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刺杀希特勒的行动有多少,为什么都没有成功?

沧桑的小老鼠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七月密谋”,这是一次针对希特勒的暗杀,更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希特勒当时被炸的浑身染血,伤势较重,如果不是波兰生产的青霉素及时送到德国,在危急关头拯救了希特勒,那么二战进程势必将会被彻底改变。

1944年的7月,德军军官上校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上校,因反对希特勒的执政,企图采用定时炸弹将其暗杀,此次暗杀行动的代号被取名为“女武神计划”。

时值1944年夏天,苏联红军打入波兰领土,成功强渡尼门河,逼近纳粹核心。

另一边,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德国由此陷入了被东西双线夹击的困境,但希特勒的极端个人意志,不允许他投降,同时希特勒向德国全军下达了死战到底的命令,导致纳粹内部的高层军官集体反对,有部分人因此产生了推翻希特勒,组建新政权的想法。

组建新政权后,可以最大限度的与美英苏等同盟国进行周旋,并进一步商谈议和,为处于危急边缘的德国,争取最大程度的利益。

处于以上综合因素的考虑,迫使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上校加快了暗杀行动的实施,他首先将开展行动的时间定在了7月20日,这一天希特勒会在东普鲁士拉森堡的“狼穴”里,与德国高层军官举行作战会议。

但当时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施陶芬贝格上校没有经常见到希特勒的机会,一是因为级别不够,无法自由的出入“狼穴”,二是希特勒身边聚集了大批德国最顶尖的军事统帅,安全检查极为严密,因此要想成功进入狼穴,并将定时炸弹安放在希特勒身边,可谓难如登天。

但幸运女神似乎有意眷顾,到了1944年的6月,原是中校的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被提升为上校,并被任命为国内驻防军总司令弗洛姆将军的参谋长,此次提升给克劳斯带来了两大便利:

第一,能以国内驻防军总司令费洛姆将军的名义,向驻防军下达命令。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女武神计划”,此次计划其实是由希特勒本人提出,为平息国内工人暴动的镇压计划,克劳斯上校则以“女武神计划”实施者的身份,获得了面见希特勒向其汇报计划进展的机会,所以“女武神计划”在历史上具有“一语双关”的含义。

希特勒想镇压工人暴动,克劳斯凭此为暗杀希特勒创造有利条件,两人各怀心思,也正应了咱们中国的那句老话: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克劳斯上校决定于暗杀当天,先在柏林市区制造一场大规模的工人暴动,以此为理由,向国内驻防军下达出兵镇压的命令,借机调派国内的军事力量,为成功暗杀希特勒之后,接管政权做准备。

与此同时,克劳斯上校准备了两个公文包,每个包里都装有一枚定时炸弹,采用腐蚀性定时引信,爆炸时引信会击碎盛有强酸的玻璃瓶,酸液流出后开始腐蚀一段金属导线,当导线遭到腐蚀产生断裂,使撞针弹出,击发雷管,最终引爆炸弹,造成破坏杀伤。

计划可谓相当周密,为保证万无一失,克劳斯上校还秘传亲信做好各方面准备,并许诺种种条件收买人心,一场足以改变二战历史的行动,由此悄然展开。

1944年的7月20日,上午10点15分,克劳斯上校乘飞机抵达“狼穴”附近的飞机场,接到同党赫莫特·施蒂夫将军亲手带来的两枚定时炸弹后,克劳斯上校便转乘军官轿车,前往纳粹大本营“狼穴”。

“狼穴”位于一处阴暗潮湿的密林深处,其内外共分三层,每层外围都铺设有地雷阵地,以及地堡群组成的防线,最外围还有一层通电的带刺铁丝网,党卫队士兵则负责日夜不停的安保巡逻。

