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东周、武周、北周、后周为什么都以周为国号?

王超行侠仗义


西周和东周

周人早期居于姬水一带,公刘时,周部落

则已迁居于豳。 周人早先并无“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国即是城。他们居住稳定,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离乡远徙。他们历尽艰辛,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产生“周”的概念。

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古公亶父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迁到周原以后,周与商有了联系,为了保障部族安全,古公亶父与中原王朝共主的商朝建立起稳定的同盟关系,卑事商王武乙,在商王朝的保护下积聚力量,并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体系,特别是有关于天命的观念,周朝建立之后,这套天命观念经过了周公旦(姬旦)的再次梳理,成为治世立国的政治法理基础,进而形成了影响后代王朝数千年“奉天承运”的君权神授概念。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武周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登基大典在神都隆重举行。武则天“革唐命”,定国号为周,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据《姓纂》记载,武则天的武姓来源于周平王之子。周平王的少子姬武一落娘胎,手掌中便有一片特殊的纹路,形状就像个“武”字,所以不但他自己以武为名,后来他的子孙也以武为氏。而武则天自认为是姬武的第40代子孙。

其二是意喻效法周代,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在当时的唐人看来,惟周、汉两代。唐太宗治世崇尚汉法,武则天却认为应承周,以“周”为号,也是为了表明她要承周礼治盛业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 。被中国古代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一生的追求就是“恢复周礼”,因此,武则天以“周”为国号就是在实践孔子的遗志。武则天甚至在称帝之前曾经下令仿照西周初年周公在雒邑造明堂,前后两次在洛阳兴建唐明堂和武周明堂以作为宣明政教之所,向天下昭示她重兴周朝礼制的姿态。


北周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在其侄子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

北周的国号为“周”,是以宇文觉的爵号命名的。宇文觉称帝后,便以“周”作为国号,“周”字前加方位“北”字。称呼“北周”,是因为地处北方之故,“北周”称呼具有专指性,以区别其他建号为“周”的政权。


后周

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的最后一个中原王朝,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建国,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因此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以别于其他以周为国号的政权,又以郭威之姓,别称“郭周”, 或以柴荣之姓称“柴周”。


西岭白鹭


国号,即一个国家的称号,中国古代的国号就是各个王朝的名称,例如我们熟悉的汉、唐、宋、元、明、清等,每一个王朝的建立者,建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确立国号。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国号的确定必然有其背后的意义。

但纵观历史,我们却发现有很多王朝的国号相同,以至于后人只能按照建立时间或者都城的位置,在国号前面加上“前后”和“东南西北”来进行区分。例如问题中提到的“周”这个国号,就有先秦时期的西周、东周;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武则天的武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那么,为什么这五个朝代都以“周”为国号,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西周、东周国号的由来

西周和东周和西汉东汉、北宋南宋一样,是一个朝代的两个时期,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以“周”为国号的王朝。

周人在最初生活在陕西武功一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但与此同时,周人一直受到西边戎族的侵袭,被迫进行了好几次大规模迁徙。

与游牧为生的西戎不同,周人擅长耕作,经过了好几次迁徙,周人终于找到了一处有着肥沃土地的新家园,也就是现在陕西岐山县东面的岐山脚下,周人将这片土地称为周原,并在后来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即周国,“周”的国号就这么沿袭下来了。

△在甲骨文、金文的“周”字中,不难看出农田的痕迹

北周国号的由来

北周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北方政权,其国号与东周西周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取自于皇帝的爵号。

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换是非常频繁的一件事。北魏末年,权臣高欢和鲜卑贵族宇文泰将北魏一分为二,宇文泰在长安扶持元宝炬为傀儡皇帝建立西魏,高欢依葫芦画瓢,在邺城建立东魏。虽然东西两魏在名义上还是元家(鲜卑拓跋氏,孝文帝汉化改革后,改用汉姓)的,但实际上是宇文家和高家的。

