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離職時,該“裸辭”還是“騎驢找馬”?


想離職時,該“裸辭”還是“騎驢找馬”?


“裸辭”是當代非常流行的一種現象,就是在沒有考慮後路,沒有找好下家的情況下,斷然辭職的離職方式。相比於一邊工作一邊看新機會的“騎驢找馬”式,裸辭帶來的體驗似乎更美妙:一下子讓自己從各種煩惱的業務中解脫出來,頓感身輕如燕,開始要給自己好好放個假,出去旅遊一圈,工作總會有的,但是可以肆意揮灑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辜負。


想離職時,該“裸辭”還是“騎驢找馬”?

雖然有一些搶手的人才,裸辭休息幾個月回來後依然能很快找到滿意的工作,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考慮到職業發展,“裸辭”可能不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1、“裸辭”等於自降身價

我們經常會發現,你在職的時候,總有機會來找你,但是當你離職了要找工作的時候,機會卻不知道到哪裡去了。這其實不是錯覺,而是真的有科學依據的。

加利福利亞大學安德森管理學院曾經做過一次實驗:請來50位企業招聘專家,要求他們模擬為公司招聘一位市場經理,根據候選人的履歷打分。提供給招聘專家們的候選人履歷幾乎完全一致,唯一的區別是一半招聘官拿到的簡歷上,候選人目前在職;而另一半招聘官看到的是候選人目前失業,上一份工作一個月前結束。結果發現,儘管履歷相同,在職候選人獲得的評分要顯著高於失業候選人。


想離職時,該“裸辭”還是“騎驢找馬”?

在招聘者眼中,“被動型人才”的價值永遠高於“主動求職者”,他們會認為,優秀的人才一定在原有工作崗位上做的很好,且備受公司重視,所以他們換工作的動機沒有那麼迫切。而裸辭的人則不同,招聘者會揣測他們離職的原因:是不是被公司突然裁掉,所以沒有提前找好下家;是不是生活態度太過隨性,對工作不夠重視;離職後休息的時間太久了,重返職場會不會有些適應不了?這些揣測,雖然並沒有十足的根據。但很多企業,正是因為這些揣測,產生疑慮,最終選擇放棄裸辭的職場人。

所以,裸辭後,雖然你還是原來的你,但是在招聘者眼中,你的價值已經下滑一個臺階了。


想離職時,該“裸辭”還是“騎驢找馬”?


2、“裸辭”的人更難談薪資

跳槽的薪資漲幅,一般來說在20%-30%。新東家為了吸引你加盟,薪資上付出一定溢價,合情合理。如果待遇談不攏,候選人大可拒絕,繼續幹現在的工作。雙方的談判是大致勢均力敵的。某種意義上說求才的企業,對人才的渴望,也許會超過候選人對20%薪資漲幅的渴望。

但是如果裸辭,薪資談判的均勢就被打破了。沒工作,就沒有討價還價的基礎。而且有不少公司會利用求職者急於找到工作的焦慮心態而壓低薪資,就是覺得求職者手上沒有更多的選擇。有些朋友因為原公司薪資低而選擇裸辭,重新找工作時卻處處碰壁,最後不得不選擇和原公司差不多薪水的工作入職,可謂是白忙乎了一場。

想離職時,該“裸辭”還是“騎驢找馬”?

3、“裸辭”帶來的心理壓力巨大

企業不願意招聘裸辭的職場人,即使願意,開出的薪水往往也不能讓職場人滿意。

這兩點往往會導致沉重的心理負擔,以及壓力導致的自我懷疑。簡歷一封封投遞出去,毫無音訊,這種感受是很糟糕的,畢竟房租、房貸不會因為你沒有收入就暫停了。壓力之下,求職者難免會產生自我懷疑。到底是市場不好,還是我的能力不行,沒有價值。壓力之下,會讓求職者為了offer一味取悅面試官,為了拿到offer,而不能用理性去分析這個機會到底合不合適,結果最後選擇了一個更加不適合自己的機會,跳槽還不如不跳。


想離職時,該“裸辭”還是“騎驢找馬”?

如果你由於各種原因選擇“裸辭”,進入“職場空窗期”,該怎麼做讓自己不要落伍呢?

1、在旅行中重新認識自己

“裸辭”後選擇去旅行,放空自己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旅行不應該是純粹的放鬆甚至放縱。

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欣賞大自然的奇異美景,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會讓你在身心愉悅的同時,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因此,在旅行中,記得要對自己的過去做個總結,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去重新分析自己過去的工作,看到問題的本質,找到自己最適合的發展方向。當你旅行歸來重新去面試的時候,就可以向面試官解釋你在旅行中的收穫,幫助你用更好的心態對待下一份工作。


想離職時,該“裸辭”還是“騎驢找馬”?

2、切記亂投簡歷

有些同學在“裸辭”後,由於生活壓力,迫不及待的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於是開始盲目的向各個公司投遞簡歷,四處去參加面試,等通知。但是往往效果並不好。這是因為,沒有目標的投遞簡歷參加面試,非常的耗費時間和精力,不能充分的準備每一場面試,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崗位不同,公司不同,對應聘者的要求也不同,太過於想拿下面試而刻意做出的傾向性展示往往會更容易被識破,時間久了可能都忘了自己本來是什麼樣子,想找什麼樣的工作。

想離職時,該“裸辭”還是“騎驢找馬”?

3、抓緊時間努力充電

利用職場空窗期去培訓充電是不錯的選擇。忙碌的工作留給自己整段的時間去學習和充電的機會並不多,比如學習一門外語,或者掌握一門新的技術等。但是在選擇培訓的時候要明確你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更好的求職還是滿足興趣愛好。如果是為了自我增值,幫助自己在未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那麼選擇培訓課程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首先確認這個培訓是否對新工作真的有幫助,對自己的長期發展是否真的有利,是否值得你花很多時間來完成培訓;同時也要掌握好培訓的週期,太短可能沒有效果,太長的話成本太高,而且培訓期間一旦遇到心儀的工作機會,也要考慮到如何兼顧工作和學習。

想離職時,該“裸辭”還是“騎驢找馬”?

4、如何向面試官解釋“裸辭”後的空窗期呢?

首先,還是要實事求是,千萬不要找各種根本不存在的理由去欺騙HR,比如照顧家人,或者是給朋友公司幫忙之類的。要知道一個謊言需要無數個謊言去彌補,而在面試過程中你會不斷的被問到過往的種種經歷,如果是謊言,很容易說漏嘴或者前後不一致,這樣就徹底失去了公司的信任。其次就是要強調自己在職場空窗期有哪些“收穫”,可能是技能方面的提升,也可能是自我認知方面的改變。總之要向面試官證明,你是一個很自律很上進的人,你的職場空窗期並沒有荒廢。


我是康康,十多年人力資源經驗,招聘專家,生涯規劃專家,《下一次跳槽,升職漲薪七步法則》作者,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找到正確的職業方向。歡迎關注@康康幫你做生涯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