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書怎樣臨帖?以下我的大小篆臨帖存在什麼問題?

東貝士


從您這個臨帖來看,還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三四個月比很多寫一年半載的學習效果要好。

首先,先說線條

你的用筆保持了筆筆中鋒,藏頭護尾,這個難能可貴,是寫篆書的重中之重。有一些書法愛好者不會中鋒,寫起來的線條就有很多鋸齒。

接下來在線條上注意要寫出彈性,寫出質感,否則雖然也是中鋒,但線條也會軟綿綿的。像下圖一些筆畫少的字,線條還較挺拔,筆畫多的字就軟綿綿的了。

其次,說篆書用筆

篆書主要三種基本筆畫,一種是直線(橫、豎),二是弧線(包括圓圈),三是轉折。你這字有很多弧線和轉折筆畫沒有處理好,比如下面“所、而、稱”三個字,有些生硬,要婉轉一些。

第三,說說結構

小篆有一個明顯特點,上緊下松,下面的筆畫比較舒展,通俗地說就是腳比較長,像“襲”字這樣的處理,下面就比較擁擠、侷促,難於伸展,結構上有所欠缺。

可以與《秦 · 李斯 · 唐人摹刻《嶧山刻石》》中的寫法對比一下:

此外,你問到大篆《石鼓文》,其用筆與小篆基本相同,中鋒,藏頭護尾,字形和結構上與小篆《嶧山碑》有較大差異,在臨寫的時候需要注意。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大多數人

95%以上的人

連學習書法最基本的一關都過不去,或者不願下苦功夫去過。

是什麼關呢?

就是【基本筆畫】這一關。

我們不說過多的筆畫,我們只說那幾個最基本的筆畫,如:

1、點

2、橫(只說長橫)

3、豎(只說垂露豎)

4、撇(只說豎撇)

5、捺(只說斜捺)

6、鉤(只說橫鉤)

這六個最基本筆畫衍生出的那些複雜的筆畫我們先忽略。

你寫吧!

標準範本在哪兒???

你臨的在哪兒???

把標準範本和你臨的拼圖到一起,自己看看。

好多人都覺得自己臨的不像,看看基本筆畫。

就全明白了!

如果這一關過了

你就上車了

創造,

是個人都會。

一百個人寫字,

一百個模樣兒,

一百個體兒!

誰跟誰也不一樣!

不用創,

天生你就和別人不一樣!

這很容易,

你不學任何東西,

你天生的自成一家!

那什麼不容易?

模仿不容易!

不用模仿古代書法家的字,

你照著你父母、兄弟姐妹的簽名模仿一下,

能寫的像嗎?

所以,

檢驗一個書法家,

一個書法愛好者功夫如何,

不要看他由著自己性子瞎寫瞎創的東西,

你讓他模仿,

模仿什麼都可以,

讓他自己挑。

比如他學顏真卿的多寶塔,

可以,

你讓他隨便挑一個字,

讓他臨。

目標是:越像越好!

其它不要求!

然後,把他的字和原帖的字拼圖。

看看到底像不像!

通過臨帖,模仿才能學到古人那些美的東西

我用此文回覆了上千次了,說明大多數人不明白書法的法!


老跨鬥


對於篆隸的學習有以下建議:

