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爆发吗?

RostGroot


如果没有希特勒,那么二战也一样会爆发;毕竟没了希特勒,还会有东特勒、南特勒和北特勒。只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仍然存在,只要经济大萧条依然会出现,那么德国是一定会走上战争之路的。只不过与有希特勒的那个二战不同的是,没有希特勒的这个二战的战争进程,有可能会和我们想的有些不太一样(毕竟希特勒是个极端民族主义者,而且他的政策一向是反俄,换作其他人则未必会将“生存空间”放在东欧)。


首先来谈谈凡华体系的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其实是确立了英美法这三个资本主义老牌强国确立和维护了自己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最上层地位;这也就是说,这个体系是专门用来打压那些可以挑战老牌资本主义强国上层地位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比如德国)。因此。处在这个世界体系框架内的德日等国的发展也就随之受到了这一体系的严重阻碍。所以,为了打破这个阻碍其发展的世界体系,并重新建立一个对德日等国有利的新世界体系,德日就必须通过战争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不过,由于此时的德国经济还处在经济恢复期,而且还收到了不少来自英美等国的援助(当然是有条件援助),因此德国和英美法等国家之间的矛盾还并不明显(当然这跟当时德国国力和军事力量虚弱也有着很大关系),双方之间的关系也较为缓和。虽然凡华体系这个战争的导火索一直存在,但由于局势还尚且乐观,因此并未有人去点燃。而接下来爆发的经济大萧条则直接点燃了凡华体系这个战争导火索。经济大萧条的爆发,直接使整个资本主义国家都陷入了巨大的危机,而英法等国为了缓解这场危机,一方面加紧了对殖民地的剥削,另一方面则加紧了对德国战争赔款的追要。这直接导致本来就因为经济危机而元气大伤的德国再一次受到重创,通货膨胀现象在德国异常严重(当时甚至发行了一亿马克面额的纸币),许多人前一天的全部积蓄还可以买一辆小汽车,而现在连树皮都买不起了。这直接导致德国国内的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高涨,民众从对英法的仇恨转移到了魏玛政府的身上,认为是现有政府的不作为导致了德国的没落,之后又转移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怀疑,随之而来的则是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德国的兴起;这直接导致德国当时的统治阶级,即容克贵族和大资本家必须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势力结盟以继续保证自己在德国的统治地位,最后他们选择了法西斯势力,即纳粹党进行结盟(毕竟这群人再傻也不会傻到跟一个反自己的结盟)。


而在纳粹独揽大权后,便开始缓解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混乱;但是这种缓解只是假象,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总有一天会露出真面目的。但是德国既没有英法遍布世界的殖民地,也没有美国那么雄厚的底子,而和平发展还受到了凡华体系以及《凡尔赛条约》的巨大阻碍。因此为了进一步缓解经济危机并摧毁凡华体系,德国才点燃了这个埋藏已久的“战争导火索”。正所谓时事造“英雄”,在德国国内法西斯浪潮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希特勒及其纳粹党能够一枝独秀也是起源于当时大环境的影响,即经济危机造成法西斯浪潮流行的影响。在凡华体系和经济大萧条的双重影响之下,即使没有纳粹党,照样会有其他法西斯政党上台并发动战争(当时德国共产党上台的可能性为0);这正如我们开头所提到的一样:“没有希特勒,也一样会有东特勒、南特勒和北特勒。没有纳粹党、也一样会有纯粹党、精粹党和翡翠党。”


