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希特勒什么反应?

用户109258832060


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

12月8日,罗斯福在国会对日本宣战。

丘吉尔喜出望外,说“现在美国和英国在同一条船上了”,他立即从战时内阁取得授权,对日宣战。

希特勒得知日本的行动后,心情也跟丘吉尔差不多,同样感到非常高兴。他马上打电话给戈培尔,表达他的兴奋,并且命令在12月10日召开国会会议。会议后来推迟了一天,在12月11日的国会演讲中,希特勒声称“东亚的冲突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礼物”,演讲的高潮阶段就是希特勒对美国宣战。

很多人认为日本的行动打乱了希特勒的计划,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日本的行动完全符合了希特勒的期望。

一、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和德国正在讨论共同对付美国的协议

(罗斯福在国会对日本宣战)


1941年11月12日,日本高层决定,对美作战不可避免,应该努力同德国达成协议共同对付美国,并且承诺不实现单独和平。

此时德国在苏联的战况不利,德国希望日本参加对苏联作战。日本的回应却是必须马上讨论德国是否会推迟对美作战。

11月21日,德国驻日大使欧根奥特将情况汇报给外长里宾特洛甫,里宾特洛甫回复说:戈林认为如果德国或者日本有一方已经陷入对美战争,另一方一定不会实现单独和平。

11月28日,里宾特洛甫会见日本驻德大使渡岛支厅,他保证如果日本对美开战,德国将给予帮助,在任何情况下,德国都不会同美国实现单独和平,元首已经下过决心了。

12月4日,里宾特洛甫在东线司令部见到希特勒,得到同意去准备一个由德意日三方缔结的协定,约定任何一方如同美国开战,另外两方将立即认为自己也跟美国开战了。

只不过日本人袭击珍珠港的时候,协议还没有签。这是日本人的单方面行动,德国反而不需要承诺什么了。

二、希特勒一直希望日本去进攻美国

(松冈洋右与希特勒)


1941年春天,苏德战争还没有爆发,日本外相松冈洋右访问柏林,希特勒就对他说:如果日本对美开战,德国将立即承担责任。

巴巴罗萨行动失利后,希特勒虽然希望日本参与对苏联作战,但并没有抱太大指望,因为希特勒一直很乐观自信,他一直认为德国可以靠自己解决苏联,日本如果进攻美国,反而有利于德国消灭苏联。

在希特勒看来,日本进攻美国至少有三个好处:既可以把美国拴在太平洋上,又可以削弱英国(日本肯定不会放过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还可以切断美国对苏联的援助,有助于德国消灭苏联。

希特勒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感到很意外,但同时也非常高兴,他表示“我们根本不可能输掉这场战争,我们现在的同盟军3000年来都没有被征服过。由于日美开战,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完全变化。美国现在顾不上苏联,也难以向英国运送有价值的物资了。”

12月9日,希特勒回到柏林,戈培尔去看他,事后在日记里记录:“元首又一次因为对于胜利的乐观和自信感到愉快。”

三、日本偷袭珍珠港,使得希特勒有了对美国宣战的合适时机

(希特勒在国会演讲)

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对德国已经是不宣而战了。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的当天,美国就宣布解冻苏联资产,并对苏联实施援助。

1941年7月,美国接管了冰岛,负担起了在大西洋护航的任务,加大了对英国的援助。

1941年9月,罗斯福还要求美国海军在大西洋见到德国潜艇就打,还要先发制人。

美国和德国已经处于事实上的战争状态了,只不过希特勒一直在忍。

希特勒一直在限制德国潜艇的行动,搞得潜艇部队非常难受。在舆论上,希特勒也限制媒体发表任何有可能刺激美国的新闻。

希特勒很清楚,德国一战的失败,跟美国最后参战有着很大关系,德国人心中有阴影。珍珠港事件后,他在给纳粹地方官员讲话中说,“如果没有日美冲突,德国对美宣战很难为人民所接受。”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希特勒立即下令潜艇无限制的攻击美国船只,盟军损失的船只吨位直线上升。

对希特勒来说,这是一次宣传的机会,这是一个好消息,可以扫除东方战线的失利带来的阴霾。他还要掌握主动权,“一个强大的帝国不会让别人向它宣战,只能由它向别人宣战”。

希特勒精心准备了国会演讲,本来12月8日,日本希望德国立即跟进,里宾特洛甫告诉渡岛支厅,元首正在考虑找一个最好的时机来宣布对美开战,他需要时间。于是希特勒的演讲推迟到了12月11日。

