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苏联是怎么对待日军战俘的?

清风自若


历史上总有许多想不到,二战中也有许多想不到。希特勒没想到美军会参战加入盟军, 日本也没想到自己会突破偷袭大洋彼岸的珍珠港直接导致美日全面开战,美军没想到会远渡重洋跟日本人打仗,没想到太平洋战争会这么残酷。



二战末期,美国估算,如果美国拿下日本本土,至少要再付出百万以上的士兵伤亡,美军不怕花钱就怕伤亡。因此,罗斯福和丘吉尔就撺掇斯大林参战,斯大林向来是无利不起早,只要有好处才动身。于是,罗斯福投其所好,把日本的北方四岛作为斯大林参战的报酬。

让罗斯福没有想到的是,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日本向广岛、长崎投放的两颗原子弹那么大威力,日本政府被吓趴下,日本方面觉得这样没法打了,下决心投降。 早知道这么省事,何必让斯大林出兵呢?


北方四岛给苏联是小事,斯大林这个难缠的主指不定生出什么事端呢!

果然,斯大林在一看原子弹爆炸了,日本要宣布投降了,心想这时候再不抢果子还等何时。1945年8月9日,斯大林一声令下,苏联150万大军下挺进东北。

苏军还没有全部开进东北呢,8月15日这天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日本军队失去斗志,放下武器。但斯大林不下命令,苏军是进攻就不停止,就这样,整个日本关东军全部消灭在了苏联人手里。

日本70万关东军除了8万人战死,其余全部被俘。

按道理说,苏军在中国领土上跟日军交战,这批战俘要么留在中国,要么遣返日本。但斯大林一声令下60万日本战俘,居然被运往了苏联!

苏联人把这些战俘用火车直接运送到西伯利亚。 要知道这几十万人每天要吃饭,斯大林为什么要把这些吃饭的战俘带走呢?

原因是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有两千多万人伤亡,苏联劳动力短缺,这几十万战俘是宝贵的资源,可以弥补苏联劳动力的不足。

另外,苏军手里这批战俘也等于是几十万人质,将来可以跟日本讨价还价捞取好处。


由于苏联方面没有做好安置这么多战俘的准备,好多战俘到达西伯利亚后,没有睡觉的地方,好多人晚上就睡在走廊下。那些没有死在战场上的士兵,死在了西伯利亚零下的严寒中。苏联战后物资严重短缺,这些战俘的食品供应严重短缺,每天能领到的食品只有三两,又有不少战俘被活活饿死。

战俘从事的是冶炼、建筑、伐木、开采最重最累的话,而他们却不能摄入最基本的热量,其中不少人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没有累死的战俘有的死在士兵的枪口下。有的死于监工的皮鞭下,战俘稍有反抗就会被活活打死,打死之后像扔死狗那样扔到野地里,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野地里白骨累累。

那么到底有多少战俘死在苏联呢?

1950年,苏联公布向日本政府通报说共有51万日本战俘在苏联。然而,日本方面统计的数字却与苏方的数字相差不少,日本方面说他们有证据证明,苏军对日本战俘进行过组织的大屠杀,并且说在苏联的日本战俘受到非人道待遇,苏联矢口否认。


1956年10月,日苏两国签署了关系正常化宣言,作为友好姿态,苏联先后向日本遣返了40多万战俘。还有5万名战俘已经死亡。

日本方面说,我要看档案,知道他们是怎么死的。苏联回答说,档案早已丢失了。

日本方面后来还说,苏联试验原子弹的时候,日本战俘有几万人被用于核辐射试验,那些人不是死于核爆炸就是被核辐射致残,但苏联也是矢口否认。 日本战俘在苏联到底经历了什么,有多少人死去,怎样死去,似乎成了一个无头公案。


小约翰



二战末期,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在这里打败了七拼八凑建立起来的关东军,一共俘虏了大约80万名关东军的俘虏,苏军在斯大林的命令下把这些俘虏全部押往西伯利亚进行苦役。苏联为何要这样做,在二战中,苏联大约损失超过1000万人口,在莫斯科决战,斯大林格勒决战中,斯大林为了扩充部队,把远东的男性全部编入部队,参加战斗,这样苏联远东的男性人口急剧减少。战后,苏军要占领德国,派兵前往东欧等国,国内的男性劳动力严重不足,这样在人口恢复前,苏联就用俘虏强制进行劳动。其中人数最多的就是日本俘虏。