希特勒住处称为“里院”,属于绝对禁区,除获得特许的军官和最重要人物以外,不允许任何人进入,擅自闯入者不分级别,党卫军可直接击毙。

但由于克劳斯是希特勒本人召见,为了向他汇报作战状况,因此他和自己的副官哈夫登中尉,几乎毫无阻碍就顺利进入了“狼穴”。

两枚炸弹,原本被计划杀死三人,一是希特勒,二是纳粹的宣传部长戈林,三是党卫军的头目希姆莱。

这三个人共同组成了罪不可赦的纳粹极权铁三角,但因为克劳斯上校曾在战争中受伤,失去了一只手臂和眼睛,另外还有三根手指,这导致他只能设立一枚炸弹,之后他以“听觉受损”的理由,获得了与希特勒面对面商谈的机会。

中午12点37分,克劳斯将装有炸弹的一只公文包,放在了位于希特勒右侧的橡木桌的桌腿旁,并借口迅速离开,5分钟之后,即12点42分,炸弹准时爆炸,伴随轰隆巨响,碎片横飞,整栋三层楼的建筑崩离倒塌。

(爆炸现场)

克劳斯上校当即与副官穿过层层安保,迅速离开狼穴前往机场,乘飞机顺利逃离。

但当时只亲眼看到建筑倒塌的克劳斯上校,并没有确定希特勒是否当场死亡,因此爆炸发生后,陷入了消息异常混乱的境地。

按照计划部署,即便当场希特勒没有被炸死,此时德国的权利核心也陷入了短暂的瘫痪,因此给了密谋夺权者成功发动政变的最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正因为消息混乱,无法确定希特勒是否死亡,导致密谋参与者之一的弗利德利希·欧布利特将军举棋不定,迟迟没有开展“女武神计划”,最终错过了四个小时内控制柏林,一举夺权的最佳时机。

另有解密后的档案称,其实欧布利特将军在爆炸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便采取了行动,向柏林内的驻地亲信下达了行动命令,却被接到纳粹核心密令的军官制止,当场夺取了国内驻防军的控制权。


于此,政变行动彻底宣告失败。


混乱过后,侥幸活下来的希特勒受伤,伤情未知,属于绝对机密并未对外公布,但纳粹核心紧急做出反应,要求各方面单位严查暗杀密谋者,由于是针对希特勒本人的暗杀,并且对希特勒本人造成了伤害,因此事件的来龙去脉被迅速查清。

而后盖世太保以及德国秘密警察,针对纳粹党内的军官及被牵连人士,展开了一场声势浩荡的大清洗行动。

包括政变主谋的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上校在内,弗利德利希·欧布利特将军,梅尔茨·冯·基尔海姆上校,以及副官威纳·冯·赫夫特中尉于当晚被捕,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一点,他们这些主谋,竟然在战争指挥部的庭园内,被亲手递交炸弹的赫莫特·施蒂夫将军枪毙。

(审判行刺希特勒人员的纳粹法庭)

此举也导致当时的纳粹高层统帅,及希特勒本人坚定的认为,迅速处决主谋人员,是因为另有密谋参与者不想让主谋者供出其他人的身份,因此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将主谋人员就地处决。

希特勒愤怒至极,迅速以雷霆行动回应政变,扩大事件后,展开党内大清洗,前后共处决了五千名反对纳粹政权的人,有些人甚至惨遭酷刑虐待,被折磨至死。


事后据称涉嫌牵连的德国军官人数,升至7000人,最高级别的军事人员,甚至还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隆美尔,受此次暗杀事件影响,再加希特勒的逼迫,于1944年10月14日,隆美尔被迫在卡车上服毒自尽。

虽然这次足以改变二战进程的暗杀行动,以失败告终,但参与此次行动的人员,却都被称为“抵抗战士”,更有以部份参与者名字命名的街道,坐落于德国各处。


但我个人对此不敢苟同,因为即使他们想要刺杀希特勒,最初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更进一步的说,他们是想要以新政府的身份,和英美等同盟国进行议和。

这其中肯定不乏种族主义者,也少不了犯下惨无人道战争罪行的战犯,所以不管如何看待,他们都不应该被历史铭记,即便做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结束战争,可也永远无法抹除亲手犯下的罪行。


————————————

另外补充两点:

据称之所以希特勒没有当场被炸死,原因是下属为了能凑近桌上的地图,将克劳斯上校安放的炸弹公文包向桌后挪了一下,之后炸弹爆炸时,厚实的橡木桌为希特勒减少了爆炸的杀伤力,并且因为室内全部是用木制材料建造,因此爆炸产生的坍塌并不如石材严重,这也使希特勒侥幸捡回一条命。

