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外交:明清兩代的“閉關鎖國”有何不同

大國外交:明清兩代的“閉關鎖國”有何不同

因閉關鎖國而引發的鴉片戰爭

古人的認知觀中,中國居天地之中,中國之外雖然也有國家,但都是蠻夷戎狄之邦。簡單來說,就是出了玉門關,遇到的人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野人。

這一觀念一直持續到明朝中葉都不曾有過一絲一毫的變化。

第一次瞭解世界

明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來華傳教、經商的意大利威尼斯商人與傳教士matteo ricci在廣東登陸,為了吸引吃瓜群眾,他展出了一副來源於歐洲的航海圖。

他本以為這張航海圖中所囊括的世界最先進的地理成果可以讓明朝人震撼,可沒想到引來的卻是鄙夷,甚至他自己還被衙門給逮捕了。

大國外交:明清兩代的“閉關鎖國”有何不同

16世紀歐洲人繪製的世界地圖

原因就是因為這張地圖是按照子午線基準繪製的,而因此明王朝就自然而然的位於地圖的偏東位置,這與高傲的明朝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中央之國”的理念大相徑庭。

在接受肇慶知府等人的建議後,重新繪製地圖,將地圖上中國的位置挪到了中間,這才開始在明朝大規模印刷。並與萬曆三十年(1602年)有李之藻為其命名為《坤輿萬國全圖》組織出版。

大國外交:明清兩代的“閉關鎖國”有何不同

該圖長3.6米、寬1.7米,由六張尺寸相當的圖拼接而成,這也是流傳最廣、最久的版本,在中國、日本、韓國均有流傳。

明清兩朝的對外態度

因為設備的問題,當時並未發現南極洲和大洋洲,但世界有五大洲的觀念迅速在各級知識分子之中流傳,也因為知道的人侷限於知識分子,這一觀點並沒有像歐洲那樣深入人心。在清朝甚至依舊有人稱世界有五大洲的觀念太過荒謬。

大國外交:明清兩代的“閉關鎖國”有何不同

1860年出版的英國皇家地圖

萬曆皇帝通過葡萄牙人的大帆船貿易,將一船又一船的白銀黃金經好望角,至印度阿果港,運入澳門填充自己的國庫。據葡萄牙的官方資料,萬曆皇帝和葡萄牙進行的白銀貿易超2000噸。

若萬曆皇帝的對外模式可以一直持續下去,說不定中國會依舊是世界的霸主國。只不過,清初修改《明史·意大利亞傳》時就皇而堂之的稱呼這群航海家和威尼斯商人就是一群只會騙人的野蠻人。

大國外交:明清兩代的“閉關鎖國”有何不同

明朝時期到訪中國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

“意大利亞,居大西洋之中,自古不通中國。萬曆時其國人利瑪竇至京師為《萬國全圖》,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亞細亞洲,凡百餘國而中國居其一;第二曰歐羅巴洲,中凡七十餘國而意大里亞居其一;第三曰利未亞洲,亦百餘國;第四曰亞墨利加洲,地更大,以境土相連分為南北二洲;最後得墨瓦泥加洲,為第五。奇說荒謬莫考,然其國人充斥中土,則其地固有之。”

大意就是指,世界有五大洲的說法十分荒謬,而這些傳播世界有五大洲言論的金髮碧眼人,都是蠻夷,不能相信。

正是清朝官方的這種對外態度,導致了中國再次進入閉關鎖國的與世隔絕階段。

何為海禁

若誇讚明朝開明的對外政策來譴責清朝閉關鎖國是不對的,因為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只是明朝海禁制度的一種畸形衍生。

明朝是第一個提出閉關鎖國的封建王朝,提出者也不是那些儒士、昏君,而是英明神武的明太祖朱元璋。他們老朱家估計是窮怕了,對外戰爭上滿朝文武都是激進派、可對外貿易卻又成了保守派。