现有的资料,苏联把80万的日军俘虏带到西比利亚,要求他们进行伐木,造路等重体力活,但是营养不能保证,食物也是不能充足供应,于是日军俘虏大量减员,到1953年前后,80万的日军俘虏,只有50万左右回到日本,死在苏联的人数大约近30万。除了劳动减员以外,苏联还在俘虏中发现反苏分子,就立刻秘密处死。所以想对苏联,俘虏们还是对中国十分感激,自己有罪,但是中国人的人道待遇让他们真正感到自己的罪恶,真心对战争罪恶的反省,悔恨。


桥本看日本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苏联150多万军队越过中苏、中蒙边境,直接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等地的日军发起进攻,资料显示,在整个远东对日作战中,苏联红军击毙日军超过8万人,俘虏日军约60万人。

苏联和日本算得上是宿敌,苏联人虽然比较强硬,不过他们却把这些日本战俘看作宝贵的“财富”,就把他们送到了西伯利亚。



二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都损失惨重,苏联也不例外,不仅本身的经济、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国内的男性劳动力也大量锐减,所以就需要这些日本战俘充当免费劳动力。

西伯利亚这块地方,环境可是相当恶劣,气候寒冷,荒无人烟,所以这些战俘想跑也跑不了。苏联人对这些战俘自然不会客气,让他们干最重的活,比如挖矿、建筑、铺路、砍伐树木等。

而苏联人自己都物质短缺,就给他们最低的食宿标准,住的是一些窝棚、帐篷以及不适合居住的简易房,如果日本战俘偷懒或者反抗,苏联人可以直接枪杀。



后来,日本政府向苏联提出要求遣返日本战俘,苏联也同意了,不过60万的日本战俘到最后只剩下30多万,用苏联人的话说,日本人体质太差了,不能适应寒冷气候,没办法,我们已经尽力了。

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剩下的日本战俘全部被遣返。

日本战俘遭到这样的对待也算是罪有应得,甚至个人觉得这样的惩处,跟他们犯下的罪行相比还是比较轻的。

不过苏联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苏联士兵本身素质不高,不管是对德国、对日本、对途经的东欧国家甚至是在东北,都曾进行过烧杀抢掠。

以东北为例,当时苏联人打败日本人后,在东北掠走了大量的物资,当时美国的一家媒体《星条报》曾这样报道:“自哈尔滨起,凡重大军械飞机场,据传已被剥精光,大部赃物俱由大连出口,转载至苏。”

关于苏联运走的这些物资财产,国民党说苏联运走的约100亿美元,苏联的《消息报》则声称只有0.97亿美元,比较可信的是联合国调查团于1946年12月统计的数据:苏联占领满洲期间的经济损失达8.58亿美元,而恢复、重建这些企业所需要的费用高达20亿美元。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自己强起来了,才不会遭受欺凌。


金兔历史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二战后苏联人是怎样对待日本战俘的,日本战俘最后的要求很有意思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终于向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接下来各国如何处理战俘将成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有的国家选择将战俘遣返回国,也有的国家选择将战俘全都击毙以解心头之恨。二战结束的时候,苏联对日本宣战,这次整整60万的关东军全部被苏联给俘获了,而且不同于中国优待战俘的做法,苏联是一个个的弄死,甚至把大批的关东军送到了西伯利亚做苦力。

苏联最后从自己国情出发,以他们认为比较恰当的方式处理了这些俘虏。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的许多青年男性牺牲了,造成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为了解决此事,苏联决定让这些日本俘虏到西伯利亚去充当劳动力。在西伯利亚,苏联军队要求男女俘虏白天都必须参加劳动,而女俘虏在晚上会被苏联大兵安排提供其他服务。

当二战结束时,苏联俘获日本战俘近60万,全部押往西伯利亚做苦力,而苏联最后归还的日本战俘只有40万,那20万战俘永远埋葬在西伯利亚的土地上。一个冬季,日本战俘就死亡5万五千人。当时苏军连长的处理方式是,将最先到的150名战俘原地坐下,然后其余的战俘被带到树林边然后用机关枪一阵狂扫。