宇文泰原想取代西魏自己做皇帝的,但是没几年便病死了,西魏的朝政大权落到了宇文泰侄子宇文护的手中。宇文护想做第二个宇文泰,于是逼迫元廓(元宝炬第四子)退位让贤,拥立宇文泰的小儿子宇文觉为新帝,自己则作为“顾命大臣”独掌朝政。因为宇文觉在宇文泰生前就被立为世子,宇文泰死后,宇文觉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后又被封为周公,因此宇文觉称帝后,便以爵位定国号为周。

武周国号的由来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在定国号这件事上,她也废了不少心思。

武则天登上高位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高贵出生,称自己时周朝王室后裔。根据史籍记载,“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首曰武,遂以为氏”,武则天便以此为据,称武姓源自姬姓武氏,自己是周天子的后裔。在建立武周之火,武则天还令百官按《周礼》行事,恢复上古之风,以周礼为标准对朝中官制进行改革。

除了追根溯源之外,武则天在被册立为皇后之后,其父亲被封为“周国公”,武则天以“周”为国号,也是承自去父亲的爵号。

后周国号的由来

后周是五代十国“五代”里面最后一个政权,其建立者为郭威。

五代十国的历史实在泰国混乱,后周的建立过程就不说了,单单说说后周的国号。郭威出生并不是太好,没几岁便成了孤儿,但是好在他有一身本领,胆子又大,这才建立了后周,可自己不是名门望族出生,祖上没出生什么人物,找了帮文人捣鼓了大半天,终于定下了“周”的国号。

原来,周文王有一个弟弟叫虢(guó)叔,武王灭商之后,封虢叔为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于是,郭威自称是虢叔的后裔,定下了“周”的国号。


地史馆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国号?国号是一个国家的正式称呼,即给国家一个定义,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叫什么;而起国号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国号起的好,为人们所称赞,国家也拿的出手,很有面子,若是起得不好,就会为人所嘲笑,丧失国家威严,让整个国家都会抬不起头来。所以说,起国号要非常非常非常的慎重!!!而以“周”为国号的国家,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之后的周朝是夏商周时期周朝的后代,他们认为他们的祖上是周时期的统治者,所以在后期建国时,以周为国号;我们都知道,在我国的历史上,周期是一个统治时期非常久的国家,周朝一共统治了七百九十一年,历经三十二代出了三十七个君王;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西周是周武王姬发所建立的,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又早在公元770年,平王东迁,定都洛邑又称为成周吏称东周。

二是之后的人们对于周朝是非常崇拜的,所以他们效仿周,以周为国号;在唐朝时期,武则天改唐为周,建立五周在五代十国时期,有郭威建立后周。

三是以自身官职爵位来定国号,南北朝时期,宇文觉自称周公,并以周为国号,建立北周。

四是以周本身的意寓来定国号,周可以解释为周密、周详、周全、周到,后来的人们也希望他们的国家像周这个字一样,周全周密,周而复始。


老男人阿秋


大家好,这里是南岭说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周”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个比较多的朝代,除了题主所列的东西周,武则天的大周,北周和后周,此外还有清朝初年的康熙年间吴三桂掀起“三藩之乱”后建立的政权,史称为吴周

那么这些周为国号的原因是什么呢?

姬发↑

东西周

东西周其实一个来源,因为都是属于周朝,只不过前半段都城在镐京后半段都城在洛邑。

周朝是中国历史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它的来源也是地名。

商朝第二十七任君主武乙时期,因为被犬戎进攻所逼,周朝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公亶父带领族人迁移到渭河之滨的周原定居。