另据解密档案称,爆炸发生后,希特勒本人受重伤,医疗人员第一时间采取了措施。

————————————


钱品聚

在世界刺杀史上,针对希特勒的刺杀是失败的典型例子。据统计,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先后达42次之多,遗憾的是每一次都失败。

至少为什么失败,真可谓“人有小九九,天有大算盘”,刺杀行动中发生的偶然变化、特殊变故、奇特巧合令人不可思议。

图注:希特勒在检阅军队

希特勒是一个演说家,在他演说时实施刺杀行动当然是重要机会。1929年初,一名憎恨希特勒的党卫军军官,准备用一枚烈性炸弹,在他演讲时炸死他。一切准备就绪,孰知演讲即将开始时,这位军官去了一趟卫生间,竟然意外地被锁在了卫生间,错过了暗杀机会。

1939年11月,希特勒到他曾经发动过政变的慕尼黑一啤酒馆发表演讲。晚上8时开始,10时结束。一名叫埃尔泽的德国人决定利用这一机会炸死他。埃尔泽事先在啤酒馆的一根支柱上安装了定时炸弹,他分析要将爆炸时间设定在希特勒演讲达到高潮的时间段,便将爆炸装置定在了9点20分。没想到那一天希特勒一反常态,缩短了他的演讲时间,9点便提前结束,匆匆离开了啤酒馆。9点20分炸弹准时炸响,炸死了十几名党卫军要员,而希特勒却躲过了暗杀。

图注:希特勒在察看爆炸现场

对希特勒的暗杀并非每次都在他演说时发生,但他总是幸免于难。1941年秋,一支经“英国特别行动执行局”训练的由12人组成的波兰抵抗小组来到波兰南部一条铁路旁。据情报,希特勒的专列将准时从这里通过。

行动小组在专列到来前20分钟将炸药埋好。但不知什么原因,那天晚上希特勒的专列突然决定在原地做短暂停留,让另一火车先通过。结果,这列火车上几百名德军被炸死,希特勒又躲过一劫。

1943年4月,希特勒乘飞机去苏联前线视察。反希特勒阵营中的冯·特雷斯切科将军将两瓶藏有塑性炸弹的白兰地送上了飞机。炸弹是靠瓶上的酸性腐蚀液慢慢腐蚀炸弹引信保险引爆。

然而,在这次的飞行中,飞行员为避免恶劣的气象云层,提高了飞行高度,结果因高空气温低,导致酸蚀液冷冻凝固,炸弹未能引爆。希特勒再次脱险。

图注:暗杀希特勒的克劳斯·冯·施道芬堡少校(戴黑眼罩者)

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暗杀行动发生在1944年7月20日。这次行动被称为“伐尔克里-女神计划”。

这天早晨,反希特勒阵营中的37岁克劳斯·冯·施道芬堡少校奉命前往东普鲁士腊斯登堡的“狼穴”向希特勒汇报军情。

当时,他是德国反纳粹集团的领导人之一。他认为是刺杀希特勒的最好机会,他发誓:“一定要炸死那个疯子!”为此,他在皮包里装了一枚定时炸弹。进入会议室,见到希特勒后,冯·施道芬堡将皮包放在离希特勒只有6英尺的地方。

在离开爆炸只有5分钟时,冯·施道芬堡借故走出了会议室,可就这在时,勃兰特上校的脚碰到了皮包,他感到皮包放在那儿碍事,顺手将它拎起来放到一处桌子下面。

就是这一挪,希特勒又躲过了一死。几分钟后,炸弹爆炸了,当场炸死4人,希特勒只是受了点轻伤。

冯·施道芬堡确信希特勒已经被炸死。但参与这次阴谋的将领们,却犹豫起来,没有及时夺取军权并接管政府,失去了时机。

图注:暗杀希特勒的“七·二〇”行动失败后被处死的德国将军

希特勒虽然侥幸地躲过了一次次暗杀,但终究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1945年4月30日,走投无路的希特勒在他的柏林地下室和妻子爱娃双双自杀,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兵说

刺杀希特勒能否成功,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矛和盾的问题,如果只从矛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反过来也是,如只从盾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也是得不到答案的。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其实这就是辩证法了。


一盾的作用也就是说刺杀为什么不能成功?