我们知道,苏联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导致苏联国内人口数目减少,因此大批的日本战俘在苏联劳改时的主要工作场所是:矿井、矿场、木材采伐加工厂、铁路和公路等这些重体力活。

而苏联方面接受日本战俘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糟糕,大部分日本战俘抵达苏联之后等于到了荒野之地,他们用他们的双手开始为苏联人做这些重体力活。当时大部分的日本战俘都是5点下班,但是无论是干活轻重,就是每天发点黑面包和一些蔬菜汤,饿是饿不死,但绝对让一直饿着,所以到后来日本人最爱干的活就是去土豆地干活,因为在土豆地他们可以偷偷的带回几个土豆回去解饿。

再次给苏联远东军下达密令,规定:“接收50万日本战俘参加苏联境内的强制劳动,将他们安置到国家的各个生产部门当中,采取适当措施安排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而官方对日俘的死亡人数也进行公布:由于营养不良、对气候的不适应、疾病流行等原因导致日本战俘营在1945~1946年冬季出现了战俘大量死亡现象。


日本战俘回来的时候回忆说当时在恶劣生存状态和医疗无保证的情况下,苏联人强制他们从事体力劳动并虐待提出索赔,不过最终不了了之了。


江水趣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欧洲战场已经基本结束,苏联迅速集结兵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苏联当时出动的军队人数超过150万,兵强马壮,装备精良。而此时的日本却气数已尽,人心涣散,在装备上也不是同苏联一个等级,在苏联军队的强攻之下,关东军迅速被打垮。
历史记载:当时日本军队直接战死的超过8万人,但是被俘虏的很多,达到了59.5万人,苏联人向来以强硬著称,对待这些战俘自然也没有手下留情,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当时对待日本战俘基本上按照“优待”的政策,管吃管住,确保他们的安全,战后立即将上百万战俘遣送回国。

而苏联人却没有这么做,苏联人将这些战俘看做是宝贵的财富,自然不肯轻易撒手,立即将接近60万的日本战俘送往西伯利亚。

为什么要送往西伯利亚?

第一:二战时期的苏联损失惨重,特别是男性劳动力锐减,其人口基数本来就不多,所以这些战俘就被当做免费的劳动力送往西伯利亚改造建设。

第二:苏联本身的经济、工业也在二战时期损失殆尽,所以在战后急需重建,苏联人认为这些战俘应该为自己所犯下了罪孽付出代价,所以参加劳动建设就是最直接的方法,而苏联只需要提供最低的食宿标准就可以了,这也是另一种补偿。



大家都知道,西伯利亚的自然环境是相当恶劣的,气候寒冷,滴水成冰,荒无人烟,这些战俘想逃跑也无处可去,而她们所干的活却是最累最重的,包括挖矿、建筑、铺路、砍伐木材等等,而且苏联当时的物资非常缺乏,自己都不够用,别说日本战俘了,所以这些战俘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量的死亡,还有一部分偷懒反抗的甚至被直接枪杀,饿死的、累死的、冻死的、枪决的日本人不计其数。

到了后来,日本向苏联人提出要求遣返战俘,苏联人也答应了,反正建设的也差不多了,不过60万的日本战俘只剩下30多万了,其余的20多万都已经死亡,没办法,日本人的体质太差,不能够适应极寒气候,我们已经尽力了,直到60年代,剩下的日本战俘全部被遣返。


也正为如此,侥幸存活下来的日本人也将苏联人的事迹带了回去,所以日本人至今心有余悸,而且对苏联又恨又怕,但又没辙。


剑客之心


关于二战后苏联对待日本战俘的问题,有几部日本放送协会(HNK)拍摄的纪录片可以看,在80年代及90年代,HNK电视台先后采访了一些健在的苏联看守以及当年被俘虏的日本老兵,在他们的口中,您可以清晰的听到当年在这些人身上发生的一幕幕故事。

(图:英姿飒爽的苏联红军)

在原关东军老兵--接受采访时已经73岁的河野太郎做过以下描述:

当关东军投降之后,苏联人便立即接手了处理他们的工作,曾经嚣张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在苏联老毛子面前一个个变成了鹌鹑,任打任骂脸上不敢有丝毫不满,我们这些天皇的子民打心眼惧怕伊万老爷。

