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哈佛停課後,我花15個小時從波士頓飛回了深圳。

哈佛變網校,強制遣散師生


上週三(3月10日)我一早醒來,就收到了校長的郵件“強制令”,通知本科學生週日前離開學校,春假後都不要再返回校園,一切授課改為遠程。不願離開學校的可申請留宿,但需通過審核,學校不保證。


當哈佛停課後,我花15個小時從波士頓飛回了深圳。

“校官方郵件”


馬薩諸塞州的情況已不容樂觀,初步確診了50餘例,隔壁的麻省理工大學也不幸有人中招。其中很集中源頭是一家美國生物科技公司Biogen近期在波士頓舉行了大型會議,其中有3名員工之後確診為新冠肺炎,哈佛商學院也有同學參加會議。


各式各樣的花式傳言滿天飛,直到校方發來郵件一錘定音


那兩天恰逢期中考試,需要完成大量課業。郵件一出,不少學生坐不住了。


我有個韓國哥們兒決定給統計課的教授寫郵件賣慘,逼著老師取消期中考試。他寫了封郵件,希望聯名班上更多同學支持他。郵件寫道:抱歉這個時候打擾您,

我是一個拿著很多助學金的國際生,這兩天突然被告知要走,有很多事情要做,無法集中精力備考,您能取消考試嗎?


我沒跟著寫集體郵件,因為我料到肯定要取消。


果然不僅取消,而且很多由具體分數衡量的課變成了Pass/Fail(通過/失敗)的體系,即只有過與不過,且不計入GPA(績點)。學校也通融了網上選課的時間,延長了大家對課程選擇調整的時間。


中美學生對此的態度截然不同。


美國學生一聽不用課了,想著總算撈著時間閒下了,不是開轟趴到深夜,就是躺草坪上曬太陽,及時行樂,處處洋溢著喜悅。


當哈佛停課後,我花15個小時從波士頓飛回了深圳。

“放假了”


中國學生的心情就糾結很多,分為兩個陣營:一種是留下,另一種是回國。我有不少朋友今天暑假已找好了在美國實習,他們擔心回去後一時半會兒回不來,耽誤事,所以決定留守。還有人認為回國內遠程上網課不值得,高昂的學費嚴重貶值。


我覺得都這時候了,還是要拎得清,有什麼比平安健康更重要呢?


哈佛是一所歷史和傳承觀念很強的學校。受疫情影響,很多充滿“儀式感”的校園日常都無法實現了。大四學生也許會開始醞釀沮喪,因為不知畢業典禮能否在六月順利舉行。


備受大一新生期待的Housing Day也宣佈取消,新生能選到什麼樣的宿舍、跟哪些朋友一起住,都是通過喝酒、拜河神等娛樂活動的見證下完成的。這在往年都是很值得紀念的日子。


我是堅定的回國派。因為暑期的實習地在國內,不存在太多顧慮。國內的疫情總體上也非常可控了,萬一確診了也能得到有效的救治。但美國情況尚不可控,措施力度也不夠,甚至連核酸檢測能力都不靠譜,不確定性太大了


如果波士頓封城,會更令人絕望,歸屬感從何而來。


哈佛是當地一個宣佈停課的大學,麻省理工緊隨其後,這為廣大中國學生爭取了黃金撤離時間。


如今看來,果決的買機票是我做的最正確的決定。我媽給我搶到了一張最近週末回國機票。為確保48小時能出票,還貼了幾千塊人民幣。為減少與陌生人近距離接觸,我和兩個朋友一起回,家長們買了連排,熟悉的大家坐在一起,路上也有個照應。


回國只會更難

隔離費用暫時全免


我眼裡——2020年波士頓的春天戛然而止了,甚至都來不及與朋友們短暫道別。留下的同學們被學校轉移到指定的宿舍裡實行集中管理,同時學校周邊的餐館、酒吧店面紛紛關閉,學校食堂只可外帶,都不能堂食。


當哈佛停課後,我花15個小時從波士頓飛回了深圳。

“上週五的哈佛校園夜晚”


