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庭教育”的隨感

時下,由於新冠疫情的原因,絕大多數孩子不得不在家裡進行在線學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重新思考。

關於“家庭教育”的隨感

一:什麼是家庭教育呢?家庭教育的意義何在?

與學校相比,家庭才是教育真正的細胞和原發地。

很多人沒有去過學校受教育,但沒有人未曾經歷過家庭教育。哪怕是孤兒,也有自己的家庭教育,只不過一個人的家庭,自我教育而已。

家庭的樣子,就是兒童靈魂的樣子。家庭的格局,決定了人生的結局。

成年後的諸多遭遇,無論順境、逆境,都會在早先的家庭教育中找到源頭。

進入婚姻殿堂後的夫妻,無論是和諧還是矛盾,都可以找到當年家庭教育的影子。

我們拖著家庭的影子,走入學校,走入職場,走入婚姻,走入別人的生活。

關於“家庭教育”的隨感

小時候,父母按照他(她)的樣子要求、塑造和教育“我”。長大後,“我”按照自己的樣子要求並塑造孩子。

這種具有教育意義的代際傳遞鏈條,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任何自然主義教育、自由主義教育都無法改變。

哪怕是強調尊重天性、崇尚自由者,不也是按照這一標準教育下一代嗎?

關於“家庭教育”的隨感

如果孩子從不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打電話、發短信問候、祝福,這不是孩子的問題,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如果別人在微信群裡給了孩子祝福、問候、禮物的時候,孩子不感謝、不回應,安之若素、無動於衷,不怪孩子,怪家長。

二:家庭教育的真諦

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陪伴產生親情,陪伴生髮教育的力量。忙碌不是不陪伴的理由和藉口。曾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無論多麼忙碌都會抽出時間和子女一起吃飯、起郊遊、一 起遊戲;那些說自己沒時間陪伴孩子的家長,難道你們比奧巴馬還要忙?

如果非要讓我用句話講出家庭教育的真諦, 我只能說:陪伴,陪伴,還是陪伴。

關於“家庭教育”的隨感

真正的陪伴,是陪著孩子共同成長,共同在經歷某些事情中成長,而不只是父母單純地陪孩子游玩。

其實陪伴對於父母也有成長價值。

天下的父母,都可以捫心自問:“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自己成長了嗎?


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