苏军没有什么同情心,他们喜欢用各种方式拿日本人取乐,并且故意让日本人出洋相。日本士兵的私人物品凡是有价值都会被他们拿走,如果有人拒绝交出自己的私人物品,换来的将是棍棒和拳脚。许多日军军曹变成苏联人的“走狗”,他们为了得到一点好处,会命令士兵交出自己的全部物品供苏军“挑选”,不管是手表、钢笔还是家族纪念品统统都会被拿走,留给士兵的只有一些破烂,而依附于苏联人的军曹却可以幸免。

(图:西伯利亚日军战俘遣返回国)

最终,这些日军战俘被分配到不同的地区进行劳动改造,少部分被留在当地进行建筑和维修工作,大部分(合计60余万人)被一列列铁皮车辗转带到苦寒的西伯利亚。这简直是“开往地狱的列车”,大量士兵被催促着挤进没有通风窗的车厢,车厢内满是油污,也没有座椅,大家只能人挨人坐在地上,因为过于拥挤的缘故,只要站起来就很难再坐下。

车厢内有两个切割开的汽油桶供大家方便,但大家最初宁肯憋着也不肯使用,因为大家很清楚,那些高大的苏联人不会帮助清理秽物,在这么颠簸的车厢内,一旦装满秽物的汽油桶倒了,到时候“遭殃”的是自己。但最终士兵还是使用了,很快呕吐物和屎尿灌满了两个桶,车厢里本来就不透风,如今更加不堪,而那些离着汽油桶比较近的家伙全都“遭了秧”。

(图:居住在西伯利亚地区的哥萨克人)


士兵们逐渐变得不再团结,大家互相找对方的岔子,故意惹怒对方跟对方打架,但是拥挤的车厢内是挥不开拳脚的,往往是无辜人挨上几拳。有些士兵的精神出现问题,他们有些人不停的谩骂,有些人会大声唱歌,有些则哭泣不止,还有一些人时哭时笑,还有一些眼神空洞不知所措。

火车偶尔会在不知道什么地点的地方停住,士兵可以借此机会下车喘气,一旦车厢门被打开,士兵会不顾一切往外冲,就如同逃离地狱一般。每个士兵从内到外都臭烘烘的,如同从地狱出来的饿鬼贪婪的呼吸新鲜空气。负责押送的苏军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人数清点,有些倒霉的家伙被命令清理车厢内的污秽物,而有些更倒霉的家伙则再也站不起来,有些人以割腕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苏联人命令军曹看好自己的士兵,不允许再有人自杀。苏联人才不是可怜我们,而是怕没人替他们干活。

(图:日军战俘收容所)


更糟糕的事情接踵而来,当地的百姓好像提前收到消息一样,每当列车停靠一个地方,都会有无数当地百姓早早等在那里,只要士兵一下车,他们就会涌上来抢夺士兵仅剩的那些微不足道的财物。经过几轮“打劫”,士兵们变成了“穷光蛋”,有些士兵连帽子和靴子都被抢走。而负责押送的苏联人站在一旁看热闹,根本就不加以阻拦。日本士兵更不敢阻拦,只能任由他们抢走最后的一点东西。不过有些士兵依旧创造了奇迹,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躲过了搜查和“抢劫”,到了西伯利亚之后,仍有人可以拿出怀表或其它什么值钱的东西,他们用这些物品跟苏联看守换取好处,真不知道这些家伙是如何藏起这些东西的,又是藏在哪里?

(图:身着日本军服的白俄士兵)


在西伯利亚的日子里

最终列车停靠在满是冰雪的西伯利亚,大家缺衣少食每天劳作,还要接受赤色教育,苏联人要求日军士兵洗心革面,要互相揭发对方,如果揭发者“立功”,则可以减少劳动。曾经亲密如兄弟的士兵想方设法揭发对方,有些人为了得到多一点食物或者减少一小时劳动就去污蔑对方。那些被揭发的家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他们不但会被增加劳动时间还要挨打挨饿,大多数人被带走后很难活着回来。因各种方式死了的士兵被剥去单薄的破衣服后,成排的摆放在宿舍后面,他们仍有利用价值,就是当“柴火”被烧掉取暖。需要“柴火”的时候,活着的士兵就会推着平板车将几具“柴火”运到锅炉处,然后利用一个滑梯一样的斜坡投进去。皮肤下仅剩的油脂会烧的噼里啪啦响,烟筒里冒出奇怪的味道,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没人会因为自己的同乡战友死去而掉眼泪,而是期望得到苏联人的认可。因此,士兵会想方设法去讨好自己的苏联看守。

