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行家點評點評這幾幅書法如何?

胡塗山人


這幾張字,不是書法。


草書不是潦草之書,也非草之書。草書緣於書寫方便,而它之所以能成為通用之體,也是由於其規範性。

草書的筆法最為豐富,點畫千變萬化,用筆講究提按之間,即提得筆起,按得筆下。而題主的字看不到筆法,信筆而書,完全不得法。

在草書中,每個字的草法皆有嚴格規定,不同的是,每個人的提按不同,字形略有差別。題主的字很多草法有問題,須知每個字的草法少一個動作即是錯誤。

而草書的章法講究更多,基本原則是協調自然,涉及避讓、濃淡、乾枯、徐疾等多方面。而題主的字沒有章法,看不出想法。


建議題主靜下心來,從基本筆法學起,認真臨帖,方可有所進步。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這幅草書,首先來說,不符合法度,這是硬傷。

就此來說,無論你寫的多長時間,章法多“狂”,肯定都不是一個合格的草書作品,讓別人一看,就是一個愛好者,所以就不會有太高評價。

但是悟空主要是分享經驗的平臺,我希望君能注意以下幾處問題,即可向專業進一步。

首先說筆病,像收筆,轉折等等,比較關鍵的地方,一定要進行專業的訓練。

這點是區分愛好者和專業的關鍵。

其實專業並沒有多高級,只不過是臨帖細心了。

但是愛好者臨帖只得形,不得筆,所以才有了差距。

請看這些轉折的地方,是否臨帖的時候一致?

是否用在了創作上?

為何王鐸會被稱為神筆呢?因為用筆高速運轉之中不忘法度。

看用筆,雖不專業,但是有水平。

看結構,部分自帖中來,但是自造較多。

看章法,參差錯落,大小,輕重都有對比,還是不錯的。

毀就毀在不臨帖上了,其餘地方還是不錯的。



希望還是迴歸本源,重新臨帖,相信以這種用筆水平,不長時間就會有不小的進步。


梁宇航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三十餘年書法經驗分享,傾力為網友點評書作——

1、從此三幅草書之作可以看得出來,作者對書法有較深領悟,通過作品能營造一種張力,大小參差錯落,粗細對比明顯,有收有放,章法上如亂石鋪街,咋一看還像那麼回事。

2、遠觀其勢,近看其質。不過近距離來看則字比較俗,筆畫沒有質量,字形不夠得體,體現在:一是字無取法;二是筆法粗燥;三是任筆為書,有狂怪戾氣。

3、比如“澤”字、“猶”字、“之”字、“年”字等一些筆畫,不合常規地變形誇張,比較尖銳刺眼!這種習作,通常來說,屬於學書法很多年,但仍不得法,急於想要表現自己,於是形成這種戾氣。

4、建議作者深入傳統,字形和筆法可以從王羲之《十七帖》、孫過庭《書譜》入手,下決心花點精力學習經典,彌補缺陷,以早日寫出更好的作品來。


網友們覺得如何?歡迎留言一起參與點評!


更多書法技巧與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作為一個草書書法愛好者,就個人感悟,略談以下幾點意見和建議,僅供參考!

優點:

(一)草書的功底有。控筆控墨能力較強,可以達到肆意揮灑的地步,並不是每一個草書書法者都能做到的!

(二)草書的章法有。最基本的閃展騰挪,相互揖讓做到了,很多草書作者不懂這一點!

(三)草書的筆意有。基本掌握了草書的草法,很少有錯字出現,這一點也是值得肯定的!

不足:

(一)臨摹臨帖不夠。有意無形,無宗無派,江湖體味道濃烈了一點!

(二)中鋒行筆不夠。個人認為一件草書作品是否成功,就看它的中鋒用筆和行筆,這一點做到了,就是一件成功的作品!反觀題主的三幅作品,中鋒行筆還有所欠缺,用筆有點飄有點浮,有一種肆意揮灑狂塗亂抹的味道!

