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正确的表扬,比责备的吼叫更有力量!

1说我们中国的父母,喜欢谦虚。

所以有人当面夸自己的孩子时,那肯定不能全应了,甚至要说“哪里,哪里,其实有很多问题呢。”

比如有一次带小小鱼在琴房外边等的时候,旁边有一位老师对一个女孩的妈妈说:“最近孩子弹得不错,应该是在家认真练习了吧。”

没等老师说完,妈妈赶紧说:“哪里啊!每次都要磨蹭半天才去,不守着她就不弹。”

我看到孩子听到老师表扬自己的时候,眼睛都放着光,以为妈妈也会表扬自己。

没想到被妈妈跟老师告了自己的状,那老师会怎么想呢?

孩子的脸上一下子就充满了愤怒,气呼呼地看着妈妈说,“我没有,我没有!”

然后提起袋子就跑了。

“唉!就是不听话,越大越不好教了,都不知道跟老师说再见。”妈妈又抱怨。

老师也只能微笑着点头告别,然后转身去了琴房。

对孩子,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吝啬一句赞扬?

每次看到孩子们委屈的样子,我总是能感同身受。

所以,每次有人当着小小鱼的面,或者单独跟我说他的时候。

只要听到赞扬肯定他的话,我都会满口应过来的,一点也不谦虚。

我能感觉到孩子那热切的目光和小小的心思。

就好像小树苗渴望阳光和雨露那样。

然后才会跟他说,得到了表扬啦,我们要继续保持,好不好。

加油哦,老爸相信你。

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更要记得表扬孩子。

因为恰到好处的表扬,远比责备吼叫更有力量。


2.多妈妈都关心孩子信心的培养。

其实那些自信的孩子,往往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种下了自信的种子。

那些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足够的肯定和赞扬的孩子,往往会表现的更加自信。

在老家,有两个4岁左右的孩子。

有一个孩子,我每次见到他,他几乎都不叫人,平常总是一个人在家门口玩。

其实这也挺正常,一年见不到几次面,对孩子来说,我就如同一个陌生人。

有时他爸爸带他出门,如果没有叫人,爸爸就会不高兴,责备他不叫人,没有礼貌。

板着脸很严肃地批评孩子。

有时孩子一生气就用脚踢爸爸。

他爸爸就用更严肃的语气警告他不要这样做了,是不是想挨揍了。

之后孩子就低着头,闷闷不乐地用脚踢石头。

其实我们都能感觉到这个孩子越来越畏缩。

有时,周边的亲朋会客套地说“小家伙真不错,衣服干干净净的,很讲卫生。”

哪怕是这样的称赞,他妈妈听到都会说:“哪里啊!你看这裤子,都是泥巴,还有这袖子,你看。”

甚至还会把孩子的衣服撩起来给他看,证明自己说的没错。

孩子倒也不反抗,任凭妈妈使唤。

匆匆地几次见面,几乎没有听到过赞扬和肯定,反而是听到不少的责备和抱怨。

另外还有一个孩子,每次见他跟着爷爷散步,总是很高兴的样子。

爷孙俩一唱一和的。

记得第一次碰见他,他爷爷指着我跟孩子说:“叫叔叔。”

孩子打量着我,没有开口。

爷爷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跟他说,“叫叔叔呀,宝宝,你试一下,爷爷知道你会。”

“叔叔!”

孩子叫了出来。

“真棒,宝宝做的很不错!”

