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智慧農業發展現狀以及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策略

智慧農業是智慧經濟的重要內容,是依託物聯網、雲計算以及3S 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相融合的產物,可以通過對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和數據分析,實現農業生產精準化管理和可視化診斷。

但當前我國智慧農業建設發展中仍存在一系列問題,主要包括:高素質農民匱乏、職業農民教育體系還未建立;科研體系不健全、農業科技推廣不力以及基礎設施落後、農機設備現代化程度較低。亟需我國政府、企業和農業相關人員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加大對智慧農業的投入,助力我國農業快速實現現代化。

一、智慧農業內涵及其運行概述

1、智慧農業內涵:

智慧農業是在現代信息技術革命的紅利中探索出來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模式,是集集約化生產、智能化遠程控制、精細化調節、科學化管理、數據化分析和扁平化經營於一體的農業發展高級階段。

智慧農業是智慧農業產業鏈,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全產業鏈的“生態融合”和“基因重組”,可以從生產、營銷、銷售等環節徹底升級傳統的農業產業鏈,提高效率,改變產業結構。

國外智慧農業發展現狀以及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策略

智慧農業以智慧生產為核心,智慧產業鏈為其提供信息化服務支撐。即使農業全產業鏈中的營銷、物流、消費成為智慧農業生產的可靠的信息支撐網絡,引導農業生產信息化決策、高效化生產、差異化服務。

2、智慧農業系統運行概述:

智慧農業以智慧生產為核心,精細化、智能化、集約化、科學化生產促進農產品提質增效。具體運行如圖 1所示。

通過“3S”技術、物聯網技術利用多樣、多源遙感設備、智能監控錄像設備和智能報警系統監測農產品生產環境和生長狀況,利用科學智能的農業生產要素遙控設備實時遙控管理農產品生產狀況,水肥藥食自動投放管理,提高農產品品質、產量,降低生產成本。

國外智慧農業發展現狀以及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策略

最後,通過大數據分析、農產品物流管理技術以及農產品品質檢測技術,根據智慧農業生產決策系統中的農產品具體需求信息、物流信息以及農產品生長信息,針對性地定向確定農產品具體採摘時間段(精確到小時)、採摘數量、物流情況以及農產品品質規格,降低農產品損耗,保證水果、蔬菜、水產品在消費時的鮮活度。

二、國外智慧農業發展現狀:

目前智慧農業在世界各國建設發展的如火如荼。一些起步較早的國家,政策支持、科技研發、創新科技應用方面都早已大規模展開並快速發展。

現在一些農業發達國家的智慧農業都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因地適宜創新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也已形成並在日益完善(如圖),精準生產管理、節約人力物力資本、提高產能和質量也都在逐漸實現。

國外智慧農業發展現狀以及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策略

1、政策方面

國外的一些國家都早已不遺餘力的出臺、落地支持智慧農業發展的政策法規來高位引導智慧農業發展。率先提出“精確農業”構想的美國,先後出臺了6 項與農業信息化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發展計劃,在信息、科研、教育、基礎設施、投資等方面都以法律法規形式明確推進農業發展,為“智慧農業”及其產業鏈條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財政支持。

農業資源匱乏、人地分配嚴重不足的荷蘭,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政府便開始推行農業保護政策,荷蘭政府和歐盟一直堅持大額農業補貼,用以建設農業發展設施以及農業知識創新體系。

2、科技研發方面

農業發達國家也早已創建不同結構的農業科技研發系統,以適應性促進本國智慧農業發展,世界各國的農業科技研發系統組成主體多樣化,但都基本以政府、高校的農業科技研發機構為重要主體,且政府為主要管理者、研發推動者,企業的重要程度各國略有不同,其他農業相關者緊密配合主要研發機構。

國外智慧農業發展現狀以及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策略

3、科技創新應用方面

世界各國都在大力推進產學研結合,建立完善的配套規章制度和專項資金池以推進農業科研技術快速應用於智慧農業的發展,當前許多國家都已形成各具特色的農業推廣體系,並且目前各國科技創新應用成效顯著。

如,美國早已應用“5S 技術”、智能化農機技術等形成了農業精細化、規模化發展的智慧農業生產線系統,幫助農場主精細化耕作並提質增效;日本也早已利用數字技術、傳感技術和遠程控制等技術建立了個性化“網上農場”式農業運營新模式,使消費者可實時自主遠程精準控制自有農產品生產,並獲得理想的農產品。

三、促進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的戰略對策

1、吸引農業高素質人才,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各級政府在政策、資金、物資、人力方面加大對我國智慧農業建設發展的支持力度,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多渠道媒體在農村全方位宣傳智慧農業,調整農民文化水平、年齡、性別結構,鼓勵他們主動創業創新。

國外智慧農業發展現狀以及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策略

其次,充分發揮運營成功的智慧農業示範基地的示範帶頭作用,組織農民定期參觀瞭解智慧農業運行模式,深入學習如何建設管理智慧農業。

最後,結合我國農業高校和相關科研院所擁有的雄厚的師資力量和科研基礎優勢,將職業農民培養納入國家教育培訓發展規劃,建立適合培訓我國高素質農業人才的長效教育機制,教授農民和青年學生智慧農業理論知識,為智慧農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農業人才。

2、加快完善農業科研體系,提高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能力

強化政府頂層設計職責,加大農業科研體系的資金、物質和人才投入,統籌規劃、建立統一協調的農業科研體系。

促進農業科研機構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使農業科研項目井然有序地進行,減少重複研究,強化集成創新,並統籌兼顧智慧農業發展所需的各項高科技技術。

國外智慧農業發展現狀以及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策略

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全國農業信息網上交流平臺,激勵農技推廣人員充分利用其廣泛接觸農業生產者的優勢,通過各種方式盡職做好農技推廣,促進土壤修復技術、數字化管理等技術的應用,廣泛收集農業生產問題和生產數據為農業科研提供反饋,及時檢驗農業科研成果效用,完善農業科研成果的功能。

3、加強智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機械設備提檔升級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建設統籌兼顧引水、排水、蓄水、灌溉等多種功能的水利工程,實現節水灌溉、綠色灌溉、數字化灌溉。改善牲畜禽舍現狀,推進通風、採陽、溫控、清理垃圾以及餌料投餵自動化建設,建立全封閉式現代化種養殖舍棚。

加快現代化農機設備進入農田,建立專項資金支持農機設備生產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研究,擴大農機設備生產規模,增加市場投入量,並加強農機設備購置補貼政策,鼓勵農民積極使用現代化農機設備,實現精準化、智能化、科學化遠程控制管理農業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