希特勒的演讲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他对罗斯福进行了长篇大论的攻击,骂罗斯福是“魔鬼般狡猾”的犹太人支持的。最后在演讲高潮部分正式对美国宣战,并且宣读了和日本、意大利签订的三国协议。

只不过,希特勒误判了形势,美国没有被拖在太平洋,而是采取了先欧后亚的策略,打算先解决德国,然后再去对付日本。希特勒的演讲也没能提升德国民众的士气,反而让士气更加低落了,因为德国又多了一个强大的对手。第二天他就不得不承认东线的形势不太好,要通过宣传让人民做好准备接受牺牲。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strong>


迷蝶梦文史社


珍珠港事件在历史上看似是日本对美国发动的一次成功的偷袭战,但这场偷袭带来的连锁反应可以说是二战轴心国的灾难,所以希特勒对于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反应就是愤怒和失望,按照希特勒自己的话说“日本就像掉进陷阱的野猪”,日本这一猪队友的所做所为使希特勒的战略布局破产,也是二战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珍珠港事件概括

1940年时,德国的闪电战横扫西欧,德国全面占领欧洲军事强国法国,英国被孤立于大不列颠,德国的战车进而顺利的攻下苏联数个军事重镇,并围攻了莫斯科。日本方面对于亚洲国家的侵略步伐也并不缓慢,西欧国家的战争失利导致日本盯上了英法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日本力图继续扩大战果,这就碰触了美国人的利益,进而引发了美国的制裁——“石油禁运”。


众所周知,日本的“军国主义”实际上就是转嫁国内的经济颓废的矛盾,日本的资源匮乏是非常致命的问题,因此日本的对外侵略目标也在于资源的掠夺,其以战养战的战略确实达到了一定成果,所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1年7月26日颁布的石油禁运制裁对于日本来说是很严重的问题,在1941年8月时,日本的石油储备只能维持日本陆军12个月、海军18个月。因此在外交途径无法解决此问题的情况下,日本先于1940年9月27日,与德国和意大利签订三国同盟条约,随后日本天皇于11月5日的御前会议上决定对美宣战(实际上的珍珠港事件是不宣而战)。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在三本五十六的策划下不宣而战,突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美国被炸毁诸多战舰和飞机,士兵阵亡两千多人,致使美军基地几近瘫痪,有种说法是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但这实际上是夸大的说法,后边还会讲。日本对于珍珠港的偷袭一方面是对美国石油禁运的报复行为,另一方面也是见于美国太平洋舰队对于日本入侵东南亚是有极大威胁的,按照山本五十六的陈述,将偷袭目标定在珍珠港的意义就是防止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牵制日本进攻东南亚的侧翼。

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好了!我们总算赢了。”——丘吉尔



按照希特勒的战略计划,日本在中国东北进攻苏联能够与德国形成两线对苏作战,占领苏联只是时间问题,但这一切的其前提条件就是美国不参战。深陷苏联战场的德国面对严寒天气已经是吃尽了苦头,日本此时不仅没有给予德国东线战场的支持,反而招惹了美国,美国的综合国力并不是二战后才崛起,其实力在一战的时候都已经展现出来,在一战时就是因为美国的参战才改变了战局走向,这也是希特勒1939年时就下令“任何德国潜艇不准在大西洋攻击美国船队”的原因,德国的战略目标眼下只是征服苏联进而控制整个欧洲,美洲强国是其不敢触碰的一环,但猪队友日本的愚蠢行为打破了希特勒的战略布局。


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丘吉尔就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了,因为这必然会引起美国的参战,事实也是如此,美国在此事件之前一直保持着中立国的姿态,而此事件爆发后,罗斯福在12月8日中午在国会发表演讲,随后便由参众两院通过了向日本宣战的提案,美国至此摒弃了“孤立主义”,进入参战状态,随着美国的对日宣战,中国于9日正式对日宣战,10日对德、意宣战。紧接着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近20个国家也相继对日宣战,德意迫于同盟关系于11日对美宣战,美国做出回应,对德、意宣战,进而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体格局。

珍珠港事件阴谋论

从美国对日制裁到对日宣战,这中间的一系列关系产生了另一种说法,那就是罗斯福为美国寻找对日宣战的借口,从而故意导演了珍珠港失利的事件,这种说法也并不是不可信,理由如下。



美国虽然是处于中立状态,但其对日本的制裁是威胁日本既得利益的,因此美国不可能毫无防备的就这样制裁日本,除了石油禁运的条款外,美国还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按照罗斯福的备忘录所述,这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但日本天皇在御前会议中所说的外交途径没有办法解决就说明了双方之间在谈判中并未达成共识,因此提高警戒是双方必然要进行的工作,至少得进入战备状态吧,也不至于事件发生几十分钟后才由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发出“珍珠港遭遇空袭,不是演习”的通知。

