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會說話,有時候比能力更重要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職場中,決定你人際關係的,除了你工作的能力,其實就是職場溝通的能力。

很多人在職場中工作能力也不差,但就是不懂得如何正確的溝通,總是莫名其妙得罪人,而有的同事,無論是跟他說啥,對方都能讓你感覺如沐春風。


職場說話的方式,其實和我們跟朋友間的交流,有所類似,但是又有些許區別。

這麼多年職場生涯帶給我最深的一項感受是:在職場上,很多人不知道聊天禁區的含義。


他們不是沒有教養,而是沒人教。

但是工作後我越發覺得:這種學習和矯正的重要性。很多時候,“禍從口出”不是鬧著玩的。

因為在職場中,同事不完全等同於朋友,

職場交流,想要保持體面不惹人煩,其實最只要避開一些職場的聊天禁區。基本就不會踩雷了。

根據我觀察到的、比較多人踩過的雷區,我總結了一下類型:

1、八卦型禁區

2、保密型禁區

3、面子型禁區


在職場中,會說話,有時候比能力更重要

01.八卦型禁區:說人是非者,本是是非人

工作裡,大家見過最多、也是我們最反感的聊天禁區,其實就是職場的流言蜚語。

“哎你看那個總經理秘書,長得不怎麼滴,學歷也一般,我猜她肯定是靠關係進來的。”

“領導為什麼提拔新來的張偉而不是老員工王紅呢,我看這個操作裡面,肯定是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內幕,我估計王紅可能會鬱悶而辭職……”

……這些語境是不是很熟悉?很多公司的傳言,說不對也猜中了一些事情,但是又不是完全準確。


問題不在於這些內容本身,而是當這種言論在傳播之後,帶來的負面效應。

一方面員工的注意力被這些八卦帶偏了,影響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公司是一個整體,這些言論的蔓延,容易影響公司的氛圍和風氣。

甚至有的公司一些本來能力好人品正的員工,一不小心陷入被八卦的漩渦中後,經常就離職了,那如果你是八卦事件的參與者,其實意味著你不小心充當了劊子手。

在職場中,會說話,有時候比能力更重要

02.保密型禁區:這件事只有你有知情權

職場上有很多事情是分各種權限的,無論是項目、薪資福利還是其他機密,你能知道是因為你所處的位置和級別,讓你有知道的權限,而不是賦予了你公開傳播的權限,例如:

你新負責的項目,在公司還沒有公開之前,肯定意味著項目還有所調整或者是優化,你不應該說出去;

作為一名主管,你的下屬小A因為表現優異所以你給他加薪了,但你絕對不應該告訴其他下屬小A升職加薪了而其他人沒有.


因為這很容易導致其他同事有情緒,影響工作。

除此之外,員工之間的薪水也是職場禁忌的話題,這一點我就不再贅言。


在職場中,會說話,有時候比能力更重要

03.面子型禁區:好好說話很重要

有的人在職場中習慣了口無遮攔,經常會不小心就戳到了同事的痛點。

讀者阿倫曾經和我吐槽,他們公司很多人,包括他都特別不喜歡公司一個前臺的女孩子,原因是因為她說話總是帶“刺”。

阿倫是一名程序猿,但是他的身高只有163而且自己的頭髮遺傳性地中海,他其實特別介意自己身高以及禿頭的缺陷。


但是前臺的妹子不僅聊天時調侃他“小矮子”,還主動刨問打聽他“為什麼長得那麼矮”之類的話題、甚至還當眾還形容他“英年早禿”,這讓他覺得在眾人面前很丟面子。

後來這名妹子被很多人私底下吐槽不會說話,在公司風評很差,最終在考核的時候,被HR解僱了。

除此之外,在工作中,如果你發現一位同事的工作有什麼不足,你可以私底下當面告訴、提醒對方。


但是不要和同事在背後討論別人的工作不足,說別人做得不好。一旦你說別人的壞話,它很快會傳到別人的耳朵裡。


職場中其實很多同事都有自己不喜歡被人調侃的小缺陷或者毛病,不要把你的一時口舌之快,建立在別人的尷尬上。


在職場中,會說話,有時候比能力更重要


我經常說的一點職場處世之道:對於同事,我們要

“當面提醒,背後維護”


照顧同事的面子不僅僅是尊重他人的感受,而且是維護人際關係一大法寶。

要讓別人感受到你的善意,別人也才會同樣對你施以善意。

但凡是涉及到別人的面子或者缺陷的話題,考慮一下對方的感受,換位思考,能避免一大堆的職場尷尬。

職場中,我們無法選擇在別人眼裡是什麼樣的存在,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


很多你認為正確或者無所謂的事情,在被人眼裡就是冒犯。職場禮貌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也是很高深的學問。

希望大家都能在職場中,做一個有分寸感的大人,最起碼,溝通時,既不給別人心裡添堵,也不給自己埋雷。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喜歡的話歡迎轉發給身邊的朋友一起學習。

關注獵多多,學習更多職業規劃、求職面試和職場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