二战吐槽君


我认为依然会的。首先,受一战战败影响,处于低谷期的德国充斥着许多对现状不满的人,并分布在各个阶层。那这一战战败的影响有多大呢?德国海军和陆军废了。海外殖民地基本没有了。就连德国本土都被割出去一部分,由于但泽走廊被割让,德国还出现了东西版图不能互连。另外还有一笔足要让德国几代人才可以还清还的赔款(2010年德国才还清)。至于尊严和地位就不要奢想了。这些对于德国人是一个难以忍受的耻辱。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希特勒德国照样也会有另外一个人发起二战,无非是时间的问题。而29年经济大危机后德国那些本就愤怒的民众更是群起激昂。希特勒只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现状。我们需要知道一件事,一个人的思想不会凭空产生的,肯定有他生长的土壤。而一片较为广袤的土壤,又怎么会只会长出希特勒这一个?所以当时不干现状的德国人迟早会再次挑战国际秩序。正如1919年法国著名元帅福煦所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而当时的希特勒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接着我们再看看世界大战这次词吧。二战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属于很典型的世界大战。那么世界大战肯定不会只局限于欧洲。而二战的战场范围不包含欧洲、北非、中东、东南亚、东亚、和四大洋。在当年轴心国的主要成员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日本和意大利虽然不是一战战败国(而且他们均在一战的条约中各获其利)。但是他们对周边的扩张野心却很大。而二战的主战场除了欧洲就是亚太地区了。无非就是没有希特勒或许二战的时间会延迟,而且世界大战的范围可能会比较有限。

还有受一战影响,当时主导世界秩序的英法两国实力均受到不小的创伤。面对不稳定的局势和一些后期和重新崛起的大国在各种领域上的挑战他们表现的越来越无力。一些后起大国看到这种局面难免没有打算挑战世界格局。甚至在二战前美国还曾制定过挑战世界格局的一项大的战争计划。也就是通过武力向英国、日本、墨西哥、中国等国开战,当然这个计划最终被罗斯福给否决了。总之当鲜有世界秩序主导者无法再有利维持世界秩序的时候,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也就在所难免。在这里得提红警中的一个有趣背景,爱因斯坦制作时光机,穿越回去,杀死了希特勒。回来后却发现斯大林发起了二战。

所以虽然就后世的角度看,希特勒是二战的重要发起者,但这只是表象的一部分而已。


黎塞留的野望


假如……假如没有希特勒,德国依然会发动战争,二战爆发不可避免。但结果和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德国发动战争是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和民众基础,如果把二战爆发的所有原因都简单地归咎于一个或几个独裁者未免过于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是孤立存在的事件,它是一战历史的延续,是欧洲列强相互之间的长期利益争夺的必然结果。德国是一个快速崛起的后起之秀,在欧洲的历史上是属于后来居上者。德国发动二战后被千夫所指,其原因就在于它是在全球讨厌战争的大形势下发动了侵略,还有最重要一点是它把种族灭绝融入了军事之中。

没有希特勒的德国,仍然会发动战争,依旧会被人诟病。但也许可能会因没有种族灭绝的政策而被人迅速接受。无论怎样,战争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这源于德国一战后复杂国内外形势及人民压抑许久的情绪的大爆发。

德国在一战战败后所选择的共和制,并不是德国民众民主意识的提高,而是一种帝制崩溃后对欧洲强国政体的机械效仿。作为胜利的同盟国,它们没有给德国恢复生机和滋生民主的任何机会。他们的目的就是从德国身上榨取最大利益,防止德国的崛起。因此德国的海外领地被英法日澳肢解。

《凡尔赛和约》是德国再次爆发的直接动力源。根据和约,德国的军事发展几乎被完全限制,进攻性武器一律不许生产。莱茵河西岸地区还要被协约国驻军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大范围内作为军事缓冲区。除了在军事上难以翻身外,战胜国还紧紧的掐住了德国的经济命脉。和约使德国损失大量的领土、人口和资源,而且德国还要向战胜国支付一千多亿金马克的赔款,德国与德国人民已经被逼上了绝境。

在这样的战后条约框架下,德国没有催生出真正的民主与和平,但却将要压榨出欧洲新一轮的战争和灾难。因为战胜国的这种极端的压榨只能使德国埋下复仇的种子。遗憾的是作为趾高气扬的战胜国根本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而是加大对德国制裁的声音甚嚣尘上。当时还在担任议员的丘吉尔却意识到:过重赔款压力会衍生仇外情绪,将来可能会破坏《凡尔赛和约》的力量。

看看德国当时的困境,1923年,一美元可兑换4万亿马克,1000亿马克才能购买买一个面包要花克,3000亿马克仅能购买一升牛奶。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德国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失业人数达600多万,七八口人的家庭只靠一个养活。因此,纳粹主义的诞生地不是慕尼黑,而是凡尔赛。