(三)開合處理不夠。整幅作品有一種往一塊湊的感覺,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疏密開合不夠,沒有做到恰到好處(疏可跑馬,密不透風)

就這樣吧!不妥之處還望諒解!繼續歡迎高手點評!


冀之筆


魯迅先生對郭沫若先生的評價:遠看象條狗,近看是條東洋狗,走到眼前一看,哦,原來是郭沫若先生。

我對這三幅書法作品的評價有類似的感覺。


本幅書法作品整體上看,無論是章法和墨色,都是可觀的,但如果細看其筆法,有些慘不忍睹。牽絲太多,致於流俗。


在章法上做的文章太多,顧此失彼,忽略了筆法的搖曳多姿。


京東千里行書法


書者的這三幅“草書”作品,總體感覺是:“亂”。“堵”。“滿”。看似自成一體,實乃相差甚遠。但優點還是有的。現在主要說說存在的問題,僅參考之。

第一,草法不精準,且草、楷、行混用,這是草書創作的大忌。根據漢字演變和發展過程,草書早於楷,早於行。在草書創作時,用篆籀筆意或者隸書筆意,是完全可以的,用楷書和行書筆意入草是完全錯誤的。


從書者的以上圖片中可以看出,“東”字的用筆不合法度;“去”字下部動作不到位;“千”字收筆不妥,有俗之動作顯現;“人”和“道”一行一楷;“流”、“人”、“物”、“故”的連慣性用筆,缺變化,且俗氣十足。“石”字的主筆略粗,“石”字下面的“口”字用筆張力不夠,顯得極不協調。




第二,章法佈局問題多多。滿,堵,亂,行氣不通。如上圖中的“驥”; “千”字;“年”字。“驥”字根本不是草書,且書得太寬,線條生硬。“千”字完全可以寫得精短一些。“年”字的草法不準,收筆處理帶著俗氣。


上圖中的“天”字動作不到位。“公”字和下一行的“日”字的書寫佈局,在整幅作品中顯得同時微小,沒有變化,這在書法創作中是不允許的。




另外,書法創作,筆墨當隨時代。近年來,真正反映時代書風之一的要素是“滿格佈局”。上圖作品四周留白太多,不符合時代書風的要求。


第三,墨法變化不大。沒有把墨的濃、淡、幹、溼、焦在作品中得以充分表現。

關於這三幅作品的章法,除了我指出的以外,裡面還有不少問題,由於時間和篇幅限制,就不一一再評了。

最後,建議題要深入臨寫古人的法帖,除臨寫“二王”、張旭、懷素的草書外,還要臨一臨索靖的章書《出師頌》和《月儀章》。還可以多讀讀於佑任編寫的《草書千字文》。


中州耕牛堂主



書法,不要以為就是自己寫字。書法的基本意義在於書寫的法度。一幅作品中有無法度的體現,是有客觀規律作標準的。因此要深入書法的學習,首先要求具有法度的認識與意識。你所寫作品,很希望能寫出草書氣度,但因缺乏對於草書筆法法度的體現,才使用筆感到很任性隨意。不能體現法度的字,一看就草率粗糙。完全是自己寫字就很難體現書法所要求的基本規距。所以還是應該多臨習前人作品,深入細仔體會前人用筆筆法。逐步由粗糙隨意變成在規距法度範圍內的自己書寫。這樣就可進步與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書法為明代大家王鐸所書)。


乾德堂1


有草的味道,也有大入小粗細變化,連貫性還可以。但缺少草書的基本書寫,是剛剛練習草書的表現,屬於自由體,剛寫幾年楷行就進入草書,太急了,草書沒有很多年的苦功是寫不出古意的,見意多臨二王,懷素,張旭等草書帖。


雅客軒


學好寫好書法真的不容易,需要天賦功夫境界都到位才行。現代不也就啟功有了自己的風味?書法天賦和境界是很重要的,用功必不可少但不起決定作用。作品氣勢和功力都不錯,但有匠氣而欠自然流暢,己經很不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