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入川時帶的是黃忠魏延,為什麼不是趙雲?

黃蜂二師兄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劉璋聽從張松的建議,派遣法正邀請劉備入川抵抗漢中張魯。此時,劉備帶上趙雲,的確是很合適的事。但劉備只帶黃忠、魏延,卻不帶趙雲,其中有許多的理由,比如荊州很重要、入川時劉備還沒有決定用武力直接佔據益州等等。但根本一點,還是因為趙雲當時的主要任務是為劉備看家護院。劉備去西川是為了工作需要,而不是拖家帶口去旅遊。劉備的家眷在荊州,趙雲咋能跟隨入川呢?

說荊州重要,的確重要。但趙雲隨諸葛亮、張飛入川后,關羽一人依然能夠鎮守荊州。也就是說,鎮守荊州不差趙雲一人。

劉備入川是有軍事任務的,不管是否真心抵抗張魯還是為以後圖謀益州做準備,帶上趙雲,都是可以的。

當時,關羽是蕩寇將軍、張飛是徵虜將軍、趙雲是牙門將軍。雖然牙門將軍比關羽、張飛的職級差一些,但也都是雜號將軍。關羽、張飛都是萬人敵,在江湖上都已經名聲遠揚,但趙雲也不含糊。演義把趙雲在長坂坡的表現,誇的像朵花一樣,的確有誇大的成分,但在那場慘烈的對戰中,趙雲的確表現很搶眼,趙雲也已經是天下聞名的英雄。

這時候劉備不帶趙雲一起玩,除了荊州重要,益州並不迫切需要之外,最大的可能就是趙雲要負責劉備家屬的安全。

演義給讀者的感覺是劉備並不在意其家眷,不僅有“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名言,而且還有長坂坡摔阿斗的好戲,但劉備對其家眷也不是絲毫不上心。讓趙雲負責這項工作,也說明了劉備的重視。

至於說劉備帶領黃忠、魏延入川,更具戰略眼光,那是劉備的事,與趙雲關係不大,也就不必多囉嗦了。

豹眼認為,還是出於趙雲工作的重點是負責劉備家眷安全考慮,才是劉備不帶趙雲入川的根本原因。


豹眼看歷史


劉備入川,開始陣營不大,趙雲沒去,諸葛亮、張飛也沒去。這是為什麼呢?一是,劉備入川,是受劉璋之邀去幫忙的,不是去進攻劉璋的,如果氣勢洶洶,劉璋會起疑心的,這應該是諸葛亮的迷敵之計。二是,佔領荊州,守住荊州更難,留下重要力量鎮守,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三是,諸葛亮也是作了應急預案的,龐統犧牲,諸葛亮出征,諸葛亮又不是武將,當然是張飛、趙雲為主將,趙雲是隨諸葛亮入川的,其實是滅劉璋的主力軍。



朵朵佬爺


根據《三國志》記載,劉備應劉璋邀請入川時帶了數萬軍馬,而隨行的有黃忠、魏延、霍峻等人。此時黃忠是代理裨將軍,魏延的職務沒有提及,只說到以部曲身份隨同入川。不過從奪取益州後,魏延因為戰功被升為牙門將軍看,他之前的職務肯定要比牙門將軍低。

而在劉備入川時,關羽是蕩寇將軍,張飛是徵虜將軍,趙雲是牙門將軍,三人都是雜號將軍,職務都高於黃忠和魏延。

劉備把自己手下職務最高的三個將領都留在荊州,而只到了相對職務低的人去益州,主要還是擔心自己不在荊州時荊州有變。

赤壁之戰以後,劉備趁機奪取了荊州南部四郡,加上後來從孫權手裡借來的南郡,荊州七郡已經大部落入他的手中。劉備在顛沛流離多年以後,總算有了一塊比較穩固的根據地。

當然,僅靠荊州一地要和曹操對抗是不可能的。所以劉備才會在張松、法正等人勸說下,接受劉璋的邀請,率軍入川,想找機會奪取益州。

不過劉備並非一開始就率軍奪取益州,他需要時間熟悉益州的情況,因此肯定會離開荊州比較長的時間。但是此時荊州危機重重,並不是安全無事:

曹操佔據了荊州的南陽郡、江夏郡、襄陽、樊城等地,對劉備的地盤虎視眈眈,劉備擔心曹操會趁自己不在趁虛而入。同時孫權雖然是劉備的盟友,不過兩人只是迫於曹操壓力才臨時組團,彼此間沒有太多的互信,劉備對他也不是全然放心。加上劉備奪取荊州不久,內部還未完全穩固,因此必須留下可信的人鎮守。

而劉備的手下中,關羽、張飛、趙雲都是跟隨多年的老人,讓他們留守荊州劉備最放心,自然成了最佳選擇。

另一方面劉備把趙雲等人留在荊州也是奪取益州的戰略需要。

和歷史上龐統死後劉備才從荊州抽調援軍不同,歷史上劉備從葭萌關起兵以後,就下令諸葛亮、張飛、趙雲從荊州出發,兵分兩路進攻益州。因此他很可能開始就準備好了兩路進攻的方案。

如果說在益州的部隊有劉備自己親自統帥,荊州這方面的部隊也需要能力、職務和資歷都足夠的人統帥才行。黃忠和魏延都是以驍勇出名,此時並沒有什麼統兵作戰的表現,劉備並不放心。而且他們職位太低,也不適合獨當一面統領大軍。

因此劉備把黃忠等人帶在身邊,這樣荊州軍出兵時,正好張飛帶一路,諸葛亮、趙雲帶一路,而關羽留守荊州。

所以劉備只帶黃忠、魏延入川,把趙雲他們都留在了荊州。


不沉的經遠


主要是麻痺劉璋,如果劉備帶趙雲率領大軍進川,恐怕劉璋有所警覺?趙雲在曹操的幾十萬大軍中殺個好幾個來回(為了救劉備的兒子劉禪),幾十萬大軍中如入無人之境,在三國幾百名武將中恐怕是找不出幾個人?趙雲是威名遠楊!還有一點就是劉備剛拿下荊襄九郡,曹操雖然在赤壁之戰大敗,但是原氣未傷。應然對荊州虎視眈眈,東吳的大軍也是等待時機,是蠢蠢欲動?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等鎮守荊襄九郡,是曹操、孫權都不敢輕舉妄動。

劉備率黃忠、魏延等大將領兵進川,黃忠雖然年齡略大,但是武功和關羽打了幾十回合都難分輸贏,可見黃忠老將軍的武功在整個三國的幾百名將軍中,也是前十名的。魏延在後來獨自一人率領大軍鎮守漢中,曹操不敢來犯!可見魏延也是個文武雙全的帥才。所以說劉備帶黃忠、魏延率領大軍進川,實力也是非常大的,但是非常的低調。





隱者康司馬


您好,作為一名三國迷,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熟悉三國曆史的朋友都知道,劉備入川所帶的人,幾乎都是集團的新人,屬於半路加入的,包括黃忠、魏延以及龐統。而諸葛亮、關羽、張飛和趙雲這樣的骨幹元老,都被留在了荊州。

按理說,老部下能力更強,也更忠誠,劉備應該帶這些人才對呀?恰恰相反,正應如此劉備才需要這些人留守荊州,這是很有遠見的決定。

為什麼呢?

其一:荊州的地位非常重要,劉備此時還立足未穩

在諸葛亮隆中的規劃中,荊州和益州的地位同等重要。

益州的作用,主要是為劉備提供穩定的後方和錢糧支援,因為西川地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沃野千里,是天府之國

而荊州的作用,是進攻的橋頭堡,是統一天下的關鍵。荊州地處交通要道,距離曹魏都城很近,能夠對曹魏構成直接的威脅。

在諸葛亮原本的計劃中,荊州才是核心,益州只是輔助。後來失掉荊州,諸葛亮不得不從蜀地出發,道路艱險,糧草難運,伐魏多次無功而返。可見,利於防守的西川,並不適合進攻。