首先我们可以这样说,希特勒其实是非常重视保镖和保护卫队的建设。我们大家都知道,希特勒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演讲,在演讲中也多次出现过自杀的行动,甚至最多的加起来共有42次之多,为什么都没有成功呢?那是因为希特勒的贴身保镖,以及他的整个保护卫队,那是相当强悍的,在当时的德国,那是把所有的精壮的人士都抽调过来,特别是在欧洲来说,那应该是绝对一流的了。


其次,整个保卫系统应该说是一套相互配合的系统,这一套系统在经过前几次刺杀以后得到了更好的锻炼,也就是说整个盾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了,整个盾牌体乐能够很好的针对矛的锋利程度,不断的进行调整,最终达到了刺不破的天罗地网。

第三就是与盾起配合作用的情报信息系统,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或者说情报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保护希特勒的盾的一部分。

二刺杀不能成功,只能说明茅还不够锋利。

首先我们要说,希特勒经历了42次刺杀之多,其中里面真正有刺杀的质量并不是很多,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矛并不够锋利,如果您只是想拍一些虾兵虾,将去吃杀二战德国的领袖希特勒,或者说是这样一个军头,你这是很难做到的。

其次,每一次刺杀的时机把握,人员配合,还有武器装备各个方面和他的保护的措施,和卫队的那个强大相比,还是差了很多,这样一把矛,要想吃破希特勒这个盾是很难做到的。


第三矛的功力还需要突出在偶然性和偷袭的作用,然而,每次希特勒的防护都是非常有准备的,这种偶然性和偷袭的作用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这样的情况,矛要想刺破盾,那也就没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啦,两次杀的次数再多,也只是让希特勒在笑话刺客的送死行为。

总之,刺杀希特勒需要毛的锋利而保护希特勒却需要盾的坚强,矛和盾是一对矛盾,谁更厉害,谁就能够战胜谁,这是辩证法的。

所以说,希特勒没有被刺杀而亡,是因为弟不够锋利,而反过来也可以说是希特勒的防护盾已经足够强大了。


元芳,你对此怎么看呢?


文心采露

历史上想要刺杀希特勒的人可以说是不在少数,而刺杀的理由相同,这些刺杀阴谋的背后隐藏的势力也各有不同。目前,已知的并且有确切记载的就有超过二十多起针对希特勒的刺杀。然而希特勒之所以幸免于难,可以说“运气”占了很大的比重。

1933年3月4日,德国共产党员卡尔·鲁特及其他成员策划在德意志(魏玛)共和国国民议会当天的晚上动手刺杀希特勒,然而由于被自己人出卖而被捕,刺杀行动失败。同年,党卫军在上萨尔兹堡山附近还逮捕了一名嫌疑人,据说他的行李中有一把上了趟的手枪。

1934年6月的时候,曾是德国自由军团成员的Josef Römer曾经制定了一套堪称完美的刺杀元首计划,然而在计划就要开始执行的时候,他被逮捕并送到了达豪集中营。

1935年,由出版商Helmuth Mylius领导的一个160人的团体,预谋渗透到党卫军内部以便实施刺杀元首的行动,在计划进行的时候盖世太保收到了风声,后将主要的策划者逮捕。同年五月盖世太保还破获了另一起针对希特勒的刺杀计划。

1936年12月,纳粹党在纽伦堡召开党会,犹太学生Helmut Hirsch在Otto Strasser的支持下试图混入纳粹党的集会中,对希特勒实施刺杀,但是这个学生在行动前就被盖世太保逮捕并招供了一切。

1937年11月26日,一个名叫约瑟夫·托马斯的德国人,刚从精神病诊所出院,在经过位于柏林的德国国会大厦的时候,带着一把上了膛的枪,声称要面见元首。最终在他正要接近希特勒办公室的时候被捕并交给了盖世太保。