美国具备强大的间谍体系和情报系统,对日本的偷袭没有一丝察觉显得并不合理。三本五十六在制定偷袭珍珠港的“Z作战计划”中提出了两个假设前提条件,即第一前提是在袭击时,美国太平洋舰队正停泊在珍珠港内;第二前提是日军的航空母舰队在渡过半个太平洋时不被发现。这两个前提条件在日本国内都认为是不可能达成的,因三本五十六以辞去联合舰队司令一职作为要挟,日本海军司令部才同意了这一计划。但这两个前提还是顺利的达成了,美军不仅将军舰在珍珠港停的好好的,还在周末正常休假,而美国的侦查巡逻机也完全没有发现日本6艘航母这等规模的庞大舰队。


而在太平洋沿岸的中国都已经通过“落后”的技术提前破译了日本的密电,并转告给美国,即使美国不相信中国的情报,那么自身的破译能力和侦查系统居然在事发前没有一点斩获,这一点也很令人怀疑。当“虎虎虎”的战斗指令下达之后,日军第一波从航母上起飞的战机是183架,而此时的航母离珍珠港也就200海里,这个时候的战斗预警也并不算晚,但美军就是没有做出任何防备的动作。

从日本偷袭珍珠港所炸毁的军舰诸如“俄克拉荷马号”、“西弗吉尼亚号”、“亚利桑那号”和“马里兰号”等来看,这些军舰虽是主力战舰,但属于服役时间较长的老战舰了,并且美太平洋舰队的航母均不在港内,“企业号”航母也是在返航时象征性的出动十来架战机投入战斗。而美国方面损失最大的应该是希凯姆机场、惠列尔机场和福特岛机场的几百架战机。因此才有了罗斯福以小损失来博取国内对于宣战日本的支持之说法。



不管此事是否为罗斯福的阴谋,珍珠港事件的直接后果就是引起美国的参战,并形成了盟军对阵轴心国的国际格局,这一事件成功的打破了希特勒的战略布局,因此在得知日本这个猪队友招惹美国后,希特勒的愤怒与丘吉尔的喜悦是形成了鲜明对比的,全世界都认为日本人是头猪的时候,也只有日本人自己还在为珍珠港的胜利而沾沾自喜。


棍哥观史


希特勒在得知珍珠港事件后,非常淡定,几天后元首就主动对美国宣战了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联合舰队对美国位于夏威夷珍珠港的海军基地进行了偷袭,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而在几个偷袭爆发几个小时之后,日本才向美国政府递交了宣战书,这引起了美国朝野上下的一致愤怒,美国国内的反战风潮瞬间消失地一干二净,全美上下同仇敌忾,纷纷要求参战。

就在珍珠港事件爆发的第二天,罗斯福总统宣布将12月7日定为美国“国耻日”,而美国国会国也在同一天正式对日宣战,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世界。(1941年12月8日,美国正式对日宣战)

在得知美国政府参战之后,中、英、苏三国都是欣喜若狂,此时的三国在欧洲和亚洲战场被德、意、日法西斯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出于各种因素考虑,国民政府甚至都没有向日本宣战。(当然,日本也没有向中国宣战,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始终拒绝向中国宣战)

如今美国的参战极大地振奋了中、英、苏三国的士气,而在美国的牵头下,中美英苏也迅速成立了反法西斯同盟,二战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而作为日本的盟友,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在闻听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却出奇的平静,非常的淡定。并没有如国内野史所说那样惊慌失措和痛骂日本人,反而是主动给日本老铁打气助威。

在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次日,希特勒立刻召见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并对大岛浩进行了安慰。元首对大岛浩表示德国会依照《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约定对美国宣战,他告诉日本老铁千万不要害怕,德国会支援日本。(希特勒会见大岛浩)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是德、意、日三国于1940年9月27日签署的军事同盟条约,条约中第三条规定:

“三国并承允如果三缔约国中之一受到目前不在欧洲战争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

根据这条规定,只要德国、意大利、日本当中的一国遭到了欧亚大陆以外国家的进攻,那么另外两国必须予以支援。也就是说日本在跟美国开战后,德国和意大利也必须向美国宣战。

虽然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希特勒都极力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并一再对德国潜艇部队强调不得攻击美国商船,以免给美国人以参战的口实。然而元首是何等人物,不可能那么胆小。