荊州的地位毋庸置疑。而劉備此時剛剛“借到”荊州,立足未穩,周圍的魏國和吳國都虎視眈眈,更不能有絲毫大意。

所以,劉備必須派自己非常信任,又絕對忠誠的人,鎮守荊州像黃忠、魏延和龐統這樣的新人,是不可能得到信任的,而且必須帶到自己的身邊,才能放心。

更何況,西川也不是唾手可得的,萬一進攻不利,劉備需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其二:需要迷惑劉璋,隱藏野心

劉備入川,是接受了劉璋的邀請,為了幫助劉璋對抗張魯和曹操。

至少在名義上,劉備是友軍,而不是敵軍。

倘若帶自己的老部下,難免會令劉璋起疑心。劉備需要隱藏自己打算奪取西川的野心。

諸葛亮和關張趙等人,早已名聲在外,而黃忠、魏延,此時還沒有什麼名氣。帶上這些人,能夠令西川方面放鬆警惕。

其三:劉備要平衡用人,同時建立自己的威信

黃忠、魏延和龐統都是新加入的,此時並沒有對劉備死心塌地誠服。

劉備必須更加關照這些“新員工”,給他們立功表現的機會,以此收買人心。如果一味重用“老員工”,就容易造成集團內部的矛盾和不平衡。

同時,“老員工”的功勞過大,地位過高,就會對劉備這個“老闆”產生威脅。任何領導都不喜歡功高震主。

當然,劉備也需要建立自己的威信。

在此之前,劉備極度依賴諸葛亮和關羽等人,自己卻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這次帶兵入川,就是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從長遠來看,這對於鞏固劉備領導人的地位,是非常有幫助的。

以上就是我對劉備入川帶“新人”,不帶“老人”的幾點分析。希望對您有幫助!


造作的楚狂人


建安十六年,劉備應劉璋邀請,帶步卒數萬入川,協助劉璋進攻漢中張魯。這次入川是劉備與諸葛亮實施《隆中對》戰略的必然舉措,劉備當然非常重視。但劉備帶領入川的將領卻出乎意料,第一謀士諸葛亮留在荊州,第二謀士龐統隨行,起兵老班底猛將關羽、張飛、趙雲一個沒帶,帶了黃忠、卓膺等新附降將入川,魏延當時職位不高,也隨劉備入川。劉備圖川這麼大的事,不管是打張魯還是打劉璋,都應該帶精銳去,為什麼把諸葛亮和關、張、趙雲留在荊州,而只帶龐統、黃忠呢?

這是因為荊州比前途未卜的益州更重要!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一、荊州作為根據地必須大力經營和鞏固

赤壁之戰後,荊州共有九郡,分別是:襄陽、南陽、南郡、南鄉、江夏、零陵、長沙、武陵、桂陽。其中劉備和劉琦佔有江夏、零陵、長沙、武陵、桂陽五郡,曹操佔有南陽、南鄉、襄陽,孫權佔有南郡。其中,江夏孫權、曹操各佔一小部分,孫權的南郡也只是南郡的南部。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其實就是借的南郡。

光從曹劉孫各佔一部分就可看出荊州的複雜。其實荊州的實際情況比地圖複雜多了,劉備留下首席軍師諸葛亮和最厲害的關、張、趙雲鎮守荊州,就是要鞏固荊州根據地,經營好這個劉備爭奪天下的大後方。

首先,荊州的民心需要凝聚。

初平元年,還是董卓把持朝政的時候,表劉表為荊州牧,劉表單騎入荊州,依靠荊州地方世家大族的支持,一舉消滅荊州的山賊流寇,掌控了荊州八郡。

赤壁之戰前,劉表奉行“坐觀天下”的保守方針,把荊州打造成一片安寧的樂土,引得中原人士不斷來荊州避亂,諸葛亮一家也是從山東輾轉來到荊州安頓。

赤壁之戰前,劉表病逝,劉琮繼位。曹操採用荀彧暗渡陳倉之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來到荊州,劉琮投降。荊州一部分歸順曹操、一少部分在大公子劉琦和劉備手裡。劉備在荊州避難時,雖然有了一定的民心,也結識了一些世家大族,但荊州的世家大族大部分都歸順曹操,像蒯氏家族、蔡氏家族等都歸順了曹操。

