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欲求學問之長進,宜多求良友,擴充其識

"欲求學問文章日進,又似宜在省會多求良友,以擴充其識,而激發其志",這句話是曾國藩在家書中教導族中子侄的一句箴言。其所表達的意思是,想要謀求學問上的進步,就應該多結交一些優秀的朋友,以此來擴展充實自己的學識和見識,從而激發自己的志氣。這也表達的是曾國藩謙虛好學、重視與有志德高之人交往的態度和願望。

在曾國藩的日記和家書中,這類的至理名言是很多的。他始終認為一個人的學問及事業和朋友的影響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所以他平生十分注重拜師訪友,他與理學名臣倭仁的交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曾國藩:欲求學問之長進,宜多求良友,擴充其識

倭仁

學承正統,德高望重的倭仁曾"命授皇帝讀",也被曾國藩視為有志德高的典型之子。倭仁的治學思想給曾國藩帶來了很大影響,在曾國藩的成功之路上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倭仁的思想上以程朱理學為主體,兼取思孟學派及陸王心學的某些觀點,形成了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理論體系。他對理學有很深的領悟,並且善於約束自己,將理論與言行做到了很好的統一,其自身的道德修養與封建社會所追求的道德規範達到了高度的和諧,因此也成為士大夫們學習的榜樣。


曾國藩:欲求學問之長進,宜多求良友,擴充其識

曾國藩飛鏢重視與倭仁這位良師益友的交往,且在日常生活中嚴格按照他的教誨行事。倭仁指出理學"修己"的真諦在於通過"克己省復",將一切不符合封建道德的私心雜念在剛剛顯露徵兆時予以剔除,以便自己的思想能始終沿著先賢所要求的方向發展。不僅如此,他還將學術、心術與治術三者聯為一體,使學問得到增長,道德水平日益提高,從而逐步體驗和積累治理國家的政治經驗和才能。曾國藩深諳其中之道,並將道德自省和經邦治國的法則都一一付諸實踐,這也是他的思想和人格能夠迅速昇華,成為佼佼者的重要原因之一。曾國藩還將自己的日記定期送與倭仁審閱,對其不客氣的批評也能夠做到虛心接受。這種討教的方式一直持續了快一年,直到道光十三年(1833年)七月,曾國藩出任四川鄉試正考官,旅途匆忙,日記改用書信時才停止。


曾國藩:欲求學問之長進,宜多求良友,擴充其識

雖然生活的環境改變了,但曾國藩那種重視良師益友,善於向他人虛心學習的精神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這使他能經常從他人那裡學習道新的知識和品德,並以此來補充完善自己。正如《論語·述而》中說的那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國藩正是做到了這一點,才達到了“賢師良友在其側,詩書禮樂陳於前”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