1938年秋天,两名苏联特工AlexanderFoote和Bill Philips被斯大林派往德国策划并执行炸弹袭击希特勒的计划,然而这项计划最终因为1939年8月苏德两国签署的《友好条约》而被抛弃。

1940年的时候德国陆军元帅埃尔文·冯·维兹本与一伙高官共同策划刺杀希特勒,时间选在了巴黎胜利游行的当天,但是他们策划这一切时候,希特勒已经提前秘密到达巴黎,这一行程的改变最终使得计划落空。1941年的时候埃尔文又一次策划刺杀希特勒,成功劝说希特勒再次到访法国巴黎,原本一切顺利,但是希特勒在最后的几分钟取消了这次行程,因而刺杀计划再次落空。

其实在刺杀希特勒这件事情上,他在前期是出奇的好运气,到了后期能够成功避开多次暗杀也是因为警戒力度的提高以及可以制造的不确定性的行程,使得这些密谋者无法准确的得知希特勒的动向。尤其是在1939年之后,党卫军更是对能够接近希特勒的人一再的审核,能接触到他本人的人已经少之又少。这些无疑都增加了刺杀的难度。


国家人文历史

希特勒的名字已经成为20世纪中野蛮、残酷和种族仇恨的代名词,因而他生前屡遭刺杀,仅被德国史学家确认的刺杀事件就有42起。在行刺希特勒的人中,既有普通工匠也有高级军官,既有敌方特工也有他最亲密的伙伴。本书讲述的是这些行刺者们的行刺计划、行动,以及他们的失败,还有暴君希特勒屡遭刺杀却又总是奇迹般逃脱的经历。

  上帝派来的刺客


  刺杀希特勒,机会还是很多的。出席各种公开场合的活动是这一刺杀对象的例行公事,而在这些场合有大量的群众足以制造混乱局面,他可以乘机逃走。

  刺客之一,莫里斯·巴瓦德,1916年出生于瑞士。他的家庭是虔诚的中产阶级天主教徒家庭,他是家里7个孩子中的长子,接受的是正统学校教育。1935年春天,他在圣伊兰法国神学院进行了为期4年的学习。据当时的同学回忆,巴瓦德冷静、敏感、智力平平、倾向于神秘主义,有一个人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那就是马塞尔·格博海。格博海是个智力超群、极具性格魅力的人,同时是个幻想家。他们曾组建过一个名为“求知会”的学生组织,并在组织中激烈地讨论世界大事,包括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的问题。讨论的结果是阿道夫·希特勒是危害人类的最大祸害。两人在一个问题上意见是统一,那就是除掉希特勒。

  1938年夏天,巴瓦德阅读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开始学习德语。他的计划是通过伪装成一个充满激情的纳粹党员来接近希特勒。就在那年下半年,他把这一计划变成了现实。

  他先搭火车去了瑞士的巴塞尔,在那里买了一把6.35毫米口径的手枪和一些子弹,然后到达柏林,勘查政府所在区域,并在树丛中练习枪法。偶然间,他遇见一位老警察,得到这样的提醒(完全是无意的):虽然根本不可能和希特勒面对面接触,但能靠近希特勒的最好机会是11月8日和9日在慕尼黑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啤酒馆政变纪念活动。

  巴瓦德的计划正在一步步进行着。lO月30日,他来到了慕尼黑,到能俯看队伍行进的一个临时看台上找了个合适的座位。几经周折,假装成一名瑞士记者最终获得了一张免费入场券。庆典开始前最后几天,他按照队伍行进的路线往复来回,反复思量每一步计划。他准备选择一个有利位置,可以直接冲上街去近距离击毙希特勒,然后乘乱回到看台。


  11月9日上午,他早早来到看台,在前排找了一个座位。即便他穿着外套,他还是感受到那装满子弹的手枪传递过来的阵阵寒意。几个小时后,游行就要开始了。

  游行是为了纪念1923年的啤酒馆政变。希特勒前一晚在贝格布劳凯勒啤酒馆对老兵的演讲正式拉开了庆祝活动的序幕。啤酒馆政变正是发生在此地。第二天中午刚过,队伍就沿着原来的行进路线开始游行。沾着1923年政变中牺牲者鲜血、象征“血的代价”的纳粹卐字旗后紧跟着两排纳粹党元老级领袖,其中包括希特勒本人,他们10个人一排,并肩行走。他们后面是不计其数穿着制服的游行者沿着预定路线缓慢前行,从贝格布劳凯勒啤酒馆一直到陆军元帅府,当年啤酒馆政变被血腥镇压的地方。