不过虽然周朝的先祖居住在周原一带,“周”的国号来源可能是商王武乙所赐,周在甲骨文之中的写法类似于“田”字,而周人擅长农耕,因此为部落之名,之后成为国号。

北周

北周的来源是因宇文觉被西魏恭帝拓跋廓封为周公,之后受禅为帝,国号为周,历史上称为北周。

十二月丁亥,魏帝诏以岐阳之地封帝为周公。-《周书》

不过我认为这个“周公”的称号可能是宇文氏自己选的。

北周政权的实际奠基人宇文泰,他虽然是个鲜卑人,但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之后,宇文鲜卑亦是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还是在西魏政权时代,宇文泰为实际的掌权者,他改革官制,认为前朝汉晋官制太过繁杂,学的就是周朝之制度。

太祖以汉魏官繁,思革前弊。大统中,乃命苏绰、卢辩依周制改创其事,寻亦置六卿官,然为撰次未成,众务犹归台阁。-《周书》

在其子宇文觉时期,很可能是因此而授意傀儡皇帝西魏恭帝拓跋廓以岐阳之地为封地,并因此而封为周公。

所谓岐阳之地,是指关中岐山之南,周室肇基之地。故而之后才会有宇文氏的周朝。

武则天↑

女皇武则天之武周

武则天篡唐,以周为国号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武氏是出自姬姓

周平王的最小的儿子,名为姬武,此后世子孙便以武为姓氏。

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万姓统谱》

第二,武则天的父亲为周国公爵位。

武则天的父亲为武士彟,在唐朝初年以钱财资助,跟随李渊建立大唐王朝立下了功绩,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武士彟封为应国公,唐高宗李治在位时因为宠爱武则天而改封为周国公。

高宗永徽中,以士彟仲女为皇后,故崇赠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新唐书》

第三,武则天崇尚周朝制度。

在唐代,之前朝代的盛世无外乎周汉,唐太宗以汉法治国,而武则天主张以周礼、恢复周朝制度。

五代之后周

五代后周开国之君郭威,黄袍加身“创始人”,自认是周朝周文王的弟弟虢叔之后裔,称帝后便以周为国号。

朕本姬室之远裔,虢叔之后昆,积庆累功,格天光表,盛德既延于百世,大命复集于眇躬,今建国宜以大周为号。-《旧五代史》

吴三桂之吴周

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清朝下令撤三藩,吴三桂因此而反清,自称为周王。之后又在公元1678年,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为大周。

他以周为国号的原因其一是因其吴姓源于周朝的姬姓,第二应当有“尊王攘夷”之意。

东周时期,周天子的威望下降,外族多有入侵,诸侯之间纷争不断,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尊崇周天子,征伐不臣之诸侯国和北方之夷狄。

于是“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的故事被称为“尊王攘夷”

而此时入主中原的清朝实为外夷,以此为旗号收买人心能够加大成功的可能性。

吴三桂和陈圆圆↑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希望有所帮助。


南岭说史


他总要有一个国号的,如果他不叫周,叫筒朝,你就该问他为什么叫筒了。他总得起一个名吧,后边的朝代就是照着抄了。西周东周本来就是一个朝代,没什么可说,后边的就是高仿了,建个朝代总得起个名,就看看史书上哪个朝代顺眼就起哪个了。北周皇帝被前朝封为周公,就叫周朝了。这是从东汉起的习惯了,篡位当皇帝的就拿以前的封号当国号,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宋朝都是这么干的。赵匡胤没有封号当过宋州节度使就叫宋朝了,反正就是随便起一个就行了,没什么讲究了。夏商周这几个朝代都是自己随便起的,没什么道理。


海中岩haha


国家本来就是代号,皇帝喜欢叫什么就是什么,比如历史有大顺丶张楚等。有的喜欢历史上有过的,为了区别分南北东西。

有人认为周是古代典范,就以周命之,青菜罗卜,各人喜欢。当然,命名之时,都是有历史含义的,要了解就要细细看他命名的过程。


夏雨风


因为都是周朝,这些都是指周朝的某些时期。


轨迹144810301


周这个国号比较大气吧,还可能周朝是第一个有确切文献记载的朝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