最可恶的是那些军曹,这些原日本关东军的下级军官狐假虎威,为了自己的利益从不顾及自己人的生死,他们每天跟苏联人汇报自己管辖士兵的情况,经常无缘无故殴打或惩罚士兵。有些时候,一些士兵犯错后苏联人不追究他们也要追究,士兵们非常厌恶他们,诅咒他们变成“柴火”。

当然,在这里也有好事发生,有些身体健康长相英俊的士兵还跟当地人或者女看守谈起恋爱,甚至被允许到对方家中做客。最终在战俘大遣返的时候,有些已经跟当地人相爱的士兵留了下来,并且生儿育女。


后记

好了,写道这里,我想就此可以打住了,继续写下去还不知道要写到什么时候,因为这里面发生的故事太多太多,只能讲个大致轮廓。不过有意思的是,苏联遣返日本战俘的时候,竟然遇到了麻烦,日本政府竟然多次拒绝接收。以至于拖了好几年,这些活着的日本战俘才陆续回国。回国后也没有得到优待,反倒是处处碰壁,遭受白眼,多数人连工作也找不到。很多人无家可归的士兵只能露宿街头,有些沦为流浪汉,有些加入帮派,有些则组成“赤军”,甚至有人辗转回到西伯利亚甘心留在那里老死,直到80年代初期,这些人才全部得到安置,但是昔日的年轻士兵却已经变老了,他们的心理很矛盾,到底当年为了什么去打仗,为了回国要受到这种对待,他们始终想不明白。

(图:驻守西伯利亚的苏军看守老照片)

文中所述引用自纪录片《引き裂かれた歳月 証言記録 シベリア抑留》


大狮


首先谈一下为何苏军会俘获大批日军:

二战末期,苏联根据雅尔塔协议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本宣战,并且不久之后150万装备精良的苏军就向东北挺进。无论是在武器装备,还是在人数方面,日军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仅仅2周苏军就俘虏了59.4万的关东军,但是苏联并没有按照国际规定将这些人遣返回国,而是将这些近60万人的日本战俘送往西伯利亚劳改营。

苏联如何对待日军战俘的:

男俘虏受宠:

经历了与德军残酷较量,苏联的青壮年男子绝大部分死在了苏德战场、或伤残或被关押在德国的纳粹集中营里。男女比例一度达到1:2。

西伯利亚的苏军女看守与一些日本男战俘日久生情。尽管苏联当局一再三令五申,如被发现要开除党籍,不是党员的要处分等等,但还是有很多女兵与日本男战俘同居甚至生下了孩子。最后,苏联也不得不让一些被视为改造良好的日本战俘加入了苏联国籍,不过人数不多。

战俘们由于气候寒冷、缺医少药、受虐待地进行苦力劳动,第一年就死了5.5万人。到1956年最后一批战俘遣返,日本关东军的60万战俘只有47万活着回去,其余都死在了西伯利亚。

女俘受虐:

关东军投降后,俘虏的日本女战俘关押起来,她们的命运是很悲惨的,轻则被打,重则被蹂躏甚至丢掉性命。有时候苏军军官让一些士兵把女俘带走供他们蹂躏,甚至出现了日军官妻子女儿,被苏联士兵糟蹋60余次之多。

被送往西伯利亚的女俘们,不仅白天要和男兵一样参加体力劳动,到了晚上,还要受到苏军的侵犯,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战争让女人走开,但战争最受害的就是女人。

但对西伯利亚的日本战俘而言,他们是否也会为自己对华侵略犯下的战争罪行而忏悔!

希望我的回答能满足大家。如喜欢可添加关注,我们一起交流与日本有关的问题


浩瀚北斗星


二战晚期苏军抓走60万日本兵,那么苏联如何对待这些战俘呢?