希特勒只不过不想树敌太多,毕竟美国远在大洋彼岸,并不在德国的进攻范围之内,德国没有必要招惹美国,但德国也不畏惧美国的参战。

当时的德军在欧洲战场上一路所向披靡,军心正旺,元首认为是要拿下苏联,美国就不足为惧。而说句实在话,如果巅峰时期的德国与美国单挑,鹿死谁手真的尚未可知。

于是在仅仅4天之后,1941年12月11日德国便主动向美国宣战了,而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也紧随其后的对美国宣战了。(希特勒在国会对美国选择)

在得知柏林对美国宣战之后,美国政府激动不已,毕竟美国参战的主要目标是德国,美国在二战时的基本战略也是“先欧后亚”,所以美国对日宣战只不过是个引子,对德宣战才是真正目的。

于是美国也决定礼尚往来,立即对德国宣战,二战由此正式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世界大战。


千佛山车神


轴心三国中,意大利是战略傻子,日本是战略疯子,德国是战略狂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和战争争夺地其实在欧洲,而欧洲战场上德国前期可以说是横扫,德国得益于自己的先进的军事工业和军事人才,但是在当时的欧洲战场上,德国战略制定非常的清晰明了,扫清欧洲大陆上的一众小国,占领法国,迫降英国,进攻苏联,关键是绝对不能招惹当时最为强大的美国。

德国非常完美的执行了这个战略,虽然英国没有投降,但是在强大的德国陆空军压迫下,已经完全的龟缩在英吉利岛上没有任何的反击之力,德国正好可以腾出手来全力进攻苏联。

德国是轴心国的主导者,他的战略执行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日本通过东北为基地,进军苏联东部,给予苏联亚洲东部强大压力,迫使苏联分兵西伯利亚,减轻德军在西线的压力。德日两军夹击苏联,从而达到灭亡苏联的目的。

从战略上讲,这是方案是非常完美的,此时的欧洲已经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阻止德国,而在亚洲地区,中国虽然是最为强大的抵抗势力,但已经被日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了,日本的几十万关东军囤积东北其实是一种浪费。如果日本能够响应希特勒的战略,那么二战的结局可能是另外一种结局。

但是这个战略唯一的条件就是不能激活美国参战的可能,因为美国的实力实在太过强大,他的参战将会直接导致战争天平的倾斜。

日本作为战略疯子却没有执行希特勒的这个方案,他们有自己的原因,一是在诺门罕战役中被苏联打怕了;一是日本的国内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石油和橡胶严重缺乏,美国又对他进行了进口封锁。

军国主义主导的日本帝国不解决战争原料的问题,这场战争是迟早要失败的,而解决资源的可能就只能是南下进攻南亚地区,掠夺当地丰富的石油和橡胶资源,而要占领该地,就动了美国人在该地的利益,一定会导致美国参战。

日本的考虑很单纯,与其在南亚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不如在南下之前就消灭美国的海军实力,既然迟早有一战,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精心策划了偷袭珍珠港事件。

日本海军对美国珍珠港的偷袭其实是失败的,不但没有消灭美国海军的主力舰队,更是直接激活了美国对日宣战,根据轴心国的协议,美对日宣战,德国也不得不对美宣战,日本这个猪一样的队友就完美的把美国拉入了二战战团,直接导致了美国可以出兵欧洲。

当希特勒在得知日本偷袭了美国珍珠港后,表面平静,甚至平淡,但内心其实是有千万头羊驼在奔跑,但是事已至此,已经没有任何办法挽回,只想在苏联战场上速战速决,快速的解决苏联,然后回师欧洲,迎战即将到来的美军,却不想苏联的恶劣天气导致了德军损失惨重,深陷苏联战争泥潭而不出。

日军的南下占领南亚地区,开始是一路顺风顺水的,几乎占领了整个南亚地区,又一路北上,准备合围中国重庆,迫使蒋介石政府投降,但是由于美军的参战以及日本自身能力的不足,导致这战略目的没有达成,反而在南亚地区分兵过多,被中国的“持久轮”给慢慢耗死了。


沉墨9527


其实希特勒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是非常恼火的。因为当时苏德交战正酣,希特勒是希望日本在远东进攻苏联,使苏联腹背受敌,从而达到早日占领整个苏联的战略目标。然而日本却惹恼了美国这个庞然大物,这样使德国将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你认为希特勒会高兴吗?不过作为盟友又不得不立刻做出跟美国宣战的决定。

不过当时听到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的消息的确有两个人比较高兴,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丘吉尔,传说当时丘吉尔正在浴缸里苦闷,听说这个消息竟然直接从浴缸里跑出来在床上又蹦又跳。

