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半日暖,昼夜平分

2020.3.20 星期五 · 春分农历:二月廿七


庚子年【鼠年】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春分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一个“分”字

而且还是平分,不但昼夜平均,而且寒暑相平

春分 | 春半日暖,昼夜平分

春分这一天,天地间阴阳交合,春气调和,万物生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中国最早的物候历法

春分 | 春半日暖,昼夜平分

里面写道:“初候,元鸟至。”元鸟就是燕子

古人认为燕子“春分而来,秋分而去”

这种鸟特意挑选一年中如此特别的两天往来,颇有灵性意味

那么春分这一天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祭日

春分祭日的习俗可谓由来已久

现坐落于北京朝阳门外的日坛

就是明清皇帝为祭日而建造的

为什么要祭日?

春分 | 春半日暖,昼夜平分

太阳是人类最早最重要的图腾之一

它普照万物,并给人们带来了光明

我们现在所讲的“阴阳”二字实际上就是对太阳运动的形象描述

白天,太阳升起,光芒四射

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

属“阳”字表述的意蕴

黑夜,太阳落山,光芒被遮蔽

自然界呈现一派死机与萧条

属“阴”字表述的意蕴

中国人最喜欢的“中国红”,也是起源于中国古代对太阳神的崇拜

春分 | 春半日暖,昼夜平分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选择在春分这一天祭日呢

先民认为,日属阳之精,月属阴之精

春分这一天阳气生发,所以选择这一天祭日

古籍中记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

日月分别掌管着一天的昼与夜

帝王们选择在春分、秋分祭拜日月

显然是一种虔诚庄重的国家仪式

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

明代皇帝祭日时

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礼

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

迎神、奠玉帛、初献、亚鲜、终献、答福胙、车馔、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

也很隆重

令人欣喜的是

由来已久的祭日习俗在被长时间搁置以后

终于又于近几年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实在是可喜可贺

除了祭日外

民间还有春分扫墓祭祖的习俗,也叫春祭

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

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

扫墓开始时,要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墓

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墓

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

大部分地区春祭扫墓

都要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

最迟清明要扫完

因为清明以后墓门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竖蛋

春分这一天还要做一件有趣的事

那便是竖蛋

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

春分竖蛋的习俗可追溯至4000年前的中国

至今已成为一个“世界游戏”

每年的春分这天

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玩“竖蛋”试验

以庆祝春天的来临

春分 | 春半日暖,昼夜平分

为什么春分要竖蛋呢

当然还是与“春分者,阴阳相半”有关

春分这一天

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能量的相对平衡状态

使得该日成为了一个阴阳转换的灵动点

用八卦计时法看,春分时节为四阴二阳

有利于竖蛋也就不足为怪了

吃春菜

关于春分的饮食节俗,民间有很多讲究

除了吃太阳糕,还要“吃春菜”,俗称“吃春”

春分之际,万物复苏

各种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

所谓“春菜”

各地所指不尽相同但一般都是当地正应时的蔬菜

如香椿、蒜苗、豆苗、枸杞苗、春笋、豆芽、菠菜等

春分 | 春半日暖,昼夜平分

民间认为,吃这些春菜都是有一定寓意的

比如吃香味独特的香椿芽,能增添魅力

吃生命力旺盛的豆芽

生自然生发之势,能让人快速发达

吃葱蒜可杀菌防病、增进食欲、助春阳等

有民谚道:

“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春分吃春菜

这与人体工程学一贯提倡的“天人合一”理念不谋而合

要与天地相合

就得吃自然在春天赐予我们的食物

不但得天地之精气,为人体提供充沛的能量

以顺应春天的生长发育,还有助于人体应时知节

与自然相融合,更为我们的运势提供正能量,有开运之效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时也是精神疾患多发的时候

所以春分期间忌大喜大悲

否则不利于肝气的疏泄

可利用春光明媚时多做户外活动

或与好友结伴郊游,以保持身心平衡

春分 | 春半日暖,昼夜平分

如此美好的春分时节

你要怎么过呢

不如叫上家人

一起去郊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