战争总会有战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多国不同种族人参与战斗,因风俗人种不同对待异国战俘的方式自然各不同。那么大家知道二战晚期,日本作战失败后被苏联军抓走大批士兵,那么苏联会如何对待这些日本战俘呢?

据说在日本境内遭遇美国的两个原子弹袭击后,元气大伤,国内民怨冲天,因此不得不宣布投降。就在日方正式签订投降条约的前6天,即为1945年8月9号的当天,正当日军疏于防范的时候,苏联突然调动一百五十万士兵袭击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而日本军士气尽失根本无法招架,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这一战苏联军直接就打死8.3万日本兵,剩下的全被抓了起来,总人数约近60万,因此号称战力超强的日本关东军迅速瓦解,最终这批多达60万人的日本战俘则被有序的押回了苏联本境。

关于如何对待这些日本战俘,我们通过苏联政府人民委员会的报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该报告显示,苏联方已经专门修建好260多个战俘集中营,共划分2213个战俘所、180个医院以及近400支工作监督队伍。当初斯大林为了抵抗希特勒的疯狂入侵,所以调动了最大劳动力去支援战争,这使得战后的苏联,人口调零劳动力紧缺,而这60万日本战俘刚好能够补充苏联空缺的劳工力,所以斯大林就想利用这批战俘来快速恢复苏联的经济与国力。

1945年8月,胜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传遍全世界,热爱和平的百姓们为之兴奋鼓舞,邪恶的军国主义者将迎来他们应得的处罚。60万日本关东军被苏军用火车分批运回苏联,这些日本兵在火车上都携带有自己的随身行李以及财物,但是刚入苏联国境就全被路边的苏联百姓给冲上车厢团团围,而手无寸铁的关东军士兵根本不敢反抗,结果他们的行李就被众人哄抢一光,甚至有的士兵连帽子、大衣、裤子、鞋子都被苏民抢去。这种便宜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吸引更多的苏联百姓,由于60万的战俘一次性运不完需要逐批运回国,这就造成一个奇怪现象,每次火车刚到站,就有大批眼露精光的苏联百姓冲上火车,其目的就是要把日本战俘的随身行李给抢走。

苏军根本就不会对这些战俘投以同情的目光,就算光屁股光脚丫都必须在冰天雪地中走赶路,如果有人掉队形就就地处决,特别是一些在战争中受伤的日本士兵,往往在去往苏联战俘营的途中由于掉队而被立马处死。成功被押送到苏战俘集中营的日本兵,全部被当成奴工,他们被逐批分配到不同的工作中去,有采矿的、有挖石的、伐木的、修路的、熔炼钢铁的等等,一般都是累死人的粗重活。而在日常对待中,苏方根本不把日本战俘当人看待,主要是利用完他们的劳动力就“抛弃”。

另外,苏联还给这批战俘进行洗脑战略,会派人专门给日本士兵教受马克思理论等思想,极力去同化他们,还对表示良好的人奖励丰富的食物等。这一招确实有点管用,后来不少的日本战俘被洗脑成功,甘愿为苏联效命,并且被训练成间谍回到日本执行任务,至于他们会不会再回苏联就很难说了。不过大部分日本战俘都累死在严冷的苏联远东地区。直到1967年,日本跟苏联建交,苏方才象征性的送回一堆骨灰盒给日本。


猫眼观史


平心而论,苏联没有特别虐待日军战俘,至于在西伯利亚死了十几万,毕竟他们不是去做客的,别指望战后的苏联人提供太好的物质待遇。

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已经是1945年8月8日,此时的日本早已经被打的精疲力尽,昔日强大的关东军在多次被抽调以后,剩下的部队素质堪忧,更糟糕的是出于迷之自信,关东军认为可以在边境阻挡住苏军,所以把主力部队集中在边境一线布防,根本没考虑逐次抵抗。

在兵力不足、装备落后、战略出错的情况下,面对苏军的钢铁洪流关东军基本没有形成有效的抵抗。对于苏军来说,整个远东战役除了少数要塞之外,大部分战斗和苏德战场根本无法相比,苏军面对最大的麻烦是推进过快,导致原来制订的后勤计划有点跟不上。