日本也不是贸然进攻美国的,偷袭珍珠港的直接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是个美国通,为的是速战速决消灭美国的海军有生力量掌握太平洋的制海权。这方面日本早期就做足了功课的,经过陆军北上进攻苏联和海军南下东南亚的剧烈争论后,最后决定确立南下的战略,但必须要解决面前两个强敌,就是苏联和美国。1941年4月13日《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对于日本和苏联意义都非常重大。合约签订后斯大林破例亲自到莫斯科火车站为日本外相送行。这样日本就可以全力解决另一个宿敌美国了。

然而这个条约的签订却出卖了中国的主权,因为日本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也承认了日本占领的我东北的伪满洲国。由此可见国与国之间也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此前提下谁也左右不了谁,今天握手,明天可能就翻脸,这就是政治,这就是外交。


老幺看点


古事今説,今説古事!

日本偷袭珍珠港,希特勒是什么反应?希特勒很可能很淡定,很多观点都是希特勒暴跳如雷,并且称日本为“掉进陷阱里的野猪”。本人并不赞同这个观点,我认为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时候,希特勒的反映及时不是欣喜但是也绝对不至于暴跳如雷。

为什么这么说,理由如下:

第一,希特勒一定是知道日本会对美国开战的,对于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来说,德国是战争实力最强的国家,是二战法西斯力量的集中地。在如此大前设条件下,如果日本决心与美国开战,德国是不可能一无所知的。

当然即便希特勒知道希特勒并反对,日本人也不会放弃对美作战偷袭珍珠港,但是在二战中期的实际情况看来,德国应该并不清楚珍珠港偷袭计划的具体情况但是对日本向美国开战并不突然。

希特勒知道日本对美国开战并且在珍珠港大量的消耗美国的海军实力,在理论上是高兴的,毕竟“朋友的胜利就是自己的胜利。”

第二点,很多人说希特勒生气是因为日本开战美国是将反法西斯的力量扩大了,这一点没有问题,我也赞同,但是我要说明的有两点。

1.在日本没有开战之前,美国就通过“租借法案”将武器与粮食等军用物资免费或者有偿的输送给同盟国军队了,这项法案从1941年4月就已经包含了苏联。也就是说,即便日本没有偷袭珍珠港,美国没有参战,但是美国的军用物资已经在1941年的4月份就已经“参战了”。

另外,即便日本最后没有实行珍珠港也没有与美国开战,美国依然会源源不断的通过“租借法案”对苏联、对英国、对中国,对所有反法西斯国家施行军事援助,美国虽然在这个时候名义上是中立的,但是实际上已经用另一种方式“参战了。”

虽然德国在日本协定中一再避免对美国开战,但实际上希特勒是希望美国不要出现在欧洲战场上。

2.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之后一方面造成了美国海军很大的军事损失,另一个方面,在太平洋战争前期,日本对美作战是占据一定的军事优势的,这种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利于轴心国对同盟国作战的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对美国开战之后吸引了美国的注意力将美国的重心有欧洲转向了亚洲,美日的作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对苏联战场的援助间接支援了德国对苏联的战争。


第三点,希特勒对自己战胜苏联信心满满,即便不依靠日本的力量(东进计划)德国依然可以独立战胜苏联。

珍珠港事件发生在1941年的12月,此时的欧洲战场上德军依然占据这战略主动权,不久之前结束的基辅会战,德国用32000的代价消灭苏军近20万人,俘虏65万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12月份正在开打的莫斯科战役在这个时候还胜负难分。

希特勒的想法中,他觉得日本人是为自己分担了很大一部分美国的军事力量、所以说希特勒在珍珠港胜利的消息时应该是高兴的;而希特勒暴跳如雷、大骂日本人是“野猪”,也应该是存在的,不过这应该是二战中后期的时候,日本在太平上一败涂地,德国在苏联战场上一败再败。这个时候的希特勒应该是怒不可遏的。

但是在珍珠港事变的时候,希特勒的反应其实是和我们往常的说法不一样,此时的希特勒正处在人生的巅峰期,那时候的德军还没陷入窘境,希特勒也不会暴跳如雷!


古事今説


其实一直都有一种说法就是美国一直都知道日本的计划,罗斯福是为了让美国参战才会让日本故意偷袭了珍珠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估计希特勒就得哭了。


哔哩战事


希特勒非常高兴,以为美国两线作战会吃力,可能会放弃欧洲战场或减轻投入。没想到德国不争气,栽给了苏联。更没想到日本那么不扛打,被美国轻取,双线作战没受到影响。希特勒最后气死了哈哈


老夫有话说5


本来苏联和美国都不参战的,结果很好,这哥俩,一个招惹苏联,一个招惹美国,互为猪队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