“爷爷,我们一起来跳这个坑吧,像乔治那样。”

他指着我们面前那个小沙坑说。

然后爷爷就陪着孩子在那跳啊跳啊。

他的爷爷总是充满赞许地看着他,鼓励他去做。

还有一次他拿着石头扔到池塘里击水玩。

结果就扔了一点点远,落在池塘边上。

边上一个大孩子很不屑地说:“这有什么的啊,我早就可以扔到池塘那边了。”

小家伙听到后,犹豫了一下。

爷爷说:“来,真不错,再试一下,爷爷都不知道你能扔这么远了呢。”

孩子又继续笑嘻嘻地玩着。

两个孩子的年龄差不多,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也许跟孩子先天的性格气质有关系。

但是更大的原因跟家庭和养育者影响有关吧。


3.有很多的妈妈会说,我也经常表扬孩子,但是孩子的行为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变得严重了。

比如你不表扬他,他就不做。

吃饭要表扬他吃得好,吃得快,那就会开心地吃。

假如提醒一句,“不要把饭菜掉在地上哦!”

孩子就觉得受不了。

下棋或者玩游戏,要说他厉害才会继续下,如果下输了,又会大哭大闹。

想想这样的提醒都受不了,那遇到真正的批评时,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这时就担心孩子无法承受挫折。

做父母有时会觉得手足无措,左右为难。

其实,这是很多父母的表扬方式出了问题。

因为表扬孩子也要恰到好处。

表扬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

我更愿意把恰到好处的表扬看做是肯定+鼓励。

不是对孩子说一些虚妄的赞美之词。

比如“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你是班上最棒的孩子。”

“你又得了第一名,真棒!”

这些赞扬,只会加重孩子的虚荣心或者给孩子一种压力。

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毫无益处的。

父母需要看到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表扬结果。

比如你觉得孩子聪明,那就说说是什么事让你想这样说。

谈谈那件事本身远比这样的表扬有效。

也不要敷衍式的表达。

当孩子画了一幅画给你看,或者做了一件成功的手工作品。

你没有细看,就说“哇!真不错!”

其实孩子更期待你的评述,你的想法。

如果长此以往地回答,孩子会感觉到你的敷衍。

要表扬的话,就要看到孩子的付出,肯定他的努力。

这时,就算你的词语很平常,也胜过那些辞藻华丽的表扬。


对孩子来说,正确的表扬,比责备的吼叫更有力量!

4.当然,我们做父母的经常会在这些事情上犯错。

在这一点上,我最近深有体会。

有一次小小鱼拿着我读的一本书翻。

然后还在那美滋滋地跟我说“太过瘾了。太好看了。”

我知道是有一次我给他读过其中的一篇短文,他那次觉得有意思。

所以又在那翻。

我那天也不知是什么缘故,竟然跟他说,“未必你能读懂?”

意思是我不信。

接下来还较劲起来。

我要他证明给我看下,然后选择了一段,让他去读。

结果能读,但是有的词说不出意思。

我能感到他的窘迫。

其实我也知道,我的目的不是让他窘迫,而是想告诉他,多读读那些适合自己读的书,不要急着读这些相对复杂的书。

但是我的方法错了,我那样做反而打击了他的兴趣。

所以后来我跟他道歉了,然后说明我的真实心意。

并且告诉他,“你能每天坚持阅读,真的很棒,爸爸在你这个年龄,可没有读你这么多书,要继续保持哦。”

这样的小表扬好过我那莫名其妙的诘难,自以为是的关心。

所以做父母真的要时时梳理自己。

幸好,在阅读上,小小鱼是非常自信的。

他会经常分享一些自己读到的小知识点。

然后我们会及时给他回馈。

当我们认真听他讲述那些我们没有见过的恐龙知识或者太空科普的知识时。

能感受到他那份自信和欢喜。

而当他做不好时,我会跟他说多来几次,多试试看,鼓励他。

还记得教他骑自行车那会。

几乎要放弃了,觉得是不是年龄还不够。

甚至还有人说是孩子没有这个天分,平衡感不行。

可我不相信,还是选择鼓励他坚持练习,而且他自己也非常想学会。

所以如今,他能跟着我的自行车一起,独立驾驭它了。

这世间哪有这么多的天才,其实都是孩子的努力和父母的支持。

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请不要吝啬那句表扬,给予肯定。

而孩子做得还不够好的时候,要记得去鼓励而不是急着责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