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北齐北周综合实力对比,哪个更强?

xvnnnjko


南北朝前期是北魏与南朝宋对峙,之后是北魏与南朝齐、南朝梁对峙。在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534年至550年)、西魏(535年至557年),东魏被北齐(550年至577年)取代,西魏被北周(557年至581年)取代。崩溃后的南朝梁被南朝陈(557至581年)取代。
北周、北齐、南朝陈,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后三国时代。关于后三国,一个不容置疑的定论,就是后三国中,南朝陈最为弱小。承南朝梁丧乱之余,南朝陈只控制长江南岸,江陵以西的狭窄地区,被后来的隋文帝杨坚讽刺为“手掌之地”。
后三国中,公认最强的是北周,其次是北齐。
先看地图。无疑,北周是后三国中面积最大的。北周的西北部边界是今甘肃敦煌,再往西就不是北周地盘了。北周北部,是现在内蒙古西部与蒙古的边界线。然后北周以陕西省、山西省之间的黄河与北齐为界。之后,北周与北齐的边界,约在河南平顶山至信阳,湖北省安陆一线。然后北周与南朝陈以长江为界,西梁虽然在长江以北,但这是由北周完全控制的傀儡小朝廷,可以算成北周地盘。
在今湖北省宜昌市附近,北周的势力切过长江,包括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贵州省大部、云南省大部、重庆市、四川省青藏高原以东。再加上西魏时的本部——陕西省、甘肃省、宁夏。有个说法,认为北周最强盛时的面积是180万平方公里,而北齐的面积只有91万平方公里。
北齐呢?最强盛时,北界在今明长城以北,约以内蒙古与河北省边界为界,东北包括辽宁省的西南部,如锦州、朝阳、阜新等市。西界已经说过了,南界,北齐与长江与南朝陈为界。
看上去,北周比北齐大了一倍,这可能是一些观点认为北周强于北齐的主要依据。北周真的强于北齐吗?未必。
北周的西北部是河西,也就是汉魏晋时的凉州,五胡时的前凉、后凉。这里气候相对干旱,南边是雄伟的祁连山,狭窄的河西走廊以北,就是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所以河西的人口并不多,主要有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等城市。河西地区以东,约以原州(今宁夏南部的固原)为界,以北的地势和河西差不多,以高原、沙漠地区为主,北有库尔齐沙漠,南有毛乌素沙漠。自然,这里的人口也没多少。
跳过中间,再说北周最南部。北周控制了云南大部和贵州西部。但是这里从秦汉以来,人口普遍不多。云贵(西部)这么大的面积,北周只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南宁州。当然,这里是蜀汉时的南中,战争资源非常的丰富。蜀汉的一半是由南中构成的,没有南中的资源,蜀汉北伐根本没有可能。而北周基本上可以看成蜀汉+西魏的合成版,南宁州占了北周面积的很大一块比重。不过,从《周书 武帝纪上》记载的这句“南宁州遣使滇马及蜀铠”来看,南宁州之于北周,更像是一个羁縻州,与南中之于蜀汉的性质差不多。
北周定都于关中的长安,但对北周来说,最为重要的经济中心,应该是益州。公元553年,西魏趁梁朝内乱,出兵占领益州,夺走了四川盆地的全部。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益州乃天府之郡,户口百万,物产丰饶,这是实情。四川盆地人口多,可以为北周提供充足的兵源。粮食多,北周的军粮不成问题,盐、铁、铜资源丰富,北周的经济也不成问题。
要知道,在西魏、东魏、南朝梁对峙的时代,西魏是实力最弱的。而天下掉馅饼,西魏拿下益州后,一跃成为强国。有这么一件事,在西魏占领益州之前,宇文泰曾下令国中男丁满18岁对64岁者,包括有轻微残疾的人,都要交纳赋税,可见西魏的经济是比较窘迫的。
除此之外,北周还有关中、汉中、南阳、襄阳等地。综合实力强于南朝陈,但确实不比北齐强多少。
