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是漢獻帝指定的皇位繼承人,為什麼有些人說劉備是正統?

悟堂居士


漢獻帝東漢末年的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只是一個傀儡,曹操攜天子以令諸侯把握朝政,其實就是他說了算,但是曹操至始至終也沒有躥漢就算曹操臨死之前也最想成為周文王,其實曹操沒有躥漢國家也是由他說了算,所以沒那個必要,躥漢是要招天人共怒的,揹負罵名的,曹丕上位之後逼迫漢獻帝退位的,改為魏國,因為曹丕不是曹操,他剛上位躥漢就是要鞏固自己的權利,那樣才能站穩腳跟,至於劉備,雖然是漢室宗親,但是他的創業非常堅辛,荊州劉表,益州劉章他剛開始也不忍奪知,劉備是個很有野心的人,從他佔領荊州,搶奪益州就可以看出來,他只是打著漢室的旗號,曹丕躥漢建立魏國之後,他也立馬在成都建國,不是漢朝的漢,而是他的蜀漢,所以劉備只是以正統自居而已


逝去的青春75493449


一、曹丕是漢獻帝指定的皇位繼承人的說辭掩蓋不了禪讓的實質

什麼是禪讓?後世的禪讓不過是打著禪讓的幌子行篡位篡國的事實。

禪讓是一番表演,明眼人自然都知道這一點,漢獻帝禪位於曹丕,是曹丕搞的一場政治秀,所謂制定繼承人壓根就是一處鬧劇。

曹丕搞禪讓只是從合理性上為篡位做出一副掩飾,他的支持者自然需要這番操作,反對者也自然知道這是篡位謀國的陰謀。

二、血統的重要性

帝位傳承,血統是最重要的。

有時候,血統就是正統。

漢獻帝是漢朝的皇帝,姓氏是劉,那人們自然會認為劉姓才是正統,漢的國號才是正宗。

但是血統不是萬能的,有時候文化傳承也很重要了。

曹魏代漢後,到已經後晉朝,人們認知中的正統是魏晉。

但是人對某事某物的認知會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的。

後來有人認為蜀漢時正統,出現了“”最劉貶曹的認識,加上經過《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民間更加認同這一點,所以劉備是正統而加以褒揚,而曹操曹丕而是篡國奸賊。

三、後代需要樹立社會正能量

剛才說人們對對某事某物的認知會發生變化,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後世統治者需要實力符合社會發展的正能量。

比如曹操曹丕是篡漢的,那他就是賊子,需要貶低的,自然也就需要樹立忠良形象,那劉備自然就需要大為宣傳了。

這是後世從當時統治需要,樹立褒貶奸佞,以維護綱常。這樣的認識或撥亂反正自然會對世人的觀點產生重大的影響。

正統問題,是個學術問題,這個很難說清楚,普通人不必拘泥於此,從這個的愛好以及日後的經歷去看待即可。


微史春秋


漢光武帝劉秀是不是大漢正統?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因為他並不是西漢末代皇帝漢平帝劉衎的後代,他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

而且漢景帝劉啟是劉秀的七世祖,這關係扯老鼻子遠了。漢武帝實行推恩令,諸侯王每個兒子都可以平分諸侯國。

劉秀的六世祖劉發有16個兒子,所以他的封國是越分越小,到劉秀這邊,根本就沒什麼家業了。而且當時跟劉秀一個村的人,全都是漢景帝的後代,所以根本就不稀奇。

那麼劉秀為何會被認定為漢王朝的正統呢?理由很簡單,因為劉秀打下了天下。這是最有說服力的理由。如果王莽的新朝能夠存在個百八十年,那他也可以說是正統皇帝。所以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有人認為曹丕是正統,而有人認為劉備是正統了。

劉備打下了三分之一的天下,算半個正統。

可以肯定的是,三國開國皇帝中,沒人說孫權是正統。畢竟一來沒有漢室血統,而來地盤實力也不是最強大的,三來最終被人家給統一了。

那麼主要的紛爭就在劉備和曹丕身上。劉備的祖先也是漢景帝,不過他是漢景帝另外一個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

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三國志》

劉勝這個人有一個愛好,沒事兒就喜歡娶老婆生孩子。據說他生了一百多號兒子,每年中秋佳節聚會的時候,這些兒子的名字他都叫不齊。

推恩令一下來,中山靖王的地盤和人口就被瓜分成了一百多份,所以他們家是分裂最快的諸侯國。因為孩子太多,所以很難確定劉備是否真的是劉勝的後人。

喜歡他的人確信無疑,不喜歡他的人認為是假的。其實我們需要理解劉備,在他那個時代,一沒有背景,二沒有人脈,三沒有資金,拿什麼去跟那些諸侯鬥?