在德国这样的困境下,政府的无力再加上国际的压力,倒逼着德国铁腕强人和新的政府的出现。此时的德国政治领袖,谁能把德国人民从危机中解救出来,谁就会成为民众拥戴的领导人。即使此时没有希特勒的出现,其它的政治强人也会出现,万事俱备,只欠强人。1930年9月,德国共有640万选民把选票投给了纳粹党及其希特勒。西方战后框架下的先天不足的德国式民主,最终造就了纳粹党,不得不说这也是对战胜国遏制德国政策的一种讽刺。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民众重获“新生”。最显著的就是生活得到改善,解决了民众的温饱,就业率达到了100%。德国人此刻的理想就是要时刻准备为元首、人民和祖国奉献。积极响应元首的号召,建设美好德国。德国人民用那山呼海啸般的激情彻底宣泄着心中的不满和压抑,那是一种感激、信任与爱戴,那是一种由衰败转向强盛、由屈辱转向骄傲的群体宣言。在这种情形下,希特勒的决定就是德国的方向。

德国一战后这种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战胜国无情的压榨及凡尔赛和约的条条框框,使得德国这辆战车迟早得爆发,这种历史背景会孕育出无数个希特勒式的人物。即使没有希特勒,那必然还会有别的什么特勒。所以,没有希特勒,二战同样会爆发。


野史也是史


如果评选20世纪最著名的政治人物,希特勒不出其右,甚至三观不成熟的年轻人将其当为“偶像”。这虽然政治不正确,但是可以反映出希特勒机具煽动性和人格魅力。

笔者认为,即使没有希特勒,德国也会发动二战:

民主演变成民粹时一切皆有可能

在轴心国的政权中,只有德国的纳粹党是通过民主选举上台的。1932年11月德国大选,纳粹党得票33%,到了1933年3月,纳粹党得票率44%。希特勒在1932年4月总统选举中,以36.8%的得票率屈居第二,第一名的兴登堡得票率53%。在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后,在全民表决中,获得了90%的支持率就任国家元首。

这会给我们颠覆性的认知,希特勒即使再位高权重,也要倾听民意的声音。从这点可以看出,当民主演变成民粹时,即使没有希特勒,其他当选领导人也可能被民意挟持而发动二战。

路径依赖

德国纳粹党在1919年成立,1921年希特勒成为纳粹党的领袖。正如一个刚创业的公司,一个籍籍无名的纳粹党登上权力的宝座,离不开纳粹党吹嘘的梦想和情怀。

纳粹党利用当时德国军民在一战中签订不平等的《凡尔赛条约》怨气和l欧洲大陆的反犹歧视,随着广播电台的普及,纳粹的主张很快地聚齐了人心。正所谓谎言说了一万遍就成了真理,况且纳粹党提出的主张在1939年还实现了,这让德国民众更加支持纳粹向外扩张路线。


在希特勒执政的前六年里,德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就是在此期间修建的;受大萧条影响的700万失业的德国人就业;让教育和文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公然撕毁《凡尔赛条约》,1935年收复萨尔区,1938年收复法国控制的莱茵河,得到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在尝到这些甜头后,德国人民已经形成了对纳粹路线的路径依赖。一战结束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严重制约了德国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德国人民热切希望有铁腕,强硬的领导人带领国家前进。撕毁《凡尔赛条约》容易,但是摧毁一战后的秩序确实困难。

德国在被整个欧洲大陆孤立,与英美法缺乏政治互信,中间也没有双方值得信任的国家斡旋,德国走中间路线已经行不通是当时人民的共识。德国陷入了纳粹鼓吹的只有发动战争才能维持经济发展和获取绝对安全感的思想漩涡,而这个对外扩张路线不一定需要希特勒来执行。

高福利造成的财政赤字

在1939年二战爆发前,从表面上看,德国已经脱离大萧条阴霾,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当时德国却有一个隐患:德国的高福利社会入不敷出。


1939年德国民间的财政开支是160亿马克,军费开支是200多亿马克,而财政收入只有170亿马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190亿的亏空去哪填补呢?