远东战役的顺利结束对于战败的日军来说其实是个好消息,苏军在对待日本战俘时没有对德军战俘那么多的仇恨感,因此没有特别的虐待。不过经过苏德战争的消耗,苏联无论是物资还是人力都严重缺乏,日本战俘自然不能指望苏联人盛情款待他们。

缺乏劳动力的苏联带走了大约60万战俘,大部分在西伯利亚地区做苦力,砍树、挖矿、修路。由于此时国内物资匮乏,所以这些战俘的食物主要是黑面包,按照规定一天大约只有350克,如果遇到后勤出点问题,那就只能减量了。住的环境运气好的有个木屋,运气差的就只能住棚子了。

这种生活条件下加上西伯利亚自然环境恶劣,据说第一年日本战俘就冻死了5.5万,之后由于生活条件有些改善,加上日本人也适应了环境,所以到最后遣返时,大约还有45万人,这个死亡率在二战各国战俘里并不算高,所以算不上虐待。


不沉的经远


苏联人,外号“老毛子”,出了名的心狠手辣,落到他们手里,肯定没好日子过!

1945年8月9日,百万苏联红军向远东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发动进攻。这是一场抓俘虏的战争,一个星期以后,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约60万的日本关东军士兵放弃了抵抗,向苏联红军投降。

而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惨无人道”的对待,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自食恶果!寒冷的西伯利亚,出现一大批免费的劳动力。这些俘虏首先面临的就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和德军的较量之中,虽然苏联方面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不过这也是用2600万青壮年的性命换来的。

当时苏联的全国人口大概有一点六亿,青壮年男性大概有六千万左右,经历过一场保卫战以后,国家失去了近一半的青壮年。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苏联的工业发展,社会各方面的工作也出现了缺人现象。所以被押送回去的日本俘虏,就很“荣幸”的担当了最下层的劳动力。


根据后来回国的日本俘虏回忆:砍树、挖铁矿、挖煤等繁重肮脏的体力活全部由俘虏来做。如果在干活期间有俘虏出现了偷懒耍滑的情况,管理人员会直接用皮带“伺候”偷懒的人,每天的饭食也不能完全供应,很多俘虏只能饿着肚子干着繁重的活。在对这些战俘实行管理的时候,管理者的方法也非常简单:

在俘虏中选出最懦弱的人担任领导,自己这边又派出众多的眼线进行监视,如果俘虏们有干活偷懒甚至是越狱情况出现以后,战俘管理人员也会马上得知并阻止。

这些被抓到的人往往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不是被直接枪杀就是被活活饿死,这种毫不留情的做法让众多的日本俘虏感到胆寒。

最后是气候原因,这些俘虏大多都被安排在了西伯利亚地区,这个地区的气候异常寒冷,很多德国俘虏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生存。

不过日本人毕竟生长在亚洲亚洲地区,对这种气候则慢慢适应了下来,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没少遭罪,很多的俘虏因为衣物单薄而冻死冻伤。

好不容易适应了寒冷气候的人,又紧接着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身体在强烈的环境刺激下也落下了一身病痛。

当然,有些俘虏运气好一些,在做劳工的过程中被苏联的女人们看上,当了“慰安男”,甚至于还成了家。

这些人也没有再回到自己国家。

根据后来的统计,六十万俘虏活着回到自己国家的只有四十万,剩下的二十万人去了哪里,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虽然当时的日本对这件事情有些意见,但领略过苏联强硬手段的他们也没敢再开口询问。

那些回国的人对自己的俘虏生涯终身难忘,经过四十万人的“大力宣传”,日本从骨子里害怕苏联人,就算是到了今天,日本在俄罗斯面前也是一点脾气都没有。

或许苏联人的这些做法,不人道,但是对于当年的法西斯,谈不上人道。当年他们对待别人的时候,比自己所经历的要残忍百倍。只能说是罪有应!

反观我们当时对待俘虏的态度还是太“温柔”了一点,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日本俘虏并在我们没有受到虐待。

或许就是对他们太好了,他们才这么不长记性,到处挑衅。对于这个民族,就得要强势,要他们害怕你!想当年唐朝白江口一战,直接把他们打成了小学生;万历朝鲜之战,打得他们数百年不敢招惹。

他们吃硬不吃软,需要伤疤来给他们长记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