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老年抑郁症


警惕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是很普遍的一种疾病,已占老年人口的百分之五,不管是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还是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很多老人多会被忽视,老人患抑郁症的机率会随年龄的增长呈不断升高的趋势。抑郁症对老人的危害很大,比如很多老人觉得自己对子女是拖累,会产生自杀的想法甚至付诸行动。俗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待! 不要等失去了再去珍惜。那么,老年抑郁症早期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警惕老年抑郁症

病例1:

初秋让北国的自然景观染上几许金黄,夕阳映照下的五里河水泛着银光,人们都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收获、温馨的时候,66岁的老王却站在河边呆呆的发愣。有半年了,老王觉得自己肯定是得胃癌了,间或的反酸,没有胃口,偶尔的胃区疼痛,都让老王觉得自己的末日到了,为此觉得生不如死。妻子认为他放着好好的日子不好好过,整天琢磨自己根本没病的“病”。

自打老王担心自己的胃有病,他做了四次胃镜,都说他不过是慢性胃炎,但他认为是现代科技还不足以发现早期胃癌,等胃镜能发现的时候,估计他也活不几天了。后来消化科医生认为他是心理问题,故转诊到笔者所在医院。

经仔细检查,老王一方面存在胃区不适,但同时也存在情绪低落、对平时有兴趣的活动也没兴趣了,睡眠明显减少,体重下降……

诊断:老年抑郁症

应该说,老年抑郁症很大一部分首发症状为疑病症状。即表现为以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躯体症状。Alarcon(1964)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抑郁症中,具有疑病症状者男病人为65.7%,女病人为62%,大约1/3的老年组病人以疑病为抑郁症的首发症状。因此有学者提出疑病性抑郁症这一术语。疑病内容常涉及消化系统症状,尤其便秘、胃肠不适是此类病人最常见也是较早出现的症状之一。病人常以某一种不太严重的躯体疾病开始,抑郁、焦虑症状与日俱增、逐渐明晰。所以,对正常躯体功能的过度注意,对轻度疾病的过分反应,应该考虑到老年抑郁症的问题。

警惕老年抑郁症

病例2:

半年前67岁的老刘可谓好事连连,儿子30岁刚出头就提了副处级,儿媳给家里又添人丁,已经退休近10年的妻子最近每月又涨了近千元的工资。他看不到这些好事,却开始纠结自己企业退休待遇不好,家人劝他干嘛想那些不如意的事情,他也能认识到,但每逢街坊邻居提起企业的不如意时他就心烦不已。近3个月其心烦越发明显,整日担心因为自己无能而株连家人,反复责备自己因年轻时少不更事错去了企业,为此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因难以适应社会生活故来医院就医。

激越性抑郁:即焦虑激动性抑郁。Post早在1965年即明确指出激越性抑郁症最常见于老年人,此后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如1979年,Strian等指出,激越性抑郁症的平均年龄为51岁;1984年Avery等报道40岁以下激越性抑郁症为5%,40~60岁为47%,60岁以上为49%;1988年,Wesner等认为55岁以下为40%,55岁以上为63%。由此可见,激越性抑郁症随年龄而增加。焦虑激越往往是比较严重的抑郁症的继发症状,也可能成为病人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焦虑恐惧、终日担心自己和家庭将遭遇不幸、大祸临头、搓手顿足、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夜晚失眠,或反复追念着以往不愉快的事,责备自己做错了事导致家人和其他人的不幸,对不起亲人,对环境中的一切事物均无兴趣。轻者喋喋不休诉其体验及“悲惨境遇”,寻求安全的人物或地点,重者则勒颈、触电、撕衣服、揪头发、满地翻滚、焦虑万分,以至企图自杀。

警惕老年抑郁症

病例3:

颜阿姨今年68岁,4年前开始承担起了抚养孙子的重任,孙子被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她悉心照料下,小孙子每天开心、快乐、幸福,也半步离不开奶奶。但是半年前孙子上小学,因为离奶奶家太远,加之奶奶服务太周到,妈妈怕孩子将来经不起风雨,就接回到自己身边。颜阿姨突然离开孙子感觉就神不守舍,丢三落四,手里拿什么东西转眼就忘记放哪了,女儿回来还怀疑她偷拿自己的钱,因为她转瞬就忘记自己把钱放哪了。家人怀疑其得了老年痴呆,就到医院就医,头颅CT、核磁共振检查除有轻度的腔隙性梗塞外,并未见其他异常。来到笔者的诊室后发现颜奶奶每天想的都是孙子,想着孙子周末来家里的情况时,没有些许的遗忘。孙子走后心情郁闷,才丢东落西的。

如此看来,颜阿姨患的还是老年抑郁症。经过药物治疗,阿姨的症状明显好转,而痴呆是不可逆的病理性改变,所以可以排除痴呆的可能性。

抑郁症性假性痴呆:抑郁症性假性痴呆即可逆性的认知功能障碍。人们已经普遍地认识到,抑郁症假性痴呆常见于老年人,这种认知障碍经过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但必须注意,某些器质性的、不可逆性痴呆也可以抑郁为早期表现,需加以鉴别。

假性痴呆其临床表象虽与老年痴呆相似,但没有老年痴呆的大脑损害,而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如癔病性痴呆、伪装痴呆,其中以老年期抑郁假性痴呆最容易造成误诊。因为老年期抑郁病人的精神抑郁,其思维与行动亦显得迟缓,对周围环境和事物不感兴趣,并常表现为记忆力与智力水平下降,这就使人自然想到痴呆的可能,但实际不是脑器质性痴呆,这就必须要注意鉴别。鉴别的目的,是由于老年期抑郁所表现的假性痴呆,是可逆的和可以治的。能够鉴别,可以防止把假性痴呆误诊为痴呆。