当时德国的税负非常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6000马克,相当于普通的工人几乎不用缴纳所得税。个人的所得税动不了,只能拿企业的所得税开刀了。二战时期德国的企业税从20%提高到40%。除此之外,发行国债,花未来钱;接着劝富人捐款;增加奢侈品,烟,酒税率。

这些办法都用尽了,还是远远不够。到了1937年年底,纳粹德国的经济部长亚尔马·沙赫特辞职,原因在于纳粹高层戈林嫌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过于缓慢。从1938年4月开始,纳粹开始盯上犹太人的财产,连哄带骗,最后直接硬抢,把犹太人最后一颗金牙拔掉后推进毒气室。

这些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一部分用来支付纳粹军费,一部分用来高福利社会的支出。直至犹太人的财产被榨干之后,二战德国民众的胃口已经被纳粹喂得越来越大,为了维持统治稳定,只能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


在历史长河中,虽然个人能起到影响作用,但是总体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二战时期德意志民族的虚荣已经无法用确定性的东西能够满足,陷入了昔日荣光无法自拔,而希特勒只是充当了一个投食者。


梓蕤


★战争的爆发有深刻的背景,是不以个别人的意志所转移的!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照样会爆发!迄今,人类历史上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一战,是欧洲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产物,在19世纪末20年代初,法德、俄奥和英德之间的“三对矛盾”已十分尖锐,无法调和。先是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罗斯和法国的三国同盟,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随着英德矛盾的发展,英国调整同法国、俄罗斯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署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形成,最终引发一战。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爆发。一战之后,帝国主义时代的老矛盾都未解决,新矛盾却又产生并日益尖锐,如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等。期间,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因1929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盘而爆发。西方国家大萧条所带来的动乱,使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虽然,1920年时成立了“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的国际联盟,但由于该国际机构受英法两国的操纵,只是帮助大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巩固了战后世界体系,缺乏对侵略行为的有力制裁,无力阻止法西斯势力的扩张。比如纳粹党迅速膨胀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第一大党,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后建立起集权统治的法西斯体制,并且加紧扩军备战。到1933年11月,法西斯运动遍及23个国家,半年后增至30个国家。希特勒坐大,法西斯倡狂,日本侵华、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慕尼黑阴谋等,将人类一步一步推向二战的深渊!以史为鉴,“希特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绥靖主义作崇!!!


胜算老兵


有没有希特勒二战一样会爆发,希特勒的出现只是相对来说将二战提前了,二战的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一起的结果,二战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一战德国战败,德意志帝国被瓜分,奥匈帝国解体,英法两国被打成二等残废。




获利最大的就是美国和日本,作为胜利的一方,协约国集团制订了残酷的打压德国的政策,德国海军被撤销,只保留极少量的陆军,在赔偿问题上,德国要被迫付出316亿8000万美元的天价赔偿,这对当时的德国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但是,此时的德国对付英法尚可,如果面临新加入的200万美国军队,德国人实在没有实力再做最后一搏了,虽然在巴黎和会上签署了《巴黎合约》,但是德国人在内心中反抗情绪非常强烈,认为这是对德国的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随着后期两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德国经济趋于崩溃。


希特勒趁此机会上台,德国民族主义情绪激涨,在希特勒纳粹党的煽动下,德国民族主义全面爆发,全面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开始整军备战,要那些那些压迫者血债血偿,夺回德意志帝国往日的荣光。


最终1939年9月德国、斯洛伐克和苏联从东西两线闪击波兰,二战爆发,二战的爆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平等的战后秩序引起的,即使没有出现希特勒,当压迫达到一个临界点时,还是会点燃这个导火线,而希特勒只是一个助燃剂。


大飞哥爱历史


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真的不见得能爆发。



(正在演说的希特勒)


我一直相信人是可以改变历史的,当一个人所处的位置月关键,他越有改变历史的能力。

比如,汉武帝北伐匈奴,做出了前人所不能做出的成绩,而这个决定充满了风险,非一般人所不能。那么,仅仅靠汉武帝就可以取胜吗,显然不是的,假如汉武帝不是恰巧遇见了卫子夫,而是遇到了别的姑娘,卫青和霍去病就得不到舞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卫青会一直给公主家养马,霍去病只会在民间长大成为普通人。

