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研究丨糧食作物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選自《中國工程科學》2016年第1期

作者:劉旭,王濟民,王秀東,宋莉莉,閆琰

來源:糧食作物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6,18(1):22-33.

摘要:糧食安全事關興國安邦,是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可持續發展、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為目標,結合我國糧食產業發展現狀,針對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問題、發展趨勢以及機遇和挑戰,提出了我國未來糧食安全的戰略目標、戰略構想以及重大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議。

關鍵詞:糧食作物;可持續發展;戰略構想

一、前言

糧食安全問題既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事關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增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與此同時要看到生產糧食的各種資源要素已經緊繃,生態環境承載的壓力在不斷加大。面對資源、市場、氣候、生態等各方面的挑戰,如何充分發揮自然稟賦優勢和市場決定性作用,促進資源、環境和現代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加快推進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就成為當務之急。

二、發展狀況及制約因素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產量大幅上升,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基本穩定,播種面積波動中略有上升,糧食單產水平穩步提升,生產佈局發生明顯改變。在糧食消費方面,消費數量呈現平穩上升趨勢,但由於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地攝入蛋白質性食物,口糧消費近年來有逐漸減少的趨勢。

雖然我國在全國範圍內已經基本消除了飢餓問題,糧食消費正在由“溫飽型”向“營養型”轉變,但是,我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狀態還沒有徹底改變,數量平衡壓力長期存在,品種平衡有待改善,區域均衡亟需調整

當前,制約糧食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有:糧食生產資源短缺不可逆轉,環境惡化進一步加劇;勞動力和土地成本的提高,種糧比較效益持續偏低;國內糧食價格高於國際市場,糧食安全風險加大;糧食產業發展受全球糧食安全狀況及國際環境影響加劇等。

三、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1. 生產預測

我國未來糧食生產還是會逐步保持上升趨勢,但是年均增長率將放緩,預計2030年穀物產量將增加到6.41×108t。近年來我國連續保持穀物佔糧食產量的90%,因此,按照此比例2030年糧食產量將增加到7.12×108t(見表1)。

表1 我國2020年、2030年穀物產量預測結果(×104t)

战略研究丨粮食作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消費預測

糧食總需求主要可以分為直接需求和間接需求,直接需求就是指城鄉居民口糧的需求,糧食的間接需求主要是指飼料用糧、工業用糧、種子用糧和儲運與加工損耗等幾個方面。我國未來糧食生產的消費預測為直接需求緩慢增長,間接需求波動較大,預計到2030年穀物消費量將會達到6.73×108t(見表2)。

表2 我國2020年、2030年穀物消費量預測 (×104t)

战略研究丨粮食作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供需平衡預測

我國糧食供需預測為2020年和2030年我國能夠達到口糧(主要指稻穀、小麥)完全自給,穀物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總體平衡有保障(見表3)。

表3 我國2020年、2030年穀物供需情況預測(×104t)

战略研究丨粮食作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總體發展思路

我國未來糧食安全的戰略目標應該選擇保障穀物安全,以穀物的可持續生產支撐糧食的可持續消費,堅持以國內生產實現穀物基本自給的目標,

未來我國穀物自給率應不低於95%,淨進口量不超過國內消費量的5%

而從長期來看,應從加快轉變糧食生產方式的關鍵環節入手,以創新作為驅動穩步提升糧食產能,持續增加生產效率,構建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糧食安全觀——保障數量安全、質量安全、生態安全、產業安全和營養安全。

五、結語

從長期來看,應從加快轉變糧食生產方式的關鍵環節入手,以創新為驅動,穩步提升糧食產能,促進我國糧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建議,嚴守土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生產基礎;科學編制全國糧食生產區域規劃,明確界定各區域戰略方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種糧積極性;加強國家財政投入,提升國家糧食安全的條件支撐能力;實施創新驅動,整建制大面積均衡增產。

改編丨崔秀娟

战略研究丨粮食作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劉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植物種質資源,農業發展戰略、糧食安全。

參與組織、領導中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評價與利用、中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本底多樣性和技術指標體系及應用等多項研究。參與組織國家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重大工程籌建,國家基礎性工作及國家自然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的發展戰略研究並組織實施。

战略研究丨粮食作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障食物安全:現代農業轉型發展路徑

食品安全中的主要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刊

工程造福人類

科技開創未來

微信公眾號ID :CAE-Engineer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