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系統性風險下,中國經濟能否獨善其身?

隨著國內疫情控制得力,各個部門開始有序恢復,但伴隨著國外疫情的惡化,特別是歐洲疫情的爆發,全球宏觀經濟被拖延的事實已經既定,美聯儲的連續降息,全球各大央行的連續防水提供流動性,並沒有對金融市場以及宏觀經濟有所改善。眾多國際投資機構,將目光轉移到疫情控制良好的中國市場,將中國市場作為避風港,但伴隨著全球局勢的惡化,中國經濟真的能否獨善其身嗎?接下來我們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論證。

連續放水有用嗎?

全球各央行為挽救,穩定金融市場均開始實現寬鬆貨幣政策,通過降息、公開市場業務操作進行資金流動性的注入。特別是美聯儲將FED利率調至0也沒能力挽狂瀾,美股依然熔斷。我們要明確幾個要點:


全球系統性風險下,中國經濟能否獨善其身?


1、利率不可能永遠一直下調下去,但市場依然需要更多的資金,特別是金融市場中,目前階段人們寧願手中持有現金。所以對貨幣的需求無限增大。但,利率不可能再繼續下調,美國市場是典型的西方市場,很多可能在短期內出現凱恩斯“流動性陷阱”。

2、凱恩斯“流動性陷阱”是否會持續下去?

隨著美國金融市場的貨幣政策失靈,恐慌情緒加重,任何對沖工具均失效,貨幣需求大大增加,短期內其凱恩斯“流動性陷阱”是存在的。

社會總供給(AS)與總需求(AD)的一般均衡

全球各央行為挽救,穩定金融市場均開始實現寬鬆貨幣政策,通過降息、公開市場業務操作進行資金流動性的注入。特別是美聯儲將FED利率調至0也沒能力挽狂瀾,美股依然熔斷。我們要明確幾個要點:

1、利率不可能永遠一直下調下去,但市場依然需要更多的資金,特別是金融市場中,目前階段人們寧願手中持有現金。所以對貨幣的需求無限增大。但,利率不可能再繼續下調,美國市場是典型的西方市場,很多可能在短期內出現凱恩斯“流動性陷阱”。

2、凱恩斯“流動性陷阱”是否會持續下去?

隨著美國金融市場的貨幣政策失靈,恐慌情緒加重,任何對沖工具均失效,貨幣需求大大增加,短期內其凱恩斯“流動性陷阱”是存在的。

全球系統性風險下,中國經濟能否獨善其身?


社會總供給(AS)與總需求(AD)的一般均衡

在疫情的影響下,特別是國外疫情的加重,會大大影響全球的社會一般均衡。但存在一般均衡不一定能存在所有的局部均衡。穩市場的目的是,穩定均衡。

接下來我們進行宏觀邏輯梳理:穩定就業——穩定工資率——穩定(收入)購買力——穩定儲蓄S——穩定投資I——穩定市場局部均衡——穩定市場一般均衡。

所以穩定的 核心是穩就業,穩工資率,確保總供給與總需求的一般均衡狀態。

1、總供給曲線

對應不同的價格總水平P,勞動市場上對應著一個特定的實際工資率。目前為什麼各國都在保市場?原因就在於此。

假定我國的疫情結束。國外疫情蔓延,國際上的人們失業,企業不能復工,破產,必然造成實際工資率的下降,進而削弱外國的購買力,即便我國生產的東西或者服務再好,他們 也無力支付,最終造成國際上的失衡,也影響我國經濟的穩定。

所以當實際工資率不能使勞動力市場均衡時,貨幣工資則必須做出調整,從而使得實際工資發生變動,最終使得勞動力市場均衡,但疫情之下,勞動力市場絕對不會均衡。

故,各國無論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最終的目的就是確定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均衡。

全球系統性風險下,中國經濟能否獨善其身?

2、如何調整總需求

在既定價格總水平下,經濟中的貨幣總量是總需求量的貨幣反應,目前金融市場上的貨幣需求存在,交易需求、預防需求、投機需求。其中投機需求效用由於疫情的影響使得金融市場不穩定性增加,系統性風險過大,人們不願意增加投機,所以該需求大大降低。所以現在人們更願意持有貨幣,對貨幣的交易需求增加,所以必須穩就業,才能穩定交易需求。不然會迫使“流動性陷阱”長時間存在。

穩就業,就是穩定購買率,穩定總需求。

3、我國如果想辦法擴大內需,能獨善其身嗎?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單從國內角度來看,擴大內需,一般從政府財政支出入手,大型基建,各種刺激消費政策都會出現。原則上是沒問題,但要考慮到擴大內需帶動的經濟增長能否大於成本推動型以及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率。

G(經濟增長率)> 通貨膨脹率(cost)+通貨膨脹(demand),則擴大內需是可以的,但是如果G不能達到該水平,則即便是單方面擴大內需,則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況且各種貨幣政策以及財政政策均會具備外部時滯與內部時滯的現象。

所以總體來看,此次疫情的衝擊,即便中國自身快速恢復,但受累於國外疫情的影響,短期內不會有所改觀。

在疫情的影響下,特別是國外疫情的加重,會大大影響全球的社會一般均衡。但存在一般均衡不一定能存在所有的局部均衡。穩市場的目的是,穩定均衡。

接下來我們進行宏觀邏輯梳理:穩定就業——穩定工資率——穩定(收入)購買力——穩定儲蓄S——穩定投資I——穩定市場局部均衡——穩定市場一般均衡。

所以穩定的 核心是穩就業,穩工資率,確保總供給與總需求的一般均衡狀態。

全球系統性風險下,中國經濟能否獨善其身?


1、總供給曲線

對應不同的價格總水平P,勞動市場上對應著一個特定的實際工資率。目前為什麼各國都在保市場?原因就在於此。

假定我國的疫情結束。國外疫情蔓延,國際上的人們失業,企業不能復工,破產,必然造成實際工資率的下降,進而削弱外國的購買力,即便我國生產的東西或者服務再好,他們 也無力支付,最終造成國際上的失衡,也影響我國經濟的穩定。

所以當實際工資率不能使勞動力市場均衡時,貨幣工資則必須做出調整,從而使得實際工資發生變動,最終使得勞動力市場均衡,但疫情之下,勞動力市場絕對不會均衡。

故,各國無論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最終的目的就是確定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均衡。


全球系統性風險下,中國經濟能否獨善其身?

2、如何調整總需求

在既定價格總水平下,經濟中的貨幣總量是總需求量的貨幣反應,目前金融市場上的貨幣需求存在,交易需求、預防需求、投機需求。其中投機需求效用由於疫情的影響使得金融市場不穩定性增加,系統性風險過大,人們不願意增加投機,所以該需求大大降低。所以現在人們更願意持有貨幣,對貨幣的交易需求增加,所以必須穩就業,才能穩定交易需求。不然會迫使“流動性陷阱”長時間存在。

穩就業,就是穩定購買率,穩定總需求。

3、我國如果想辦法擴大內需,能獨善其身嗎?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單從國內角度來看,擴大內需,一般從政府財政支出入手,大型基建,各種刺激消費政策都會出現。原則上是沒問題,但要考慮到擴大內需帶動的經濟增長能否大於成本推動型以及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率。

G(經濟增長率)> 通貨膨脹率(cost)+通貨膨脹(demand),則擴大內需是可以的,但是如果G不能達到該水平,則即便是單方面擴大內需,則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況且各種貨幣政策以及財政政策均會具備外部時滯與內部時滯的現象。

所以總體來看,此次疫情的衝擊,即便中國自身快速恢復,但受累於國外疫情的影響,短期內不會有所改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