即便汉武帝对匈奴发动战争了,他们也只能作为小兵随将领出征,想要成长为将领,简直比登天还难,假如遇到匈奴人的伏击,军队全军覆没,他们在历史上连个波浪都没掀起来就消失了。

所以,卫青和霍去病能够成长为不世出的名将,汉武帝能够在前期对匈奴取得大胜,都和汉武帝恰巧遇见了卫子夫相联系。


(谁能想到卫子夫仅让是汉匈战争的关键人物)


事实也证明,能打的是卫子夫的弟弟和外甥,而不是随便哪个皇亲国戚都有成为名将的能力。到后来,汉武帝让李广利对外作战,就连西域的大宛国都差点没打下来。而且在回师的途中,由于对士兵们不好,很多人在路上死去了,不可谓不凄惨。这样的事情卫青做不出来。可见,皇亲国戚不是成为名将的必要充分条件,它只会让真正的名将提高上升的速度。

这也说明,一个人在历史进程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某一个位置换了别人,历史就会往别的方向发展了。

从以上结论不难看出,假如世间没有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很可能会有所不同。

希特勒的性格特点让战争不可避免:

1,希特勒是一名好战分子。

希特勒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好战,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迅速前往德国参军,并且在战争中获得了两枚铁十字勋章。



(希特勒只一战中的照片,你们能认出那个是他吗)

2,希特勒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和崇拜强者的性格

一战的同盟国是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本质上来说,希特勒作为奥地利人,应该在奥匈帝国当兵,而在战前,希特勒也受到了奥匈帝国的招兵诏书,可是他造假,导致体检不合格。等在奥匈帝国被淘汰后,他又跑到德国去当兵了。希特勒不愿意在自己的祖国当兵是因为他看不上战斗力低下的奥匈帝国军队,所以没有归属感。反而对北方的另一个德意志民族建立的国家德意志帝国情有独钟。所以,他希望加入德军作战。你看,即便是同为德意志民族国家,希特勒也会分成三六九等。


3,希特勒追求完美

他曾经说过,军服一定要帅气,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当兵。所以,希特勒做事喜欢追求完美。但是,过度追求完美让他变得偏执,容易走上极端。




这三种性格特点,让他不停致力于使用武力手段解决问题,而且有一种斩草除根的想法。于是,希特勒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改善经济,而是以改善经济为手段,凝聚德国人,为发动战争做准备。

一开始大多数人是不认可他的,他的权利来自于兴登堡的任命

在当时,德国虽然爆发了经济危机,但大多数人只是关注于自己的生活和晚上的面包还有没有,对于希特勒宣传的纳粹思想是不认可的。

所以,在第一次选举的时候希特勒并没有被选上,他之所以能当上总理,是因为兴登堡总统的特殊任命。



(兴登堡)

兴登堡利用自己的权利任命希特勒,其实是想通过他的能力给德国带来改变,只不过当时兴登堡有点托大了,他以为还在对德国政府有操控能力,希望能够制约希特勒的狂热想法。但他忽视了自己已经80多了,于是权利逐渐被希特勒窃取,最终让他成为德国的领导人,从而将德国带入了战争的深渊。而当希特勒大权独揽后,就开始以各种手段给老百姓洗脑,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结果,大多数人成为希特勒狂热的信徒,德国被拖入战争的深渊。



说实话,假如当初兴登堡还年轻10岁,希特勒只能作为副手老老实实改善德国经济,想要发动战争是不可能的。而如果,兴登堡不特殊任命希特勒,战争就更难来临。


游者走天下


即使没有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一定会爆发。二战的爆发是必然,但是希特勒的出现则是偶然。因此,如果没有了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能会提前或延迟,也可能没有真实历史中波及的范围那么大,但是,德国挑起战争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当战胜国英国、法国等国逼迫德国签订了著名的《凡尔赛条约》之后,曾担任协约国联军总司令、带领协约国陆军抵抗住德国军队、最终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法国功勋元帅福熙,对《凡尔赛条约》的评价是:“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

