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认知瘟疫的?


古人如何认知瘟疫的?

古代疫病

农历庚子年新春之际,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神州大地,原本欢歌笑语的节日气氛瞬时烟消云散,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被打乱,国人纷纷宅居家中,防瘟抗疫成为生活的主题。那么,"瘟"、"疫"二字本义该做何解呢。今天我们从造字构形的角度给大家讲讲,看看古人是如何认知"瘟疫"的?

偏旁构成

古人如何认知瘟疫的?

《说文解字》

从字形上来说,"瘟"、"疫"二字的偏旁均为"疒",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病"字旁。而"疒"(nè)的本意有倚、靠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记载:"疒,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疒》中对"疒"的解释是:"疒为疒病之疒,(甲骨文)象人卧牀上。"象形文字"疒",形象地描绘出人躺在床上发汗的情景。"瘟"、"疫"二字均有"疒"字旁,故二字含义均与"病"相关。

古人如何认知瘟疫的?

"瘟"字构解

下面我们来看看"瘟"字,由"疒"和"昷"两部分组成。《说文解字·皿部》:"昷,仁也。"段玉裁注:"凡云温和、温柔、温暖者,皆当作此字,'温'行而'昷'废矣。"按照段玉裁的解释"昷"与"温"是同义。而"温"字,在传统中医用语中,就是指热病。《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论衡·寒温》中亦有"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的记载。

古人如何认知瘟疫的?

我们清楚了"昷"、"温"的之间的关系,就不难理解"瘟"字所表达的含义了。据《中国医学大辞典》的解释:"瘟,疫也。急性传染病之总称"。换言之,"瘟"字突出描述病的特点,是对表现出体温上升,出现发烧状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的统称。

"疫"字构解

而"疫"字,由"疒"与"殳(shū)"两部分构成,《说文解字》中关于"殳"的解释是"殳,以杸殊人也"。本意是指一种竹制或木质的古代兵器。古语有云,"兵者,凶也"。这样仅从字形上就可看出,"疫"是在描述一种凶险的疾病。

在《说文解字·疒部》中,对"疫"的解释为:"疫,民皆疾也",是流行性的急性传染病的统称。《素问·刺法论》中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而在《医宗金鉴·瘟疫门》中则有"天行厉气瘟疫病,为病挨门合境同。皆由邪自口鼻入,故此传染迅如风"的描述,在这些记述中,均强调了"疫"的广泛传播性。

古人如何认知瘟疫的?

从上文的描述可知,"瘟疫"二字主要是用造字法中的"象形"和"指事",古人形象、准确地概括出瘟疫的病状特征。如今,人们通过形象的字形,便可轻松知晓字意,领略内涵。我们在惊叹古代圣贤造字智慧的同时,更对汉字的博大精深肃然起敬!来自星震同源公众号记忆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