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有荊州大部,但曹操、孫權各佔一部分,世家大族和民眾也四分五裂,劉備利用諸葛亮在荊州的關係和劉琦的影響努力安撫荊州民心。但不久劉琦病死,使劉備收拾荊州民心的難度加大。

諸葛亮比劉備早到荊州,諸葛亮的兩個姐姐都嫁給了世家大族,因此諸葛亮是劉備收拾荊州民心、拉攏世家大族的重要保證。後來龐統加入劉備陣營,劉備經營荊州就有了雙保險。

在這個節骨眼上,劉璋請劉備入川,機會來了不能浪費,劉備必須入川,劉備權衡半天后,留下諸葛亮,帶著關張趙雲等老班底鎮守荊州,自己帶著龐統、黃忠、馬謖、魏延、卓膺等荊州降將入川。

留下諸葛亮就是要利用諸葛亮深厚的荊州關係網來經營好荊州,把荊州打造為一塊牢固的根據地,使劉備進可攻、退可守。

其次,荊州的軍心需要穩定。

劉備入川,帶的是步兵數萬。其餘的水軍和騎兵留在荊州呢,這是劉備軍隊的精銳。也是劉備鎮守荊州的看家老本,穩定好軍隊至關重要。這些軍隊主要是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前期調教的,特別是水軍都是關羽在訓練,其它軍隊張飛、趙雲在訓練,並且劉備的御林軍都是趙雲掌控的。

劉備入川為什麼必須帶龐統、以及黃忠等新歸附的人去,從軍事角度來看,一是龐統、黃忠等人和軍隊磨合時間短,讓他們留下來領軍劉備不放心。二是劉備如果把諸葛亮和關、張、趙雲帶走,留下龐統、黃忠等人,萬一他們忠誠度出問題,龐統、黃忠擁兵自重或降曹,那荊州就沒劉備什麼事了,劉備又會變成“喪家之犬”到處流浪。而諸葛亮、關、張、趙雲的忠誠度絕對可靠,讓他們荊州這塊守根據地劉備放心。

其三,荊州的經濟需要保障。

劉備漂泊一生,一直沒有一塊穩定的根據地。現在有了荊州大部、諸葛亮的隆中對第一步實現,入蜀如果和劉璋撕破臉的話,肯定需要從荊州補充兵員、糧草。因此,劉備需要經濟能力強的人鎮守荊州,以發展經濟,保障後勤。

而諸葛亮政治才能明顯強於龐統,留諸葛亮鎮守荊州,大力發展生產、保障後勤供給,劉備比較放心。如果不是龐統雒城之戰中流矢不幸陣亡,諸葛亮也許一直會鎮守荊州,歷史又是另外的走勢了。

其四,荊州的人力資源需要保護。

劉備入川,真正的目的是要打劉璋,並且是“客場作戰”。一旦戰爭進行相持,必然帶來兵員損耗,那麼及時補充兵員是保證持久作戰的前提條件,因此,劉備入川前,就考慮到荊州的兵員補充問題,保護好荊州的人力資源,不讓人口流失是入川作戰能否持續的保證。

留下諸葛亮和關張趙雲,利用諸葛亮在荊州經營多年的根基,安定民心,保護人口,是劉備的最佳選擇。

其五,龐統、黃忠、魏延等新歸附之人需要立功機會。

龐統、黃忠,甚至包括魏延、卓膺等人,都是加入劉備陣營時間不長之人,赤壁之戰寸功未立。他們追隨劉備,肯定想建功立業而不是養老,所以需要立功機會。

而關張趙雲一直跟隨劉備南征北戰,他們的戰功本已赫赫,特別是赤壁之戰,諸葛亮外交上立有大功,促成了孫劉聯盟,關、張、趙又大殺四方,同樣戰功卓著。一方面諸葛亮、關、張、趙本身就功勞赫赫,另一方面,他們也不需要通過戰功來維繫忠誠。而龐統、黃忠等既需要戰功來嬴得在劉備集團的地位,也需要通過戰功來提升忠誠度。因此劉備從激勵新人戰鬥熱情上講,就帶了龐統、黃忠等新歸附不久的人出征。