深入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极为了解的福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因为,《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实在是太过苛刻。通过《凡尔赛条约》,德国损失了12万平方公里,约占其本土13.5%的面积,失去了12.5%的人口和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德国的工业也因此损失惨重。

一战后德国失去的国土

同时,《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的日后的发展也进行了极为严苛的规定。德国的军队被要求只能有七个师,人数要控制在10万人以下,德国海军舰艇被自沉,空军被解散。可以说,曾经强大无比的德国军队在《凡尔赛条约》的规定下,已经没有了多少战斗力。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虽然战败,但在战场上,德国却始终处于以少敌多的局面,而且德国还屡屡取得胜利。因此,在德国民众看来,德国并不是被协约国击败的,而是被协约国利用国力生生拖垮的。

所以,德国人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本身就并不服气,而严苛到苛刻地步《凡尔赛条约》,更让德国民众极为不满。福熙正是看到了这个人口高达7000万的欧洲大国民众的情绪,才有了20年休战的说法。

凡尔赛条约

尤其当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英国和法国为了转嫁压力,更加紧了对于德国的搜刮和压榨,德国经济也因此陷入了极为困难的境地。国家和民族的屈辱加上生活的苦不堪言,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德国人对于英法等国的仇恨也愈发炽热。

而且,虽然经过了《凡尔赛条约》的削弱,但德国此时依然是毋庸置疑的欧洲大国,如果加上居住于奥地利和捷克等地的德国侨民,德国人高达8000万。如此数量的德国人,再加上德国占据世界一流的先进工业和科技,德国依然拥有挑战整个欧洲的实力。

狂热的德国

因此,心气儿本来就极高的德国民众,面对现实境遇愈发不满。而希特勒也正是看到了这种德国人的情绪,才最终煽动德国民众,获得支持,并最终成为德国的元首。

但是,即使没有了希特勒,也会有新的野心家和战争狂人冒出,德国民众的这种不满也不会有丝毫的减弱,德国人通过战争改变自身境遇的想法也不会有丝毫改变。因此,由德国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依然不可避免。

希特勒

区别在于,没有了希特勒的狂热和偏执,没有了希特勒的天才,德国战车也许不会走的那么深、那么远,德国对于欧洲地区的伤害也许也没有那么重。


鸢飞九天2018


如果没有希特勒,德国仍然会发动战争,却不会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两个概念。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希特勒就没有所谓“德意志第三帝国”,按照《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夏伊勒的评价,这个人有“恶魔般的性格、花岗岩般的意志、不可思议的本能、杰出的智力、无情的冷酷、以及对人和局势惊人的判断力”。



所以德国历史学家梅因克总结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在历史生活中,个人具有突出的和不可估计的力量。

首先明确一个定义,世界大战是指全世界主要强国和大多数国家参与或被卷入的战争,它与局部战争有着本质的区别。理性严谨的德国人不会疯狂到挑战全世界的地步,但希特勒的狂热和自信恰似一种传染病,它传染了当时大多数德国人,盲目地跟随他走向全面战争并坚信胜利。



甚至希特勒本人,也没有预料到他的扩张会演变成如此规模的二战,就如同成功吞并莱因兰、奥地利、捷克一样,他认为继续当吞并波兰时,英法一样不敢与德国开战,而我们知道,闪击波兰恰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后,遭受到《凡尔赛和约》规定中比较苛刻的惩罚,不仅失地丧权,民族自尊心很受打击,因此法军统帅福煦认为这是“20年休战”,希特勒也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这种民族情绪,从而顺利的攫取到德国统治权力。无论谁成为德国的领导人,为“顺应民意”去反攻倒算是一定的,战争或许不可避免,但未必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希特勒是个例外,如果没有这个战争狂人:



第一,德国或许适可而止成为中欧霸主,未必挑战欧洲秩序的底线。

德国对波兰提出领土要求后,战争的阴云密布,在此期间罗马教皇、美国总统罗斯福甚至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都进行了调停,以免欧洲陷入大战。在错踪复杂的欧洲地缘政治中,希特勒以德国经济即将崩盘和机会稍纵即逝的论点,固执地坚持已见毫不妥协。而大多数政治家在那样的情况下,会选择见好就收,毕竟德国版图已经达到了空前的地步,不一定冒险发动战争。



