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不願與你吐露心聲?先自查!這樣做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很多家長都很苦惱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我是孩子的媽媽,天底下最愛他的人,也是他最親近的人,他卻不願跟我吐露心聲。真的搞不懂他在想什麼,想要了解他,他卻不願意跟我交流。我的好心他卻認為是強加給他的負擔,不僅對我的叮囑和教導不接受,還故意跟我作對。

孩子總是不願與你吐露心聲?先自查!這樣做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這些話相信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愛都是純粹的、不含任何雜質的、不求任何回報的極為真誠的愛。但是家長的愛,需要合適的表達方法,孩子才能沒有負擔的接受。當孩子出現不願與你吐露心聲,跟你之間產生隔閡、距離感,親子關係緊張時,說明家長對孩子的愛的表達方式已經出現問題了。要想解決問題,家長首先要自查原因。

著名教育家有言:“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成功的家庭教育,首先源於良好的親子關係,而失敗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溝通方面出現了問題。”


孩子總是不願與你吐露心聲?先自查!這樣做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疏遠了與家長的親密關係呢?

1)家長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的姿態

其實,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充分關注和用心傾聽。希望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把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小事兒通通都告訴父母。但是一些父母,總是用“工作忙”來應付孩子。孩子興致勃勃地跑來跟你分享幼兒園小朋友今天過生日,大家一塊為她慶生,一起吃生日蛋糕的情況。你正在忙你的緊急工作,不希望把時間浪費到與孩子學習無關的事情上,就告訴孩子說:“你不要關心他人的生日,好好的看你的繪本吧!” 就這樣三言兩語把孩子打發了,孩子失望地走了。這時他會覺得父母真沒意思,對我說的話一點都不感興趣,總是以各種理由搪塞我。這樣幾次之後孩子就不會跟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了。

家長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要求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成績,自認為自己說的就是真理。孩子必須按照執行,從來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孩子雖然表面上不反對父母,按照父母要求去做,但孩子沒有從心理上認同父母。孩子想要的就是家長對自己內心感受的認同和關注,希望家長能夠產生共鳴,給予及時的回應和理解。

孩子總是不願與你吐露心聲?先自查!這樣做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2)家長消極、粗暴的態度

冰冰在幼兒園期間一直是父母的驕傲,活潑開朗、人緣好、各方面表現出色,是老師心中的寶。但是自從冰冰踏入小學,不適應高強度的學習,他好像變了一個人。沉默、自卑、注意力不集中讓他第一次期中考試成績一敗塗地,媽媽看到他的成績,非常著急。逼著她詢問原因,批評冰冰腦子笨、不能考好成績、讓自己丟臉。自此,冰冰就更加自卑、沉默、膽小,對學習更沒興趣可言,一直成績比以前更遭。

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會很大程度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和能力提升,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人格形成。如果父母經常用消極、粗暴的態度回應孩子,孩子就會朝著不良或者不健康的方面發展(例如會產生自卑、膽小、無條件順從、甘於落後等消極品質)。相反,如果父母經常用積極、溫和的態度回應孩子,孩子就會朝著良好、將看的方向發展(例如產生自信、獨立、樂觀、勇於實踐等積極品質)。

孩子總是不願與你吐露心聲?先自查!這樣做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3)剝奪孩子的話語權

很多家長習慣於以大人自居,認為孩子就該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甚至用自己的意見教訓孩子。當孩子在自己面前滔滔不絕地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家長中途打斷,阻止孩子繼續講下去。當孩子許西生活中遇到問題想要尋求你的幫助時,你根本不等還把話說完,就對孩子怒吼打罵,孩子只好把話生咽回去。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剝奪孩子的話語權,無疑是給孩子與自己之間築了一堵厚厚的牆。

想要走進孩子內心,瞭解孩子真實想法,讓孩子對你吐露心聲,家長不妨這樣做。

1)放下姿態,用心聆聽

傾聽是良好溝通的第一把金鑰匙。想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首先家長要放低身段,以一種平等、尊重、朋友式的身份聆聽孩子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傾聽孩子,可以讓孩子打開心門,探究孩子的內心世界。耐心地傾聽孩子,才能知道孩子內心的煩惱、關注的焦點、喜歡的人和物。通過傾聽理解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注和愛,體會到家庭的幸福和歸屬感。孩子自然就放下戒備之心,願意跟你分享內心想法,拉近親子關係,促進親子互動和理解,消除隔閡。

2)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提到才智,評價就等於成就。”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提升。父母溫和的態度、正向地評價和鼓勵,會讓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從而更好的發展自主能力和獨立能力。讓孩子對自己有更高的期待合格嚴格的要求,並努力變成父母期待的那樣,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3)尊重孩子的話語權,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任何人都不希望說話被中途打斷。說到一半被家長剝奪話語權,讓很多孩子雖然表面遵從父母,實則暗潮湧動,只會更加叛逆。得不到話語權的孩子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和叛逆,會獨自尋找發洩的途徑,及時需要也不向父母交流想法。所以作為家長,一定不要波所孩子的話語權,讓孩子把話說完。弄清楚孩子要表達的真實想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觀點,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理解孩子,及時給予幫助和鼓勵,才會讓孩子得到尊重和理解,拉近與父母的距離。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本應是平等和相互尊重的,要想孩子對家長吐露心聲、坦然相對,家長就要放低姿態,彎下腰去平等地跟孩子相處。想孩子所想,愁孩子所愁,聽聽孩子最真實的聲音,這樣才能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內心,打開孩子的心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