荊州是劉備的大本營,既是將來要北伐的前沿陣地,也是入蜀的後備基地,不管入蜀是否成功,都必須好好經營,因此必須留下忠誠度高的人。

二、防止曹操捲土重來

赤壁之戰,曹操雖然大敗。但當時主要是疾疫流行,曹操自己燒船燒船而退,曹操雖然敗了,但實力受損不是很大,且南陽、南鄉、襄陽還在曹操手裡,曹操隨時可以捲土重來。

建安13年3月,赤壁之戰剛剛大敗北歸的曹操,休整了三個月就帶了大軍到了譙郡,訓練水軍,7月又率領大軍到了合肥駐軍和訓練,並撫卹傷亡將士家屬,同時在揚州屯田。

曹操在譙郡、合肥駐軍、訓練、屯田,目的有二:一是給東吳造成壓力,為再次渡江伐吳做準備。二是仰攻荊州,與荊州駐軍合力進攻劉備、孫權。

建安十五年,曹操又下求賢令,唯才是舉,招募人才。同時作銅雀臺、繼續在玄武池訓練水軍。曹操的不斷練兵,對江東的孫權和荊州的劉備都構成了很強的軍事壓力。

畢竟曹操是當時最大的軍閥,佔有的州郡最多,綜合實力最強,曹操又時懷統一天下的夢想,赤壁之恥曹操一刻也不會忘記的,作為與曹操打了多年交道的劉備,當然知道當時的形勢和曹操的軍事壓力。

在北、東兩個方向上都有曹軍的情況下,劉備一刻也不敢放鬆,必須保有荊州足夠的軍事力量,以防止曹操捲土重來。

劉備入蜀,不僅需要在荊州留有強大的軍隊,還要留有強大的、忠誠度足夠高的將領鎮守。諸葛亮是統帥,負責運籌帷幄。關羽、張飛、趙雲與曹軍大戰N多次了,最熟悉曹操,因此留下來以備曹操也是合理的。

同時,從忠誠度來看,黃忠、魏延等降將在荊州投降後本來就屬於曹操陣營的,如果留他們鎮守荊州,難保曹軍一來,不再次豎白旗重新投入曹操懷抱。

三、防止孫權下黑手

赤壁之戰,孫劉聯盟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孫權的東吳其實是主力,畢竟火攻、詐降都是東吳搞的。

但是戰後,劉備獨得南部四郡,曹操得到了北部三郡,一個南郡還是東吳和曹操共有,只不過東吳稍大一點罷了。

所以,赤壁之戰,東吳出力最多,兵員、錢糧損耗最大,最後收穫的時候,劉備吃著大魚大肉,東吳只喝了點湯,孫權心裡能不窩囊嗎?

在孫權心裡,作為赤壁之戰的主要獲勝方,應該獲取最多戰利品,整個荊州都應該是東吳的,現在只得到大半個南郡,孫權是有苦說不出。

赤壁之戰之後,孫權是時時刻刻惦記著荊州呢,只是曹操大敵當前,還不好和劉備撕破臉,只能繼續維持孫劉聯盟。當時周瑜打下南郡南部,孫權覺得駐軍南郡地盤小,還要分兵駐防,不合算,就把南郡借給劉備,這就是劉備借荊州的由來。

劉琦死後,荊州人推薦劉備任荊州牧。孫權畏懼劉備的勢力與威望,把自己的妹妹送給劉備當夫人,孫劉結成秦晉之好,劉備與孫權才第一次見面。

孫權對荊州念念不忘,劉備見到孫權後對孫權印象不好,認為孫權不會久居人下之人,說這輩子不想再見孫權。孫權嫁妹,也是妥妥的美人計,久經戰陣的劉備心知肚明。

孫權用妹妹拴住劉備後,建安十五年,和劉備商量,要劉備和東吳一起伐蜀,劉備為先鋒,承諾打下蜀地以後交給劉備。劉備看穿孫權的意圖,無非就是鼓動劉備攻蜀,攻下來蜀地,交換荊州。因此拒絕了孫權的建議,孫權就派孫瑜率兵單獨進攻蜀地,劉備派關羽屯兵江陵、張飛屯兵秭歸、諸葛亮屯兵南郡、劉備自己屯兵孱陵,阻止東吳西進。孫權一看劉備擺開了大打的架勢,知道西征不可行,騙不了劉備,就退兵了。

