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夕,为什么苏联要拆除斯大林防线?

疯狗的轻武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解史。

斯大林防线全长1200公里,从苏联北部的卡累利阿到南端的黑海,这个盘踞在东欧平原上的坚固堡垒是苏联对抗中欧和西欧的重要屏障,斯大林防线和法国的马奇诺,德国的大西洋壁垒,齐格菲防线并称为欧洲的四大防线!


如此重要的防线,几乎相当于苏联的命脉,为什么要在二战前拆除呢?

其实苏联之所以拆除斯大林防线也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的,精明的苏联人没想到这个打算是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一、斯大林防线的修建

斯大林防线的修建耗时日久,前后共经历了11个年头,耗费了苏联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个全长1000多公里的防线几乎耗尽了苏联的底子。防线的修建缺少山脉河流的天然防御工事,在平原上筑起厚度达到1.5米的防御墙,在面对敌军的进攻时,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需要的驻守点太多了,这条防线太长了!

斯大林放线的重要作用在于苏联可以防备其他欧洲国家对苏联的不怀好意,远了说,是法国和英国,近了说,当然是德国和波兰!


二、斯大林防线的拆除

上面说了斯大林防线对于苏联的重要性,关系到苏联国土安全。如此重要的放线,苏联为何会拆除呢?其实都是苏联人自己的贪婪在作怪。

防线修建完毕以后,苏联入侵了波罗的海三国,随后为了打破英法对苏联的封锁,秘密和德国签订了瓜分波兰的条约,导致了苏联在得到波兰大片的土地后,国土面积增大,边境线随着战争向东南延伸,原本驻扎在苏联边境的斯大林防线失去了它的意义-保卫苏联本土。

边境线改动的苏联只能在新的边境重新修建防线,也就是后来的莫洛托夫防线,但是苏联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可以保证莫洛托夫防线的坚固,被逼无奈的苏联人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将斯大林防线拆除,供应莫洛托夫防线的修建!


总结:斯大林防线的拆除,对苏联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消耗了大量资源的永久性防御工事,在德国的入侵中,基本没有发挥太大作用。莫洛托夫防线则因为资源缺少,即便是拆除斯大林防线作为原料补充,其坚固性和防御厚度始终不如斯大林防线!


诗涵果果解史


穷!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拆了斯大林防线,去修新的莫洛托夫防线。

先插句题外话:近日,特朗普让美企汇报一周时间是否能像我国一样修建出一座“火神山”医院。美企挠头说,最少要一个月。我国“基建狂魔”的外号,可不是吹出来的,这可是经过二十多年努力拼出来的。没有这个根基,我们也不可能一周建一座医院。

这个问题,二战前的苏联也遇到了,而且更严重。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实力其实并不强。虽然,按照各国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算,苏联排名第二(1937年约占10.6%),仅次于美国。但是,苏联真实的工业水平和技术含量是低于欧洲其他各国。他是靠庞大的数量优势,才挤到前三名的。这就是所谓的质量不够,数量来凑!

就如现在的我国,虽然我们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二。但是,我们在很多工业和科技领域是落后的。我们虽然在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占129名,超过美国。但是,我们肯定不敢说我们比美国强。别说美国,就是跟英日德俄比,我们也有差距。往小了说,阿里巴巴的市值远高于波音、洛马、通用三家综合。但是,我们拿十个阿里也换不来一个波音!

苏联当时遇到的问题更严重,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都是发展的基础工业、矿产开采和部分设备制造业。苏联在重工业能取得成就,也是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工业设备。尤其是美德的先进工业技术,更是苏联装备制造业兴起的关键。

我国改革开放都四十多年了,再很多制造领域还是跟西方有差距。以我们现在的经验看,十余年时间,苏联再怎么追,再怎么消化,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工业国。不过,苏联的国家调控能力强,集中力量办大事,真就把重工业的摊子铺起来了。但是,这种发展很畸形,只能全力建立起少数装备制造业。例如:苏联全力造拖拉机时,就要放弃在坦克飞机上的制造力。造坦克时,你就别想着造拖拉机。

事实也确实如此,苏联在二战前,用了快二十年都没有完成对斯大林防线的分期修建。因为,他还要全力造“拖拉机”啊!这就造成该防线设施简陋,缺少防御火炮,跟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没法比。

(左边红线为莫洛托夫防线所在位置,右边红线加圆圈的是斯大林防线位置。)

后来,苏德瓜分了波兰,将防线西移到波兰境内。面对嚣张的德军和紧张的欧洲局势,苏联也知道大战迫在眉睫。于是,赶紧又在新的西方边境修建“莫洛托夫防线”。可是,修建防线是需要强大基建工业和重工业支撑的。

苏联没那么强的工业实力,还要造飞机坦克大炮,储备武器。因此,为了赶时间,只能拆除看似已经没用的斯大林防线。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国境线变了,原来的防线没用了,自然是要拆旧的修新的。
苏联通过1939年建立东方战线,为自己增加了不小的地盘。

斯大林防线并没有形成一个连绵的防线,只是在一些重点地带修筑了工事。

苏联在1939年通过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获得大片的土地,苏联的国境线是向西推进了数百公里,苏联是叫做建立东方战线,目的就是要使德国进攻苏联时,距离苏联的核心地区更远一点。