其鉴别要点:

1.假性痴呆,过去有情感障碍病史;

2.假性痴呆起病相对急,发病前没有智力减退的证据;

3.假性痴呆患者常有脑子迟钝、记忆力减退和主诉,并常为此而苦恼;

4.进行精神状况检查时,假性痴呆病人常回答:“不知道”,而老年痴呆病人的回答却往往含糊不清或答非所问。

另外,CT、EEG和MRI检查,老年抑郁症病人多在正常范围。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病人症状能得到缓解。

警惕老年抑郁症

病例4:

62岁的老李在床上躺3个月了,原因就是四肢关节胀痛,各种关节检查均未见异常。家人都觉得他着魔了,不然为何检查没事,肌肉、关节却痛起来没完没了啊。也有人劝他既然检查没事,下地多走走,但他走不多远就会因为周身乏力、没有兴趣重新回到床上躺着。年轻时以精力旺盛、能打硬仗闻名的老李觉得这样下去真是生不如死,为此多次想到自杀。一个偶然的机会老李经朋友介绍,来到笔者的办公室,经过仔细询问,他患的的是双相障碍,目前为隐匿性抑郁发作,即抑郁症。

隐匿性抑郁:即躯体症状化抑郁。许多否认抑郁的老年病人表现为各种躯体症状,而情绪障碍很容易被家人所忽视,直到发现老人有自杀企图或行为时方到精神科就诊。因其抑郁症状为躯体症状所掩盖,故称为“隐匿性抑郁症”。诸多的躯体症状可表现为:①疼痛综合征:如头痛、嘴痛、胸痛、背痛、腹疼及全身疼痛;②胸部症状:胸闷、心悸;③消化系统症状:厌食、腹部不适、腹胀、便秘;④自主神经系统症状:面红、手颤、出汗、周身乏力等。在这些症状中,以找不出器质性背景的头痛及其他躯体部位的疼痛为常见。此外,周身乏力、睡眠障碍也是常见症状。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有各种躯体诉述(尤其各种疼痛),查不出相应的阳性体征,或是有持续的疑病症状的老年患者,应考虑隐匿性抑郁症,不妨投以抗抑郁剂治疗。倘确属此症,则各种症状可较快地消除。

警惕老年抑郁症

病例5:

老何,男性,6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地表现晚入睡困难,早晨4点钟起床后呆呆发愣,每日面无表情、闷闷不乐,经常愁眉紧锁,对生活缺乏乐趣感,行动迟缓,走到哪里都给人以慢吞吞的感觉。妻子觉得老何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四处打听,怎么平时充满好奇、乐趣的老公一下子变得如此“沉稳”?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何几乎没有主动言语了,看什么都唉声叹气,问他什么也久久不能作答。有时甚至会半天不说一句话。看着她的变化,妻子逼迫着带他来到精神卫生中心。

经过仔细检查,老何患的是抑郁症。突出特点是迟滞性抑郁。

迟滞性抑郁:即抑郁症的行为阻滞。通常是以随意运动缺乏和缓慢为特点,影响躯体及肢体活动,并发面部表情减少、言语阻滞。多数老年抑郁症患者表现为闷闷不乐,愁眉不展,兴趣索然,思维迟缓,对提问常不立即答复,屡问之,才以简短低弱的言语答复,思维内容贫乏。病人大部分时间处于缄默状态,行为迟缓。重则双目凝视,情感淡漠,无欲状,对外界动向无动于衷。抑郁症行为阻滞与心理过程缓慢具有一致性关系。

警惕老年抑郁症

病例6:

家住铁西区的王某,今年63岁,退休后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儿子在北京工作,女儿在上海谋求发展,也经常回来看望他们老两口。半年前因为自感孤独、郁闷、生不如死曾在某专科医院诊断抑郁症治疗1个多月。症状好转即出院回家,回到家里后觉得没什么问题了,就自行停药。1个月前再度加重,主要表现自觉生活无望,没有乐趣,入睡困难,早晨早早起来后烦躁不安。因难以忍受如此痛苦的生活。于半月前的早晨从七楼跳下,当场死亡。因为妻子难以承受亡夫的痛苦来医院就医,陈述了王某的事情发生经过……

很显然,王某是抑郁症导致的自杀,我国目前每年自杀人口达到25万之多,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其中自杀人口约有60%是抑郁症患者。

自杀倾向:老年期抑郁症自杀的危险比其他年龄组大得多。Sainbury报道,老年人有55%的病例在抑郁状态下自杀。自杀往往发生在伴有躯体疾病的情况下,且成功率高。Pankin等调查显示,自杀未遂与成功之比在40岁以下是20∶1,60岁以上者是4∶1。导致自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孤独、罪恶感、疑病症状、激越、持续的失眠等。人格和抑郁症的认知程度是决定自杀危险性的重要附加因素,如无助、无望及消极的生活态度。但是也有相反的研究结果。

以上案例不难总结出,抑郁症,尤其是老年抑郁症,应该遵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原则。而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手段,治愈率达到60%左右,总有效率也在90%以上。但不及时治疗,自杀率也较高,约有10%到15%的抑郁症患者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