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吃水果為什麼總是先撿著壞的吃,這是什麼心理?

晨舟0312


我覺得原因有三:

一習慣成自然

小時候,大人通常把不好的東西吃了,好的就給孩子吃。大概受他們的影響,我也那樣。

二,勤儉節約的意識吧。不從科學角度講,壞點的,留不住了,削去壞的部分還能吃,好的留著。

三,從心理學上說這叫延遲滿足。

選擇先吃差的再吃好的,你即將吃到的每一口都是最好的,這在心理上給你很大的慰藉。生活中的你,往往有比較強的耐力和恆心,能夠為了未來的理想而犧牲當下的短暫利益,所以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往往顯得更有持久性,更能經得起風浪和敲打。你將來能夠取得成功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不過,有一句話說的好:先吃爛的再吃好的,爛了好的吃爛的。最後沒有吃到一個好的。這樣最勤儉的人變成了最浪費的人,也不可取。


鶴舞清風16


上聯:放著好梨吃爛梨

下聯:吃了爛梨壞好梨

橫批:總吃爛梨

這種心理更多還是“愛物惜物”,是一種潛在的自然的儉節約意識。我以前也這樣,看哪個蘋果有壞的亦象,捨不得扔,把斑點削去吃,當然看壞的程度,嚴重些的就扔掉。

後來在朋友圈看了一個事,說是有人買了一箱梨,天天撿爛的吃,吃著爛的,壞著好的,最後吃了一箱爛梨。還搞了對聯,上聯是:放著好梨吃爛梨,下聯是:吃了爛梨壞好梨,橫批是:總吃爛梨。看到這個故事時豁然開朗,覺得以前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再說了,變質的食物吃了對身體不好,以後也就改了,吃水果先撿好的吃,壞的扔掉。


偶爾隨風


很多老年人會這樣做。

我覺得,這和人的生活經歷有關,老年人過去的時候生活貧苦,經歷過飢餓或者食物貧乏的生活,現在這種生活對他們來說特別來之不易,總認為,把不好的先吃了,再壞下去就不能吃了,就浪費了,老人總是會想,把不好的先解決了,好的以後再吃。

我認為,這和心理關係不大,主要取決於生活經歷。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老年人也慢慢發生了改變。



密雲穆家峪


錢鍾書曾說:“天下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先吃壞的,把好的留到最後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你是哪種人?”

現實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錢老先生說的這類問題,但實際上沒錢老說的那麼嚴重,許多事上升不到人的思維方式甚至世界觀的高度。但是,這兩種選擇常常暴露了人的生活習慣。

小時候,物質比較匱乏,有好吃的東西輕易不會放壞(等不到放壞就吃完了),但偶爾也會出現捨不得吃放壞的情況(有時買來就不是很新鮮)。出現這種情況,只要不是絕對不能吃,一般是捨不得扔掉,處理方法就是削掉壞的部分,吃剩餘。長此以往,就養成了先吃壞的的習慣。

待物質豐富以後,於是,就會出現在短時期內物質過剩現象,一些鮮活商品就會出現腐壞,我們父母那一輩,勤儉節約慣了,遇到這種情況一般就會先吃壞的或要壞的。但是,先吃壞的結果就是:好的又開始變壞,然後又趕緊吃要變壞的。最終的結果吃了一肚子壞的或要壞的。後來改變了思維方法,壞的直接扔掉,先吃好的,最終的結果就是:雖然少吃了一些,但吃的都是好的。其實,這兩種做法沒有什麼樂觀或悲觀、希望或回憶問題。而是捨得不捨得放棄的問題。

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要有學會捨棄,捨得,捨得,有舍才會有得,捨去壞的,得到好的。


梵音心語


有人說擁有不知道珍惜,失去才覺得悔恨。這種心理就叫做感恩和珍惜。

勤勞簡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偉大的中國人民又為這美德增添了更多更豐富的內涵。比如說,一盆投米水用來刷碗,最後沖廁所;牙膏皮加上擀麵杖就還能再擠出兩三天的量;洗髮水瓶子加溫水就能再倒出洗髮液來;西瓜皮用鹽醃好就是爽口涼菜;幾個可樂瓶千變萬化的就是一套廚房炊具。這些都是勤勞簡樸的表現。不管是舊物利用,還是變廢為寶,就是不能浪費,哪怕是一張紙,放到它合適的位置就是寶貝。

我們懷著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小心地享受著大自然的贈予,因為我們知道,即便自己的金錢再多,也買不來永遠消耗的資源,過分索取,大自然不堪重負,最終的苦果還是人類自己承擔。

懷著感恩之心,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奢靡,不浪費,我們永遠是勤勞簡樸的中國人🇨🇳



團桂陸尚


苦過方知生活甜,類似上述想法的人是吃過苦的人,從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過來的人,懂得珍惜糧食,懂得節約,因此先把即將壞掉的先吃掉!這種做法值得讚賞!但是,現在生話條件改變了,生活已經不愁吃穿了,每個苦過來的人應該對自已好點了,建議先吃好點,壞掉的水果扔掉吧,畢竟以前七八十年代的水果是沒有汙染,現在許多水果為了保鮮都釆取防腐措施,有許多是大棚裡返季水果,綜上所述,提倡艱苦樸素的精神,也讓生活過的更有質量!