劉備經過這麼折騰後,更加明白孫權的心思。因此,時刻防備著東吳背後下黑手,就是孫權的妹妹,劉備也不敢多親近,這也是孫夫人跟劉備夫妻一場,連個子嗣都沒有的原因吧。

劉備入蜀,既要防曹操捲土重來,又來防孫權背後下黑手,因此,留下諸葛亮帶著關張趙雲鎮守荊州,以防不測。

四、留下趙雲保護家眷和劉禪

劉備入川,前途未卜,家眷因此沒有隨行,而是留在荊州大本營。

劉備的家眷也是夠倒黴的,一輩子都是跟隨劉備顛沛留離,多次與劉備失散。在徐州時就先後被呂布和曹操所擄。當陽之敗時,劉備又棄家眷獨逃,兩個女兒都被曹軍擄走,是趙雲奮不顧身地獨闖曹營,救出甘夫人和劉備唯一親兒子阿斗。

劉備入川,必然需要人來保護他的家眷,特別是唯一的骨血阿斗。

劉備、關羽、張飛情同手足,先前劉備先後將家眷託付給他倆,但最後都丟了,劉備對他們的保護家眷能力不放心。

趙雲跟隨劉備雖然晚一點,但是性格內斂,做事穩重,長坂坡大戰單騎救出甘夫人和阿斗更是看出趙雲的忠肝義膽和可靠,因此,劉備入川,留下趙雲,其實就是讓趙雲保護家眷。

劉備入川,留下趙雲,分派兩項任務:

  • 其一,為留營司馬。就是掌管荊州軍隊,也就是掌管荊州軍權。諸葛亮、關羽、張飛要用兵,都必須經過趙雲調兵才行,趙雲不同意,他們都調動不了軍隊。

  • 其二,任命趙雲掌管內事。劉備迎娶孫夫人,由於有孫權及整個東吳作後盾,孫夫人非常驕橫,自己帶領著吳兵在荊州橫行霸道,一般人不能治。劉備認為趙雲穩重、且紀律嚴明,一定能整治這些家事,因此,入川前特命趙雲掌管內事,其實就是把家眷特別是阿斗託付給趙雲。

《三國志.蜀志.雲別傳》:先主入益州,雲領留營司馬。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

劉備入川后,孫權果然派人來荊州迎回妹妹,孫夫人想挾持阿斗一起去東吳,被趙雲、張飛截江奪回,挫敗了孫權的陰謀。

綜上,劉備入川,之所以留下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主要是因為荊州是劉備的根據地,劉備必須留最信任、最得力的人經營好這塊根據地,以防入川不利有退路。同時,考慮到新歸附人員需要立功機會、同時又要防備曹操孫權打荊州的主意,因此留老班底守荊州,帶新人打益州。為了保護阿斗及家眷,特地留下最信得過的趙雲,趙雲既掌軍,又奪回了阿斗,兩次救主,不負劉備所託。顯示了劉備看人的精準和用人的老竦。


一葉碧雲


殺雞焉須用牛刀,趙雲乃是劉備帳下不輸於關羽張飛的頂尖大將,趙雲的作用是輔佐丞相穩固荊襄九郡。北據曹操南和孫權,而劉備所以帶黃忠,魏延也自有其精心打算。表面看去黃忠垂垂老亦,不足為俱,魏延名氣膽識較關,張,趙,差了一個量級,也是一種疑兵之計,實則老陳謀國,心如止水,處事不驚,賣弄虛假示弱藏真之筙。











