工作熱線,重點解決受疫情影響所引發的房屋租賃、旅遊服務、教育培訓、勞動爭議等民商事糾紛。同時,對於暫不具備開展在線調解條件的糾紛,則引導當事人通過網上立案方式啟動訴訟程序。


2月中下旬,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在線合併審理哈藝影院公司等十家電影院線企業與北京某傳媒有限公司合同糾紛案件。主審法官李林強充分了解雙方需求後,耐心溝通,促成雙方在線簽訂了調解協議。


受訪業內人士建議,未來應在上位法框架下,探索建立一整套在線訴訟規則體系,優化升級信息系統,拓展在線訴訟服務功能,進一步深化互聯網司法建設,推動審判模式深刻轉型。


文字:駱國駿 塗銘 吳文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