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縣的三朝典翰坊,原來與李白《贈汪倫》詩中汪倫後裔有關

文圖/若愚

三朝典翰坊位於安徽歙縣許村鎮許村。時代:明崇禎十四年(1647)辛巳 ;結構尺寸:四柱三間沖天柱式,寬9米,高11.5米,南面字板上書“三朝典翰”,下書“直纂修徵士郎加五品服俸中書舍人汪伯爵,敕贈元配孺人淩氏,敕封繼配孺人吳氏”;北面書“奕世承恩”、“敕贈徵士郎中書舍人汪德章”等字。花崗岩石料構築,樑柱光潔,現狀完好。

安徽歙縣的三朝典翰坊,原來與李白《贈汪倫》詩中汪倫後裔有關

三朝典翰坊建於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可以看到坊上有“三朝典翰”、“奕世承恩”等題字,是為明朝崇禎的中書舍人汪伯爵和他的兒子而立。中書舍人為明朝宮中的書記官,雅稱“典翰”,他的兒子汪德章也得到父親一樣的中書舍人的封贈,故稱“奕世”。

安徽歙縣的三朝典翰坊,原來與李白《贈汪倫》詩中汪倫後裔有關

三朝典翰坊的來歷有一段神奇的傳奇故事。牌坊的主人公是中國歷史上最小的翰林汪德章和許村奇人汪伯爵。汪伯爵為唐越國公汪華五世孫汪倫(李白《贈汪倫》)的後裔,納妾胡氏,不僅貌若天仙,而且天生獨特的體香,人稱香姑。香姑的奇聞美色甚至傳到了崇禎那裡。崇禎急令督察院右御史和徽州知府將香姑召京納為貴妃。汪伯爵為 避免滿門之禍,忍痛割愛,以妹相稱,送香姑進京。汪伯爵因此被授五品服俸。後汪又納氏。

安徽歙縣的三朝典翰坊,原來與李白《贈汪倫》詩中汪倫後裔有關

崇禎十年,香姑病危,急召汪及吳氏進京。吳氏有孕在身,由於途中勞累,提前產一男。三天後,香姑召見侄兒,求崇禎取名。礙於明末布衣不得面君之嫌,崇禎點為典翰,賜名德章。汪德章就這樣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小的典翰。香姑後又讓崇禎下令建三朝典翰坊。明亡後,香姑亦不知所蹤。

安徽歙縣的三朝典翰坊,原來與李白《贈汪倫》詩中汪倫後裔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