大國外交:明清兩代的“閉關鎖國”有何不同

他為了在經濟上防範外國人和保護明朝自成一體的自然經濟,並杜絕中國的金屬外流,所以實行封鎖政策。當然,這個政策學名叫“海禁”並非是閉關鎖國,海禁政策乃至現在都會在特殊時期暫時使用。大意就是讓杜絕所有海外自由貿易,由朝廷控制,外面的進來和裡面的出去都要朝廷批准才可以。

因為明朝廷還是會允許一些底子乾淨的海商出入國境,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允許國有貿易的存在。只不過普通商人想和外界通商就顯得有些困難了,一些偷偷和外國做生意的也都會被處以牢獄之災,這也為明朝中後期的海盜氾濫提供了溫床,倭寇的形成便和這條海禁規則脫不了干係。

大國外交:明清兩代的“閉關鎖國”有何不同

永樂皇帝時期,隨著明朝對海外擴土的奢望,大明海軍實力一時間位列世界之首,這項政策便開始漸漸鬆動,到了隆慶皇帝這一代已經名存實亡了。當然普通平頭百姓還是出不了,能出海遠洋的只有朝廷官員。

清朝的閉關鎖國制度

明代海禁和清代閉關鎖國常常會被混淆,但兩者簡直是天壤之別,海禁只不過是將現代常說的自由市場經濟改變成國家調控市場經濟。簡單的說,當初要是有海關和廣電局這兩個部門明朝就不會海禁,海禁行使的就是海關和廣電局的任務,先過篩再引進;閉關鎖國則是完全不與外國來往,閉門造車,包括經濟、貿易、文化等眾多方面。

比較有名的事件就是乾隆回絕英王的通商協約,英國一怒之下用鴉片這種暴利商品走私進清朝,最後直接導致鴉片戰爭。而明朝在對外貿易上,不僅僅是等別人找自己,還會主動去勾結西班牙這些在美洲搶的盆滿缽滿的土大戶。

大國外交:明清兩代的“閉關鎖國”有何不同

廣州十三行是清朝閉關鎖國期間唯一的對外貿易機構

再次,就是明清兩代對自己海外僑民、附屬國的看待問題。

1572年,西班牙殖民者武裝佔領菲律賓的呂宋王國。同年,明朝收到了呂宋亡國的消息,萬曆帝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但在2年之後,因呂宋有大量華人被困,民間自發性的組織了一支遠征軍。

由大海盜林鳳擔任主帥,在1574年率戰艦62艘,士兵5500餘人進攻呂宋島(菲律賓主島),目標直指馬尼拉城,遠征軍在當月二十九日抵達馬尼拉灣的馬里斯。首次進攻馬尼拉獲勝,擊斃西班牙駐菲律賓總指揮戈尹特(Maytln Goiti)。後在邦阿西楠省(Panggsinan,Prov.of)的林加延灣(Lingayen G.)建立都城,自稱國王。

但因為林鳳是海盜出身,得不到明朝廷的支援,在西班牙當局的車輪站下,最終失敗。

至17世紀,蘇祿蘇丹國王(今菲律賓)在失去明朝支援之後,在反西班牙的戰鬥中節節敗退。為此他們希望依靠中國,抵禦西班牙人的步步蠶食。

大國外交:明清兩代的“閉關鎖國”有何不同

乾隆十八年(1753年),蘇祿國王寫了《請奉納版圖表文》呈送給乾隆帝,請求將本國土地、丁戶編入中國版圖。雖說這是因為被西班牙百般欺辱之下才想到的下策,可併入中國確是實質上的併入,而非搞文字遊戲。

但乾隆似乎並不認為“華僑”是國人,他的閉關政策完全是以滿八旗和穩固邊境線為最終目的,對海外的地方,他似乎沒多少想法。蘇祿希望成為“中國固有領土”的請求最終被婉言謝絕。

大國外交:明清兩代的“閉關鎖國”有何不同

之後還有同樣是華人建立蘭芳共和國,在向清廷請求附屬卻得常年不到回應;蘭芳共和國旁邊的戴燕王國同樣如此。

泰國吞武大帝鄭信建立的吞武裡王朝即使與清接壤,清卻一直都是不理不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