  1. 想要創業,光有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與其赤手空拳,不如為自己創造一些有利條件。真正的劉家宗室在東漢末年一抓一大把,很多都是以村為單位存在著,幾十萬人總是有的。
  2. 可是這幫人裡,沒有哪個敢於創業的,全都在村裡安分守己地種田過小日子。像劉備這樣能夠起來創業延續大漢王朝的人,微乎其微。
  3. 可以說平民出身的宗室中,只有劉備起來創業了。換句話說,他是看得起大漢王朝,才會以漢室宗親的名義起事,但凡有一點資源他也沒必要用這個身份,因為這個身份在當時來說,一點也不吃香。

只有你手裡有兵馬了,有權力了,再配上這個身份,那才是真正的吃香。可惜後來劉備只打下了三分之一的天下,只能算半個正統。如果能一統天下,還不是跟劉秀一樣,在後世沒有任何爭議嗎?

曹丕能夠被確立為正統,還不是因為他老爸實力強大嗎?

曹操去世的時候,把魏王的位置傳給了他的兒子曹丕。可是曹丕這個魏王坐的並不穩,為什麼呢?因為先有聰明的曹植爭權,後有帶兵的曹彰奪位。

他繼承大統以後,最擔心的就是鄢陵侯曹彰帶兵前來奪權。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刻,漢獻帝把皇位直接禪讓給了曹丕。

這可是救了曹丕的命了,曹彰你最多隻能爭一個魏王的位置吧?人家漢獻帝可是把皇位傳給你哥了,你還不老實?

曹彰也知道進退,這才化解了曹丕的這一困難。所以後來曹丕對漢獻帝還是十分照顧的,封了他山陽公,讓他在自己的封地上做個土皇帝,豈不是比作傀儡快活多了?

庚午,王升壇即阼,百官陪位。事訖,降壇,視燎成禮而反。改延康為黃初,大赦。黃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為山陽公,行漢正朔,以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封公之四子為列侯。---《三國志》

曹丕為什麼被確立為正統呢?其實很簡單,當時三分天下中,唯獨曹丕所佔據的曹魏帝國是最強大的。

這是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不管你出身怎樣,不管你人品如何,只要你手裡有強大的實力,那天下人就會奉你為正統。

很顯然曹丕就是沾了曹操的光,繼承瞭如此大的家業,劉備和孫權加起來,都不是曹丕的對手,當然可以被稱為正統皇帝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孫權實力是最強大的,後來權臣又在孫權的基礎上一統了江山,那麼孫權也會被稱為正統皇帝。禪讓什麼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實力。

東漢末年,不相信眼淚。

在三國那個時代,如果你哭泣,沒有人會同情你。劉備遇到了太多該哭泣的時候,試想一下,劉備有沒有哭泣呢?

在歷史記載當中,劉備是沒有任何哭泣的記錄的。反倒是曹操的哭泣是最多的,不過那也不是因為遇到挫折而哭泣,而是一種計謀。

所以說,三國時代,並不相信眼淚,唯一相信的就是實力。有實力就可以像曹操那樣,即使到處屠城,即使各種欺男霸女,即使發明了盜墓賊這個團體,那他也會被後世奉為一代明主,被後世看成是那個時代最厲害的英雄。

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徵,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諸葛亮

而優柔寡斷的呂布、愛惜人才的董卓、不敢稱帝的劉虞、猶豫不決的劉繇,這些人卻被後人各種詬病,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實力。

獲得勝利才是最後最關鍵的事情,不管你中途用什麼手段,其實這都是次要的。李世民不殺兄逼父,哪裡能名垂青史?朱棣不造反殺侄哪裡能成為永樂大帝?

其實這些道理劉備早先就已經明白了,他知道哭泣沒有用,煩惱也沒有用,唯一有用的,就是在困難中尋求機會,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最終能夠使得自己強大起來。

總結:失敗者便不是正統了。

我們現在看不到曹操的那些劣跡,只會感嘆他觀滄海時候的雄偉之氣,只會感嘆魏武揮鞭時的豪邁,這是為什麼?因為他成功了,也就成為了後人心目中的正統。

反觀劉備,我們並不在意他的優缺點,為什麼?不是很重要。因為劉備最後還是失敗了,失敗了怎麼能成為正統呢?

司馬遷在撰寫史記的時候,強行將項羽列為正統,放在了劉邦跟前。可是後世又有多少人會覺得項羽比劉邦更加正統呢?