鄉約追夢一不負韶華


這個問題分兩面看!若水果量較少,2到3天就能吃完,先吃壞一點,好的保存期較久,最後一天都可以吃到全是較好的水果,這種心理善觀全局,先解決主要問題,可以認作正能量心理思維!相反,水果量特別大,水果量10天也吃不完,先吃壞一點的心理,會最終導致剩餘好水果也被“壞點水果”感染變壞!我一位老同學曾經就有這樣的心理,他朋友送了他三大箱平果,他就先吃壞一點,由於經常隔2天就要出差,他吃了10多天,就吃了一箱,剩餘2箱水果全被“壞點水果”感染,最終剩餘兩箱水果全部腐爛掉了!這樣的心理思維就是沒有長遠的全局觀,是消極保守心理!大千世界,眾生眾物都有萬般心理,因人因物量因天時因地利,都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順天道則昌,逆天道者將衰亡!無論對物對功對利對名對人之心理等等都要有正能量的心理反應,才能笑傲社會風雲!


三界遊童


這是一種“節儉生活、果斷止損”的心理。對於壞了的、特別是剛剛欲壞的水果,如果不及時處理、吃掉,那麼就會完全徹底的壞掉、扔掉,甚至還會傳染其它水好的水果全部壞掉。而及時吃了,損失就會很小。

所以這種心理的人,不僅符合中國人民勤勞節儉過日子的優良傳統,而且很適合經商。尤其像炒股票這類經營,該止損時就必須果斷止損,該拋售時就要毫不遲疑,這樣才能增加收益、減少損失。

同樣,對於生活、工作中的其它事情,也可以利用這種思維方式去處理。尤其當你發現某項事情有向不好的方面發展跡象時,就必須趕緊叫停並改進、解決,防止事情向不好方面再延伸、甚至不可收拾、不可挽回!

您如果對我的回答滿意,歡迎分享轉發。🌹🌹🌹


旅行筆記ysj


這是一種先苦後甜的心理. 先把不好的壞水果吃掉,留下好的那部分慢慢享用,相對於那些先把好的吃掉留下都是壞的先甜後苦的心理,是兩種不同的人生選擇. 先苦後甜的人生更隱忍,也是更理智的,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是人生的後半階段更安穩幸福.

先甜後苦的生活呢,生活是要過得暢快很多,人生得意須盡歡,自然是痛快.但是,因為沒有積累積蓄,千金散盡並不會真正無緣無故還復來,是很難應對人生的暗礁暗流的.有點裸奔的感覺. 會讓身邊的人非常缺少安全感的. 缺乏對於家庭負責任的態度. 後半生落到可能顛沛遊離的境地.

生活的苦難,如那些壞掉的水果,乘著年輕都經歷了變成了寶貴的人生經驗,合理的消費儲蓄投資,節制自己的膨脹的慾望,珍愛自己的身體,投資自己,那隨著年齡的增加,你的財富在逐漸增加,你的人生尤如那些留下的好的水果,歸你慢慢享用了. 豈不暢快?

也有人認為擔心這樣的做法太保守了,漫漫人生需要樂趣,需要激情,怎麼可能前段只吃壞的水果,都去體驗人生的困難了呢? 一味隱忍不過是在浪費人生的光陰?假期人生突然結束,比方說遭遇車禍地震等命喪黃泉,人生的甜都沒有品嚐到過,豈不太虧了,還是及時行樂的好. 這樣,即使遇到什麼情況,至少自己曾經享受過人生的美好和甜.

所以說如何定義什麼是人生的好的水果,什麼是人生的壞的水果就非常重要. 這就是人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

你認同我的觀點嗎?歡迎交流分享轉發點贊.



夢姬


有些人吃水裡為什麼先撿壞的吃?這是什麼心理?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種人多數曾經有過困難、艱苦的生活歷練,且多數是年紀較大的人。有這樣一種心理;壞的先吃了,節約點,好的慢慢吃,畢竟好點的時間可以放長一點。而壞的存放間期短,基本上有的再放一段時間就不能吃了,會直接扔掉,會造成浪費,唉;現在的年輕人可是不吃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