第二,德国军队的战法不会有本质提高,在战争初期不会取得辉煌的胜利。

普鲁士军官团专业而认真,但其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刻板;而希特勒并非科班出身,他有着富于幻想的思路和惊人的直觉,并且不受传统军事思想的束缚,在他的发现和极力支持下,德国军队才有了装甲集群突击和“闪击战”等跨越式军事革新,否则这个改变也许会到来,但来得没有这么快。

正是战法的质变,让纳粹德军在波兰、在西线以及在苏德战争初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国内军内的反对派也迷惘和顺从起来,从而极大刺激了希特勒的自信心和野心,进而得陇望蜀,一步步把德国拖进力所不及的大战深渊。正应了那句话,上帝若想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希特勒正是带领德国走向了疯狂。



第三,德国极有可能先与苏联开战,成为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马前卒和牺牲品。

英法美对苏联有着意识形态的本能仇恨,之所以在纳粹上台初期采取绥靖政策,就是希望祸水东引,利用德国来削弱斯大林的红色帝国。希特勒准确的拿捏了这一矛盾,趁乱壮大和重新武装了德国,他有一个最严重的战略误判,即西方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会与苏联站在一起,哪怕是二战的最后关头,他仍然寄希望与英美单独媾和。

换一个德国领导人,也许会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要么联苏对抗英美,要么拉着西方打垮苏联,而唯独希特勒左右开弓,再次让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这与其本人狂妄自大是非常有关系的。



上述任何一种可能性,都会因德国的“非希特勒时代”而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启动的车轮就会戞然而止,局步地区的冲突或有可能,断不会扯进如此众多的国家。实际上,德国内部试图除掉希特勒的“密谋集团”也是这么想的,由于德意志民族服从权力和遵守纪律的性格,不在肉体上消灭希特勒,这个国家的战略和政略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

而希特勒已经逐渐被权力和初期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做出了一系列自不量力的决策,二战终于不可避免。


度度狼gg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二战的爆发不可避免。一方面由于英法两国对德国压制的太狠了。德国就好像是一个火山一样。愤怒在一直酝酿。直到有一个人出现点燃这股愤怒的复仇之火。如果没有希特勒也会出现其他的领袖。退一万步说,即使德贵不会发起二战。那么美国或者苏联,其中一个国家肯定也会发起二战。因为当初一战的爆发就是因为英法两国垄断着世界上大部分的殖民地利益。其他新兴大国都没有发展空间。他们想要发展就必须打破英法的传统势力垄断,所以当初德国发起了一战,但没有成功。而二战德国的爆发又是一个拐点。相信德国即使没有发起战争。苏联和美国也会有一国发起战争。但我更偏向于苏联。斯大林的贪婪那可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而德国发起二战的勇气有没有美国的背后挑拨离间这都不好说。因为在二战期间美国一直都有在和德国做生意。在战争初期甚至美国还会向德国提供武器装备。之后武器装备方面少了一些。但是生活物品,军需用品还是在一直提供。只有在后期美国参战的时候。才断掉了给德国供应物资的渠道。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后期突然后勤补给都断裂的那么突然。而德国二战期间在欧洲掠夺的钱财基本上也都被美国赚去了。美国这一手可谓是一石三鸟。既挑起了德国的野心,又在德国身上赚足了利益。最后还利用掐断德军供给资源一举击溃德国的后勤系统。


相比起美国和苏联。德国更像是一个悲壮的斗士一样。本身身为欧洲强国。但无奈的是整个欧洲利益都已经被双方瓜分。而且发起了奋起反抗的一战也被打败。一战之后更是惨遭不幸。由于英法对德国的警惕。所以他们加大对德国的压迫。导致德国通货膨胀,经济崩溃。大量的德国人忍受饥寒交迫的困境。这也为二战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希特勒的出现就代表着德国对于压迫不满的宣泄。而希特勒也不是二战的发起者。严格意义上说二战的爆发这也在英法等预料之中。因为他们残酷贪婪的剥削会导致什么后果,他们也一清二楚。希特勒的出现只不过是加速了德国发起二战的一个导火索罢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