  基于以前的经验,聚集在这儿看热闹的人们十分清楚队伍行进的路线和祭拜过程。所以沿线几个重要位置上聚集的人特别多。巴瓦德选择的位置相当好。他站在圣灵教堂不远处,这是行进路线的一个关键位置。他看到前排队伍正慢慢靠近,看到了希特勒,开始从口袋里掏出武器,准备开枪。但是周围的群众越来越兴奋,他们都举起了右臂,一时间挡住了目标。他试着寻找时机,但保镖紧紧围在希特勒的两边,因此巴瓦德不能近距离开枪。四周的人群,纳粹冲锋队护卫,还有不断移动的行进队伍,使他找不到机会开枪。他曾一度想要冲进游行队伍,但他害怕还没离开看台之前就被中途拦截。他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队伍继续穿过讲坛转弯走到玛丽恩广场。机会就这样稍纵即逝了。如同历史一样,希特勒背对着巴瓦德慢慢转过身去了。

  虽然此次行动失败了,但巴瓦德还在继续寻找机会。当天下午,他回到了饭店,亲手伪造了一封法国前总理写给希特勒的介绍信。第二天早上,他带着这封信,揣着一把上膛的手枪,又一次出发前往贝希特斯加登。他于黄昏时分到达,在萨尔茨堡山的山脚下被最外面的哨兵拦下盘问。他不慌不忙地拿出信,声称要亲自交给元首。门卫告诉他,他是不准入内的,希特勒也不在住所。巴瓦德当天晚上又回到了慕尼黑。


  第二天,他又尝试了一次,这次他用打字机伪造了一封法国民族领袖皮埃尔·泰坦热的信。11月12日的早晨,他带着信来到纳粹党在慕尼黑的总部,并再次要求与希特勒见面。楼里的一位纳粹官员告诉他,想要谒见希特勒根本不可能,他建议将信交由他转交给希特勒或是通过邮局寄出。

  这时,巴瓦德逐渐绝望了。他的钱快要花光了,然而却一直未能接触到希特勒。就在当天下午,他登上了去比绍夫斯维森的火车。比绍夫斯维森靠近贝希特斯加登,他准备到达比绍夫斯维森后步行十几公里去希特勒的住所。然而,等他到达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知道当晚他肯定去不了。巴瓦德觉得,种种境遇都逼迫他放弃这一“神圣”使命。回家途中,因为没钱买票,他被移交给铁路警察,然后又被交给了当地的盖世太保。他的枪引起了怀疑,于是警察对巴瓦德进行了深入盘问,很快发现了他的真实意图。1939年2月,他被送往柏林,正式以蓄意刺杀国家元首被起诉。

  孤独的投弹手

  埃尔塞尔在思想上并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但是他坚决拒绝与纳粹政权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每当广播中传来希特勒的演讲时,埃尔塞尔就会静静地离开那里。

  很难断定埃尔塞尔是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叛逆者变为一个刺客的。他对希特勒深恶痛绝,怀有仇恨。后来他声称自己在1938年的秋天就做出决定,要刺杀希特勒。当时,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的战争即将爆发,但是因为慕尼黑会议,战争暂时避免了。埃尔塞尔与其他许多人一样,深信慕尼黑会议不能结束德国的侵略意图。他相信战争以及战争带来的苦难即将到来。

  1938年秋天,埃尔塞尔开始策划刺杀计划。那年11月,他决定要在贝格布劳凯勒啤酒馆里安放一枚足以炸死希特勒和纳粹核心成员的炸弹,他计划用12个月收集所必需的材料,然后自己设计制造一枚炸弹。