苏联在旧边境修建的筑垒地域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个欧洲国家修筑坚固工事行动的一部分,在一战结束后,欧洲各国在自己的边境都是修筑了一大堆的防御工事,最著名的是马奇诺防线,其实在东边捷克和德国的边境也有相当坚固的工事,在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以后,象古德里安什么都是表示强攻这样的工事,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在网上找到了一些照片,是在白俄罗斯有一个斯大林防线的博物馆。



而苏联这个周边没有一个朋友的国家,况且苏联欧洲部分属于整个的东欧平原,地形空旷,虽然有一些沼泽、森林、河流,但是总体来说属于无险可守,所以苏联也是在自己的国境线上修筑了一些筑垒地域。这些筑垒地域并没有形成完整的防线,后来把这些筑垒地域统称为斯大林防线。
斯大林防线还是按照一战的标准修建,大部分碉堡是只有机枪,而且射界狭小。


这些旧的筑垒地域,还是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标准修建,大部分掩体只是装备了机枪,火炮不多,有的就是用老式的坦克改装而成,而在苏联建立东方战线之后,这些旧的筑垒地域就是失去了它们的意义。而苏联人是还没来的急在新的国境线上修筑新的筑垒地域,德国人就打过来了。


红色手电筒


事实上,被西方国家称之为“斯大林”防线的苏联旧国境线上的一系列筑垒地域,在苏联的历史文献档案中从未使用过这样的称呼。

苏联并不是在二战前拆除所谓的“斯大林”防线,而是在与德国瓜分波兰,苏联的国境线往西推移后,根据国防计划,在新国境线上修筑了一系列新的筑垒地域,而旧国境线上的诸多筑垒地域许多停工、延期执行或将部分武器装备拆除搬到新国境线上的筑垒地域上罢了。

现如今旧国境线上筑垒地域旧址仍然留存着许多永备火力点的遗址,成为了军迷喜爱光顾的地方

1941年6月30日,在经历了乌克兰的血战后,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西南方 面军后撤至 1939年旧国境线处,并以旧国境线上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机枪永备火力点为基础,构筑一条配以少量反坦克炮为依托的坚固野战防御工事体系。西南方面军可依托科罗斯坚筑垒地域(第 5 号)、沃伦斯基新城筑垒地域(第 7 号)、列季切夫筑垒地域 1 (第 3 号)以及苏联于 20 世纪 30 年代在东部旧国境线上构 筑的 50~100 公里的永久防御工事建立火力体系,各部队在 1941 年 7 月初要做好战斗准备。 除此之外,还要加上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筑垒地域(第 12 号)。截至 1941 年 5 月 28 日, 苏联人在旧国境线上的整个防御体系内拥有 1290 座防御性永备火力点(多以机枪火力点为主)。然而,在这些塞群体系内仍然存在30~40公里的防御缺口。

现存的永备机枪火力点的旧址

由于旧国境线上的各筑垒地域处于未完工且武备不齐的状态,在阻挡德军向东推进过程中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甚至是主动放弃的。这在战争爆发后,第12集团军司令员波涅 杰林少将在7月16日写信给南方面军司令员的信件中可以佐证,他在信中写到了筑垒地域的现状:

“目前我部进驻列季切夫筑垒地域,对其了解如下:如果该筑垒地 域被敌军攻破,将直接威胁到您的方面军。该筑垒地域的防御很薄弱。在 122 公里长的防御正面前沿阵地中的 354 座军事设施中火炮工事 列季切夫筑垒地域(3-й Летичевский укрепрайон,军事代号 3) 附录 / 261 仅有 11 座;筑垒地域的防御设施以机枪永备火力点为主;而关于这些机枪掩体的装备,其 中缺少 162 挺重机枪;该筑垒地域内部署 8 个 机枪营的常备驻军,其中 4 个营是刚刚组建未 经训练的;筑垒地域内没有炸药、地雷和铁丝网;该筑垒地域野战驻军的最低限度需求是4个完整的步兵师和 1 个坦克师,令人沮丧的是现有的 3 个山地师仅保有基本架构而已;与该筑垒地域右翼相邻的筑垒地域之间有一块宽度为12公里的未设防地段。”

科罗斯坚筑垒地域地下指挥所的平面图

而在德军记载的史料中同样可以印证,按照德国人1942 年公布的对该防御工事群的研究报告显示,列季切夫筑垒地域内拥有22座火炮掩体(另有53座未完工)、336座机枪掩体(另有 23 座未完工)和 36 个指挥所。

苏联总参谋部出版的科罗斯坚地域的地图

而科罗斯坚筑垒地域(位于乌克兰西部)内配备16 座火炮、919挺重机枪和309挺轻机枪,但武器配备数量仅达到必要需求的 1/3。军事委员会在战前对该筑垒地域进行调查的报告显示:被抽查的178 处设施,大多数装备不齐全,伪装破损,驻军的训练水平低下。

而乌克兰社会主义共和国内务人民 委员部副人民委员波格丹·扎哈罗维奇·科布洛夫于 1939 年 1 月 11 日提交的关于基辅筑垒地域状态的报告中,也用大篇幅的内容指出了其视察过程中发现的诸多问题,并抱怨曾多次向时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铁木辛哥二级集团军级指挥员反映过实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方案,但后者对此未采取任何措施。

波格丹·扎哈罗维奇·科布洛夫


《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台海出版社


彼得堡的肥天鹅


我记得有个博主说:苏联新建了一条防线,就从斯大林防线上拆材料安到新防线上,但还没整完,就爆发苏德战争了


李阿丫丫


因为斯大林防线太过强大,怕德军不知就里硬往上冲伤亡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