再说北齐。北齐的面积甚至比南朝陈(一说为133万平方公里)还小一大圈。但是北齐的统治区,基本没有北周的南宁州,南朝陈的广西、越北这样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北齐人口较少的地区,主要在北部,也就是现在内蒙古中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一带。河北中南部,山西、山东,在北魏时代就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北魏分裂后,东魏就是凭借这些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对西魏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只不过西魏宇文泰擅长用兵,东魏高欢在军事上略逊一筹,才导致西魏在东魏的压迫式进攻面前能活下来。
另外,南朝梁崩溃后,北齐占领了江苏徐州以南至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北,安徽省长江以北,湖北省长江东北,河南省东部,这里人口很稠密。而且北齐甚至不怎么看重淮南地区。公元573年,陈宣帝陈顼下诏北伐,北齐是怎么看待这事的呢?
北齐大臣赵彦深说:“国家(北齐)对淮南,就像是一支蒿箭,得之不足喜,失之不足忧。”是淮南不重要吗?并非如此,只是北齐的经济心重一直在中原地区。如果没有淮南,北齐也能凭借控制的那些经济发达地区,也不怵北周。有了淮南,对北齐来说只是锦上添花,有最好,没有也无所谓。
北齐到了后期,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这完全是以后主高纬为首的北齐统治者花天酒地导致的。比如朝廷没钱了,只好削减官员的工资,以及军人的赏赐。但在北齐前期,即使北周南下占领益州、荆襄、南中,北齐也没有怕过北周。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北周北齐谁更强?那首先得从这两个王朝的前身东魏西魏说起。公元534年,东西魏正式分家,但这两个皇帝都是傀儡。东魏的实际权力掌握在权臣高欢手中,而西魏的权力则被关中豪强宇文泰控制。东西魏在分家之初,东魏的实力明显是高于西魏的,高欢本来就有六镇边防军的背景,所以东魏继承了原六镇的大部分人马,大概有二十多万。这些六镇兵是当时最能征善战的军队,而西周宇文泰只继承了六镇一万多的军马,所以双方的军事实力相差太大,这也是为何后来西魏要进行军事改革,由府兵制改为府兵制和募兵制并行的军事制度,就是为了解决兵员不足,军事实力窘迫的境地。再加上当时西魏有两千万人口,所占领的区域都是农牧业发达的区域,而西魏只有九百万人口,不到东魏的一般,所以当时的西魏在实力上是远远不如东魏的。后来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在这个时候,北齐的实力还是强过北周的,可北齐经不住昏庸皇帝的折腾的,北齐总共享过二十七年,历经六帝,除了孝昭帝高演德才兼备,专心治理过家之外,剩下的皇帝不是精神错乱者,就是神经病,总之都不正常,可惜高演在位一年就去世了。而反观北周,虽然前两个皇帝是完完全全的傀儡,但在权臣宇文护的管理下,基本上也算正常发展,尤其是当北周武帝继位后,铲除了权臣宇文护,独揽大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富国强兵,北周实力一举超越了北齐,并且在公元577年,北周武帝亲自统帅大军,灭了北齐,至此,北方统一。


桐叶飞上天


开始肯定是北齐,如果不是高纬自己作死,先后杀了斛律光跟兰陵王,宇文邕也不会那么容易拿下北齐,北齐的帝王,兄弟叔侄之间猜疑太多,而北周因为权臣宇文护的原因,反而使得宇文泰的儿子相对比较团结,宇文毓禅位给自己的弟弟宇文邕,而不是他的幼子,就是怕被宇文护控制,而宇文毓还真的就选对了人,宇文邕可以说为后来隋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惜中年早逝,统一没能由他来完成。


Wintersweet666


前期应该是北齐强些,军事,经济,占领区域的发展程度都强。但是高氏家族统治有些缺陷,再加上占优势时几次大仗没把西魏打下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讲的就是这一段历史,西魏鲜卑族和汉族融合较好,这也因为他们都来自武川镇,还形成了一个著名的“关陇贵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