  埃尔塞尔首先从他老板的一个军械制造商那里偷来了一根引信和一些炸药。然后他又在附近采石场里另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那儿,他能相对容易弄到炸药和雷管。他测量了贝格布劳凯勒啤酒馆,画了啤酒馆大厅的详细草图,还为自己的炸弹物色了一个理想安放地点:讲台和讲桌后面的一根粗大石柱。

  1939年8月初,埃尔塞尔来到了慕尼黑。他的行动方式简单得令人吃惊。他每晚9点左右来到贝格布劳凯勒啤酒馆用餐。大约一小时之后,悄悄溜到试图爆炸的那个楼台上,躲到一个贮藏室里,直到啤酒馆关门,大门上锁为止。此后他便借助手电筒微弱的光亮安心地开始工作,直到第二天早上7时半左右。此时,啤酒馆的工作人员就来上班了,他便悄悄从后门溜出去。

  为了放置炸弹,他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用各种工具弄松砂土,撬开砖块。当然,还有将现场清理干净。整个工程进行得异常艰苦,非常缓慢。在如同山洞的大厅里,锤子敲击出的每一声声响都如同枪声发出回音。以防发现,他必须让每次敲击声与外部的响声同时发出,比如和路过的电车,卫生间里的自动冲水声等声音同步。埃尔塞尔晚上在啤酒馆进行准备工作,白天则继续在炸弹上、在精确的定时装置上做着最后阶段的实验。

  按照埃尔塞尔的计划,当炸弹爆炸的时刻,他会安然无恙地身处瑞士。因此,他制作了一个能提前设定好几天的自动计时器连接在导线上。11月2日晚上,经过两个月认真艰苦的工作,埃尔塞尔终于将炸弹安放进了石柱。又过了三个晚上,计时器也准备完毕,他把爆炸时间设定在11月8日晚上的9:20——刚好是希特勒演讲进行到一半的时间。

  由于要进攻法国,希特勒原本想要取消8日晚上在贝格布劳凯勒啤酒馆的演说。然而这不太现实,因为啤酒馆政变纪念活动是纳粹活动日程中的高潮之一。希特勒坚持一定要在当晚赶回柏林参与战事。可他专机的飞行员担心大雾会影响回程的飞行,于是希特勒决定改乘火车返回,因此只得缩短这一传统活动中的各项议程。所以该演讲将提前到晚上8时开始。

  在贝格布劳凯勒啤酒馆的大厅内,军乐高奏,气氛热烈。希特勒登上石柱前的讲台,石柱里埃尔塞尔制作的炸弹计时器正悄无声息地走着。希特勒停顿了一会,环视了屋子一圈,低头看了一眼笔记,深吸了一口气。他开场语调柔和,表达时断时续,当他谈到自己的使命时,突然激动起来,用恶毒的、极其挖苦的言语攻击他的新敌人——英国人。希特勒的演说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快要结束时,希特勒充分发挥了他的表演天赋,眼睛向上仰视,作出夸张的手势,一会儿拳头紧握,一会儿猛抓胸膛。在一片喧闹的掌声与欢呼声中,希特勒结束了当晚的活动,在纳粹高层的陪同下迅速赶往火车站。时间是晚上9:07。

  几分钟后,人们开始收拾东西,相互告别准备离开。原先有3000多人的大厅,现在只剩下大约100来号人,这些人大多是演奏音乐的人和清理杯子的酒吧服务生。9:20,埃尔塞尔的炸弹爆炸了。

  爆炸达到了预期效果,把大厅中央放置炸弹的石柱炸得粉碎,炸塌了楼台和大厅的屋顶,石柱附近的桌椅成了木头碎片,演讲台和演讲桌成为一堆粉末。

  炸弹爆炸的同时,希特勒已踏上了返回柏林的火车。当火车停靠在纽伦堡时,他才得知爆炸的消息。起初希特勒以为这只是个玩笑。但当他看到所有人都表情严肃时,他脸色变得苍白。

  与炸弹真正想要袭击的对象一样,炸弹爆炸时埃尔塞尔也远在爆炸现场之外,可不久后,他还是被逮捕了。

晓木曰兮

【共享军事知识,关注扶斩军事】

中国也曾参与刺杀希特勒,希特勒一生经历过42次暗杀,策划这些暗杀行动的,有德国国内反纳粹势力,也有英、美、苏以及波兰等国参与其中,令人意外的是,中国政府竟然也与其中的一次刺杀事件有牵连。

