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回事,這臺大眾居然不“高級”?

前幾天公司來了臺1.4T頂配上汽大眾途嶽,辦公室內形成了兩派觀點,一派認為這個車開起來對不起MQB平臺的水準,另一派認為這車還算可以。而我偏向於後者。

咋回事,這臺大眾居然不“高級”?

先給大家交代下途嶽是什麼。它基於MQB平臺打造,配備1.4T、2.0T發動機,1.4T只有前驅,2.0T為四驅。從市場定位上來說,它取代了原先的途觀絲綢之路版,稍高於一汽大眾的探歌。它的整體尺寸(長4453mm、寬1841mm、高1632mm、軸距2680mm)比途觀絲綢之路版小一些,但車寬略有優勢,同時,與大哥途昂相仿的前臉,讓它有點“狐假虎威”的感覺。總之,這個車身造型是多數人喜聞樂見的。

咋回事,這臺大眾居然不“高級”?

為什麼我的幾個同事認為這車有失水準呢?一,動力系統匹配效果在MQB平臺中算不上平順;二,懸掛動作比較懶散,少了些“德味”。關於這兩點,我是贊同的,只是我覺得它的強項並不在此,所以這兩點對其實力影響較小。作為途觀絲綢之路版的替代者,雖然平臺不同,但它們開起來卻有點相似——轉向偏輕,幾乎沒啥路感;懸掛濾振動作不夠乾脆(後排更明顯),車身晃動較大,過彎時側傾也不小,顯得有點笨重。簡單來說,它不像多數MQB車型那樣有“質感”。

咋回事,這臺大眾居然不“高級”?

咋回事,這臺大眾居然不“高級”?

不過,“質感”的輕微不足,在大空間及其靈活性上,顯得沒那麼重要。它的後排空間在20萬價位算很大了,175左右身高的人可以輕鬆翹起二郎腿,不足之處是坐墊偏短,但這是平臺決定的,無可厚非。

咋回事,這臺大眾居然不“高級”?

另外,它的尾廂也不小,量化來看容積比途觀絲綢之路版大一點,關鍵是尾廂開口很低(就比我膝蓋高一些),日常使用十分方便。試想,消費者在展廳看到這麼大的後排和尾廂空間,能有幾個不心動?畢竟這是居家過日子的車。

咋回事,這臺大眾居然不“高級”?

關於駕駛感受,我還想展開講講。得承認,途嶽開起來顯得油膩,但對於多數這個車型面向的消費者而言,即便車的性能很好,他們也用不上。無意冒犯。我試過刻意模仿路上多數人的開車方式,過彎慢悠悠,在車流中也是不緊不慢。油門只需踩不到五分之一,有時甚至不知道踩下去了沒,就是把腳輕輕摸在油門上。車身在過彎時沒有明顯側傾,懸掛還有很多功力未發揮出來。這樣開車,懸掛的支撐及反應速度不重要,發動機的動力儲備和動力系統響應速度也不重要。對於這樣的消費者,你告訴他操控多精妙,動力多活潑,似乎毫無意義。

咋回事,這臺大眾居然不“高級”?

所以,對於途嶽,我並沒有過分挑剔它的駕駛感受,而更多站在普通消費者的角度,去審視它的日常使用便利性,得出了“這車還可以”的結論。搞清楚這點,也就不難理解途嶽為何月銷輕鬆一萬多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