1,明確一下篆隸的筆法是一套體統。與楷行草的筆法有很大的區別。而你的篆隸中有很多楷書用筆。

2,篆隸的學習可以同時進行,交替學習。學習篆隸,可以參考清代碑學書家學習篆隸的的成果,如鄧石如,伊秉綬,吳昌碩,何紹基。

3,從你臨寫的字分析,你對篆隸的筆法都沒搞清楚,見諒了。小篆的字形偏長的,你用正方形的格子來寫,就不對了,最好是折格子書寫,格子3:4或者3:5。

4,找個專業的老師或者朋友指導,免得走彎路,誤入歧途。推薦字帖。





有竹居


你好,我是蘭石學書法,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也是一個書法愛好者,原意和你一起討論一下。看了你寫的小篆和大篆,才練習幾個月就寫成這樣,挺好的!下面我說下不足之處,小篆中鋒用筆你是知道的,但是你下筆的時候可能就忘記了,沒有做到筆筆中鋒,尤其是你寫圓弧搭接和翻轉的地方沒有做到捻管,筆隨字走,這樣寫出來的筆畫看起來沒有一點立體感。你寫的小篆用米字格紙完全沒問題,但是一定不能寫成方塊字。如果用4:3或者5:3的格子毛邊紙來練習小篆更好,某寶上面有賣的也不貴。大篆和小篆用筆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多了絞轉筆法增加了提按。

最後我想說的是李斯《嶧山碑》你才臨習了兩遍,恕我直言,兩遍太少了。還有臨帖不能是抄帖更不能看一筆寫一筆,臨帖之前需要讀帖,多讀多思多寫,三者結合。對著字帖好好對照看看到底一樣不一樣,差別在哪裡,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書法才會越來越好。臨習書法本身就是磨練意志的,幾個月時間太少了,幾年還差不多!祝你成功!

水平有限,拉拉雜雜說了不少廢話,希望你能諒解,謝謝。





蘭石學書法


[玫瑰][玫瑰]篆書看似簡單實難矣!

初臨篆書之喜悅為形象,即度過了難以造型的困難,感覺字的外形像了。

這個時候要仔細觀察,認真對比,發現運筆,結合篆走中鋒,力透紙背的書道(舉起臨寫的習作對著陽光,可以看到筆畫的中間有一道墨跡濃重清晰的印記),努力訓練中鋒運筆的能力,腕力會在日積月累當中不斷提高。

由於篆書筆畫有許多彎曲,為了臨寫這些彎曲的筆畫還堅持保持中鋒運筆 ,不覺中,你手腕靈活了,這將對日後的其他各書創作都有極大的幫助。

請原諒我又要提到吳昌碩,他三十多歲開始臨石鼓,七十多歲仍感悟“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到六七十歲,也就是臨了三十年才覺得比較應手。開闢獨樹一幟的篆書,後人尊稱天下第一篆書。

可想而知,篆書是你書法愛好的終身伴侶,即使日後行草大成,有篆書日日中鋒訓練的加持,運筆會較普通人遒勁有力的多。

看你有臨大篆,大篆較小篆而言不好把握,容易寫散,要仔細觀察不斷思考,不要心急,定會有所成就。





心連心戰疫


寫篆書從《嶧山碑》開始是正確的。但是短期內不要碰大篆。先把《嶧山碑》認真寫二十遍以上,特別注意中鋒用筆。寫好《嶧山碑》往前可追金文甲骨,往後可寫漢篆清篆。寫好篆書對楷、隸、行草也有幫助。特別是草書幫助更大。

初學者,先不要挑毛病了。先把基礎打好吧。


尚石齋


嶧山碑和石鼓文都屬於秦篆一系,個人感覺沒必要區分為大小篆,其結體和用筆區別不大,可能是由於嶧山碑修整過多,失了其本來面目。

題主嶧山碑臨寫較為認真,建議單字重複幾遍為好。而石鼓感覺有些隨意了。可以看看吳昌碩的臨本,那個格調較高,不容易流俗。


叢林書道苑


一、學書從篆隸始,是為正途。

二、從所臨來看,小篆對字形把握比較到位。大篆稍顯不足。

三、臨帖從篆隸入的目的是為了以後書法創作能夠參合古意,所謂篆籀筆法。

四、學書當先從筆法悟。筆法是書法的靈魂,離開筆法,就無所謂書法。

五、從圖片看,所臨,筆法還很不到位 。

六、篆法講求中鋒用筆,園起圓收。行筆圓轉。

七、最好找個明白的老師學習,可以少走彎路。


篆刻與卜者老寬先生



金星753


你目前只是寫出了篆書的形狀,並沒有篆書的線條。而篆書的核心是在線條。秦篆難度很大,並不適合初學者。建議從清代篆書入手開始學習。等有了一定基礎後,再學秦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