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臨終遺命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一個叫“文質彬彬”的成語

陳平,不屬於西漢開國三傑之列,但他對於楚漢相爭和西漢初年的政局,也一樣舉足輕重。

周勃,普通人會覺得他是一勇之夫,起於草莽,靠著老實和忠誠,幾度身居高位,兩次出任丞相。

陳平和周勃,一個美如冠玉,少年學文,機智百變;一個編織器具,做做吹鼓手,拉得起硬弓,他們兩個組合起來,正是孔夫子所說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劉邦臨終遺命,陳平和周勃“掃尾”

歷史上有很多或正史或演義的內容,是關於一些大牛們在臨終之際所做出的“後事安排”,往往都還很神算。

劉邦也是如此,在人生的最後關頭,不信醫生,接受命運的安排。給了醫生“金五十斤”之後,呂后問他關於身後事的安排。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憑著一生東擋西殺南征北戰的經驗總結,在彌留之際,用畢生的智慧做個總結,也算是完美收場。

已而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

這幾個人,張良早早為自己做了退身步安排,早就淡出視野。蕭何不用說了,但是人的壽命有限。曹參跟著蕭何跑,也沒問題。王陵母親自刎在項羽軍中,讓他堅定信念跟著劉邦幹革命——這已經是指定了三代。接下來,說到了陳平和周勃。

陳平自跟著劉邦之後,“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凡六益封。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這是陳平厲害的地方,但是劉邦覺得他很難一個人搞定大事,於是了加了個周勃,進行組合。

周勃是劉氏集團的創業元老,忠心耿耿,可能因為年輕,也可能因為論資排輩,總之到了劉邦想象中的後世,他是碩果僅存的一個,也順理成章成了最後一位被指定的。

後來呂后不折不扣的執行了劉邦這一“遺命”,只是她沒想到的是,前面幾個不說,陳平和周勃,卻是她親手給自己選定了呂氏的“掘墓人”。

劉邦的臨終遺命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一個叫“文質彬彬”的成語

陳平,相當於“文質彬彬”中的“文”。


劉邦的臨終遺命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一個叫“文質彬彬”的成語

周勃,相當於“文質彬彬”中的“質”。


漢朝“將相和”,讓西漢王朝重回正軌

劉邦一死,呂后專權,孝惠帝眼看著自己想要保護的同父異母弟弟趙王就在自己早起打獵的一會兒就被毒死,又看了自己母親新手打造的戚夫人“人彘”,心灰意冷,早早的崩了。接著呂后又立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少帝,其實這時候呂氏家族已經明目張膽的入主中樞,眼看著漢室江山岌岌可危。

幸好還有陳平和周勃,不太妙的是,這兩人並不太和睦。但是有個陸賈的人出現了,他準確的識別出了陳平的心思,並且讓陳平和周勃走到了一起。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調,則士豫附;天下雖有變,權不分。”

從廉頗和藺相如開始,這就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不過道理人知道是一回事,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文武大臣互相看不上,就像豆腐腦的“甜黨”和“鹹黨”之爭一樣,再正常不過。

陳平聽了陸賈的話,碰上週勃過生日,送了“五百金”。這正應了那句話,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太尉報亦如之,兩人深相結。”

將相和睦,等到呂后一死,天下重歸劉氏,只是個時間問題。

劉邦的臨終遺命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一個叫“文質彬彬”的成語

陳平、周勃是漢朝的“將相和”。


天平總會傾斜,不如激流勇退

陳平和周勃通力合作,不僅誅了諸呂,還迎立了代王,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他們二人也成了左右丞相,開啟了“文景之治”的第一個盛世。

漢文帝對於國家大事很勤勉,領導一用心,下屬們工作壓力就會大一些。古代以右為尊,因此右丞相周勃就首當其衝了。

孝文皇帝既益明習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曰:“不知。”問:“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被領導“拷問”的感覺,估計每個職場的人都有,問問題而答不出來,問題就大了。既然右丞相說不出,那就問左丞相。

於是上亦問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謂誰?”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內史。”

這是機智呢,還是“腦筋急轉彎”式的回答?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謝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駑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孝文帝乃稱善。

其實這個回答,說成立也成立,說有問題也有問題。因為陳平說的,都是宏觀戰略層面的內容,沒法用KPI來考量。但是作為領導的漢文帝滿意了,也就沒事了。

周勃是個老實人,“右丞相大慚,出而讓陳平曰:「君獨不素教我對!」”陳平就說,我們當丞相,不是這個職責,如果皇上問你長安城中有多少盜賊,還硬編一個不成?

應該說,經歷了平定諸呂的共同戰鬥,兩人之間應該是全無芥蒂了,所以也不會再引起什麼隔閡。周勃自此也知道自己的差距,就稱病自免了,陳平一個人當了丞相。這也符合職場的平衡原則,說是平衡,實際上很難平衡。周勃激流勇退,也是另一種自保之道。

劉邦的臨終遺命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一個叫“文質彬彬”的成語


但是別擔心,陳平只當了一年多,就病逝了,周勃得以二度為相。但是還是要但是一下,應了孔夫子那句話,要“文質彬彬”,才能“然後君子”。沒有了陳平的“文”,只剩下周勃一個人的“質”,哪怕有個更為厲害的兒子周亞夫,周勃二次為相,也還是驚險重重。

看來,一個人要做到“文質彬彬”,誠非易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