与上述国家都与德国交战不同,二战期间中德两国从来没有正面对抗过,那么中国为何也来趟浑水,其实当时,中德两国关系一度还相当不错,蒋介石对日耳曼民族一向非常推崇。

后来中国成为德国武器出口的重要市场,中德关系不断升温,两国领导人也开始书信往来,1935年底,蒋介石给希特勒写了封亲笔信,表达对希特勒景仰之意,希特勒也回信示好,他认为两国的密切友谊“必给予吾两民族以莫大福利”,最后希特勒还向蒋赠送荣誉宝刀一柄。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蒋介石先是约见德国驻中大使,希望德国能居中调停。大使表示,德国对此无能为力。不久,德国军政部长戈林下令禁止交运中国的战争物资,在华德国顾问也被迫返国。



图为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0年,驻德国使馆武官齐焌被派往德国,以“经济专员”的名义开展活动,本是想与德国军事、经济各界保持联系,以期他们继续支持中国抗战,却不意卷入了一场刺杀希特勒的行动。

齐焌约见德国前经济部长时被告知,他们准备于1941年策动反对希特勒的行动,由于欧洲国家不支持,所以他们很希望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最好能资助他们的刺杀行动。

齐焌没有冒然答应此事,而是告知蒋介石并继续探听德国内部反对希特勒的主要人物,珍珠港事件后,权衡利弊的蒋介石最终作出决断,派齐焌到瑞士协助发动德国军队反对希特勒,同时将有关计划报告给了美国总统罗斯福。

同年宋子文奉命向齐焌秘密汇了一笔钱,并在电报中嘱咐:“兹汇美金3万元计合瑞士法郎12万9千元,收到后,希秘密设法交德国军火商,最好取出钞票,分次交给,以免外间注意。”



克兰等人收到资助后,联合其他反纳粹人员设计了数次暗杀希特勒的计划,最出名的就是1944年7月20日的“狼窝事件”,该次行动中,放在会议桌边上的定时炸弹却因临时被不知情的人挪动了位置,希特勒仅受了点轻伤。


军史解码

历史上刺杀希特勒的计划,有史可查的是40次,其中14次是在1934年之前。从1930年到1933年的3年间,就有10次暗杀希特勒的计划。

从1934年开始,到1944年7月20日止,有26次暗暗杀希特勒的计划或行动。这些计划的策划者中,有的是个人,有的是小团体:有的是犹太人,有的是德国军人,有的是德国以外如捷克、波兰、法国的抵抗组织,还有的是英美情报机构。

1934年到1937年之间的暗杀计划,共有7次,其中6次在柏林,1次在纽伦堡。

1938年的两次刺杀计划,一次安排在柏林,另一次在慕尼黑。在柏林的那一次,被称为“奥斯特阴谋”,由德国国防军中校汉斯·奥斯特主持,获得了英国情报机构的支持。行动的目的是推翻希特勒和纳粹党的统治,让被放逐的德皇威廉二世复位。但因为张伯伦看到希特勒在德国人心中有了很高的威望,担心这样的行动反而会适得其反,紧急叫停了计划。在慕尼黑的那一次是一个工人计划的,他精心制作了炸药,提前将其埋在希特勒发表演讲的啤酒馆里并设好了时间。但由于希特勒提前离开,刺杀目标未能达成。

后来在华沙,在巴黎、乌克兰、斯摩棱斯克、柏林、希特勒的狼堡和鹰巢,都是计划中的刺杀希特勒的地点。单是施陶芬贝格,就计划了两次,一次在柏林,一次即后来众所周知的7月20日在狼堡。

刺杀方式包括施放毒气,使用毒药,近距离开枪射击,在他视察或发表演讲时引爆炸弹,或者炸毁他乘坐的专列、飞机。但这么多次刺杀行动均不成功,都被希特勒阴差阳错地逃掉了,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希特勒的运气太好了,他那时还命不该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