94310417小云


劉備做夢都想入川,只是師出無名。劉章昏庸懦弱,張魯、馬超屢屢騷擾,劉章請求劉備派兵入川支援攻打張魯,這才給了劉備機會。從劉備把龐統從耒陽縣請回來之後,龐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看西川的地圖,劉備入川這件事一直是龐統從中主事的,至於派誰去,龐統心裡早有計較,關張趙一個都不能去,因為劉章沒有這麼厲害的大將,劉章本來就擔心劉備會趁勢奪他西川,因此你派關張趙去不是嚇唬他嗎,黃忠魏延對付張魯綽綽有餘了,實在不行,再調關張趙去也不遲呀!龐統被諸葛亮壓著,實在是太想建功證明自己了,這一入川就把自己性命搭在了落鳳坡!



空空03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提問中問到了劉備入川為什麼帶的都是手底下的新人,而沒有選擇關雲長,趙子龍等親近之人。這其中有何玄機呢?

其一,劉備此次入川雖然是去幫助弟兄劉璋對付曹操和張魯的,可劉璋對他也不是百分百信任。而劉備確實也對西川之地虎視眈眈,不過這會兒卻不是暴露奪取西川野心之時。劉備帶著新收入麾下的黃忠魏延等人,也是為了讓劉璋打消對自己的疑心。

其二,荊州在劉備統一大業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必須要派百分百信任的人來守。雖然益州和荊州在諸葛亮給劉備的大業規劃中皆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荊州現在在自己手中,而西川還是別人的地盤,那裡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所以要選擇保守的方式。只有派足夠信任的人來守好自家大後方,劉備才能安心入川。

再有,荊州是劉備統一大業上一塊合適的跳板。荊州地處交通要道,距離曹魏都城很近,只要自己一直佔領著荊州,就能對曹魏構成威脅,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最後,劉備帶著黃忠,魏延等新人出去,是為了安撫他們,給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他們剛剛投奔自己,身上沒有傍身的功績。想要他們一心為自己打天下😂😂,就應該表現出對他們的信任,給他們提供立功的機會,這樣既能平衡新人們與趙雲等老將的關係,又能在手下人心中樹立起自己的威信。

西川之行,情況不明,魏延黃忠之人雖然是新人,但能力不低,可堪重用,而荊州之地也不能丟。荊州是核心所在,留下既有能力又能讓人足夠信任的雲長,子龍等人守荊州是萬全之策。


輕擷棠梨


不知題主問的是演義,還是正史?以《演義》論,劉備的確帶的是黃忠、魏延;前軍大將黃忠,後軍大將魏延。可以正史論,魏延此時還沒有資格稱為“將”呢;

根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乃使黃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徑至關中,質諸將並士卒妻子,引兵與忠、膺等進到涪,據其城。”這裡的意思非常明確;跟隨劉備入川的、較有名望的大將;是黃忠和卓膺兩人,跟魏延沒多大關係。

又《三國志·魏延傳》記載:“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也是相當明確;魏延此時的身份,還僅是跟隨劉備入川的部曲——奴才性質的親兵。這也是後來的楊儀,為何會罵魏延為“庸奴”,而不是其他更難聽的名稱的原因。也就是說;劉備入川時,魏延還僅是個大頭兵。還根本沒資格稱為“將”,更不是什麼“兩員大將之一”!魏延是在入川之戰中的“數有戰功”,才被提拔為“牙門將軍”的。而這個“衙門將軍”,以現代來論,不過是個警衛團長。最多是個上校軍銜,距離“將軍”,還差了兩級呢。

至於趙雲,劉備入川時,他已經是偏將軍(約等於少將),桂陽(今郴州一帶)太守。是劉備當時的地盤中,最南邊的守將。如果帶走趙雲,南邊交給誰?事實證明,當劉備把趙雲、諸葛亮調走入川后,東吳就趁虛襲取了荊南四郡的長沙、桂陽、零陵等兩郡半。

劉備其實戰略眼光是在諸葛亮之上的,他早就看到了這點。這就是他為什麼入川之初,不調趙雲隨他入川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