我把宿舍東西收拾了三個大箱子,運送費花了200美金不止。學長學姐贊助了幾個專業的口罩,我心存感激。機場裡聚集的華人肉眼可見地增多,情緒的焦慮和低氣壓都寫在臉上。


我的航班是波士頓直飛香港,計劃抵港後,再坐車回深圳的家。15小時的飛行,我昏睡10小時,看電影5小時,全程不吃不喝,只快速更換過口罩


凌晨4點半到達香港後,我見到了新聞裡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在出口處維持秩序。填信息表,辦手續,測體溫。我是脫掉外套測的體溫,標準是提升了點,非正常體溫界定在37.2度。如果超常規,應該會被救護車直接拉去醫院做檢測,也是神奇的體驗。


隨著大批入境人員的湧入,我能明顯感覺相關政策瞬息萬變,越往後拖情況越複雜,會不斷增大回國人員的阻力


當時的工作人員聽到我是回深圳,就先放行了。我以為一切到此為止,已獲自由,結果出門還是被“逮住”了。


深圳各區安排車接,統一組織回深圳進行隔離,暫時是全免費的。唯一不好的地方是,防止多人密閉空間聚集,派來接送的車輛是小中巴,所以效率比較低。我等了快3個小時才坐上車,整個人已疲憊不堪


當哈佛停課後,我花15個小時從波士頓飛回了深圳。

“從香港機場去深圳灣口岸”


家人我還沒有見到,但是我已經收到了家人投餵的包裹。我媽給我整理了一大箱子吃的用的,送到隔離地點,託工作人員拿給我。其實不需要那麼誇張。


今早收到了核酸檢測結果,是好消息。


吵架是常態,不添亂就算美德


目前隔離的花銷全部免費,不知能持續多久?


這裡的管理措施包括:早晚各測一次體溫,做兩次消毒,會有全副武裝的人衝進來往地毯上噴消毒液,一日三餐無接觸配送

。人面對免費服務時,會放低預期、剋制挑挑揀揀。這裡提供的伙食還算不錯,品種多樣保證營養。


當哈佛停課後,我花15個小時從波士頓飛回了深圳。

“今日份午餐”


這一路,我也見證了一些國民素質的“至暗時刻”,看到忍不住發脾氣的情形,就像火車站上的那類吵架一般,此起彼伏、絮絮叨叨。有吵兩句不歡而散的,也有情緒激動發起衝撞的。


這也許稱不上至暗,不過是缺乏疫情下的同理心的表現,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喝啊。


當日從坐了十幾小時的飛機上輾轉下來,等待中巴車達到隔離地。在漫長的等待時間裡,我曾數次問指揮的工作人員:車到底什麼時候來呢?工作人員也是懵的,回答都含含糊糊,以安撫為主,希望我們耐心等待


旁邊一位上了年紀的阿姨就吵吵起來,說別聽他的,他都在騙大家。後面還有一組年輕媽媽帶了一個小孩子,特別決絕地說要優先安排,孩子受不住了。


當哈佛停課後,我花15個小時從波士頓飛回了深圳。

“漫長的等待”


雖然看不清工作人員的臉,但我能感覺到他的脾氣有在自主剋制。這麼緊急浩大的工程,相關部門效率不可控也情有可原。但旅客們的焦躁和勞累也是事實,無盡的等待,外露的脾氣也是一種發洩。但生氣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因為在口岸需要疏散的人實在太多、工作量早已超負荷。


有段子輿論說“建設祖國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這也不合理,畢竟海外存在那麼多為祖國爭光長臉的人,還曾包機送口罩回國,而且回家是中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


我會開始習慣、甚至“享受”這14天獨自的隔離生活。有電腦在身邊,幾乎沒有解決不了的事,下週學校的網課也會開始,正常的學習節奏隨之而來

。我會盡量規避一切風險,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家人、保護社會。


隔離生活結束後回到社區,也會持續保持謹慎。跟誰較勁,都不能跟居委會的大爺大媽硬剛。特殊時期,評判國人品德的門檻火速降低,不給別人添麻煩就是當下最大的美德


當哈佛停課後,我花15個小時從波士頓飛回了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