江湖小曉生


一個強盜拿刀指著你父親,讓你父親把所有財產給他,然後你父親迫於無奈把財產給他。

當時你並不在家,聽到這個消息,你應該不會再去爭取繼承權了吧?因為強盜是你父親指定的法定繼承人


朱猷榛


戲裡戲外都是戲,一般情況下,演員演砸了,不會有多大影響,頂多銀子沒了。但特定的戲,特定的演員演砸了,不僅自身脖子上的東東保不住,還會連累幾十幾百甚至上千的人脖子上的東東立馬掉下來。


醉酒難聞934守護正義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造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了北方。天子漢獻帝只是一個傀儡,對曹操沒有任何威脅。曹操為了名聲或者其他原因一直沒有稱帝只是魏王、丞相。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兒子曹丕繼位,由於曹操打了基礎,所以曹丕繼位後,聯合朝中大臣給漢獻帝上書,讓漢獻帝退位給曹丕,漢獻帝為了保命所以趕緊把皇位禪讓讓給了曹丕,曹丕建魏稱魏文帝。漢獻帝被曹丕封為山陽公。曹丕登位立馬將獻帝拿下,命獻帝遷往山陽封為山陽公,不召見不得進京,獻帝四個封王的兒子降為列侯。曹丕像當年獻帝恩准曹操一樣,下令說:“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特准山陽公可以穿天子的衣服可以用天子的車駕。看到曹丕如此講究,山陽公感激涕零無以為報,所以將兩位公主作為禮物進獻曹丕為妃。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根據家譜劉備是漢獻帝的皇叔,所以人們稱呼他為劉皇叔。





東方創為


答:兩個原因,一是《三國演義》,二是劉備姓“劉”。

  •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

我在其他回答中,反覆強調,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志改變的小說,它不是史書,我們不能按照它的內容來解讀歷史!

其實,諸葛亮沒有“草船借箭”,周瑜也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劉關張更沒有“桃園三結義”。

這本小說是帶有羅貫中個人立場的作品,他喜歡蜀漢,就把蜀漢寫成了“正統”。

三國志是是“二十四史”之一,它才是研究三國曆史的官方材料。

在三國志中,曹魏一直是作為正統。雖然這與陳壽是晉朝官員有關,但無論從漢室所在地、地域人口上來說,曹魏相比蜀吳更像正統,蜀吳屬於割據勢力。

  • 劉備姓“劉”

劉備和漢室都姓“劉”,讓大家產生劉備是皇室後裔的感覺。

劉備確實也自稱漢室後裔,但並無考證,更像是他自封的。

畢竟一個姓的情況下往上翻祖宗總能翻出點親戚關係,可你總不能說一個姓就是一家人吧?


陸一說歷史


前言

首先需要說明下的“曹丕是漢獻帝指定的皇位繼承人”,這個觀點,我是不認同的。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後,曹丕繼魏王位。同年十月,在魏王曹丕逼迫下,漢獻帝退位禪讓,降為山陽郡公,保留天子禮儀。漢獻帝是被逼“禪讓”的,又怎會指定曹丕做皇位繼承人呢?

再說下劉備是否是正統這個問題。

明確表達出劉備是漢室正統這個觀點的應該是《三國演義》,因為《三國演義》是抑曹揚劉的,肯定是要把劉備立為正統,但是《三國演義》只是小說,不是歷史。

再者,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是中山靖王劉勝有兒子一百二十餘人,後代那就更多了,也沒人真的去探究劉備的身份,劉備這個“帝室之胄”,漢獻帝之皇叔的身份有可能就是注水肉。

因此,說劉備是漢室正統的人,絕大部分都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

而史料多是以曹魏為正統,為什麼呢?

因為天子在魏。不管曹操是“奉天下以令不臣”也好,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也罷。天子也就是漢獻帝,卻是實實在在的在曹魏集團,天子所在即為中央所在,中央所在又豈能不是正統?


壹零壹肆


第一,漢獻帝是被迫禪讓的,無權無兵,大臣都是曹魏的人,不禪讓只有非正常死亡了。

第二,劉備確實是漢朝皇族後裔,《三國志》記載:先主姓劉,諱備……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

總結:一個是逼迫漢皇帝退位自己幹,一個是漢朝皇族旁系側枝,按照古代忠君不二的理論,當然劉備更正統。而且劉備在得知漢獻帝被迫退位之後立刻稱帝,也正好在時間上傳承了“正統”。


戰國曲士


那是因為劉備姓劉。大漢本是劉姓的天下,雖然曹丕是漢獻帝指定的,但那是被逼無奈所作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